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开发开放与浙江经济发展_长江论文

长江流域开发开放与浙江经济发展_长江论文

长江流域开发开放与浙江经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江流域论文,浙江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长江流域开发开放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一次历史性契机

长江贯通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腹地辽阔,沿江有江、浙、赣、皖、湘、鄂、川、沪七省一市,人口4.1亿,占全国的35%,面积为14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5.1%。1993年,GDP8964亿元,工业总产值15473亿元,社会消费商品零售总额4030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445亿美元,分别占全国的37.3%、41.7%、36.7%和27%。

进入90年代,国家改革开放战略重点向长江流域纵深推进,推动着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带的迅速兴起:

1.浦东开发开放和长江三峡工程开发建设这两个当今中国最大的跨世纪工程,分别在长江经济带的东、西两端排开。这两个世界级的跨世纪工程将要投入数千亿人民币和数百亿美元,巨额的投资将会大大加快长江流域的经济一体化发展和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推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的新飞跃。

2.长江沿江14个开放城市的开放与发展步伐的加快,构成了长江沿岸全线开放的大格局。尤其是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圈和以重庆为中心的长江上游经济圈已初具规模,正在成为外商投资的集中地。其经济实力与发展速度也不亚于沿海地区,在中国经济尤其是中、西部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以苏、锡、常、南京等为主体的长江下游地区的现代化城市群雏形的出现,构成了沿江、沿海结合部地区的经济迅速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极”。

4.长江的龙头─—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具有最雄厚的综合经济实力、最坚实的经济发展基础和最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并日益成为全国资金流、商品流、技术流、人才流和信息流集聚和扩散中心。在世界经济增长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和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的历史进程中,上海市已经把发展的目标定位在世界级的大都市─—到2010年,基本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无疑,上海的发展对于长江经济带的崛起,将发挥巨大的推动、促进和引导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作出这样几个基本的判断:

1.长江流域将是今后20-30年内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点,并将成为最具后发性利益、发展潜力最大、发展前景最为广阔的经济发展带。

2.长江经济发展带的兴起,将使沿海和内地的优势、沿江地区和沿海地区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整体优势,从而加快缩小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经济差距,实现长江流域的共同繁荣。

3.长江经济发展带的兴起,又将推动沿海地区,尤其是上海市与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以更快的步伐迈向国际化、现代化,为上海等沿海地区的进一步崛起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后方基地。

4.长江经济发展带的繁荣,必定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注入巨大的生机和活力,为二十一世纪我国的繁荣富强带来一个历史性的契机。

对于浙江来说,必须乘天时,抢机遇,调整战略,选准目标定位,积极实施应对措施,以力争在未来长江经济发展带的成长中占据相对有利的一席之地。

二、浙江在长江流域发展中所处的地位

1.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将为长江开发开放提供强有力的陆上、港口等方面的支持。

(1)进一步打通宁波港、乍浦港、温州港等通向长江腹地的铁路、高速公路等通道,发挥宁波、舟山港口对长江流域地区货物进出口的集散、中转功能,使沿江地区共享浙江的港口资源。

(2)充分利用浙江海岸线长、深水港口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发展火电、核电,建设华东地区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火电、核电基地。

(3)利用东海大陆架油气资源的开发和浙江的港口资源,发展石油化工基地。

(4)充分利用浙江的优美环境资源,建设中国东部的高级休闲度假基地。

2.浙江在对外开放方面相对领先的优势,可以为长江流域的开发开放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和开放辐射效应。尤其是长江中、上游腹地尚未开放地区的发展中,至少可从浙江的开放中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益处:(1)总结、借鉴浙江开放中的经验教训,避免走弯路。(2)通过种种合作,分享沿海地区的各种开放优惠政策。(3)通过组建跨地区的企业集团、“中中外”合作等途径,拓展沿海开放对内地的辐射功能。

3.浙江经济发展在长江流域相对领先的优势,应当为长江经济发展带的崛起提供较多的支持和发展辐射效应。

(1)充分利用浙江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的优势,为长江开发开放服务。

(2)充分利用浙江商品市场十分发达的优势,建立起双向辐射的长江流域大市场网络。浙江有4300多个各类市场,全国最大的50个工业品市场中浙江占了16个,最大的50个农副产品市场中浙江占了8个。浙江市场网络已向全国覆盖。长江中上游地区如能作好本地市场与浙江市场对接,则必将为本地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

(3)顺应经济的梯度发展规律,加强长江下、中、上游地区之间的发展合作。在长江开发开放过程中,可以考虑用向内地技术输出、闲置设备输出以及商标、专利参股,人员、资金合作等多种方式,加强浙江与长江西部地区的发展合作。作为长江中、上游地区,主动加强合作,联手拓展当地经济优势,以求得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将不失为长江经济带振兴的良策之一。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基本判断:浙江在长江经济发展带兴起过程中已经起到了发展的先导作用,在长江未来的开发开放中还将发挥出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浙江的繁荣发达,将是长江经济发展带崛起的坚强基石之一。

三、长江流域开发开放对浙江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一)对产生影响的总体评估

1.长江开发开放的推进,将使浙江与长江地区各省、市的联系日趋扩大。浙江的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布局,港口建设和交通发展等,将受长江开发开放进程的直接影响,并且不得不考虑如何为长江开放开发配套服务。

2.浙江将从长江开发开放中获取加速经济发展的机会以及推动本省产业发展升级的机遇,从而加速本省的现代化进程,成为沿江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省份之一。

3.长江开发开放进程中,其巨大的腹地地区的经济发展,将为浙江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形成浙江沿海向外开放和沿江向内开放两大开放格局。以对外开放的优势支持向内开放,以对内开放的活力弥补浙江在沿海经济带发展中的劣势。集沿海、沿江两大开发开放优势,成浙江更大的发展优势与竞争优势。

