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控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势的新经验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

论控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势的新经验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

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驾驭局势的新经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局势论文,社会主义现代化论文,论我国论文,新经验论文,建设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五年的实践证明,党的十四大作出的决策是正确的,我们党具有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驾驶局势的能力。”我们欣喜地看到,这是成果辉煌的五年,也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理论,站在时代高度总揽全局,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作出并实施正确的战略部署,不断取得新的胜利,经受重要考验,赢得全国人民充分信赖的五年。在世纪之交的转折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我们更好地赢得未来,积累了驾驶局势的新经验。

一、坚持高举一面科学理论的伟大旗帜,在思想观念转变中,始终占领“制高点”

在跨越世纪的征途上,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需要思想观念的不断升华;无产阶级政党的发展壮大,需要科学理论的日趋成熟;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的兴旺发达,需要伟大旗帜的正确指引。1992年,当全国人民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鼓舞下,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风险与希望同在”的新形势,开始转变观念“换脑筋”,抓住机遇“上台阶”的重要时刻,党的十四大作出了一项历史性决策,这就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提出用这一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这表明,党中央代表人民的愿望,高举起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为全国人民在思想观念转变中确立了牢固的精神支柱。

为了全面落实这项提高党的执行水平和领导水平的重大战略任务,党中央及时编辑出版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并作出了《关于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决定》,接着,又修订出版了《邓小平文选》第一、第二卷。党中央号召要把《邓小平文选》一至三卷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随后,又印发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江泽民同志率先在学习报告上作学习动员,畅谈学习体会,为全面学习邓小平理论,作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同时,在江泽民同志的倡导下,党中央连续举办了多期省部级领导干部学习《邓小平文选》理论研讨班,并以中央党校作为全党学习科学理论,促进思想观念转变的核心阵地,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理论联系实际,推进事业发展,作出了很好的表率。

近几年来,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并多次对中央各部委高级领导干部,发表高屋建瓴的重要讲话,还亲自指导制定了《1996~200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重点对县以上干部学好理论作出了全面部署。全党在学习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加深了理解,统一了认识,转变了观念,增强了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保证了十四大以来党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由此可见,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抓好党的建设中,把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着力点,始终放在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有力地促进社会进步,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善于驾驭局势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指导全党实现思想观念转变,加强党的理论建设,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要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全党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担负起时代的重任”。这些重要论述既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与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内在联系所作的精辟概括;也是从国情实际出发,对转变思想观念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所作的深刻揭示;更是为保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对党在改革开放中驾驭局势的新经验所作的科学总结。特别是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突出强调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明确提出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写入党章,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全党的共识,并作为我们党继续驾驭局势的重要政治保证。

二、坚持两个文明建设同步跃上新台阶,在社会结构转型中,准确把握“综合点”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站在历史的高度向全党指出:“两个文明都要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回顾十四大以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社会结构有序转型的过程中,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综合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我们还深切地感受到,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两个文明同上新的台阶,这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也是党中央制定的长期战略和一贯方针。

党的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驾驭局势的战略决策中,制定的每一个重要文件,都充实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新内容;出台的每一项重大的改革举措,都包括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举措;总结的每一个改革开放经验中,都推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典型。正如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越是集中精力发展经济,越是加快改革的步伐,就越是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

事实正是如此,党的十四大提出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1994年,党中央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同时,还强调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在规划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跨世纪蓝图时,强调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更加突出的位置;1996年,党的十四大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并成立了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进一步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方针和重要措施。

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深远意义,还亲笔为青年一代确定《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大纲,亲自参加“欢庆香港回归祖国”等一系列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近五年来,到天安门看升旗,已成为北京乃至全国各地进京人员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宣部公布的第一批100 个全国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力地促进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1995年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第一次写上了8位英雄模范人物的名字。党的十四大以来的五年里,孔繁林、张鸣岐、李国安、徐虎、吴天祥、吴金印、李素丽、邹延龄等一大批体现“为人民服务”时代特色的先进人物,使广大群众看到了可亲可敬的学习榜样。近年来,以“服务承诺制”为代表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抓住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把握了两个文明建设的结合点,既是经济建设的好方式,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好形式。

党的十四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精神,在建设“五个一工程”的同时,还不断总结各方面的成功经验及时推广,形成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感召力、合力和推动力。五年来,全国广泛开展了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的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的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的创建文明行业活动,使全国范围以“三大创建活动” 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丰富多彩、 高潮迭起、成效显著。

三、坚持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三要素,在经济体制转轨中,有效控制“平衡点”

党的十四大以来的五年间,我国经历了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重要转轨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驾驭局势,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深入有效的经济体制改革,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并且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进了国家的根本大法。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从而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大大推进了一步。

在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改革进程中,我们开始从80年代侧重突破旧体制转向90年代侧重建立新体制;从注重单项改革转向注重整体推进与实现重点突破相结合;从依靠政策拉动转向主要依靠法制推动。在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先后推出了金融、外贸、投资和财税体制改革等重大举措,改革向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继续推进,使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给国民经济带来了蓬勃生机。

