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_黄茂春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_黄茂春

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第二中学 黄茂春

摘要: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又是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 现代文阅读教学不但不能忽视,而且教师要想办法教好,学生要想办法学好,尽最大努力提高阅读能力。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在学生扩大阅读面的基础上,平时的现代文阅读教学还应抓住重点,抓技巧。

关键词:现代文主观阅读 审析题干 整体阅读 优化整合

现代文阅读的复习一直以来都是高三语文复习中的难点,多数学生甚至一部分教师都觉得无从下手,致使不少学生都抱着“靠天收”的态度。然而,这部分内容在高考试卷中的分值最很高,并且从长远看分值还有增长之势。这势必要求我们的考生 都要认真对待,积极面对、仔细研究才是真正有效的应对之策。近年来关于这部分内容的探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但是有几个方面的策略常常被忽视。下面就以近年的高考试题为例对此作一番探讨。

一、审析题干,坐标定位高考现代文主观阅读试题的题干设置,限定了考生答题的内容,指示着思维的方向。在解答现代文阅读试题时就要仔细地审析题干,弄清题目要求,然后以要求为坐标来定位,根据上下文的意脉,寻找答题的信息,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解 答试题。例如,解答2002年高考第19题。“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地兴奋和感激?”要准确地解答这道题就必须仔细地审析题干要求,并以其为坐标定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俞伯牙与钟子期成为知音的内容叙述在文章的第二段,文中就有“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 听得出神入化。”钟子期对俞伯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翔 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怎么能不让伯牙分地兴奋和感 激?”等句子。通过以上的分析,这道题的答案就水到渠成地凸现在眼前。

二、整体阅读,搜索提取高考现代 文主观 阅读试题, 不单单 考查对段落 和某些 主旨句、关键句、关键词的理解阐释,还要考查对整个全文内容的总体把握。包举万象,驾驭全局,这是一种更高的思维要求,也是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高境界,也是高考命题的必然选 择之一。例如,2002年高考第20题,“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文意分两点对此概括说明”。要正确解答这道题,就必须整体阅读全文,根据命题要求,在全文中去 搜索提取信息。放眼全文,文中的第一段就有“两千多年前的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神往和渴求充满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等句子。

这些语句就从两个方面说明“知音”已经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三、优化整合,准确答题1、中心主旨句移用法。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试题的答题,难度大,要求高,往往事倍功半,或者废力不讨好,是高考语文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如果运用中心主旨句移用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解答2002年高考第21题就可以移用原文中的中心句来回答:知音越多越好,俞伯牙应在失去钟子期之后去寻找更多 的新知音;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不应轻易放弃,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再如,2002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第11题,“对于 ‘ 作者 既 有 自 己的 独 特的 感 悟 , 又在 传 统 文 化中 找 到了 渊源’,试分别用一句话加以说明”。作者的独特感悟——传统文化的渊源:——要准确回答这道题,用原文中的语句可谓天衣无缝。说明作者的独特感悟就直接移用原文第二段中“湿了的大自然的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来回答;说明传统文化的渊源仍可直接移用原文第二段中“中国画家爱画风雨归舟,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来回答。

2、关键语句、中心词组合法。高考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既要求能够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还要求能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归纳、概括能力是一种较高的能力。要答好这类高考题,如果运用关键语句、中心词组合法,就可以恢恢乎游刃有余地也,而再也不会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了。例如,回答2002年全国高考第20题,就可以运用第一段和第三段、第四段中的关键语句和关键词来组合答案:知音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神往和渴求知音成为了华夏子孙的一种纯洁而神圣的情操;知音的传说在《吕氏春秋》、《乐府解题》等古代典籍中多有记载、传诵。再如,回答2002年高考试题第22题第2小题,也同样可以运用原文第九、十段中的关键句、关键词组合,答案可为:当你生命将尽,行,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应该感到安宁。一片树叶的诞生和消亡,正标志着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转化。

3、综合分析,条分缕述法。高考考试说明要求,高考现代文阅读不但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更要考查其综合能力。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考查表述能力。因此,在回答。高考主观试题的时候,就要在综合分析之后,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如,2002年高考语文第21题:本文结尾,在≯“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的启示”之后,作者又加上一句“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这样结尾含有什么用意?请试着分析。

要准确地答好这道题,就必须仔细地阅读题干,准确地理解题目要求。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根据全文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原文。第二段中就有“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体会自然给我们的启示”这个主旨句。因此,本文结尾,在“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的启示”之后,再用“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地讲述关于生命的要谛”来照应,同.时,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述了人与自然亲切和谐生命相依相通的关系。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现代文阅读理解无论对高中三年的教学来说,还是对高考备考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高中教学的一个要点。在教学中我们要纵观全局、整体考虑、分段安排。

论文作者:黄茂春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0

标签:;  ;  ;  ;  ;  ;  ;  ;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_黄茂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