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世界汽车贸易的现状与展望_汽车论文

20世纪90年代世界汽车贸易的现状与展望_汽车论文

九十年代世界汽车贸易现状及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汽车贸易论文,现状及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前不久,美日汽车贸易谈判再度不欢而散,这意味着世界汽车贸易战的下一回合将更加纠葛丛生,战况激烈。汽车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历来占有极重要的地位,80年代至90年代,每年全球贸易额高达5000亿美元,但进入90年代后,世界汽车产销量逐年下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工业国家汽车市场趋于饱和,经济发展迟缓,汽车需求量不断下降。正因为如此,对世界汽车贸易份额的争夺在九十年代甚嚣尘上,逐渐形成了以下四方面突出特点。

一、传统市场趋于饱和,美日纷争日益剧烈

作为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国,美国市场的上涨与回落直接影响着传统汽车市场的容量。1990年它的汽车销量比1985年度下降了9.1%,1991年又比1990年下跌了11.35%,只售出汽车约1250万辆。除美国以外,日本1991年度比上一年的汽车销量下降3.25%。欧洲诸国中英国91年度比上一年销量下降21.76%,法国下降12.04%,除德国外的其他西欧国家汽车销量也纷纷出现负增长,1991 年,全世界轿车产量仅达3366.5万辆,比上一年度减少4.9%,主要工业国家的汽车市场已明显趋于饱和。

在已饱和市场的激烈争夺中,美日之间的冲突近年来愈来愈成为世界汽车贸易的焦点。1990年美日贸易中汽车贸易的逆差高达308亿美元。目前,日本通过直接出口,在美国国内设“移植厂”等方式,已蚕食掉美国市场的30%,而美国车1990年度向日本的出口仅为4200辆左右,占日本市场的0.5%不到, 日本汽车对美国市场的占领使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每年遭受的损失以百亿美元计,单是在美国的丰田公司,1990年就向美国市场推出20多万辆汽车。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攻势,美国政府不断向日本施加压力,除要求日本实施“自动出口限制”外,更重要的是不断要求日本开放市场,减少对美汽车和汽车零件在日本销售的限制。1995年9月6日,美国又宣布了对实施美日汽车贸易协定的监督计划,并称汽车贸易协定的实施将为政府优先关注的问题。显然,在新的汽车市场尚未成熟之前,美日纷争仍将持续下去。

二、国内汽车市场大多为本国厂商把持

就目前的世界汽车贸易状况而言,发达国家的国内汽车市场上,本国制造商基本上占据绝对优势。美国以世界头号汽车进口大国的身份,每年进口汽车500—600万辆,但国产汽车仍占总销量的70—80%。日本国内以丰田为首的七家汽车制造商,占据了国内市场的89.1%,在欧洲市场上,德国的大众占据本国市场的26.9%,法国的标致、雷诺共取得本国市场份额的60.8%,意大利的菲亚特集团控制了意大利市场的52.4%。

本国的汽车制造商在本国市场上独占鳌头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本国厂商拥有运输成本、市场信息、销售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象法国、意大利这样的国家,对本国汽车市场实行了很大程度的保护。

三、汽车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跨国集团加紧实行全球战略联盟

在世界汽车贸易中,从来就没有一个国家采取过完全的门户开放政策,尤其当外来竞争对本国市场造成严重冲击时,各种保护主义的措施便纷纷出台了。

目前,世界主要的汽车消费国除对进口汽车规定了诸如废气排放、噪声、转向指示等硬标准外,还不断添加一些“软限制”要求,如繁琐的进口汽车登记要求,特别的税务安排,甚至对零部件的标准化也有不同的要求,从而大大增加了汽车贸易的成本和难度,从1985—1995年的十年中,欧洲的汽车工业根据“集团免除法”有权要求所有的汽车交易商禁止从事第二种品牌汽车的交易,从而得以在保护主义的大伞下获得向欧洲统一市场过渡时的调整时机。

