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P/SP感知调查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建设路径研究-以云南为例论文

基于RP/SP感知调查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建设路径研究
——以云南为例

王 静,蔡鸿云,李雪松
(云南财经大学 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1)

摘要: 在健康中国、健康+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健康与旅游的话题受到学者关注,但较少从游客感知的角度关注健康旅游偏好与目的地的建设路径问题。本文以云南为例,从少数民族地区游客感知视角,运用RP/SP法,结合线上线下调查,探究游客在大健康旅游选择中的影响因素与目的地建设的路径。研究发现:(1)生态环境的好坏是人们选择大健康旅游方式的首要考虑因素;(2)目的地的文明程度和安全性是人们选择大健康旅游目的地的第二考虑要素;(3)旅游基础设施是影响人们在大健康旅游目的地选择和逗留的重要因素;(4)调整身心健康是人们选择大健康旅游的重要动机等等。这些因素与少数民族地区大健康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路径密切相关。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RP/SP法;感知;健康旅游目的地;路径

一、引 言

大健康是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与疾病谱的改变,提出的一种对生命全过程全面呵护的全局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他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编制和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举措,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可见,大健康旅游将是少数民族地区乃至我国的一个优先发展战略和未来的一个长期产业热点。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不断叠加,健康旅游的研究和实践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健康旅游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最初(20世纪80年代)对健康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Spa旅游,相关产品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随着认识不断加深,研究范围也从保健旅游开始不断扩大至各地的健康旅游(Goodrich,1987)。[1]国内外学者主要围绕健康旅游的基本含义,[2][3][4][5]旅游地的健康旅游方式,[6][7][8][9][10][11][12]健康旅游资源、产品、市场[13][14][15][16][17]以及健康旅游产业构建[18][19][20]等核心要素展开的理论路线,把宏观社会扶贫问题、中观产业布局发展与微观投资生产有效串联起来,对旅游研究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上述研究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研究成果,同时也表明健康旅游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实践性强,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研究文献较为零散。业界和学界在探索旅游与健康产业的结合方式过程中,更注重健康旅游的基础概念和具体形式的个例研究,对于健康旅游市场等方面的定量研究分析仍显不足。而在大健康旅游需求未知的情况下,空间错位的大投入带来的浪费是可怕的。因此,本文聚焦少数民族地区国内游客的大健康旅游感知偏好的调查,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健康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路径。

二 案例选择与方法论

(一)案例选择

本文以少数民族地区游客感知为背景,选择云南为案例地。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近1/3。彝族主要居住在滇东北、苗族主要居住在滇东和滇东南地区;傈僳、怒、独龙、哈尼、 傣、拉祜、佤、景颇、布朗、纳西、藏、阿昌和德昂等族主要居住在滇南、滇西、滇西北的广大地区。藏和普米居于滇西北高原;白、壮、 回、纳西等族多居于平坝;傣、阿昌居于低热河谷;苗族多居于高寒山区;彝、哈尼、拉祜、佤、景颇、布朗、瑶、德昂多居于半山区或边远山区;傈僳、怒和独龙族则分布在怒江、独龙江两侧的山区。各民族居住地点分布较明显。

云南是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地理位置独特。其低纬度意味着充分的太阳直射日照,而高海拔又避开了酷热(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造就了云南随海拔变化的、特有的宜居环境。

据云南省文化与旅游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云南省全年累计接待国内游客6.6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450亿元。2019年1月27日的云南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9年,云南要持续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真正使云南成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和国内外游客休闲度假的聚集地。

多年过去了,我写了不少文字,出了不少书,其实都是在建屋,一座精神之屋。这屋子是给我自己建的,如果你不介意、不嫌弃的话,也可以把它当成你自己的屋子……

云南还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地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通道之一。从云南省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推动健康生活目的地发展的政策、社会条件日益成熟,建设云南健康生活目的地势在必行。云南丰富的生态、医药、美食、温泉、运动等健康旅游资源,品位高、组合性强,发展大健康旅游优势明显。

(二)方法论

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健康旅游就其含义而言还应该包含以下两点:一是必须在有益于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开展旅游活动与旅游实践。判断准则应是:观察对照旅游过程中的少数民族地区每个利益主体,即开发者、游客、参与者和当地居民是否真正自愿参加, 并能够从中不断地获利。二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利用必须遵循“生态位”理念,以实现“人—自然—社会”平衡的生态文明建设。合理消费旅游资源实现其价值保值和增值,使大健康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最终使命和价值所在。

