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1-7)对高血压大鼠肾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血管紧张素-(1-7)对高血压大鼠肾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叶自林, 何作云, 袁发焕, 于学军[1]2004年在《血管紧张素-(1-7)对二肾一夹高血压大鼠肾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 (1 7) [Ang (1 7) ]对二肾一夹 (2K1C)高血压大鼠肾保护作用 ,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微渗泵植入技术 ,建立Ang (1 7)对高血压大鼠干预模型 ,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变化 ,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 ,放免法测定血浆及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Ⅰ (AⅠ )、血管紧张素Ⅱ (AⅡ )浓度 ,RT PCR检测肾组织内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 )受体mRNA水平。结果 Ang (1 7)能减轻 2K1C高血压大鼠肾小球、肾小管 间质和肾血管病变 ,减少肾组织TGF β1 表达 ,对血浆及肾组织AⅠ、AⅡ浓度无显着影响 ,减少肾组织内AT1 受体表达。结论 Ang (1 7)对 2K1C高血压大鼠肾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之一是通过下调肾组织内AT1 受体及TGF β1 表达而实现。

叶自林[2]2002年在《血管紧张素-(1-7)对高血压大鼠肾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保护靶器官是防治高血压研究的重要目标。高血压引起的肾损害主要表现在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内血管硬化。肾纤维化(renal fibrosis)是不适当的结缔组织在肾脏聚集(包括间质胶原、纤维联接素和一些糖蛋白),导致正常肾结构改变,随之肾功能丧失。肾纤维化是几乎所有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的共同通路,它既是肾脏各种损伤的结局,又是导致肾单位进行性毁损的病理机制。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内血管硬化。Eddy根据其研究结果提出纤维化是由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蛋白合成增加和基质降解受抑制的综合结果。目前,肾保护的研究主要从防治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内血管硬化等方面进行,其中减少细胞外基质(ECM)过度积聚是其核心环节。 Ang-(1-7)是近年来发现的有生物学活性的RAS新成员,研究发现Ang-(1-7)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利尿、利钠,调节水、盐、电解质平衡,以及抗增殖作用。Ang-(1-7)可能是通过对抗AngⅡ的效应、抑制ACE活性、作用于激肽(BK)、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PG)等血管活性物质而实现的。提示RAS中不仅有损伤高血压靶器官的重要物质AngⅡ,而且可能存在保护高血压靶器官的重要物质,即Ang(1-7)对高血压引起的肾损害(特别是高AngⅡ引起的肾损害)可能有保护作用。主要依据以下两方面:(1)其舒血管作用可直接降低血压,减轻高血压对肾的损害;(2)高血压引起的肾损害(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内血管硬化)是肾脏细胞(系膜细胞、间质成纤维细胞、血管周围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导致ECM合成增多的结果,Ang(1-7)的抗增殖作用从理论上可减轻高血压对肾的损害。 本研究采用微渗泵植入技术,探讨:()在体观察 Aug仆刀对高血压引起的肾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强度:()Aflg(人对高血压引起的肾损害保护作用的机制。为临床高血压靶器官保护的新药开发及治疗提供新方向。 方法和技术路线: l、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分组:建立二肾一夹(ZKIC)和肾下主动脉缩窄 (INAC)高血压模型。动物分为五组:A组假手术组,B组 ZKIC组,C组 ZKIC+Aug(17组K组 ZKIC手术同时植入微渗泵,术后 14天活杀;CZ组ZKIC手术后14天植入微渗泵,第42天活杀),D组eAC组,E组***+An g(J组把;组m*C手术同时植入微渗泵,术后14天活杀:E。组 INAC术后 14天植入微渗泵,术后 42天活杀)。观察 Aug*刀干预14天和 28天对大鼠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极其肾损害的保护作用和强度。 二、观测指标:(1)大鼠无创血压测定(尾动脉测压法):口)有创血压、血液动力学及心功能的检测(八导生理记录仪);(3)尿蛋白测定 (考马斯亮蓝法),血肌配(Scr)、尿素氮(BUN)测定(全自动生化分析仪):(4)肾脏病理学观察(大体、光镜、电镜);(5)血浆及肾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变化,包括血浆及肾组织内AI、All浓度的检测(放免分析试剂盒)、血清及肾组织内ACE活性检测(Friedland氏方法)、肾组织内ATI、ATZ受体的InRNA表达(RT-PCR法);(6)肾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pl(TGF-pl)及其受体的变化,包括肾组织TGF-p;蛋白表达检测(免疫组化)、肾组织内TGF pl和TGF-p受体1的tnRNA表达检测(RT-PCR法);()肾组织内 PCNA、MMP-9、IV胶原(免疫组化)检测和细胞凋亡(TU:N*L法)及F肪”朋L检测(免疫组化):侣)血及肾组织内一氧化氮(酶法)、前列环素(放免法)和心房肽的检测(放免法人 3、统计学处理 主要研究结果: 1、Aug-*刀对高血压于预模型复制 二肾一夹(2KI)模型主要是通过激活RAS系统收缩血管,促进水钠 x 满留而达到增高血压的目的,本实验显示:大鼠 ZKIC术后 3天开始升高, 第 5天达到高血压水平。腹主动脉缩窄(INAC)模型是单纯压力负荷增高 高血压模型,本实验显示:INAC术后 14天及 42天有创血压均达到 190mmHg 左右水平。已见报道的 Aug十卜刀对高血压干预的模型最长为 12天。本研究 采用微渗泵植入技术,最长干预时间为28天。微渗泵工作原理是利用机体:内与微渗泵外壳之间渗透压的差别,微渗泵外壳从体内吸收水分而膨胀,推 动传感系统而将 Aug心J)恒速释放。微渗泵给药最大的优点是:①.不间断 恒速给药;②.口服给药受胃肠吸收的影响,且给药量易产生误差;静脉或 口服给药,峰、谷浓度变化大;微渗泵能克服上述不足。 2、Aug一小刀对高血压大鼠无创及有创血压的影响 CI组用药后无创血压较民组降低,第5天达到统计学标准,以后血压 较 B;组都有显着降低,第 14天有创血压较 B;组亦有显着降低,说明 Aug< (h) 对高血压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CZ组用药后血压即下降,第 4天门 术

