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及策略论文_黄迪1,穆之鸥2

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及策略论文_黄迪1,穆之鸥2

1 绿色城市的理论基础

1.1 第三代系统论

城市空间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巨系统。步入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我们应采用有机、非线性的第三代“复杂适应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城市空间。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AdaptiveSystems)实现了人类在了解自然和自身方面的认知飞跃。其核心思想是“适应性创造复杂性”,即系统中的“成员”能够与其他主体进行相互作用,持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改变自身的结构和行为方式,进而主导系统进行演变。由适应性主体相互作用、共同演化并层层涌现出来的复杂适应系统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非线性”的特点。采用整体和局部共同决定系统的方法,以及“去中心化”的思维(圣塔菲研究所,SFI),是复杂性研究的方法和路径。正视城市的复杂性,把城市当成一个复杂自适应系统来研究,尊重城市中存在的隐秩序,有助于探索一个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较为统一和全面的认识框架。

1.2 生态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将生态学原理引入城市空间,体现了研究重心从城市本身转变为城市与周边环境的关系。20世纪初,P.Geddes在《城市开发》、《进化中的城市》中提出人类社会只有和周围自然环境在供求关系上取得平衡,才能保持持续活力;1971年麦克哈格(IanL.McHarg)出版专著《设计结合自然》,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作为其核心主题,提出了先底后图的设计模式;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马世俊、王如松等中国生态学家提出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social-economic-naturalcomplexecosystem)理论,指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实质是以人为主体的生命与其栖息劳作环境、物质生产环境及社会文化环境间的协调发展。

2 绿色城市设计理念

绿色城市设计的理念,其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以及经济增长速度的发展模式所带来的自然、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失衡;其内涵在于:从一个城市的文化、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方面来追求和谐平衡,是以代表活力、健康、生命的“绿色”概念为指导思想的城市空间环境设计。绿色城市设计理念主要包括:社会的繁荣与公平、空间适宜、文化延续、整体和谐、自然生态平衡。

2.1 社会的繁荣与公平

绿色城市设计的目的是社会的繁荣与公平,其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发展与稳定。在城市设计时,应当考虑到不同阶层的混合居住,注重各个阶层共享的公共空间,以此来缓解社会矛盾;通过不断的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的分布以及形态分布,使得居民之间能够得以相互交流,同时,城市公共空间还应当考虑到为一些残障人士提供便利。

2.2 空间适宜

绿色城市设计的一大目标是为居民创造适宜的空间,其要求在城市空间的设计上,要从围合方式、尺度、形状、分布等方面来设计空间,满足人们空间使用的需求、创建适宜的环境、同时还需要考虑到防灾减灾方面的需求。

2.3 文化延续

绿色城市设计需要从心里与生理这两方面来满足人们对于城市生活空间环境的需求。文化的延续,可以形成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满足人们对城市历史的记忆。在具体设计时,宏观上要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城市的整体形象,微观上要考虑街区的空间分布、建筑的外立面、建筑构件的设计。

2.4 整体和谐

绿色城市设计的目标是城市中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要素有机统一、和谐平衡地可持续发展,强调整个系统的和谐。然而,一个城市的系统包括许多内容:文化、社会、经济、政治、自然(绿化、气候、土地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内部是相互关联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在设计时,应该从全面的、综合的角度来看待绿色城市设计,同时还应兼顾生态、经济、社会等学科,对城市的不同子系统统筹兼顾,寻求一种各个子系统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和谐。

3 绿色城市设计策略分析

绿色城市设计策略,具体通过以下6个方面来阐述:城市开放空间布局、建筑设计、城市功能分区、公共服务设施、交通系统。

3.1 城市开放空间布局

一是做好景观视线与游览组织的设计。对于景观视线而言,在空间布局上,绿化植被在平面上要做到有聚有散,在竖向上要将树林、灌木丛、草等不同高度的植物进行分层设计;对远、中、近不同景观的视觉效果进行控制。而在游览线路组织方面,要建立城市旅游专线,同时依托城市主干线路网。二是做好绿地设计。新种的植物可以以本地植物为主,其优势在于能够减少成本。同时,还可以将绿地与农业两者结合起来,以丰富景观。

3.2 建筑设计

一是做好新建的建筑设计,建筑设计特别是建筑的外立面要与环境融为一体;二是做好既有建筑的改造,既有建筑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固有的文化历史,针对不同的建筑制定不同的策略。

3.3 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用地分为:市政公用、工业用地、教育科研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在城市的功能分区上,将商业、住宅用地与公共绿地、商业用地融合在一起,将不同功能的用地组合在一起,以便形成复合型的功能。这种多种功能有机复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更是为交通系统的优化提供了机会。

3.4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一个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汽车站、公共卫生间、行政服务中心、电动车站、有轨电车、火车站等,这些公共服务设施不仅应该注重其自身的合理性,还应该将其与整个环境融为一体,增强设施的趣味性、可识别性,做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同时,构建多层次的公共服务设施,能够方便该区居民的生活,形成居民的区域认同感。并且,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如自行车租凭区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方便居民的使用,减少碳排放;再如健身器材的设置,能够便于人民锻炼身体。

3.5 交通系统

路网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出行的便利。在设计交通系统时,应该考虑到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城市支路、自行车道等不同等级道路设计的合理性。通过合理设置自行车道,还能够增强人民出行的安全。而道路设置中央分隔带、边分隔带,则能够提高沿线道路的景观效果。

3.6 照明系统

照明系统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亮度以及色彩的设计应当根据功能的需要及使用的强度而定。在人流量较大的空间,如商业区、广场等区域可使用高亮度设计;在人流量稍小的空间,如道路等区域可使用中等亮度设计;在休闲区域可采用低照明强度。分级照明设计,还需要充分考虑各类生物种群对于光环境的需求。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城市发展需要系统规划,重点突破,设计好发展的目标、技术、政策体系;绿色城市发展必须强调因地制宜,采用适宜技术,体现本土化、地域性;绿色城市发展需要理论支撑,实践探索,平台搭建、互动交流;绿色城市发展更需要中外借鉴,开放合作,共同缔造。

参考文献

[1]浅谈城市规划中的生态设计运用[J].梁炜炜,熊耀平.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08)

[2]浅谈如何做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J].张婧.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02)

论文作者:黄迪1,穆之鸥2

论文发表刊物:《红地产》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

标签:;  ;  ;  ;  ;  ;  ;  ;  

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及策略论文_黄迪1,穆之鸥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