文化是人类对其周围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适应性体系,人类个体或群体在面对特定环境改变带来的压力时,为了谋取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会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做出自觉或不自觉的调整和改变,最终实现文化和价值观的转变。因此,展现少数民族地区的游客需求与大健康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互动关系,关系着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大健康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变化。事实上,随着全球化进程在20世纪下半期的深化与扩展以及人们跨国、跨地区流动性的增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适应问题早已受到学者广泛关注和研究。对现代旅游发展背景下,基于游客健康旅游感知的少数民族地区健康目的地的建设路径研究则较为薄弱。传统研究以宏观社会发展或中观社区集体为视角探讨文化建构过程,瑞士心理学家Piaget认为,知识不是来自客体或主体,而是来自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21]美国著名心理学家Kelly在继承Piaget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心理学实践创立了个人建构理论(personal construct theory,PCT)。这一理论坚信普通大众具有预测与控制其命运的能力,这一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其个人历史背景和价值判断。避免了过度依赖专家和观察者所带来的偏见,能从微观个体把民族旅游社区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交互影响及其对生计方式转型的不同感知与话语整合在一起。[22](P85)基于此,本文从文化适应理论视角,运用RP/SP法,以少数民族地区典型代表——云南为案例地,探究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大健康旅游目的地的路径建设。

(三)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运用了RP/SP法。为了获得人们对假定条件下的多个方案所表现出来的主观偏好而进行的实际调查,即SP调查(Stated Preference Survey)。对实际行动进行的调查成为RP(Revealed Preference Survey)调查,这是一般传统使用的方法。根据RP/SP调查法,本调查问卷的设计首先是将受访者进行划分。首先,对于旅游者的个人属性方面,本调查采取RP调查,包括年龄、职业、收入、影响您进行健康旅游主要出于什么动机等。其次,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大健康旅游的实际情况,对影响人们选择大健康旅游方式的因素进行了SP调查,充分设计了各种客观条件以符合人们选择,如影响您进行大健康旅游的因素等。笔者使用了线下实地走访、线上抽样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渠道。线下通过实地走访少数民族地区的各个健康目的地,收集当地大健康旅游市场发展情况,通过实地调查结合网上抽样问卷,调查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大健康旅游目的地的健康旅游感知情况和现实消费行为差异,包括大健康游客的特点、游客选择大健康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因素、需求的时空分布等等。对于旅游者的个人属性方面,本调查采取RP调查,包括年龄、职业、收入、影响您进行健康旅游主要出于什么动机等。将RP/SP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后,建立相应的图表,便于下一步数据的分析整合。

(四)数据收集

项目团队于2018年7月20日至2019年3月2日期间,通过实地探访云南的昆明滇池度假区、红河、普洱、版纳、安宁、建水古城、玉溪抚仙湖等一系列少数民族地区,并在当地通过实地访谈结合网络问卷的方式调查了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对大健康旅游的感知,共发出问卷320份,回收320份,其中有效问卷307份,有效率为95.94%,完成了前期的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

(五)信度检验

为了能够保证问卷主要问题的可靠性和质量,基于调研数据,首先,运用SPSS对变量进行了信度检验,经检验影响游客选择少数民族地区健康旅游的影响因素、动机、游客态度等项目。从表1可知:信度系数值为0.988,大于0.9,因而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很高。针对“项已删除的α系数”,分析项被删除后的信度系数值并没有明显的提升,因而说明题项全部均应该保留,进一步说明研究数据信度水平高。针对“CITC值”,分析项对应的CITC值全部均高于0.7,因而说明分析项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同时也说明信度水平良好。综上所述,研究数据信度系数值高于0.9,删除题项后信度系数值并不会明显提高,综合说明数据信度质量高,可用于进一步分析。

三、旅游感知调查发现:个人属性与主观偏好

(一)个人属性

对307名国内受访游客用RP法调查其人口学基本情况,得到游客数据如下。

关于游客对少数民族地区大健康旅游产品的消费偏好,调查得到了如下数据:300元及以下125人,301~600元122人,601~900元33人,901元及以上27人。根据大健康旅游产品的日游单价数据分析,300元及以下和301~600元这两个系列的产品最受受访者欢迎,而大于600元的产品受欢迎程度较低,数据表明大健康旅游产品的单价应设计在人均600元以下,以满足大部分游客的需求,同时设计中高档的大健康旅游产品以满足小部分人的需求。

三是清洗厂家较为专业,从专业的角度检测清洗效果,在清洗过程中不断采样分析,检测柴油L值(色度)变化,确认清洗到位,图1列出了整个清洗过程中系统柴油L值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到清洗后期,L值随时间变化较缓,说明系统清洗已经到位。从换热器打开情况来看,柴油清洗效果明显,绝大部分换热器不需要进行高压清洗。