叶自林, 何作云, 袁发焕, 于学军[3]2004年在《血管紧张素-(1-7)对高血压大鼠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 (1 7) [Ang (1 7) ]对二肾一夹 (2K1C)高血压大鼠血浆及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渗泵植入技术 ,建立Ang (1 7)对高血压大鼠干预模型 ,放免法测定血浆及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 (AⅡ )浓度 ,RT PCR检测肾组织内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和 2型受体 (AT2 )mRNA水平。结果 Ang (1 7)减轻 2K1C高血压大鼠肾脏病理损害 ,Ang (1 7)对血浆及肾组织AⅡ浓度无显着影响 ,对肾组织内AT2受体表达无显着影响 ,减少肾组织内AT1受体表达。结论 Ang (1 7)对 2K1C高血压大鼠肾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之一是通过减少肾组织内AT1受体而实现。

韩琳, 秦建国, 高誉珊, 王媛媛, 张晓宇[4]2015年在《降压通络方对高血压肾损害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Ⅱ及肾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降压通络方对自发性高血压肾损害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 II)及肾功能的影响,探讨该方对高血压肾损害大鼠肾脏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16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on Rat,SHR)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降压通络方高、中、低剂量组、并设正常血压大鼠(Wistar Kyoto,WKY)为空白对照,分别灌胃给药。于给药后4周和8周分别测定大鼠尾动脉压力、血肌酐、尿素氮及肾脏Ang II蛋白含量,并进行大鼠肾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给药4、8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压、肾脏Ang II含量明显降低(P<0.01,P<0.05),但给药4周各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给药8周缬沙坦及降压通络方高、中剂量组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缬沙坦及降压通络方能显着降低模型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P<0.01,P<0.05),改善肾小动脉及肾小球硬化,促进肾组织结构的恢复。结论降压通络方能降低高血压肾损伤大鼠肾脏Ang II含量,从而有效降低大鼠血压,改善肾脏病理损害,保护肾功能。

