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智能化的应用分析王函旭论文_王函旭,李松晨, 董金龙

配网智能化的应用分析王函旭论文_王函旭,李松晨, 董金龙

摘要: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的发展,打破了传统配电网发展限制,并且升级配电网自动化技术,两者的有效结合与充分利用,实现了电力系统的高品质、高水平、高环保、高标准“四高”发展。科技的进步给配电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与此同时也引发了许多新问题,对于配电网的安全性、稳定运行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配网智能化的应用分析展开论述。

关键词:配网;智能化;应用分析

引言

目前,国内各个领域都对电力需求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如果仍然使用传统运行方式将无可避免地影响到供电服务质量。要想给予人们更好的现代生活体验,保持正常的工作、生活状态,电力公司需不断地进行创新,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智能化技术与经验,进一步的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发展水平与服务质量。

1智能配电网

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是电力系统改革、智能技术升级发展的重要产物,尤其是配电自动化,进一步推进了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发展。作为智能配电网的关键环节,配电自动化发展十分关键。电力系统更加注重低碳化发展,在此发展趋势下,智能配电网调整发展模式,结合配电自动化的升级,转换利用方式,拓展智能电网,打造更加全面、科学的数据网络体系,从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高效性。

所谓智能配电网,其本身是电力系统配电网系统发展与升级的延伸,同时也是智能化发展的体现,进一步满足了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智能配电网的全面落实,主要以高新智能技术为主,以集成通信网络的方式,融入更多先进技术,引进先进设备,从而提高配电网系统的控制能力,确保配电网系统安全健康的运行。智能配电网具备超强的自愈能力,能够有效抵抗不良因素的影响,并且进一步满足用户电量方面的变化。以智能配电网控制电量应用,解决电力系统高峰期跳闸亦或是电力不足等问题。智能配电网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创新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模式,同时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保证了电力系统供电质量。

2配电网运行管理

由于配电网采取直接形式来面向用户,因此为了确保电能应用的安全性,需要强化运行管理。现阶段,国内与配电网相关的运行管理伴有较多问题,涉及到如下方面:首先,配电网建设相对滞后。部分经济落后地区,电网建设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使得电能供给很难契合用户需要,阻碍电力行业发展。其次,运行管理时很难防止电能损耗,可能出现经常性停电情况,影响用户生产生活。第三,当前配电网在运行方面仍旧不够自动化,使得供电质量受到影响。

3我国配电网智能化技术的现状

3.1起步较晚

我国经济发展比较晚开始,目前电网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足,开始对配电网进行智能化改造工作也比较晚。我国对建立配电网的认识程度和全面性也不足,直接导致对配电网建设工作的忽视,极大限制了配电网自动化发展的水平。目前,我国的经济水平持续提高,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力设备进入数百万户人家,对电力的需求大幅增加,对电力企业供电服务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使政府也重视配电网的智能建设工作,加强对配电网重建工作的投资。

3.2应用范围小

部分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流通网络智能建设严重不足。在建立流通网络的过程中,也经常出现资金不足的问题。技术手段的落后性和电力设备的老化严重阻碍了我们流通网络智能水平的提高。

4智能配电网技术在配电网的应用

4.1调整配网结构

最好规划摸底,明确网络功能定位,调整10kv配电网线结构,实现结构重新分类。通过升级网络的骨干线路和优化路径,改善当前配电网中辐射和无层多联系结构的不合理问题,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负载承载和转移能力,使10kv配电线路的设计更加符合智能配电网技术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智能自动化技术

智能自动化对于电网运行极为关键,该技术应用成效很高,主要借助计算机等技术来处理信息,为操作人员减轻操作压力。同时,该技术还可以结合电网实际建立起自动化的主站与子站。该项技术仍处于持续完善的状态,比如智能预警功能便能够提升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并且可以在配电时采集相应的信息,并对记录进行检测。若运行存在故障,该功能能够实现自动检测,并且发出警报,相关人员便可结合故障信息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此外,智能自动化还涉及到远程监控等功能,上述功能可以有效把控电网运行可能的损失,强化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4.3智能终端设备全覆盖建设

扩大资金投资,促进智能电网技术全面建设升级。在配电设备上更换和安装通信模块和监控终端的方法。市中心区是电力使用的核心区域,大量的商业、金融、休闲和娱乐文化企业集中在一起,配置需要光纤通信方法来监控和管理端点,该区域的线路部署具有高效的监控隔离和快速处理能力。在其他地区,综合考虑成本和效果的平衡,适当地采用相对较低的故障定位技术,通过分布式网格布局智能地隔离故障,提高网络系统的智能水平。

5智能化配电网未来发展的建议

5.1以中压供电为主,实现电压等级的优化

目前我国电网大量使用分为220v、380v、10kv、35kv和110kv的电压。但是随着时代的推移,这些电压逐渐无法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渐暴露出问题,主要是电压不稳定或电压降频繁发生,从而增加了电力损失引起的不必要的资金消耗。要在此背景下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全面优化电压级别。首先,优化110kv电压等级。目前我国110kv电源网的配置比较复杂,为了简化系统的处理,可以进一步优化110kv电压等级结构,以确保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第二,应该促进220kv电压等级的使用,有效减少配电过程中出现的损失,并以合理的范围进行控制。再次,优化电压级别的使用,逐步废除35kv电压级别,优化升级电压级别,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系统混乱。最后,以可用的中压电源为中心,扩展10kv电压级别的使用范围,确保电源系统正常高效运行,同时为智能配电网提供可靠的保护。

5.2认真对待智能化发展要求,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期间,创新离不开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充分利用波载通信技术,做到配电系统信息变化的及时掌握与统计发布,为智能配电网增加读取远程电表功能,时刻掌握用电信息与用户用电需求。配电自动化技术积极创新,总结实际应用经验,做好信息处理工作,从中筛选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为智能配电网智能化发展提供更多参考。科学应用用户电力技术,搭配低压配电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系统检测技术以及微处理技术,升级配电自动化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以及电能质量、信息处理的目的,增强智能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

结束语

智能配电网集成了控制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在智能配电网设备设置中安装配电网终端设备,并创建可视配电网管理模式。智能配电网的运营侧重于积极集成到电源监控和管理中,及时发现当前电网的不足,从而有效地确保配电网的可靠和安全运行。配电系统可以直接面向用户,在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电网络运营管理中满足电源要求,从而有效地确保电源效果和系统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朱正友,郭世飞,徐小龙,纪永新.智能化配电网的综合设计方案[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02):40-41.

[2]关彤,纪冰冰.智能化配电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9(01):56-57.

[3]毕志磊.10kV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建设分析[J].民营科技,2018(12):140.

[4]孙保华,陈蕾,夏栋,韩韬.基于大数据平台的配电网智能化运维管控平台设计及应用[J].电气自动化,2018,40(06):81-84.

[5]冯应兵.基于智能化、大数据的配电网运维管控平台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1):82+110.

论文作者:王函旭,李松晨, 董金龙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 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6

标签:;  ;  ;  ;  ;  ;  ;  ;  

配网智能化的应用分析王函旭论文_王函旭,李松晨, 董金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