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抗荷抗缺氧训练应用在航空医学鉴定训练期间的具体方法论文_袁一楠,王大力,谢孟星

探讨抗荷抗缺氧训练应用在航空医学鉴定训练期间的具体方法论文_袁一楠,王大力,谢孟星

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

【摘 要】飞行部队战斗力的发展,跟飞行员抗荷抗缺氧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也就是说,飞行员抗荷抗缺氧能力会直接影响到飞行部队战斗力。抗荷抗缺氧训练是目前航空生理训练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飞行员航空医学鉴定训练期间涉及到的抗荷抗缺氧训练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做好抗荷抗缺氧能力训练工作,将飞行员的飞行潜能充分的挖掘出来,这样一来,就可以促使航空卫勤保障的目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抗荷抗缺氧训练;航空医学;鉴定训练;具体方法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新军事变革实现进一步深入。空军部队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力量部分。飞行员则是高能性战机的空中打击实施人员以及驾驶人员,所以对飞行员的身体素质有非常明显的标准要求,飞行员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跟空军战斗力有着直接联系,也就是说,飞行员身体素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空军战斗力的发展。所以目前我们外勤工作人员的中心重点任务就是促使,空勤人员的身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同时促使卫勤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促使为勤保障作用进一步发挥出来。想要促使飞行员进一步适应军事飞行需要,培养其树立良好的心理能力以及生理代偿能力,对飞行员需要进行针对性特殊训练。这就涉及到了抗荷抗缺氧训练,本次研究为未来抗荷抗缺氧训练工作提供了相应的借鉴以及参考[1]。

二、抗荷抗缺氧训练应用在航空医学鉴定训练期间的具体方法

就目前来说,在抗荷抗缺氧方面,空军杭州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主要按照该内容设置了三个项目,对飞行员进行针对性训练,同时开展相应的检测。详细如下所示:

(一)检测7500m高空急性低氧耐力

1检测7500m高空急性低氧耐力的目的

该项检测工作主要是在模拟的7500m高空急性低氧环境下进行,在这个模拟的环境下,使飞行员可以亲身体验到急性低氧状态下时什么感觉,此项训练是模拟7N500Nm高空低氧环境下,不仅如此,还要对飞行员有效意识时间进行测试。主要的意义是完成飞行人员低氧耐受储备能力的测定以及提升[2]。

2检测7500m高空急性低氧耐力实施方法

在进行7500m高空急性低氧耐力检验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飞行员抗荷抗缺氧能力检测仪中的缺氧能力检测模块,该模块可以实现有效的测试。在检查飞行员戴好头盔以及面罩之后,组织相应的医护工作人员将飞行员床边监护仪连接好,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飞行员血氧饱和度、监测心率以及心电图的是还是监控。在开始训练之后,需要在地面吸入氮氧混合气体,氮氧混合气体的氧含量大小为7.1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与此同时,还要做好相应的书写试验工作,依次递减1,以1000书写开始,每隔1分钟就需要重新开始,顺利完成书写工作。负责训练的军医需要严格按照血氧饱和度和、心率以及心电图的变化等情况,在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客观的数据,分析书写的流利度,不仅如此,还要客观的分析飞行员的主观感受等。对飞行员的有效意识时间进行综合评定。

(二)抗荷正压呼吸训练以及抗荷动作训练

1抗荷正压呼吸训练以及抗荷动作训练的目的

检测7500m高空急性低氧耐力主要的目的就是促使飞行员具体抗荷动作的准确性进一步规范,同时促使其协调能力以及抗载荷能力进一步提升[3]。

2抗荷正压呼吸训练以及抗荷动作训练的实施方法

抗荷正压呼吸训练以及抗荷动作训练需要使用到抗荷抗缺氧能力检测仪中的抗荷模块。抗荷模块的实施可以促使飞行员具体抗荷动作的准确性实现进一步标准化以及不断提升飞行员的协调能力,促使其抗荷能力进一步强化。在指导帮助飞行员穿好囊式抗荷服之后,需要飞行员双下肢蹬力,蹬力需要达到120.kg,维持时间需要达到30秒。严格按照仪器界面上呼吸引导曲线,该曲线可以表示抗荷正压呼吸动作的执行。动作实施的准确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抗G动作的防护效果,不仅如此,飞行员腹部肌肉以及下肢肌肉强有力的协调收缩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做好相应的综合评价活动[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飞行人员航空医学鉴定训练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抗荷抗缺氧训练工作发挥着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其作用是不可比拟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普及以及实施相应的抗荷抗缺氧训练,这样一来,可以在促使航空医学专业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促使飞行人员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实现进一步强化,将飞行员的飞行潜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最后从根本上实现航空卫勤保障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向阳. 军事航空医学若干前沿问题发展态势研究与思考[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

[2]谭桂春.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2年第13卷索引[J].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2,04:70-81.

[3]许涛,朱超,李交杰,娄振山,徐建华. 航空医学训练创新模式探讨[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07:689-691.

[4].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5年第16卷索引[J].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5,04:321-336.

论文作者:袁一楠,王大力,谢孟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2

标签:;  ;  ;  ;  ;  ;  ;  ;  

探讨抗荷抗缺氧训练应用在航空医学鉴定训练期间的具体方法论文_袁一楠,王大力,谢孟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