沈云辉, 陈长勋[5]2003年在《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物学效应及中药对其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对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物效应及相关中药对其影响的资料进行综述。方法 :对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介绍。结果 :血管紧张素Ⅱ对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起重大影响 ,如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缺血再灌流损伤 ,心室肥厚及心肌纤维化 ,纤溶系统活性下降和血栓形成 ,肾功能损害和组织纤维化等。有些中药具有抗血管紧张素Ⅱ作用。结论 :对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物活性及中药防治血管紧张素Ⅱ对机体组织的损害还需深入研究

逄秀凤[6]2009年在《四种天然化合物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沙棘总黄酮降血压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四种天然化合物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机理研究肿瘤血管生成(Tumor angiogenesis)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发挥关键作用,是目前崭新的、有潜力的抗肿瘤治疗靶点。如何筛选出有效的、安全的、分子基础明确的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是药物开发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肿瘤治疗领域中的重大难题。目前国际临床上使用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多为抗体或可溶性肽,其合成和纯化费用昂贵,应用范围狭窄。因此,寻找新型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特别是从具有抗癌活性的传统药用植物中寻找,已成为癌症研究的新思路和新热点。开发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首要标准即要明确待测药物的信号分子靶点。由于肿瘤血管生成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所参与的信号途径错综复杂,且交叉重迭,因而,阐明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作用机制是现代药物开发和创新的关键点和难点。本研究第一篇内容根据该领域目前研究所确定的内皮细胞信号通路,筛选出4种抗肿瘤血管生成植物单体化合物,包括藤黄双黄酮(Morelloflavone)、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Acetyl-11-keto-β-boswellic acid,AKBA)、雷公藤红素(Celastrol)和1'-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1′-acetoxychavicol acetates,ACA)。通过体外细胞、离体组织和体内动物模型叁个研究层次,论文首次证实了上述天然化合物抗肿瘤血管生成活性及其分子基础。在体外细胞水平上,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试验、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凋亡蛋白检测技术,研究了植物单体化合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和人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和生长的抑制作用;利用愈合迁移试验、跨膜迁移试验和小管状结构形成试验,研究了单体化合物对内皮细胞迁移和分化功能的影响:在离体组织水平,利用大鼠主动脉血管环试验,研究了单体化合物对毛细血管出芽的抑制作用;在体内动物水平,利用基质凝胶植入试验、荷前列腺肿瘤裸鼠模型,研究了单体化合物对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在药物分子靶点研究部分,利用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Pull-down试验和蛋白激酶测定试验,探究了单体化合物对HUVECs和PC-3细胞信号途径的调控作用。下面依次阐述藤黄双黄酮、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雷公藤红素和1'-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这4种天然化合物的抗肿瘤血管生成特性。藤黄双黄酮提取于传统药物植物藤黄科(Guttiferae)瓜哇凤果(Garciniadulcis),该化合物是否具有抗肿瘤活性未见报道。本研究发现,藤黄双黄酮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UVECs中胞外信号调节激酶(Raf/MEK/ERK)通路的活化,并能调控小G蛋白(Rho GTPases)活力(降低RhoA-GTPase和Rac1-GTPase活力,对Cdc42-GTPase无影响),从而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离体大鼠主动脉环试验和基质凝胶植入试验结果显示,藤黄双黄酮可有效抑制毛细血管出芽和功能性、渗透性血管形成。用剂量为8mg/kg·d的藤黄双黄酮治疗荷人前列腺肿瘤(PC-3)裸鼠15d,在不影响荷瘤裸鼠正常体重的情况下,其可显着降低实体肿瘤大小和重量。