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ASIA神经学分类标准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论文_吕瑞妍1,罗丹峰2,汪锦飘3

(1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广东 广州 ?510120)?????

(2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科??广东 广州??510120)

(3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广东 广州??510120)

【摘要】目的:分析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美国脊柱损伤委员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神经学分类标准在临床应用情况,分析评定结果调整原因,总结经验。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SCI患者102例,采用2013年颁布的标准,评价目标对象的损伤平面。结果:在复查后原始记录与复查结果存在差异,集中在L1-5原始记录损伤转变为CM、CE损伤;一致性系数达到0.84,属于较高水平。结论:ASIA神经学分类标准重复性好,但目前仍存在一些细节问题,特别是不同科室对标准理解差异问题,损伤最高最低节段确认问题,评定受患者主诉影响较大。

【关键词】脊髓损伤;ASTA神经学分类标准;临床

【中图分类号】R74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9-0391-02

脊髓损伤是指因创伤、疾病或退化造成的脊髓损害,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显示,全世界SCI年发病率约为40~80/百万例,我国SCI年发病率约为15~40/百万例,现存患者约150万例,年新增12万例,因创伤等疾病发生率上升,SCI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1]。SCI危害较大,康复困难,痊愈率低,尚无有效的根治策略,中青年人瘫痪的首位病因。准确的评定SCI的伤情,在疾病诊断、疗效评估、康复治疗计划制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ASIA神经学分类标准是评定SCI的主要标准,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标准仍存在许多细节问题,总结经验非常必要。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SCI患者102例,现以此为对象,分析ASTA应用情况。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2例对象,其中男94例、女8例,年龄(38.5±12.1)岁。受伤原因:坠落37例、车祸伤27例、打击伤21例、其它17例。

1.2 方法

在2014年-2015年采用2013年颁布的标准,评价目标对象的损伤平面。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n或%反映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下表1,在复查后原始记录与复查结果存在差异,集中在L1-5原始记录损伤转变为CM、CE损伤。一致性系数达到0.84,属于较高水平。见表1。

3.讨论

ASIA神经学分类标准是一种全面科学的评价SCI的标准,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较强的可行性,其主要根据脊髓损伤后的感觉、运动功能进行评估,从而了解损伤平面以及严重程度,信效度研究显示其可信度较高,对及脊髓损伤敏感度高[2]。该标准在上世纪90年代再引入我国,但是普及率仍相对较低,在康复科使用更普遍,在外科等科室是普及率相对较低。本次研究中原始记录以及复查检查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集中在L1-5、GM、GE段,反映了骨科在使用标准上可能存在偏差,当然也可能与原始检查时患者往往伴有严重的创伤、创伤未获得控制,评价较困难,神经功能缺损被其他症状掩盖或误导有关。除此之外,L1-5初次评定误诊,往往被误诊为椎间盘突出,既往骨科发现老年人的脊髓损伤可能因X线等影像学检查提示为椎间盘、骨伤,查体因相应部位的肌肉疼痛,无法开展肌力检查,导致误检查差错。最后,因有部分患者因原发室管膜瘤等疾病,病程长,患者主诉不到位,若伴有其下部分的脊髓损伤表现,便易导致偏差[2]。

本组对象因为均为确诊的患者,未纳入以上原因导致的误诊,研究中出现的L1-5、GM、GE段。在骨科检查中,圆锥、马尾往往被一并提及,不进行细分,反映了骨科认识差异。同时在创伤的早期,因创伤仍处于进展之中,未获得控制,感觉或运动平面可能相对偏高,导致检查差错。在进行评定时,需充分了解病史、伤情,获得更充足的脊髓损伤证据。需注意的是,临床上单纯的单个椎体导致脊髓损伤非常少见,可能会累及其它节段。最新一期的ASIA神经学分类标准进修订了单个神经平面名称以及定义,以神经损伤平面代替原有的定义。在确认神经支配最低脊髓节段时,该节段感觉正常和肌力≥3级、上一级单个神经功能正常,才能够认为该节段为最低节段,这有助于避免因理解不到位导致的差错。对于非关键肌功能及其代笔的平面新的标准也有明显的变化,检查的关键在于区别AIS是B级还是C级,但目前尚无明确的非关键肌检查技术方法[4]。

当前,神经功能损伤的治疗技术已有了突破性进展,除传统的针刺外,干细胞移植等技术也进入实验阶段,在未来如何对修复治疗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也值得深入研究[5]。

综上所述:ASIA神经学分类标准重复性好,主要问题集中在不同科室对标准理解差异、损伤最高最低节段确认、受患者主诉影响较大、肌力评定受主观因素影响,需组织医师掌握标准,规范肌力评定策略,做好主诉获取,详细了解病史等信息。

【参考文献】

[1]世卫组织报告:全球每年50万人发生脊髓损伤[J].上海医药, 2014,35(1):43.

[2]李建军,王方永.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2011年修订)[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10):963-972.

[3] Ma R,Liu X,Clark J,Williams GM,et al.The Impact of Acupuncture on Neurological Recovery in Spinal Cord Injur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 Neurotrauma, 2015,32(24):1943-1957.

论文作者:吕瑞妍1,罗丹峰2,汪锦飘3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5

标签:;  ;  ;  ;  ;  ;  ;  ;  

脊髓损伤ASIA神经学分类标准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论文_吕瑞妍1,罗丹峰2,汪锦飘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