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教师教研中的“有效听课”初探论文

一线教师教研中的“有效听课”初探论文

一线教师教研中的“有效听课”初探

文/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教育局李瑞冰

听课是一般教师或研究者凭借眼、耳、手等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记录本、调查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地(也有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相关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的教学研究方法。

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外经贸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整体技术水平、企业管理能力、资本累积、工业体系、人均收入水平以及总体供给能力与整体消费实力显著提高,引领我国开放发展由“引进来”迈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新格局;二是西方国家开始着手构建以“竞争中立”“管制一致性”等为内核的新的全球经贸规则体系,将开放发展的谈判与改革议题拓展至海关之外的“非关税”领域;三是我国比较优势体系发生结构性变迁,传统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步丧失;四是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趋缓,需求萎缩。

尽管听课是我们教育教学研究的一部分,但听课不是目的,听课是手段,是途径。在以往的活动中,对听课的指导、研究和要求不是十分注重。作为第一线的教师,如果对听课的“学问”与“有效性”缺乏认识,进行“糊涂地听课”,就达不到应有教学研究的目的。

一、有效听课第一关——会听

(一)要有所准备

听课也是一种技能与方法,需要一定的学习和培训,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听懂课、听好课。听课者一方面应具备一定的教学修养和经验,另一方面应掌握一定的听课技术要领,需要以原有教育思想和类型经验参与为基础和起点。而且,作为听课者必须要熟悉或了解所听课时的授课内容之间知识新旧、前后的联系,明了所听课时的知识链,为有效听课迈出第一步。例如,在教学PEP教材三年级的Unit 4 Do You Like Pears? 的Part A Let’s learn的教学中,执教老师完整的40分钟就详细呈现了“watermelon、peach、pear、orange”四种水果,并大篇幅时间地操练了“watermelon、peach、pear、orange”的单词拼写;以及呈现了交际句型“What do you like? / I like….; Do you like pears? / Yes,I do.No,I don’t.”在这40分钟的英语课教学中,没有知识扩充,没有知识延伸。其实,如果听课者是有备而来的,就会发现,这些所谓的交际句型,也是以前有所接触过的。特别是“watermelon、peach、pear、orange”,这些常见的水果单词,都是学生在小学一、二年级,甚至幼儿园已经学过。作为听课者,你听到的是,学生竭尽全力的“Spelling”与“Reading”;你感觉到的是,学生在“乖巧”地大量重复并不难的“知识”。如果你是有备而来的,你就能听出这样的课是没有注重挖掘教材的深度与广度的,只是在“教书”,是在耗费教学双方的时间与精力,不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值。作为第一线的教师,课堂是最好的学习与研究的第一现场,要有效地听课,就要充分地“有备而来”!

②建立主管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会商水环境监管情况,建立统一、高效、协调的监管机制。

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经验、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在整整的40分钟的“讲授”与“学习”交互双边活动中,作为一名有心的听课者,你听到的更多的是“教师的滔滔不绝”还是“学生主体交际的声音”?要着重留意师生对话交流比例是多少。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比较常用集体吟唱歌谣chants、riddles 、songs、poems。例如,在二年级上册的《齐齐学英语》的Unit 4 Seasons 教与学中,贯彻始终的就是P35页的Chant“What Season Do You Like?”这首chant足足有不同内容的四小节,每一小节有三句话,共有14×4=64个单词。在听课的全过程40分钟里,授课老师始终“盯着”、没离开过这首chant。整节课中,教师机械地“带读”和学生机械被迫性的“重复”,“高分贝、超分贝”地此起彼落。低年级吟唱虽然节奏好,但要适中,否则是会影响学生英语表达的“正常说话”,很容易形成对话中的“唱着说”,失去语言本身的味道。听课者此时此刻,要善于捉住自己听的要点,把第一现场中教师与学生的“声音”做好“收录”,并加以适当的分析,真正要听出滋味来,听出问题来。

(二)要听出问题

第一,淘汰落后产能。炼油行业要认识到产能过剩的严峻性,推进部分产能退出或者企业转型,淘汰落后产能不是行政命令,而是市场选择。山东省公布了《关于加快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推进全省500万吨/年及以下地方炼油企业炼油产能减量整合,规划建设产能为3000万吨/年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实现规模集约化、园区化发展;同时形成“油头化尾”一体化产业模式,实现炼油与下游高端石化产品生产的平衡发展。未来我国炼油业要构建“沿海战略(七大炼化基地)+西部油田周边炼厂”格局。

二、有效听课第二关——会看

(一)看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与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所以,我们平时看到有的老师上课上得不好,效率低,很大程度上是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楚,或者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造成的。所以,听课,要“看”出授课者的教学思路设计,明了授课者的教学设计意图。例如,在PEP四年级Unit 6 On the Farm,Part A Let’s learn 的授课中,授课者先是在“开场白”阶段设计了“Old McDonald”的歌曲情景切入:Old McDonald has a wonderful farm.There are many animals on it.You can see many pigs、many dogs、many cats、many ducks and so on.美妙的英文歌曲,引领孩子去到一个让人神往的地方。但,Old McDonald has a friend,Uncle Lee.He has a wonderful farm,too.Today,Amy,John,Sarah and Chen Jie come to Uncle’s John’s farm.这样,情景迁移,授课者很容易就把学生从“熟悉的Old McDonald的农场”带 到了他们更感兴趣的“Uncle Lee的农场”。Come to Uncle Lee’s farm.把学生带来到了新的农场,模拟产生了更多生活性的交际情境,有了更多贴近生活交际的语言:What a big farm ! /What can you see? / How many …can you see?...就这样,很清晰的教学思路让听课者明晰感知到,学生在学习中也是有条理的学习感知、感悟。看清授课者的教学思路,就是听课中有了“听”的主线与关键点,从中就是突显了这一课时教学的重点,教学的中心。