以上结果揭示藤黄双黄酮具有抗肿瘤生长这一崭新生物学功能。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AKBA)提取于印度传统草药Boswellia serrata。蛋白免疫印迹和体外激酶研究结果显示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可显着抑制内皮生长因子2型受体(VEGFR2,KDR/Flk-1)激酶活力,IC_(50)为1.68μmol/L。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通过特异性阻断VEGF/VEGF receptor信号通路介导的血管生成效应,浓度依赖性的抑制内皮细胞中调节存活、迁移和周期的各类蛋白分子,如Src、FAK、AKT、ERK、mTOR和S6K激酶等。在离体大鼠主动脉环试验和基质凝胶植入试验中,AKBA可有效抑制毛细血管分支密度和功能性血管形成。使用剂量为10mg/kg·d的AKBA每天皮下治疗荷PC-3裸鼠模型30d,该化合物可显着降低实体肿瘤体积和重量。血管特异性免疫组化结果证明,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抑制肿瘤生长的效应与降低肿瘤血管生成紧密相关。以上结果证实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是一种有效的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雷公藤(Try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作为传统中药,具有多种抗癌活性,然而靶向机理并不透彻。本研究发现,雷公藤活性成分雷公藤红素(又称南蛇藤素,Celastrol)在剂量为2mg/kg·d下治疗荷PC-3裸鼠16d,可显着降低实体肿瘤体积和重量,且对荷瘤鼠正常体重无明显影响。离体大鼠主动脉环试验和基质凝胶植入试验结果显示,雷公藤红素可有效抑制毛细血管分支数目和功能性血管形成。进一步的分子机理研究发现,雷公藤红素可一致性地、剂量依赖性地降低HUVECs和PC-3中AKT/mTOR/S6K信号通路的活化。以上结果提示,AKT/mTOR/S6K信号通路是雷公藤红素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新靶点。提取于姜科(Zingiberaceae)山姜属植物红豆蔻(Alpinia galanga Willd.)的根茎中的小分子天然化合物1'-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ACA)可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的降低HUVECs中Src家族激酶/黏着斑激酶(FAK)激酶磷酸化,且可显着降低Cdc42-GTPase和Rac1-GTPase活力,从而有效调控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离体大鼠主动脉环试验和基质凝胶植入模型结果证实,ACA可抑制毛细血管分支数目和功能性血管形成。使用剂量为6mg/kg·d的ACA连续皮下给药治疗荷PC-3裸鼠20d,可显着降低实体肿瘤体积和重量,且对荷瘤裸鼠正常体重无明显影响。血管特异性免疫组化结果提示,ACA抑制肿瘤生长的效应与降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上述结果证明,1'-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通过靶向Src/FAK复合体和小G蛋白信号途径,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2.沙棘籽渣总黄酮的降血压研究沙棘黄酮是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的有效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学功能。然而,沙棘黄酮对心血管系统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探讨颇有局限。沙棘籽渣是初级利用后的工业弃物,为实现资源深度开发和深度利用,明确总黄酮类化合物对血压的保护作用,本文利用两种高血压动物模型:胰岛素抵抗合并高血压大鼠模型(IRH)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SHR),研究了沙棘籽渣总黄酮(TFH-SR)的降压效用和机理。本文采用高蔗糖饲料压迫未成年Sprague Dawley(SD)大鼠,通过生化指标检测和电镜观察,比较了大鼠尾部静脉收缩压(SBP)、空腹血清胰岛素(FPI)、血脂代谢(TG、FFA、TC和HDL-C)、肾脏功能以及内皮结构功能变化,成功建立了IRH大鼠模型。应用梯度剂量的沙棘总黄酮(50mg/kg·d、100 mg/kg·d和150mg/kg·d)治疗模型鼠8周后,高蔗糖餐引发的轻度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血脂代谢紊乱以及血管紧张Ⅱ(AngiotensinⅡ)含量增加,均可以被沙棘总黄酮纠正或改善,其有效剂量为150mg/kg·d。该结果提示,沙棘黄酮可能通过调控胰岛素和血管紧张素这两大循环代谢系统,对胰岛素抵抗引发的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预防或治疗功能。为了进一步证实沙棘总黄酮的降压作用,本研究采用剂量为100mg/kg·d的沙棘总黄酮灌喂自发性高血压模型鼠。通过检测大鼠SBP、循环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以及利用免疫组化对大鼠心肌和主动脉血管中血管紧张Ⅱ1型受体(AT_1R)蛋白半定量分析,发现沙棘总黄酮能有效降低SHR血压、血管紧张素Ⅱ和AT_1R蛋白表达水平,提示沙棘总黄酮能够抑制组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力,有效控制血压以及保护靶器官。

