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分析龙俊杰论文_龙俊杰

龙俊杰

常德市第一中医院心内科 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目的:观察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手术期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效应。方法: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共收治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病情进行分组,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SA),每组均为50例。所有患者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术期,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比较两组临床基本情况、抗血小板情况。结果:和对照组比较临床基本情况,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抗血小板情况,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术期,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能够达到较好的抗血小板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

冠心病心绞痛,主要可分成: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一般多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以此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供血情况[1]。围手术期实行抗血小板治疗非常重要,以此提高临床效果,控制术后血栓的发生几率。抗血小板的效应,和手术后血栓发生情况有直接的联系。本文以冠心病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手术期,采取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效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结合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前,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均通过心脏病学会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2],排除严重出血征象者、并发严重肝脏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者、7d内经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者。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各28例、22例;年龄范围为40~76岁,中位年龄(58.2±5.5)岁;病程范围为1~16年,中位病程(8.5±0.6)年。对照组男性和女性各30例、20例;年龄范围为44~76岁,中位年龄(60.5±5.7)岁;病程范围为1~15年,中位病程(8.2±0.4)年。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数据进行比较,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

1.2方法

手术前24h,给予氯吡格雷(生产厂家: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5)和阿司匹林(生产厂家:四川太平洋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51021475)口服治疗,每次均为300mg,每日3次。第2d,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分别为:100mgQd、75mgQd。然后,实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手术后抽取患者肘静脉血5ml,置入抗凝管中实行血小板抑制率的检测。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基本情况(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肌酐、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置入支架数)、抗血小板效应。通过花生四烯酸、二磷酸腺苷,作为激活物质,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血小板的抑制情况实行评判。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相关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计数资料,经例数n表示;两组抗血小板效应情况、临床基本情况的对比,通过均数差±方式表示,经t进行统计学检验、处理。如果两组间的数据对比为P>0.05,则代表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反之,两组间的数据对比为P<0.05,则代表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基本情况的对比

两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肌酐、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置入支架数情况进行对比,均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如表1。

3.讨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为冠心病心绞痛常用的治疗方式。当前,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这种手术治疗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过程中,会对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构成不良影响,导致冠状动脉斑块破裂情况出现,进而使得患者内皮完整性受到破坏,释放较多的组织因子[4]。这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凝血系统启动,血小板发生聚集状况后形成血栓。为此,在围手术期实行抗血小板治疗非常必要,以此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本次研究,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手术期,通过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相关研究显示,部分患者在抗栓治疗后,抗血小板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对冠心病心绞痛进行分型分组,分成观察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生理、病理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5]。为此,抗血小板的程度也会具有一定的不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破后,血小板活化,为血栓产生的主要原因。这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会发生较大改变[6]。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形成固化性狭窄。这和实行介入手术前活化,有直接联系,所以在抗血小板治疗后,临床疗效会直接受到活化效应而发生改变。

总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手术期,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稳定型心绞痛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为此,手术前需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以此提高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苗林子,陆遥,屈晨雪等.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监测及平均血小板体积变化[J].临床检验杂志,2017,35(6):439-443.

[2]叶小春,张耕,陈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不耐受抗血小板方案选择[J].医药导报,2017,36(8):940-941.

[3]詹晓燕,林玉蓓,胡杰等.血栓弹力图监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效果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9(9):1108-1111.

[4]董万亮,张塬坤.介入方案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J].临床医学,2017,37(7):65-66.

[5]袁晨,钟雷,黄榕翀.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栓策略选择的荟萃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7,45(6):526-535.

[6]李洁璇.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1):157-158.

论文作者:龙俊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1

标签:;  ;  ;  ;  ;  ;  ;  ;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分析龙俊杰论文_龙俊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