从表2可知,利用t 检验(全称为独立样本t 检验)研究样本的性别在了解大健康旅游产品方面的差异性,可以看出:不同的性别样本对于“了解大健康旅游产品”全部均呈现出显著性(P <0.05),意味着不同性别样本对于“了解大健康旅游产品”均有着差异性。具体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t =-4.71,P =0.00),男的平均值(2.70),会明显低于女的平均值(3.30)。总结可知:不同的性别样本对于“了解大健康旅游产品”全部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

在预应力施工工艺中,墩顶导向槽、锚固端部横梁等是预应力钢绞线的锚固位置。由于墩顶导向槽极容易出现偏折现象,因此,对锚固端部横梁部位的锚垫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在制作转向横肋和墩顶导向槽过程中,要严格规范图纸内容,确保弯折部位曲率半径数据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并且要对转向横肋、墩顶导向槽端部进行打磨处理,保证其平滑性,从而避免在张拉施工过程中出现钢绞线挤压现象,影响张拉效果[1]。

吴三大原名吴培基。1933年生,西安市人,少承家学,稍长则师从王正基、苗子健研习书画,又与国画艺术大师赵望云、石鲁交往甚密。在陕西吴三大的书法颇具名气,与石宪章先生并称“长安二杰”。生前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书协副主席、陕西省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陕西省文史馆馆员。

3.大健康旅游的出游动机

于是,卡夫卡这样决绝地在日记中表示:“要不顾一切地、不惜任何代价地来写作,这是我为生存而进行的战斗。”[11]536“我写作,所以我存在”。“在我身上最容易看得出一种朝着写作的集中。当我的肌体中清楚地显示出写作是本质中最有效的方向时,一切都朝它涌去,撇下了获得性生活、吃、喝、哲学思考,尤其是音乐的快乐的一切能力。我在所有这些方面都萎缩了。”[11]536

受访人群中对大健康旅游的认知程度情况是:不了解136人(占比44%),一般94人(占比32%),非常了解45人(占比15%),了解29人(占比9%)。可见,超过一半以上的受访者对大健康旅游有所听闻或了解,这表明游客对大健康旅游信息关注程度较高。

表 1信度分析

Cronbach信度分析名 称校正项总计相关性(CITC)项已删除的α系数Cronbach α系数1.新鲜的空气和干净的水源0.7530.9882.美丽的风景0.8120.9873.季节因素0.8060.9874.目的地安全性0.8660.9875.便利的交通0.8720.9876.高质量养生设施与服务0.8760.9877.传统健康养生的体验项目0.8660.9878.合格的康养医疗中心0.8420.9879.安静舒适的住宿环境0.8840.98710.养生膳食0.8850.98711.与常住地的距离0.8590.98712.目的地养生文化内涵0.8840.98713.丰富的健康养生产品0.8740.98714.旅游费用0.8710.98715.少数民族社区居民友好程度0.8840.98716.调理亚健康状态0.7580.98817.减轻工作生活压力,调整心态0.7890.98718.陪伴亲人朋友,增进家人感情0.7640.98819.强身健体0.8220.98720.学习体验健康养生方式0.8340.98721.亲近自然0.7630.98722.美容护肤0.7980.98723.更好地认识了解自己0.8420.98724.逃离日常生活环境0.8230.98725.您目前的健康状态0.7160.98826.健康旅游对身心健康的作用0.8090.98727.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线路产品中设置一些有助于健康的项目,您认为?0.8270.98728.少数民族地区目前的健康旅游项目,您认为?0.8340.98729.在少数民族地区新建大规模的康养项目,您认为?0.8270.98730.您认为少数民族地区大健康旅游发展前景如何?0.8230.98731.如果在旅游景区中设计健康旅游活动,须额外付费,您会参加吗?0.8090.98732.设计以健康主题为背景的茶吧、健康饮等,举办各种交际活动,您愿意参加吗?0.8190.98733.您愿意在您的旅游过程中,消费以健康餐食为主、特别设计的三餐饮食吗?0.8250.98734.您赞同“愉快的旅游活动也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的观点吗?0.8110.98735.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健康旅游产品开发将为旅游者创造独特的经历和体验?0.7940.98736.劳作、运动等让人出汗的活动,同样能让人们身心健康,您同意吗?0.8150.98737.少数民族地区大自然赐予的中草药、野生菌等都对改善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利,您同意吗?0.8090.9870.988