邵鹏[7]2007年在《血管紧张素Ⅱ对腹主动脉结扎大鼠心房结构重构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腹主动脉结扎大鼠心房纤维组织及心肌缝隙连接蛋白(Cx40、Cx43)含量和分布的影响,探讨AngⅡ导致心房结构重构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腹主动脉结扎组(AB组)、结扎+贝那普利组(B组)、结扎+缬沙坦组(V组)。B组给予贝那普利20mg/kg·d治疗,V组给予缬沙坦40mg/kg·d治疗。喂养8周后处死,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及心肌组织AngⅡ含量,用Masson染色法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心房纤维化程度及Cx40、Cx43的分布特征,半定量分析心房纤维组织含量和Cx40、Cx43的分布密度。结果:8周后存活大鼠为C组9只,AB组9只,B组8只,V组9只。(1)与C组相比,AB组和V组血浆、心肌AngⅡ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1),而B组则无明显变化。(2)AB组心房纤维组织含量较C组明显升高(P<0.01),而Cx40、Cx43分布密度减低(P均<0.01),且端-端分布减少,侧-侧分布相对增加;B组和V组纤维组织含量较AB组显着降低(P均<0.01),而两组Cx40、Cx43含量较AB组增加(P均<0.01),且分布不均一程度减轻。结论:AngⅡ长期升高可能是导致心房纤维化和Cx40、Cx43重构的重要机制之一;贝那普利及缬沙坦可有效减轻心房纤维化和心肌缝隙连接蛋白的重构。

