静脉留置针夹管方法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_蒋雪平1,冯波2(通讯作者)

静脉留置针夹管方法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_蒋雪平1,冯波2(通讯作者)

蒋雪平1 冯波2(通讯作者)

(1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肿瘤科 江苏 常州 213002)

(2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08)

【摘要】封管技术在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和减少静脉留置针堵管率方面起重要作用,其中夹管手法、夹管部位的选择、夹管时机是能否达到正压封管的关键步骤。本文对近年来国内静脉留置针夹管方法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夹管方法;夹管时机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2-0006-02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tube clamp method i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Jiang Xueping. Wujin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zhou, Jiangsu Province, Changzhou 213002, China. Feng Bo. Drum Tower Hospital Affiliated of Nanjing University Medicine School,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0008, China

【Abstract】Tube sealing technology in the extension of the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dwelling time, and reduce the rate of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tube jam aspec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mong them, clip pipe technique, the choice of clip pipe parts, tube time, is the key step in the can achieve positive pressure sealing tube. This paper in recent years the domestic research of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tube clamp method was summarized.

【Key words】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Clamp method; Clip pipe timing

作为头皮针的更新换代产品,静脉留置针是由生物性材料制成,早在30年前便在欧、美国家普遍使用。与头皮针相比,具有柔韧性好、对血管壁的刺激性小和保留的时间长等优点[1-2]。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将静脉留置针的时间定为3天[3],在我国一般为3~4天,儿童留置时间可以延长到血管内治疗结束时,有并发症发生时除外[4]。虽然静脉留置针目前已广泛在临床上使用,但在临床上留置针不能留到预定时间的问题经常发生。其中42.85%的患者由于导管堵塞而拔针,这是留置过程中非计划拔针的主要原因[5]。由此可见静脉留置针夹管方法是保持输液通畅的关键[6],夹管过程中单片夹的正确使用是保证正压封管的关键步骤。以下将从夹管手法、夹管部位的选择、夹管时机三个方面对留置针夹管方法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夹管手法

1.1 常规夹管方法

常规夹管时两手放在夹片的两侧(近针头侧和近肝素帽侧),同时推动卡片固定留置针延长管。其虽然也是采用正压脉冲封管,但在固定延长管的过程中手指会对延长管产生挤压,将部分稀释的肝素挤入血管内,当手指松开时,近针头侧的延长管会出现弹性回缩,形成负压,导致血液回流,结果是静脉留置针的堵管率增加。另一方面,当患者见到回血时也会出现紧张、恐惧心理,从而要求拔除静脉留置针[7]。

1.2 改良夹管方法

1.2.1改良的双手夹管法 改良的双手夹管方法是用左手将夹片两端固定,将留置针的夹片置于靠近针座处,右手推延长管以夹管[8]。由于该方法仅挤压外侧的延长管,当夹管后固定卡片外侧延长管的手指松开时,夹片已夹闭管道,内侧的延长管始终保持正压,不会出现回血,而外侧的延长管内的负压则可通过注入稀释的肝素来纠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夹管方法可以大大的降低回血及堵管的发生率。但由于操作复杂,不利于临床培训推广。

1.2.2改良的单手夹管法 具体操作方法是,输液结束时关闭调节器,退出头皮针至肝素帽内,右手匀速脉冲式冲管,左手食指固定留置针夹片,拇指将延长管轻轻推入夹片内,此时右手仍匀速推注封管液,边推边拔出头皮针,使夹片远端也为正压。这样既能防止夹片近端形成负压引起回血,又能保持夹片远端的正压,操作简单易行,便于临床推广。

2.夹管部位的选择

研究证实[9],在留置针延长管的后1/3夹闭封管,导管发生回血及堵管的比率要高于在延长管前1/3段夹闭封管。另有学者认为,封管时近穿刺点2cm处夹闭夹片后再拔出头皮针可减少回血、堵管现象[10]。章红燕等[11]将120 例患者随机按留置针不同夹管部位,分为甲(夹于近针头部1cm内)、乙(夹于延长管中部)、丙(夹于延长管尾部)3组,结果表明,甲组的回血、堵管发生率要低于乙组、丙组,而留置时间明显长于乙组和丙组。我们认为,于近针座1cm处夹管,尽量靠近针座,可减少回血、堵管现象,延长留置天数,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

3.夹管时机

3.1 封管时拔出头皮针后再关闭夹片

常规封管,由BD公司提供的封管方法,当输液完毕时,关闭调节器,注射器抽取封管液连接头皮针,缓慢匀速推注,采用边推边退的方法,退出头皮针后关闭夹子,形成正压封管[12]。

3.2 封管时夹闭夹片后再拔出头皮针

3.2.1改良后的脉冲式正压封管法 侯玉英[13]认为,传统的封管方法一旦拔出头皮针后,正压便会消失,因延长管柔软而有弹性,当患者活动或操作者操作不当时,均可能在管道内产生负压,导致回血、堵管。有研究报道[14],将头皮针斜面先退至肝素帽内,采用脉冲式方法推注封管液,待封管液推入完毕的同时,迅速在近穿刺点处夹闭夹片后再拔出头皮针。这样充分保证了静脉留置针管腔内的正压,避免回血以及堵管的发生。

3.2.2调整夹片位置的改良正压封管法 娄湘平[15]报道,输液完毕后,将头皮针连接封管液,将留置针延长管上的夹片关闭至一半,夹片尽量靠近针座,退出头皮针至斜面留于肝素帽内,脉冲式缓慢推注封管液,使延长管内肝素帽到夹片的压力大于留置针到夹片的压力,以形成正压,待封管液剩余0.5~1毫升时关闭夹片,退出头皮针。该方法采用脉冲式推注封管液和调节夹片位置结合的方法进行正压封管,取得了很好的封管效果。

长期以来临床上对静脉留置针夹管方法进行了多方面深入的研究,总结出了多种夹管方法,大大改进了临床护理工作。为了更好的将静脉留置针应用于临床,提高患者满意度,我们还需不断的总结工作经验,解决临床问题,减少留置针留置期间的并发症,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从而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护理学会.高新技术知识与现代护理1400问[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9-15.

[2]张婷,曹彦,刘改卫.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在手术室的应用[J].西南军医,2010,12(1):188-189.

[3]胡颖惠,朱蓉,邓慰珏.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3):201-202.

[4]王建荣.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1.2012:46.

[5]李娜,欧阳雪倩,何文静. 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2011,9下旬刊:150.

[6]李静,刘新凤. 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3):2128.

[7]李冬梅,何艳,景水丽.静脉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对封管效果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20(5):20.

[8]李晓华,曹琳. 留置针延长管夹子的管理对留置针堵管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5):1483.

[9]李冬梅,何艳,景水丽.静脉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对封管效果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20(5):20.

[10]蒋丽,叶艳萍,彭曦,吴小玲,李小华. 改良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探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0):132-133.

[11] 章红燕,刘霞英,周秀琳,顾慧芳,傅亚萍. 静脉留置针不同夹管部位及不同封管方法应用比较[J].华西医学,2012,27(8):1260.

[12]李静,刘新凤. 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3):2128.

[13]侯玉英.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与封管液选择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 12) : 96.

[14]蒋丽叶,艳萍,彭曦,吴小玲,李小华. 改良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0):132.

[15]娄湘平.静脉留置针改良封管方法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4):487-488.

通讯作者:冯波,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邮箱:fengbo0706@136.com

论文作者:蒋雪平1,冯波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4

标签:;  ;  ;  ;  ;  ;  ;  ;  

静脉留置针夹管方法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_蒋雪平1,冯波2(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