表 2独立样本性别的 t 检验

(二)主观偏好

对307名国内受访游客用SP法调查其健康旅游感知偏好情况,得到游客数据如下。

盗用别人思想、算法或结论。学术论文讲究创新和研究结论,如果没有研究成果或创新性的东西,该论文是没有发表意义的。经常有作者在没有研究成果的情况下,为了发表论文,盗用别人的思想或算法或结论,占为己有,在参考文献中刻意地回避引用参考文献,特别是英文参考文献。

1.少数民族地区大健康游客的时空偏好

选择作为案例地的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得票较高的是:昆明224人,大理212人,丽江200人,西双版纳188人,普洱130人,玉溪125人,曲靖110人。游客对于大健康旅游城市的空间选择上,更偏爱传统云南知名旅游地,如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普洱、玉溪5个城市。这几个城市均为云南知名的旅游地,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非常具备开发大健康旅游城市的潜质。

愿意在云南旅游停留天数的统计如下:1~3天18人(占比6%),4~7天235人(占比76%),8~15天43天(占比14%),15天及以上11人(占比4%)。大健康旅游受访者偏好于一周左右的旅行,短中期旅行更受亲睐。

与国内项目相比,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影响明显增多,风险相对增大。由于在进行报价的时候需要考虑这些风险,因此一旦能够采取合理措施,将风险进行合理管理和控制,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获利的可能性和空间也相应增大。

为了进一步认识人们选择大健康旅游的时间及空间分布规律,本调查设计了“您认为云南省大健康旅游的季节最好是?”得到如下数据:春季130人,夏季84人,秋季65人,冬季28人。有70%的人偏好于春夏季来云南旅游,春夏季云南气温昼夜变化较秋冬小,较为舒适,因而成为人们优先选择的出行季节。

泽泻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紊乱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 张明丽等(1): 42

2.大健康旅游的影响因素

本课题组通过大健康旅游认知的调查数据分析,进一步获知了游客是从什么渠道了解到少数民族地区大健康旅游信息的,其数据统计如下:网络124人,其他111人,亲朋好友介绍101人,媒体新闻98人,旅游宣传册88人,旅行社86人。可见,绝大多数人并不是通过旅游有关的渠道认识大健康旅游的,而是通过新媒体如网络、媒体新闻等渠道了解的,旅行社和相关旅游宣传部门应该紧跟人们的认知渠道偏好,拓宽宣传方式。

对人们关于大健康旅游产品的组成进行了调查,其中人们选择最多的前五类分布为:Spa等温泉疗法224人,健康餐饮203人,森林浴185人,爬山176人,瑜伽等运动146人。人们对大健康旅游产品的组成偏好于Spa温泉疗法、健康餐饮、森林浴、爬山、瑜伽等运动方面,此5类产品应是大健康旅游开发的首要着重方向,也是受访者最为认可的产品。

人们开展大健康旅游的影响因素的统计数据中得票较高的6个因素是:新鲜的空气和干净的水源234人,美丽的风景231人,目的地安全性238人,便利的交通229人,安静舒适的住宿环境228人,目的地居民友好程度219人。可见,空气、水源、风景、安全会影响到绝大部分游客的健康旅游选择。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大健康旅游的条件的调查统计结果如下:选择四季皆宜的气候261人,生态的自然环境212人,多民族的淳朴文化氛围181人,多样化的中药材161人,丰富的垂直气候地带157人,众多的山珍食材148人,健康的服务质量144人,健康的服务设施129人,良好的航空网络条件106人。由此可见,“四季皆宜的气候,生态的自然环境,多民族的淳朴文化氛围,多样化的中药材”这四个条件是选择大健康旅游的游客认为云南开发大健康旅游产品的突出优势条件,这四个条件的当选也充分反映了云南特有的优势: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中药材资源丰富以及众多少数民族相处融洽的自然人文格局。而健康的服务质量、健康的服务设施以及良好的航空网络条件三者得票最低,说明云南在这三方面的建设并没有得到受访者的广泛认可。

被调查对象的月收入情况是:1000元及以下121人(占比38%),1001~3000元67人(占比21%),3001~6000元41人(占比13%),6001~10000元47人(占比15%),10001元及以上31人(占比13%)。可见,被调查对象一半以上都是工薪阶层,中高收入者虽然人数少,但似乎更关注健康旅游。