方建伟, 张连珊, 朱天慧, 李泽红, 刘笑[8]2017年在《牛黄降压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心肾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研究牛黄降压胶囊的降压活性、降压特点,安全性及长期给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肝肾的影响,并初步揭示降压作用机制。方法:32只雄性SHR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牛黄降压胶囊组,牛黄降压丸组,牛黄降压片组;另设WKY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连续灌胃给药31天,牛黄降压胶囊、牛黄降压丸及牛黄降压片组给药剂量分别为0.32 g/kg,0.64g/kg和0.30g/kg体重,于不同时间点测定血压。治疗结束后,取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牛黄降压胶囊组大鼠心脏、肾脏、脾脏及肝脏,进行病理学分析。测定各组动物肝肾功能ALT、AST、BUN和CREA指标;测定肾脏及血浆中肾素、血管紧张素II含量。结果:0.32 g/kg牛黄降压胶囊和0.30g/kg牛黄降压片在给药第6天显示出明显降压效果;叁种剂型均在给药21天后达到最大降压效果,且于一天内不同时间点降压效果保持稳定;治疗结束48h后牛黄降压胶囊仍保持显着降压效果。治疗期间,牛黄降压胶囊对于肝肾功能未见显着性影响。病理学结果显示,牛黄降压胶囊对高血压引起的心肌肥厚和肾小球毛细血管的高灌注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牛黄降压胶囊可显着降低高血压动物血浆中的肾素和血管紧张素II水平。结论:牛黄降压胶囊降压疗效确切,降压平稳、长效,对高血压引起的心血管并发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王春花[9]2018年在《丹酚酸B抑制NF-κB活化改善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 B)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诱导体外培养SD大鼠新生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CFs)-肌成纤维细胞转化(cardiac fibroblast-myofibroblast transformation,FMT)模型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1-3天SD大鼠乳鼠通过胰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获取原代CFs。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待其生长至90%融合后进行传代培养,实验选用2-3代细胞。采用抗波形蛋白(Vimentin)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CFs。采用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进一步探讨Sal B对Ang Ⅱ诱导FMT与NF-κB活化的关系。采用溴化噻唑蓝四氮唑(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观察Ang Ⅱ诱导CFs增殖的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以及Sal B对Ang Ⅱ诱导CFs增殖的抑制作用。Sal B对Ang Ⅱ诱导CFs增殖的抑制作用试验分为(Control,Ctrl.,无血清DMEM)、模型(Ang Ⅱ)组(1×10~-66 mol/L)、Sal B低剂量组(Sal B(L)(12.5 umol/L Sal B+1×10~-66 mol/L Ang Ⅱ)、Sal B中剂量组(Sal B(M)(25 umol/L Sal B+1×10~-66 mol/L Ang Ⅱ)、Sal B高剂量组(Sal B(H))(50 umol/L Sal B+1×10~-66 mol/L Ang Ⅱ)。划痕试验(Wound scratch assay)进行细胞迁移能力分析。Western blot分析I型胶原(collagen I,Coll I)、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磷酸化的IκBα(p-IκBα)、IκBα、p-p65、p65、核p65、浆p65的表达。RT-PCR分析NF-κB mRNA的表达。采用消化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α-SMA的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CFs呈扁平、梭形或多角形,排列紧密,有的交叉重迭生长,胞体较大,不具有自发搏动性。波形蛋白组细胞核为蓝色,胞质被染成棕黄色,符合心肌成纤维细胞的染色特征。抗波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鉴定我们所获得的细胞为CFs,纯度>99%。MTT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Ang Ⅱ诱导CFs增殖(P<0.01),Ang Ⅱ(1×10~(-6) mol/L)诱导CFs增殖为24 h与Ctrl.组相比(P<0.01)。与Ang Ⅱ组比较,Sal B(L)、Sal B(M)、Sal B(H)可抑制Ang Ⅱ所诱导的CFs增殖(P<0.05)。PDTC也可以抑制Ang Ⅱ诱导CFs增殖。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Ang Ⅱ组CFs的迁移能力明显提高(P<0.01);与Ang Ⅱ组比较,Sal B(L)、Sal B(M)、Sal B(H)组能够明显抑制Ang Ⅱ诱导CFs的迁移能力(P<0.01)。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Ang Ⅱ组中的Coll I、FN、CTGF的表达上调(P<0.01),用Sal B预处理1h后,与Ang Ⅱ组相比,Sal B组能够抑制Coll I、FN和CTGF的表达(P<0.05);与Control组比较,Ang Ⅱ组p-IκBα、p-p65表达上调(P<0.01),IκBα和p65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与Ang Ⅱ组比较,Sal B组中p-IκBα、p-p65的表达下调(P<0.05),而IκBα和p65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与Control组比较,Ang Ⅱ组p65易位入核。用Sal B预处理1h后,抑制了Ang Ⅱ诱导p65易位入核。与Control组比较,Ang Ⅱ组α-SMA表达上调(P<0.05),Sal B(H)组、PDTC组以及Sal B(H)+PDTC组均抑制了Coll I和α-SMA的表达(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结果显示Ang Ⅱ可以诱导NF-κB mRNA表达增加(P<0.05),与Ang Ⅱ组相比,Sal B组可以降低NF-κB mRNA表达(P<0.05)。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结果显示Ang Ⅱ可以诱导胶原的分泌,羟脯氨酸含量升高(P<0.01)。与Ang Ⅱ组比较,Sal B(H)组、Sal B(H)+PDTC组以及PDTC组均能抑制羟脯氨酸含量升高(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α-SMA被染成绿色荧光,核被DAPI染成蓝色,与Control组比较,Ang Ⅱ组中绿色荧光α-SMA表达增加;与Ang Ⅱ组相比,Sal B(H)组、Sal B(H)+PDTC组以及PDTC组均能抑制绿色荧光α-SMA的表达。结论:Sal B可以抑制Ang Ⅱ诱导的FMT,其机制与抑制NF-κB活化有关。