正是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从准确把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能够承受的程度,这三者辩证关系的高度出发,提出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20字方针,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创造了开放促进发展,发展促进稳定,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协调一致,共同推动改革的总体态势。

这五年里,党中央更加注重加强农业和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建设;更加注重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更加注重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来指导经济发展。并且,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逐步消除或缓解了经济大步前进中出现的“瓶颈”制约和突出矛盾,成功地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软着陆”。

五年来,党中央制定的重大改革措施相继出台,每一项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不仅难度高,而且风险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十分清醒地驾驭局势,使各项改革措施不仅配套有力,而且操作有效。在全党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在宏观经济体制改革领域,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这一事实雄辩地表明,党中央已能更加成熟地驾驭国民经济的发展态势,在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方面,为全党和全国人民作出了成功的示范。

四、坚持抓好促进全局的四大攻坚任务,在战略重点转移中,努力突破“关节点”

党的十四大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实现这两个根本性转变,必须把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战略重点,转移到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劳动者素质上来。为此,需要抓住一些促进全局的突出问题,作为攻坚的主要任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四大主攻任务,即:重振国有企业雄风,建设“再就业”工程;制定对口帮扶政策,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施可持续发展,缓解各类资源与环境因素的压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社会风气根本好转。

以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经济体制发展进入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阶段。为此,江泽民同志着眼大局,明确指出:“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它们的中心环节,提高他们的素质,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所在。”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1994年,按照“积累经验、创造条件、逐步推进”的方针,现代企业制度百户企业试点和“优化资本结构”城市试点启动。1995年,国有企业改革出现了重大转换。江泽民同志深入国有企业调查研究,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表了《坚定信心,明确任务,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提出了改革的八条基本方针,并对实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作了明确的指示,他强调:“搞好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既是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今后15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重要方针,这是立足全局作出的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实际的正确决策。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缩小东西差距的五项措施,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后,全国掀起对口开发扶贫,发展中西部的热潮。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着眼于共同富裕的发展大局,情系父老乡亲,深入到中西部贫困地区,指导扶贫攻坚战役。1996年,江泽民同志在考察京九铁路沿线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时指出:“决不能把贫困问题留到下个世纪。”这是党和政府在总揽全局中作出的庄严承诺。与此同时,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和《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为我国下世纪的更大进步选择了依靠科技教育,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

党的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伟大工程的同时,坚持不懈地进行着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另一项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此,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在中国,要团结凝聚11亿多人民,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党;要坚持‘两手抓’,搞好两个文明建设,关键在党。”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的意见》等重大文件,都从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历史高度,深刻阐明了新时期党建工作,在实现战略重点转移中的特殊地位和艰巨任务,为全党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五、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格局转换中,积极扩大“共同点”

党的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把握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时代主题,在邓小平外交方针指引下,高瞻远瞩,全面开创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充分显示了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极其复杂的形势下,驾驭国际局势,正确处理外交和国际事务的卓越能力。

近五年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得到了普遍改善和发展,特别是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进一步巩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继续加强。与此同时,我国与国际上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的行径进行了坚决斗争,有效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日益提高和增强。目前,我国已同16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香港的顺利回归和澳门的即将回归,无疑是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胜利。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香港回归的过渡时期,运筹帷幄,驾驭局势,克服港英当局设置的各种障碍,确保香港顺利回归的高超外交才能。

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江泽民同志和我国党政领导人,频繁参与多边和国际范围的重要活动,在国际事务中维护主权,主持正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特别重要的是,我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事务中发挥了独特的积极作用。我国领导人在许多重要国际场合,都明确阐述了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政治主张和原则立场。在人权问题领域,我国领导人倡导在平等友好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开展对话与合作,反对利用人权干涉别国内政,这种正确立场代表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并在国际上赢得广泛的支持。

冷战以后,经济因素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各国都把战略重点转向发展经济,世界经济正迈向日益加强合作的轨道。面对这种新的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外交工作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潜在市场和90年代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正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功实践,在当今世界树立起了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崭新形象。这一切,正如敬爱的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四大后语重心长地指出:“实践证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工作做得是好的,是可以信任的。”

在迈向新世纪的前夕,江泽民同志郑重地向全党指出:“从现在起到下个世纪前十年,是我国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能不能成功地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不能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两个关键性课题。”可以肯定,从现在起的今后15年,之所以被认为是一个关键时期,就是因为实现邓小平同志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设想,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中国能否在下个世纪中叶真正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实现强国富民的三个“百年蓝图”,关键要看这15年,这是决定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关键时期。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与机遇,我们深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新的领导集体,一定能够继续驾驭国内外局势,把握方向,争取主动,把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带人充满希望的21世纪。

标签:;  ;  ;  ;  ;  ;  ;  

论控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势的新经验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