(二)看参与状态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课堂上的所有,一切细节都是听课者的“重点目标”。例如,在PEP六年级上册Unit 1 How Do You Go There?的教学中,授课老师再现了我国的“汶川地震”和“舟曲泥石流”两特大自然灾害的悲痛场面,使用真实的“pictures、photos”设计了一个感人的PPT教学课件。“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中”中“No roads! How do they(解放军、救援队)go there?/ No roads ! They go there on foot/ by plane./ How do they(解放军、救援队)take the things(救援物品)to the people? / They take the things by train / by truck /by plane/ on foot and so on.场景的模拟仿真再现,学生都投入参与到模拟的“救援行动”中,他们很积极地为护送救援人员、救援物资到达现场“筹谋划策”。

三、有效听课第三关——会记

(一)记实与点评

进入了听课的第一现场——课堂,听课者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做到认真听、仔细看、勤记录、多思考。把完整的教学过程,实录下来;把有价值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等真实情况记录下来;把听课者即时的所想、所认为、所得记录在旁,完成第一课堂现场的珍贵“手稿”。例如,在PEP五年级上Unit 4 What can you do? Part B中的听课现场中,授课者根据Story-telling与任务型教学法的有机融合,设计了一幕幕“多啦A梦与大雄”的动画片情景搬到学生自己的所在学校、学生的眼前、学生的教室,真真切切地让学生感受到“多啦A梦和大雄”都到了学校,要过上“寄宿的学校生活”了。故事情境中的“大雄”由原来的“不适应 Daxiong can’t do many things.”到“适应Daxiong can do many things”的过程中,得到了“任务的驱动”:Step 1 学本领,帮“大雄”; Step 2 对症下药,研究“大雄”;Step 3 小组合作,全力帮助“大雄”;最后完成了所预设的任务。听课者在这样有故事性的、有情节、有发展性的听课现场中,一定要把点滴的教学实况与学习现况详尽记录好。在步骤分明、任务突显、故事情节发生的关键点、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佳点都应标注清楚,即时附上自己的听课评点:好的设计! / 自然地过渡! / 如此逼真的生活再现! / 有意义的提问!/ 个性化的回答!……超级巧妙地提问,记住;超级有个性的回答,记住;超级有趣、有效的环节,记住……抢占第一真实课堂,记录真实的每一刻,用“笔头”记录课堂教学的点滴,情真意切受到感染,情感的收获与听课中的收获,尽显在如此的一份原始听课手稿中!

(二)记住精彩一刻

听课现场中,用笔头忙碌记录的同时,多用你们的脑袋去记载、去思想、去说话。在201班英语公开课的课堂上,突然,电脑投影没图像了,也没音响了。授课教师显得焦急、学生们也显得担心与失望。听课老师Mr Guan 走上讲台,检查了线路!一阵子,电脑投影有图像了,也有音响了。孩子现场就拍手欢呼,还听到了一个孩子大声说:Thank you very much,Mr Guan ! 真意外,孩子涌动的心,感性真情的话语,慢慢在此时的课室内飘动、延伸。好戏还在后头呢!接着,授课老师引导、带领全体学生,齐声对听课老师Mr Guan: Thank you,Mr Guan.授课老师还加了一句: Mr Guan is super!此时此刻,学生的话匣子“真正”打开了!Mr Guan is a super man! / Mr Guan is No.1! / Mr Guan is very good! / Mr Guan is a good teacher! ...记住这精彩的每一刻,你会发现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是可以那样的“随手拈来”!听课者们,当你置身于课堂教学的第一现场,更要懂得挖掘、捕捉更多的精彩一刻,让它们留在脑海中,历久常新!

四、有效听课第四关——会思

如何实现“有效的现场听课”,从而更具体、更细致地指导实际教学,达到“有效教研”的“有效听课”,进一步优化教学。听课中的“思”,就关键要思考“课前与课后”的“评价与思考”。例如,授课者在“A Christmas Party”没有明确提出这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而是把“互送圣诞礼物”的任务布置下来。要送出规定的礼物,也就是必须要掌握礼物的英文名字,就是新单词的掌握运用(a Christmas card,turkey,good food,Coke,juice,a present,…)。通过实际交往互送礼物任务的实施,必然引起双方的对话交流。作为第一现场的听课者应该透过“学生的课前”与“学生的课后”进行多维的对比:①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全情投入。②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是否融入相应知识的情景学习中。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够完成相关知识的交际任务。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实现了相关知识点的能力体现及锻炼。⑤学生在学习后,是否能运用相关的知识解决相应的生活实际问题。作为处于第一听课现场,听课者,更多的是进行“对比思考”:对双方知识传授到知识探究的对比;“重教”到“重学”的对比思考;“教师尊严”到“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比;教学模式化到教学个性化的对比;研究“教”到研究“学”的对比等。听课现场中,听课者心中多放“一把尺子”,开放思维,细心发现、探解课堂现场的深度与广度。

责任编辑邱 丽

标签:;  ;  ;  ;  ;  ;  ;  ;  ;  

一线教师教研中的“有效听课”初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