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互联网时代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论文

试析互联网时代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论文

试析互联网时代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

滕书娟

(辽宁大学商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6)

摘要: 现阶段,我国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已粗具规模,但还存在图书管理者的能力较低,图书管理服务水平不高,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的问题,提出从培养信息管理人才,提升服务质量,完善图书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图书信息管理力度,建设现代化图书馆,使用多媒体技术的途径,以期推动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 图书管理 信息化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的传播渠道、传播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们能够享受到更加高品质的信息服务。图书馆是人们获取并学习知识的场所,但现有图书管理,存在着较多不足之处,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无法为人们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亟待改变,加强信息化建设。

一、建设作用

首先,提升信息化建设速度,既可以提高信息推送质量,又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增加读者满意度;其次,改变了传统管理办法,通过对图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可有效增加图书安全管理质量,避免出现图书丢失、破损等问题;再次,提高了图书馆自动管理服务质量与图书管理效率,读者可以在短时内找到自己所需图书,十分便捷、高效;最后,实现了资源共享。在互联网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范围逐渐变宽,不再满足传统印刷的纸质书籍,信息需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比如视频信息或音频等需要。

二、建设现状

现阶段,我国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已初步成型,但还存在较多问题。第一,图书管理者的能力较低。图书馆具有文化性与信息性,因而需要管理者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养。但当前我国图书管理的工作环境与内容,更易吸引年龄较大的就业者,年轻管理者数量很少。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开始实行信息化管理,需要图书管理者熟练操作计算机,这对现有图书管理者而言无法满足信息化体系的建设与管理的要求,阻碍了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1]第二,图书管理服务水平不高。由于图书馆未定位好自身在社会服务中的位置,没有将读者作为服务的工作重心,使得部分读者无法在图书馆中迅速找到自己所需书籍,并且在图书采购上,图书馆不了解读者需求,购置了内容单一且重复的书籍,无法满足读者需求。而这些重复的书籍与内容滞后的书籍被长期搁置,造成图书馆资源无法被充分利用。另外,部分读者将图书借出后未归还,加重了图书管理负担。第三,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图书馆已经开始建设图书数据库,但是所建成的数据库只可以检索资源,功能较为单一,无法发挥其他功能。因而对于图书馆而言,其图书管理效率和精准性均较差,无法统一管理好图书数据库系统,管理体系不完善,不利于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

三、建设策略

1.培养信息管理人才,提升服务质量

图书管理员与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若是管理者职业素养较高,那么可有效加快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速度。因此,图书馆应当对管理员进行定期学习培训,以此提升其专业素养与知识技能水平,通过培训其计算机操作,来确保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另外,要转变图书管理者的服务理念,做到以人为本。在互联网时代中,管理人员要学习并熟练应用互联网进行图书管理,并深入了解读者需要,从而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此外,图书馆中书籍的数量逐年增多,增加了图书管理者的负担,因而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建立起数字化书籍库,将图书馆现有纸质书籍信息全部输入书籍库中,读者既可在书籍库中查找到自己所需纸质书籍的位置,同时还能直接在书籍库中进行阅读与下载,提高阅读效率,实现资源共享,进而增强图书管理者的服务水平。

2.完善图书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

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完善图书馆相应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现代化管理设备,从而为其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在设备购买上,政府要加强财政补贴力度,使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上拥有充足的资金进行设备购买,以此完善图书馆基础信息化设施建设,对现有书籍资源进行整合,建成较为完整的数据库。另外,要注重因地制宜,实现特色图书信息化管理,进而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增强图书馆所具有的文化传播功能。

3.加强图书信息管理力度

好的作文尽量使用短句表达而少用或者不用长句。由于长句大多有较长的并列成分、修饰限制成分等,使人读来觉得繁琐、冗杂。而短句则结构简单,词语较少,使意思表达更清楚。例如长句:“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里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的机器人。”有三个并列修饰“机器人”的定语,句子复杂,读来有累赘之感。可以变成这样的短句:“现在许多国家都能够生产这样的机器人:它们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这样一改,变得清楚,简单。

4.建设现代化图书馆

当前,我国图书馆的信息管理水平较低,缺少高素养、高技术优秀人才,无法将信息技术与网络便捷性充分发挥出来。并且部分图书馆依旧为人工管理,并未与现代发展相适应,因而图书馆要加强现代化建设力度,实现图书管理自动化。在此现代化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需要先实现局域网内的信息共享,读者能够在图书馆官网上查询并下载资料,同时还可以在网络连接状态下和其他图书馆建立联系,扩大资源共享范围。[2]图书馆还要为读者之间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增加其相互学习机会,完善信息化管理功能,发挥网络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最大效用。

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除了要注重信息的系统性与实用性,还要确保图书馆有自身特色,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另外,图书馆要制定信息化管理制度,提升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水平,使图书馆内的图书资源在使用上更加安全。图书馆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图书馆内部软硬件设施,同时培训图书管理者学会使用这些设施设备,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此外,还要制定科学管理策略。图书馆实现信息共享与可持续发展,需要完整的规划予以支撑。由于信息化内容涉及多个部门,因此要使多个部门形成统一的整体,进而实现图书资源共享。

经营效果调查显示(表3),人工翻耕与机器翻耕的毛竹林,产出的鞭笋量存在较大差异。人工翻耕平均出笋支数为2 761支/667 m2,产量为451.56 kg/667 m2,产值为4 994元/667 m2;机器翻耕平均出笋支数为3 388支/667 m2,产量为546.94 kg/667 m2,产值为6 603元/667 m2。人工翻耕林地最低出笋2 294支/667 m2,产量362.85 kg/667 m2,产值4 020.68元/667 m2;机器翻耕林地最高可出笋3 762支/667 m2,产量达617.64 kg/667 m2,产值达7 262.30元/667 m2。

5.使用多媒体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衍生出了多媒体技术,此技术具备存储量大、普遍性强以及检索便捷等特征。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各大图书馆已经依托于多媒体技术建立起电子阅览室,读者可以在此空间内获得文字、语音、视频等不同种视觉感受,加快了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速度。同时,多媒体技术也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潮流趋势,将其用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能够实现信息展示多样化发展,有助于加强读者对图书信息的理解。而且多媒体技术除了可以改善图书馆管理现状外,在教育、企业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转变传统图书管理模式,通过将图书转为数据形式进行管理,提升了图书管理的便捷性与高效性,可有效推动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为了提升图书管理质量,满足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所需,需要培养信息管理人才,提升服务质量;完善图书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图书信息管理力度;建设现代化图书馆,以及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进行信息化建设,才能够有效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

3.坚持立规明矩。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立规明矩就是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要求系统化和具体化,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界定正确与错误,从而使党内政治生活得以制度化、程序化、严肃化。习近平同志强调:“要立规明矩,把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2]

参考文献:

[1]高慧.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9(9):54-55.

[2]李筠.信息化语境下图书管理系统中二维码的应用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8(19):150-151.

中图分类号: G2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349(2019)20—0137—02

[作者简介] 滕书娟,辽宁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图书资料管理。

责任编辑:于蕾

标签:;  ;  ;  ;  

试析互联网时代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