根据SP设计下,关于人们开展大健康旅游的动机得到以下数据,其中得票数较高的五个是:“减轻工作生活压力,调整心态”208人,“陪伴亲人朋友,增进家人感情”194人,“调理亚健康状态”175人,“亲近自然”172人,“学习体验健康养生方式”171人。从选择大健康旅游的目的角度来看:度假218人,休闲188人,观光169人,释放工作压力95人,保健54人,其他51人,交友48人,治疗某种疾病41人。由此可见,度假、休闲、观光仍是人们心中的首选,与此同时,释放工作压力和保健也成为不少人的选择,大健康旅游方面的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4.游客健康旅游产品偏好

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健康旅游产品以及市场上的其他产品,本调查对游客关于云南大健康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进行了数据调查分析,得到结果如下,其中票数最高的前五个是森林浴场198人,健康饮食184人,徒步181人,Spa等温泉疗养171人,民族特色运动项目160人。可见,大部分游客对于云南的森林浴场、健康饮食、徒步、温泉疗养、运动等各种健康项目均有较大的兴趣。

第二,少数民族地区的文明程度和安全性是人们选择大健康旅游目的地的第二考虑要素。在外旅游,随着安全意识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安全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而一些旅游景区的不良行为(如宰客、强制消费等),对游客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巨大的威胁,对于文明程度较低及不太安全的城市,人们出于自身的安全考虑,选择的意愿会大大降低。而一些开发较为完善的地区,当地民众的文明程度较高,游客更愿意选择。数据显示游客热捧的少数民族地区是: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普洱、玉溪等地,其安全性与文明程度均居案例地云南前列。

游客的个人偏好健康产品特征得票最高的三个是:大众性的239人、运动性的176人、趣味性的172人。从大健康旅游产品的得票最高的三个特征来看,大健康旅游产品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产品,便于游客接受并体验,同时运动性的特征更要求大健康旅游产品的设计应该给人们带来身心舒畅的功能,而趣味性则要求大健康产品应更吸引游客互动投入其中。

受调查的307位对象中,男性为183人(占比60%),女性为124人(占比40%);其中21~30岁112人(占比37%),20岁及以下101人(占比33%),31~45岁59人(占比19%),46~60岁25人(占比8%),61岁及以上10人(占比3%)。从调查数据来看,男性游客比女性游客数量多一些,中青年游客为此次大健康调查的主要对象。

四、初步结论与建设路径

(一)初步结论

综合少数民族地区大健康发展的客观情况及以上统计数据分析,得到以下的初步结论

第一,生态环境的好坏是人们选择少数民族地区大健康旅游方式的首要考虑因素。从“新鲜的空气和干净的水源”“美丽的风景”两者得票情况可以充分展现人们对这一因素的着重程度。结合以上反映人们选择的大健康旅游城市的数据;不难发现,生态环境闻名全国的地方是人们出行的首要选择,同时,有着优美自然风光的地区更是受到追捧,案例地云南的大理、丽江、西双版纳三地均有自己优越的自然风光、优势的气候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们健康旅游出行的首选之一。

本调查对受访者开展了少数民族地区大健康旅游项目设计方向调查,得到数据如下,其中受访者选择最多的三个健康项目建议是:健康项目的219人,健康餐食的199人,以健康为主题举办交际活动的193人。可见,受访游客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健康主题活动都比较喜爱。

第三,旅游基础设施是影响人们在少数民族地区选择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和逗留的重要因素。由“便利的交通”“安静舒适的住宿环境”这两个因素的高票情况可见,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人们选择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出行的前提条件之一,旅游过程中衣食住行的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游客的选择。旅游开发较为完善的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地,有着便利的交通,一些知名的少数民族民宿,极大地便利了游客的出行游览,是游客优先选择地。

第四,调整身心健康是人们选择少数民族地区大健康旅游的重要动机。“减轻工作生活压力,调整心态”“调理亚健康状态”是受访者选择的最为重要的动机。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大,作息饮食习惯不规律,少数民族地区生态优美,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好去处;同时,这些地方健康资源较多,比如在案例地云南的安宁有闻名全国的温泉镇,Spa温泉体验是很多亚健康人群的首选,而在大理、丽江等地有当地民族特色的健康农家菜,对身心健康极为有益。

第五,体验健康养生旅游服务是人们选择少数民族地区大健康旅游的动机之一。作为新兴的旅游产业,大健康旅游服务对于很多游客来说鲜少体验,出于猎奇心理,也出于个人健康需求,受访者对相关的健康旅游养生服务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高质量的健康养生服务和方式,对身心健康的调整又极为重要。而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健康旅游资源,尤其是各种地热资源、中医药资源及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些都能带给游客独特的健康养生旅游体验。

