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利分析的食品行业技术创新研究论文_郑毅 宋爱武 刘玉彪

基于专利分析的食品行业技术创新研究论文_郑毅 宋爱武 刘玉彪

摘要:近年来,国外大型食品企业通过标准、技术和装备的垄断及人才的争夺,将技术领先优势转化为市场垄断优势,大举进入中国食品市场。然而,中国食品研发投入不够,基础性研究欠缺,产业核心技术与装备相对薄弱,企业缺乏自主创新,高附加值产品和特色产品缺乏。食品生产导致的原料浪费、环境污染以及个性化需求、安全与营养等一系列问题均未得到根本解决。

关键词:专利分析;食品行业;技术创新

引言

食品安全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食品生产需要经过检测才能够满足相关标准,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将计量检定应用到食品行业中。

1食品行业技术创新特点

(1)从专利申请量看,2008年以来,中国食品行业专利申请量持续增长,技术创新不断进步。食品行业技术创新在较长时期内以外观设计为主,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较少,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但近年来有了很大改观。2012年后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大幅提升,特别是发明专利。国家对原始创新和基础性研究的支持推动创新主体关注发明专利,市场也在驱动创新主体深刻认识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将更多的研发力量投入到核心技术创新中。(2)从技术领域分布看,食品行业专利主要集中在A部,具体涉及食品工艺、医用或化妆品的配制、化合物特定治疗、乳制品及其制备、食品贮存、厨房用具等。其中,A23L领域的专利申请量最多,并且近10年一直保持稳定增长。说明食品的制备处理及一般保存是行业的重点研发领域和竞争领域,食品相关配置品、贮存运输容器和测定材料也在研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他技术领域专利也都有不同程度增长,且各技术领域专利占比年度间没有明显变化。(3)从主要申请人看,食品行业技术创新的首要主体是企业,科研实力雄厚的食品院校也是重要力量,一些富有创意的个人在外观设计方面是专利的高产者。江苏、浙江、安徽和山东四省是专利申请人的主要聚集区,说明良好的行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可以调动主体的研发积极性和专利保护意识。虽然主要申请人专利申请量都很高,但三种类型专利比例不均衡。食品行业整体上缺乏核心创新和内涵式创新,发明专利产出主要依赖企业和高校。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高比例体现了食品行业的性质和企业特点,即食品的快消品性质和大部分食品企业是中小微企业。A23L是食品行业主要申请人的核心技术领域,各机构的研发侧重与产品特点吻合。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不同申请人适时调整技术领域。(4)从法律状态看,主要状态是有权、未缴年费、实审、视为撤回、公开和驳回,处于有权状态的专利占比最高,其次是未缴年费。未缴纳年费是导致无效专利的主要原因,反映出申请人资金短缺问题。实审的较高比例说明中国食品专利申请量在增加,专利审查机构负荷较重,有必要改进工作方法,加快专利审查进度,维护专利申请人权益。近10年来,未缴年费、实审、公开、视为撤回等状态随年度发生较大变化,未缴年费和视为撤回有明显减少趋势;而实审和公开状态则在增加。另外,有权状态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而驳回状态近两年则显著减少。可见食品行业创新主体的专利保护意识在增强,专利质量有所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食品行业技术创新对策

2.1有效实施食品专利战略

技术研发前期,深入调查专利状况,了解相关技术领域专利水平,进行针对性创新,保证专利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在把握竞争者专利状况的基础上,抓住专利技术布局缺失之处,加快专利战略布局,聚焦优势技术领域,将专利布局与产品布局相结合。专利申请时,适当采用抢先申请和专利审查侵权行为等策略使本专利占据先发优势。审查部门严格审查专利,保证专利质量,缩短专利审查期限,维护专利申请人权益。实力较弱的食品企业,可先购买专利或使用有价值的失效专利满足技术需求,同时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自身研发能力。做好专利保护和防御。大中型食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开展多元化合作,推动建立专利保护联盟。在保护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尽可能向外围、上下游及储备专利延伸,形成完善的专利保护网。专利权人采取合理措施保护核心技术,防止侵权行为。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发挥科技中介作用,构建产品开发与中试孵化、技术转移转化、技术发布与交易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2加大食品技术创新投入力度

明确投入主体责任,将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相匹配。国家应继续支持食品科技创新,地方政府要鼓励当地特色食品工业技术创新。完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机制和经费筹措方式,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在资金配置上,除了着眼于支撑技术创新的硬件设施建设,还要扶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食品企业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保证重点技术创新专项的稳定投入,支持前沿技术研发。另外还要加大投入培育壮大食品科技创新队伍,在新兴领域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2.3适时调整食品技术创新领域

食品技术创新活动应与国家食品科技创新政策与计划方向契合。如按照《“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的要求,技术创新要着重体现均衡营养、方便特色、高效智能、绿色低碳和创新设计等目标,在加工制造、机械装备、食品安全、冷链物流、营养健康和颠覆性技术等主要领域,凝练具体项目和任务。相关创新主体应构建动态技术创新管理模式,依据食品科技创新发展新形势、新需求和新变化,对自身技术创新领域适时进行科学调整。

2.4加强多种形式合作创新

食品企业应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学科、人才和科研方面的优势,联合培养创新人才。高校和科研院所则要充分借助企业在技术和市场上的优势,疏通专利转移渠道,促进科研与生产的无缝对接。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跟踪国际市场,建立国际食品技术创新联盟,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流活动,打造国际食品研发中心和食品产业创业基地,大力引进食品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

结语

随着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好,食品企业是各界非常关注的企业。本文以食品专利技术领域分布和食品行业技术创新特点以及食品行业技术创新对策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王登林.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现状与策略探讨[J].食品安全导刊,2019(3):26.

[2]杨娟.我国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现状与对策探讨[J].食品安全导刊,2019(3):107.

论文作者:郑毅 宋爱武 刘玉彪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  ;  ;  ;  ;  ;  ;  ;  

基于专利分析的食品行业技术创新研究论文_郑毅 宋爱武 刘玉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