为了突破保护主义对汽车贸易的封锁,同时在竞争残酷的汽车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各国汽车工业集团纷纷推行全球战略联盟,与其他汽车厂商之间建立了包括互相渗股,建立合资企业,订立互惠协议等种种联系。

80年代以来,美国的三大汽车工业巨头纷纷推行海外发展战略,谋求与其他国家厂商之间的合作,通用进口日本的川畸、五十铃汽车,福特也从南韩进口,而克莱斯勒在国内售出的汽车有一部分来自于日产。此外这三大工业巨头与日本厂商的合作还包括持股,建立合资企业,通用在五十铃、铃木的股份分别为38%、5.3%,福特拥有25 %的马自达股份,而通用、丰田、福特、马自达、克莱斯勒在美国又共同建立了合资公司。

近年来,欧洲的汽车厂商也发展了自己的全球战略联盟。雷诺和沃尔沃之间安排了交叉持股,美洲虎汽车公司为福特拥有,大众与丰田合作生产卡车等等。

九十年代以来,全球化战略联盟日益使美、日、欧的跨国工业集团在汽车的生产、销售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中竞争的局面。

四、欧洲正成为汽车贸易主战场

九十年代,对欧洲汽车市场的争夺已成为各国汽车工业集团挺进21世纪的序曲,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欧洲大市场的形成,欧洲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汽车的最大消费地区并展示出巨大的需求增长潜力。

目前,西欧的汽车市场规模每年达1400万辆左右,其中80%的汽车是在欧洲厂家组装的,到1990年为止,西欧的汽车市场主要由大众集团(15.4%)、菲亚特(14.2%)、福特(11.6%)、日本公司(11.7%)等七家制造商把持。

近年来,日本在欧洲汽车市场的争夺战中一马当先。在欧共体内的国家中,其所占进口汽车的市场份额,除英、意、西班牙、葡萄牙、法五国外,从爱尔兰的40%到比利时的20%不等;在欧洲自由贸易区的国家中,其进口汽车市场份额更是高达30%—40%,就整个西欧市场而言,日本所占进口汽车份额达11%左右。据估计,一个统一的欧洲市场将吸引更多的日本投资。尼桑在英国设立的工厂1992年生产了22万辆汽车,而丰田、玲木正意图立足于英国市场,同时马自达正与欧洲的汽车厂商谋求建立合作协议。

欧洲主战场的争夺战九十年代主要围绕小轿车和小型家庭用车展开。无疑,谁在这场战斗中获得胜利,谁就将成为20世纪的最大赢家。

总的来说,九十年代的世界汽车市场处于一个纷争不息的时代,美国与日本的汽车制造商由于在生产和营销上一直采取全球战略,并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汽车生产的现代化、自动化,因此在这场殊死竞争中走在了前头,对于欧洲的生产厂商来说,规模比日、美的竞争对手小,财力也不及对手雄厚,在竞争中不得不暂居劣势,更为重要的是,欧洲的厂商很大程度上依赖其国内市场,其全球发展战略又由于对手步步紧逼而一度不能实行。雷诺取消了与美国厂商的合作,菲亚特放弃了美洲市场,大众不再继续在美国的生产,这些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欧洲厂家的困境,今后的激烈竞争将迫使各汽车制造商至少要占据10%的市场份额才能生存下去,今后的发展趋势也许会是这样的:日、美、欧的巨型工业集团将不断蚕食鲸吞世界汽车市场份额,并不断侵入对方领域,直到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几家制造商各自统治了自己的优势市场,从而达到暂时的均衡,而目前存在的多数中小型集团将被淘汰,或被兼并,或者转向其他行业的生产,不可避免的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势力将在这场争夺战中屡屡抬头,力图谋求本国汽车工业的生机,但除非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亚太地区不远的将来能形成新的有规模的市场需求,世界汽车贸易的白热化战争将继续在美、日、欧之间深入下去。

标签:;  ;  ;  ;  

20世纪90年代世界汽车贸易的现状与展望_汽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