被调查对象的受教育程度情况是:本科专科238人(占比77%),高中中专30人(占比10%),硕士及以上25人(占比8%),初中及以下14人(占比5%)。可见,高学历者占据了调查人数的一半以上,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历与大健康旅游出行选择的正比关系。

第六,大众经济型健康产品仍是游客偏好的主流。从大健康旅游产品的得票最高的三个特征来看,大健康旅游产品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产品,便于游客接受并体验,同时运动性的特征更要求大健康旅游产品的设计应该给人们带来身心舒畅的功能,而趣味性则要求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健康产品应更吸引游客互动投入其中。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大健康旅游产品的日游单价数据分析表明产品单价应设计在中低档消费,以满足大部分游客的需求,同时也可设计少量中高档的大健康旅游产品以满足小部分人的需求。

(二)建设路径

4.选择偏好产品及渠道

1.把握利好政策

少数民族地区应把握好时代契机,在大健康旅游优惠政策的大环境下,在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取消和减少阻碍民间投资进入康养、养老等领域的附加条件》《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国生态文化发展纲要(2016~2020年)》《关于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的通知》,以及云南省打好全力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等一系列政策和鼓励措施下快速形成并积极发展健康旅游,在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产业基础等条件具备的地方做好健康旅游产业规划,积极引导各类资本布局健康旅游产业,抢占先机,将其建成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健康旅游目的地。

2.突出重点城市、滚动式发展战略

少数民族地区中的旅游知名城市,如案例地云南的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普洱、玉溪等地对游客吸引力巨大,且这些地方的旅游规划较为科学合理,生态及健康旅游资源尤为丰富,是少数民族地区大健康旅游发展的先锋城市,大健康旅游发展应该侧重规划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情况,再扩展至其他优选州市,实现分批分期的滚动发展模式,最终实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少数民族地区健康目的地的全面协调发展。

3.细分市场定位

到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大健康旅游的游客有以下特点:游客对象以中青年高学历者为主,而老年人及儿童较少;开展大健康旅游的目的主要是度假、休闲、观光,同时有部分游客带有释放工作压力与保健的目的;受访者月收入情况集中在6000元及以下,说明开展大健康旅游的游客收入属于中档次旅游者,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健康旅游产品应多设计中低档次产品。根据市场定位理论和本次市场调研分析,结合市场现状及发展情况,对案例地云南大健康旅游的市场细分定位具体建议:(1)按地理范围划分:以昆明市、成都市、重庆市、东北等周边发达城市以及东北地区为一级市场,以国内发达地区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等地区为二级市场,以云南省外其他城市和国际市场为机会市场;(2)按年龄层次划分:近期以中青年游客为主,中远期同时兼顾其他年龄段的游客;(3)按收入水平划分:近期以工薪收入阶层为主,中远期加大力度拓展高收入以及低收入等其他细分游客;(4)按购买时间划分:近期以春夏季的节假日为主,中远期拓宽秋冬时期的游客的出游力度,同时加大拓展平时出游的游客的力度;(5)按出游方式划分:近期以个人自由行和家庭型出游为主,中远期加大拓展团队、会议、企业等组织团体的游客力度;(6)按逗留时间划分:近期开拓7~15天的游客,中远期加大拓展15天及以上的游客的力度;(7)按旅游季节划分:近期重点开发以一级、二级市场为主题的夏、冬季休闲度假市场,中远期加大机会市场、平时出游的拓展力度。

其中:N是强度为λ的泊松过程,Vn是独立的随机变量序列,且满足仍是P-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序列,其密度函数为

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建设都尚未完善,却有着出色的生态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少数民族风情多样,同时有着丰富的健康旅游资源,具备建设大健康旅游城市的客观条件。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建设可考虑以下路径。

基于游客对少数民族地区大健康旅游的认知特点,少数民族地区应加大Spa温泉疗法、健康餐饮、森林浴、爬山、瑜伽等活动或主题健康旅游路线的推出。以大健康旅游时间跨度与游客愿意在云南停留的天数数据对比来看,人们偏好于一周左右的旅行,短中期旅行备受热捧,应大力开发短中期大健康旅游路线,以满足游客这方面的需求。游客对于大健康旅游城市的空间选择上,更偏爱与传统云南知名旅游地,如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普洱、玉溪等五大城市,可见,云南大健康旅游的发展地点应该侧重于人们热衷的五个城市,紧密围绕这五个城市突出的优势,构建大健康旅游特色路线。

周暄没见过朝敏发这么大脾气,一时之间愣在那儿,原本涌上心头的火气也被朝敏的情绪堵了回去。要是他再火上浇油,可能要大吵一架了。

5.完善产品结构

(1)以自然生态为基础大力建设森林浴场。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森林资源丰富,山地资源丰富,以森林为主题建设养生乐园,能够满足游客亲近自然,呼吸新鲜空气的大健康旅游动机。