程蕾, 于乐, 孙一, 裴晶晶[10]2019年在《有氧运动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途径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骨骼肌功能性抗交感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有氧运动是否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途径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骨骼肌功能性抗交感。方法:36名未经治疗的男性I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140~159/90~99 mmHg)随机分为运动组(E,n=20)和服药组(D,n=16),E组进行有氧运动,D组服用降压药美托洛尔(β_1-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干预时间为12周。分别于实验前后:1)测定血压水平的变化;2)利用冷加压实验(CPT)激活交感神经,测定安静时以及握力运动时的前臂血液动力学,交感缩血管反应采用CPT诱导前臂血管电导(FVC)的变化率(%FVC)表示,功能性抗交感(即骨骼肌收缩抑制交感缩血管反应的能力)用肌肉收缩时CPT诱导FVC的变化率与安静时的差值(△%FVC)表示;3)静脉滴注Ang Ⅱ以诱导氧化应激和缩血管反应,测定前臂血管阻力(FVR)和血清8-异前列腺素F_2α(8-iso-PGF_2α)含量。结果:1)血压水平:实验后,E组和D组安静以及握力运动时的血压水平(SBP、DBP和MAP)均显着性下降(P<0.05),但下降幅度组间比较并无显着性差异(P>0.05)。2)交感缩血管反应(%FVC)和功能性抗交感(△%FVC):实验后,E组安静时%FVC升高(P<0.05)、握力运动时%FVC降低(P<0.05),△%FVC增加(P<0.05),D组均无显着性变化(P>0.05)。3)Ang Ⅱ滴注实验:实验前E组和D组FVR和血清8-iso-PGF_2α含量在滴注Ang Ⅱ时均显着性升高(P<0.05),实验后E组无显着性变化(P>0.05),D组则仍高于滴注前水平(P<0.05)。结论:长期有氧运动通过抑制Ang Ⅱ途径改善I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骨骼肌功能性抗交感,然而这一效应与血压下降并无关联。

参考文献:

[1]. 血管紧张素-(1-7)对二肾一夹高血压大鼠肾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J]. 叶自林, 何作云, 袁发焕, 于学军. 重庆医学. 2004

[2]. 血管紧张素-(1-7)对高血压大鼠肾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叶自林. 第叁军医大学. 2002

[3]. 血管紧张素-(1-7)对高血压大鼠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的影响[J]. 叶自林, 何作云, 袁发焕, 于学军.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04

[4]. 降压通络方对高血压肾损害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Ⅱ及肾功能的影响[J]. 韩琳, 秦建国, 高誉珊, 王媛媛, 张晓宇. 环球中医药. 2015

[5]. 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物学效应及中药对其影响[J]. 沈云辉, 陈长勋. 中国中药杂志. 2003

[6]. 四种天然化合物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沙棘总黄酮降血压作用的研究[D]. 逄秀凤.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7]. 血管紧张素Ⅱ对腹主动脉结扎大鼠心房结构重构影响的实验研究[D]. 邵鹏. 兰州大学. 2007

[8]. 牛黄降压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心肾功能的影响[J]. 方建伟, 张连珊, 朱天慧, 李泽红, 刘笑.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7

[9]. 丹酚酸B抑制NF-κB活化改善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实验研究[D]. 王春花. 贵州医科大学. 2018

[10]. 有氧运动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途径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骨骼肌功能性抗交感研究[J]. 程蕾, 于乐, 孙一, 裴晶晶.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9

标签:;  ;  ;  ;  ;  ;  ;  ;  

血管紧张素-(1-7)对高血压大鼠肾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