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例下肢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干预论文_王芳

28例下肢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干预论文_王芳

王芳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战创伤中心,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2)

摘要 目的:观察下肢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并对护理干预进行探讨总结。方法 对本院28例下肢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予以密切的临床观察及积极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积极的救治和有效的护理干预,26例患者骨筋膜室综合征症状消失,肢体功能恢复,2例患者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踝关节功能存在,轻度活动障碍。结论 及早对病人护理干预,及时发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先兆症状,是提高治愈率和改善预后的保证。

关键词:护理干预;下肢骨折;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肢体挤压伤后较易发生的并发症,常以小腿胫腓骨骨干中上段骨折或胫骨平台骨折后多见[1]。若不及时处理,一旦发生则难以治疗,严重者导致截肢。因此,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抢救病人生命,保障患肢功能康复的关键所在。2010年10月至2013年6月,我科对28例下肢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给予积极治疗与有效护理干预,准确的把握了切开减压时机,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其中男25例,女3例;年龄18-65岁,平均38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8例,高处坠落伤6例,挤压伤4例;骨折部位:胫腓骨上段骨折14例,中段10例,下段4例;入院距受伤时间为1-6小时。

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中16例,予活血化瘀、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脱水水肿及制动、固定等措施,延期骨折内固定术手术。另12例患者确诊为骨筋膜室综合征后立即行筋膜间隔切开减压,VSD负压引流术,二期缝合或植皮闭合切口。

1.3 结果 本组患者经治疗未发生肢体坏死、截肢;26例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无后遗症,2例症状改善,踝关节功能轻度障碍。

2 观察

2.1 疼痛的观察与护理 剧烈疼痛是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出现的症状,创伤后肢体持续剧烈疼痛,呈进行性加剧,属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潜在危机。认真听取患者主诉,了解疼痛发生的时间和程度,严密观察疼痛的性质和特点,护理过程中应鉴别是原发伤引起的,还是肌肉制备引起的疼痛,原发伤引起的通过复位和固定使疼痛逐渐减轻,如疼痛进行性加重,被动屈足、屈趾时引起剧痛,为本病早期症状。护士应加强监护,高度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以免延误早期诊断和治疗。

2.2 肢端循环的观察与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要密切观察肢端皮肤的色泽、温度和脉搏的改变。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肢皮肤稍红,皮肤温度稍高,与健侧相差2℃以内,当室内压力持续增高致备注循环严重障碍时,患肢皮肤温度较健侧低甚至冰凉。患肢远端血管搏动消失,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色泽的改变:动脉血液供应受阻,肢端为贫血性缺血,肢端呈苍白色;静脉回流受阻,肢端为瘀血性缺血,肢端皮肤呈青紫色。当血液循环严重障碍时,患肢可呈苍白、紫绀、大理石花纹等,此时应紧急切开减压,必要时截肢以抢救生命[2]。

2.3 肢体肿胀的观察与护理 评估患肢肿胀程度[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Ⅰ°肿胀:患者皮纹未消失,疼痛、压痛不明显;Ⅱ°肿胀:患肢皮纹消失,皮肤发亮,肢体局部肿胀可波及临近关节,疼痛明显;Ⅲ°肿胀:触诊时局部压痛明显,可有张力性水疱形成,肌肉坚硬呈条索状,严重影响肢体功能,立即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

2.4 肢体感觉的观察 神经组织缺血的早期表现是感觉异常、过敏或迟钝,患肢局部呈麻木感、异样感及辨别障碍,但麻木感常由于剧痛而被掩盖[4]。感觉减退和消失均为神经缺血的结果,故应严密观察肢体感觉功能。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患者因为意外受伤而入院,突如其来的创伤、疼痛和失血的刺激及对伤情的不可预知性使患者遭受身体和精神损伤,易产生焦虑、恐惧、依赖的心理。焦虑是一种负性情绪,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有文献报道,患者焦虑情绪越严重,机体的痛阈越低。心理高度恐惧的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此时,护士应抱着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以端庄的仪表,负责的态度,熟练的抢救技术对患者的不良心理进行干预;同时向患者介绍主管医生的临床经验及技术,手术成功的范例,使其依赖医护人员,增强手术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研究表明,患者焦虑水平下降,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缓解术后疼痛及促进术后康复。

3.2 知识宣教 指导患者放平患肢,切勿抬高。因在组织压力升高的情况下,抬高患肢会导致动脉压下降。导致小动脉的关闭而加重组织缺血。且在组织压高于静脉压的情况下,抬高患肢也达不到促进静脉回流的作用。建立有效静脉通道,20%甘露醇快速输入以减轻肿胀疼痛,延缓病情的发展,争取手术时间。主动向患者家属讲解用药的相关知识,药物的用法、浓度、剂量、时间及重要性,用药的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3.3 一般护理 由于患者患肢制动及疼痛等原因,造成患者主观、客观上都不愿翻身活动,护士要耐心讲解,实时协助其翻身活动,按时进行晨晚间护理。保证床单位整洁、干燥、平整,防止压疮。指导患者多吃高热量、高蛋白、富含胶原蛋白、微量元素和维生素C、维生素A的食物,如瘦肉、猪皮、动物肝脏、蛋黄、豆刺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易消化吸收和促进肠胃蠕动的食物,补充营养,尤其是血浆蛋白的提高,减少渗出,促进患肢肿胀的消退。

3.4 功能锻炼指导 功能锻炼为治疗性运动,可以维持及恢复关节功能,是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和减轻术后后遗症的重要措施。在延期或二期缝合减压创口或植皮存活且骨折有效固定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患肢锻炼方法主要包括:①股四头肌等张收缩;②直腿抬高;③卧床时可进行患肢纵向挤压锻炼;④后期可逐渐进行负重锻炼。适时的锻炼能有效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4 讨论

骨筋膜室综合征在骨折患者的并发症中比较常见,是指骨、骨筋膜、肌间隔及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与神经等软组织出现急性缺血而引起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及体征,骨筋膜室综合征除及时有效地切开减压治疗外,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性护理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因此,作为护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掌握相应的临床知识,密切观察,注意病情的演变,将一般外伤和骨筋膜室综合征加以区别,在积极处理全身情况的同时,不要忽视局部情况的判断和处理。为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可靠的护理依据,避免或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52-2063。

2.张卫红,王军。胫腓骨骨折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和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16):201-202.

3.陈碧琴,蔡素钦,欧亚珠。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的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09,7(9A):2300-2301.

4.卢秀叶。胫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28例早期临床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2):75-76.

论文作者:王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7

标签:;  ;  ;  ;  ;  ;  ;  ;  

28例下肢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干预论文_王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