(2)以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类绿色食材为基础设计健康饮食套餐。少数民族地区多位于山区,垂直地带性差异明显,天然健康野生食材众多,可以此为基础大力开发健康饮食套餐,采用绿色健康的原生态食物及制作方式,让游客对大健康旅游对身心的改善从味觉体验开始。

(3)以高山或森林景区开发徒步游览路线。少数民族地区应大力设计健康运动为主题的路线,让游客在大健康旅游中感受运动对身心健康的改善作用。如徒步游览是大健康旅游体验的重要环节,是游客舒筋活络的健康旅游方式之一,应多开展让游客徒步游历的路线,让游客更主动地投入大健康旅游的整个过程之中。

(4)以Spa等温泉疗养为主题进一步开发地热资源。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地热资源丰富,温泉眼众多,应大力开发Spa等温泉疗养,同时结合游客的健康需求,制订不同的健康温泉套餐。

第一步:川芎、党参、黄芪、当归各10克放进砂锅,加入两碗清水,放进一个生鸡蛋,中火煮10分钟。第二步:将刚刚煮熟的鸡蛋剥皮后,再放进砂锅内,加入三分之一块阿胶(约10克),中火继续煮5~10分钟左右,然后喝药汤,把鸡蛋吃掉。吃法:一周服用两次,睡前或清晨起床后服用,吸收效果更好。

(5)以民族特色运动为基础带动大健康旅游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众多,其特色的民族运动,如荡秋千、独竹漂、摔跤、木球 、射弩、龙舟、蹴球、民族式摔跤、板鞋竞速、姑娘追、赛骆驼、飞绣球、跳花盆、挥杆套马、抵肩比赛、蒙古族赛马等都可与大健康旅游的相关路线结合,成为游客大健康旅游的选择体验活动之一,让游客体验到普通旅游体验不到的健康旅游活动,从而显著改变身心健康。

假设一:构成消费支出的八个项目(食品、衣着、居住、医疗保健、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用品及服务)均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关。

(6)少数民族地区大健康旅游产品的发展应具备大众性、运动性、趣味性三个特征,应大力开发中低档次的大健康旅游产品,满足现行中低收入游客的消费需求。

6.全面提升各类设施和健康服务水平

据前面的调查可知,大部分游客认为少数民族地区的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平尚待全面提升。比如,目前国内外直飞案例地云南各州市的航线还未开通,基本都是通过昆明机场中转,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一部分游客的选择。因此,应积极争取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批准,分批分期开通少数民族地区重点发展的健康旅游目的地的国内直飞航线,如国内各大一线城市至版纳、普洱、大理、丽江、玉溪等城市,这样既给国内外游客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会极大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健康旅游目的地的大发展。与此同时,在少数民族地区,积极引进健康服务人才,统一服务意识和态度,定期组织专家进行一线健康旅游服务人员的技能和服务水平的培训和技能大赛,全面提升健康服务水平,让游客都能身心愉悦,改善健康水平,深化健康旅游的内涵和外延,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健康旅游的口碑宣传和可持续发展。

7.选择现代营销渠道

绝大多数人通过新媒体如网络、媒体新闻等渠道了解到大健康旅游项目及产品,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在营销工作中需要结合自身经营需求和战略需要, 科学选择营销渠道, 做好营销管理, 从而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实现自身的发展。在营销渠道上应选择自媒体、口碑等多种方式,拓宽其受众面。

“是的,小说家的改动还是蛮大的——首先,S参加了该前妻的婚礼,想一睹情敌真面目的念头像猫爪抓挠着他的心。那时S未满三十,自以为距离大腹便便的中年仍遥远而漫长,称得上风华正茂,没想到新郎比他还年轻,也更有男性气概——身高一米七八以上,体形瘦削,目光敏锐,稚气未脱的脸庞却让人感到精明强干,胸有成府,又略带江湖气。而S个头矮小,天真未泯,像一个纯朴的大男孩。”

(1)以健康为主题举办各类交流活动。召集少数民族地区各界健康名家举行健康座谈会、饮食会等,吸引游客深入了解大健康旅游项目及产品,促进游客间的健康交流。

(2)利用自媒体渠道进行营销,有效提高中青年受众的覆盖面。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关宣传部门及旅游企业可以通过站内信的方式,将健康电商企业的广告信息发给自媒体用户,可以实现精准营销;同时还可以依托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等进行营销推广;也还可以在官方微博、订阅号、公众号等新媒体进行软文推广,提高营销效果。

(3)口碑渠道对大部分游客是有较大影响的。少数民族地区可以通过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和物美价廉的健康旅游商品,获得游客的好感,让其不自觉地就为目的地或产品进行宣传,达到较好的营销推广效果。

[参考文献]

[1]Goodrich J. N & Goodrich G. E.. Health-care tourism: an exploratory study[J].Tourism Management,1987, 8(3).