(二)长江中上游地区开发开放对浙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中上游包括川、鄂、湘、皖、赣五省,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市场巨大。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各省自觉适应长江开发开放战略,先后制订了本省的高起点发展战略。如湖北抓住三峡工程上马契机,推出了“中部崛起”战略。湖南提出了“放开南北两口,南下东进并举”的发展战略。江西则将“开发建设昌九工业走廊”作为经济振兴的支撑。安徽早在1990年就确定了“呼应浦东,开发皖江”的发展战略。他们的发展对于浙江来说,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支持,一种机遇。

1.可以为浙江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浙江的产品、劳动力和部分资金、技术,可以借机向这些地区渗透。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许多重大建设,尤其是三峡这个世界级的跨世纪建设工程,是浙江积极参与,获得发展的大机遇。

2.将更利于浙江获得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如部分原材料、粗级产成品、劳动力和资金等,从而有力地缓解浙江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

3.将对浙江的发展造成更大的压力。浙江今后要继续保持发展的领先地位,必须正视兄弟省市发展的挑战,加快改革与开放步伐,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产业高级化的进程,组织新的发展优势,从新的更高的发展层次获取新的竞争优势。

(三)长江三角洲地区开发开放对浙江发展的影响

对浙江来说,未来三、五十年内,浦东开发开放的影响,以及长江三角洲北翼苏锡常地区的发展影响,将是最主要、最直接的影响。其影响将是全面的。从负效应看,浦东的开发开放,将使浙江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并且将使浙江丧失一部分人才、市场和资源。苏锡常地区的加速发展,又使得长江三角洲南北两翼发展失衡,南翼的嘉湖地区相形见绌。而发展的“马太效应”,又将使得有限的资源在更大程度上向苏南地区集聚,从而导致差距进一步拉大。从长远看,浦东开发开放和苏南发展对于浙江的影响,正效应是主要的。

1.对浙江发展目标的影响。上海确定的2010年发展战略目标是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浙江同期的发展目标也必然要考虑上海目标的实现将对浙江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这种影响。

2.对浙江生产力布局的影响。在产业选择与产业布局方面,浙江不得不考虑错开上海产业发展目标的选择,以及如何有效接纳其产业发展的辐射。如上海确定以轿车生产作为支柱产业,使得浙江无望再发展同一产业。又如上海要对造船业进行搬迁,浙江就应积极接纳转移。

3.对浙江交通、港口和城市发展方面的影响。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必然要求打通浙江沿海一线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必然要规划与建设包括浙江乍浦、宁波、舟山港在内的组合港;必然要求长江三角洲两翼各大中小城市具有为其配套服务的功能。因而浙江今后城市建设,交通、港口发展,必须考虑与上海发展的衔接。

4.对浙江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浦东成为外资金融机构集中地给浙江融资带来便利,但也由此决定了浙江发展外资金融业方面已无多大作为。同时,上海要素市场的发展,其期货、证券、股票等市场必然覆盖浙江。

5.对浙江人才、劳动力流向方面的影响,由于浦东发展层次高于浙江,浙江大批优秀人才与高素质的劳动力将被吸引过去。

6.对浙江种、养殖业的影响。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对衣食消费将产生一些新的需求,从而对浙江的为城市服务的特色农业和海水、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将产生很大的推动。

四、浙江接应长江开发开放的对策构想

(一)在长江开发开放中浙江的目标定位与总体对策

长江开发开放,某种意义上是沿江各省之间展开的一场经济发展争夺战。在未来三五十年内,谁都有可能获胜,谁都有可能落后。谁也不能自卑,谁也不敢自大。作为浙江,在沿江诸省、市中,既占地利,又居开放领先一步的天时,目前经济发展亦稍有优势,因而在未来长江开发开放中的目标定位,应当是继续抢占发展的制高点,确保成为二十一世纪沿江、沿海的一流经济强省地位。

据此,我省的总体对策应当是:主动参与,服从大局。借助浦东,抢占高点。加快开放,挑战苏南。合作开发,主攻上游。扬长扬优,相对独立。

(二)浙江参与长江开发开放的具体对策构想

1.自觉服从国家关于长江开发开放的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适时进行本省发展目标调整和生产力布局调整。在省内发展中明确加快沿海沿线的发展步伐,聚集经济发展优势。

2.加快长江三角洲南翼沿海沿线城市群的建设步伐,争取在2010年前建立起我省沿海一线大中并举、开放型、吸纳与辐射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城市集群,作为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南翼有力支撑。

3.加快主导产业培育和产业结构调整,完成产业向高度加工化的升级,以占据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制高点。

4.充分利用浙江的海岸线长、港口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等优势,建设几个为长江开发开放作支撑的大基地,如建设火电、核电基地,沿海石化工业基地,东部高级休闲度假区等。

5.加快浙江的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6.做好与上海浦东对外开放的接轨,抓住上海经济循环全球化的趋势,吸引外资,扩大开放。借助上海口岸,扩大进出口。充分利用上海的国际化人才信息市场,提高浙江经济的现代化管理能力和自组织水平,增强浙江的发展竞争力。

7.充分发挥浙江的市场优势,加强向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商品、技术、人员、资金的输出,开拓当地市场。加强政府间、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力求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双向交流。

8.积极参与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通过参与世界级大工程的建设,培育浙江的人才,提高浙江知名度,锻炼浙江的经济组织运筹能力。

(执笔:方元龙 卓勇良)

标签:;  ;  ;  ;  ;  ;  

长江流域开发开放与浙江经济发展_长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