[2]Claude K.. A new lease on life for spa and health tourism[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0,17(2).

[3]毛晓莉,薛群慧.国外健康旅游发展进程研究学术探索[J].2012,(11).

[4]王艳,高元衡.健康旅游概念,类型与发展展望[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6).

[5]薛群慧,白鸥.论健康旅游的特征[J].思想战线,2015,41(6).

[6]Chacko P.. Medical tourism in India: issues and challenges, MBA Review[J]. ICFAI University Press,2006,4(12).

[7]Leng C. H.. Medical tourism in Malaysia: international movement of healthcare consumers and the commodification of health-care[J]. Asia Research Institute Working Paper Series, 2007.

[8]Chew Ging Lee. Health Care and Tourism —Evidence from Singapore[J]. Tourism Magaement,2010, 31(4).

[9]Vincent C. S,Heung,Deniz Kucukusta & Haiyan Song. Medic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 An assessment of the barriers[J]. Tourism Management,2011, (32).

[10]曹婷婷,姚东明.江西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

[11]李权,张惠敏,等.大健康与大旅游背景下贵州省森林康养科学发展策略[J].福建林业科技,2017,(2).

[12]黄力远,徐红罡.巴马养生旅游——基于康复性景观理论视角[J].思想战线,2018,(4).

[13]宋静敏,游长江,王公法,等.海南省热带体育旅游资源调查与发展战略研究[C].国家战略与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09.

[14]薛群慧,包亚芳.心理疏导型森林休闲旅游产品的创意设计[J].浙江林学院学报,2010,7(1).

[15]赵敏敏.论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发展中的品牌建设[J].消费导刊,2009,(19).

[16]Caballero-Danell, S., & Mugomba, C. . Medical tourism and its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entry into the industry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University of Gothenburg, Gothenburg, Sweden,2007.

[17]Jorge Ridderstaat,Dipendra Singh,Frederic DeMicco. The impact of major tourist markets on health tourism spending in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Destination Marketing & Management, 2018,(5).

[18]董晓梅.云南健康旅游发展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5).

[19]白鸥.健康旅游业创新的多主体共演模式[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2).

[20]罗明义、罗冬晖.大健康与旅游:关于发展“大健康旅游”之我见[J].旅游研究,2017,(2).

[21]刘相军,孙九霞.民族旅游社区居民生计方式转型与传统文化适应:基于个人建构理论视角[J].2019,34(2).

[22]皮亚杰.结构主义[M].倪连生,高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7.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Path of Comprehensive Health Tourism Destination in Minority Areas Based on RP /SP Perception Survey :A Case Study of Yunnan Province

WANG Jing, CAI Hong-yun, LI Xue-song
(School of Tourism and Hotel Management,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Kunming 650221, Yunnan,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y China, health + tourism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topic of health and tourism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scholars, but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issue of health tourism preferences and construction path of destin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ts’ perception. Taking Yunna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ourists’ choice of health tourism and the path of destination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ts perception in minority areas, using RP/SP method and combined with online and offline survey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quality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primary factor for people to choose the big health tourism mode. (2) The degree of civilization and safety of destination is the second factor that people consider when choosing a big health tourism destination. (3) Tourist infrastructur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people’s choice and stay in healthy tourism destinations. (4) The adjustment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s an important motivation for people to choose health tourism. These factor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comprehensive health tourism destinations in minority areas.

Key words :ethnic minority areas; RP/SP method; perception; comprehensive health tourism destination; path

中图分类号: F590.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723X( 2019) 09-0114-09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96403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XMZ055);教育部西部和边疆地区规划基金项目(19XJA630002);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YB2018079)

作者简介:

王 静(1978—),女,四川宜宾人,云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旅游经济、旅游市场及旅游规划研究;

蔡鸿云(1997—),男,广东云浮人,云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主要从事旅游管理研究;

李雪松(1974—),男,云南昆明人,云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旅游形象研究。

〔责任编辑:黎 玫〕

标签:;  ;  ;  ;  ;  ;  ;  

基于RP/SP感知调查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建设路径研究-以云南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