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俊杰
广东恒惠勘察测绘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数字化地形图测量中控制测量的质量控制,基于控制测量工作流程提出质量控制的具体过程。
关键词:数字化地形图;控制测量;质量控制
一、概述
传统的测图方法是利用经纬仪配小平板、大平板仪等一起观测数据,手工在聚脂薄膜或白纸图上绘制铅笔地形图,现在为满足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建筑设计等方面的需要,随着RTK、全站仪及计算机等仪器的普及,测绘技术的发展及应用,逐步采用RTK、全站仪器等先进测绘仪器进行全野外数字化采集数据,并利用计算机用相应的测绘制图软件进行编辑,生成数字化地形图。由于作业方法和过程的不同,其误差产生的途径也有所不同,虽然成果质量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相同,但其方法及侧重面和传统成图方法有较大的区别[1]。现结合本人负责的清远市英德市石灰铺镇1:500数字化地形测量项目(以下称本工程)探讨数字化地形图控制测量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二、数字化地形图控制测量工作流程
1.收集资料 — 2.选点埋石 — 3.外业观测 — 4.内业计算— 5.成果资料
只有确保每一个步骤已经完成且通过检查无误后放可以进入下一个步骤,否则需要返工补之前的环节会造成对工期和成本的影响。
三、质量控制过程
3.1 收集资料
本工程从英德市石灰铺镇国土所(以下称甲方)收集资料,甲方提供的1:1万影像图和1:1万地形图可以作为我们选点设计使用,甲方在1:1万地形图上画出测量范围,提供3个测量起算控制点(GPS01、GPS04、GPS08)。此时有些人就会回公司组织人员进场测量了,但当是我注意到甲方并没有告诉我们成果点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中央子午线,所有成果都是要求同一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且其等级都要高于本工程的控制等级要求,在确认以上问题后回公司组织人员进场测量,但此后知道此时收集的资料并不完整,哪里不完整以下内业计算部分会提到。
3.2 选点埋石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点位之间原则上不要求通视,但考虑到在使用其他仪器对控制网进行加密或扩展是的需求,控制网布设时,每个点至少与一点以上的相邻点通视。卫星定位测量的选点要求如下:
1、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的地方,同时要有利于加密和扩展,每个控制点至少应有一个通视方向。
2、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高度截止角在15°以上范围内无障碍物,以减弱对流层对定位精度的影响。由于随着卫星高度的降低,对流层影响愈显著,测量误差随之增大。因此,卫星高度角一般都规定大于15°[2]。定位卫星信号本身是很微弱的,如果接收机同时接收来自卫星的直接信号和很强的反射信号,会造成解算结果不可靠或出现错误,这种影响称为多路径效应。为了减少观测过程中的多路径效应,控制点位要远离发射卫星接收信号的物体。
3、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已有控制点。
4、根据规范规定的等级埋设标石,包括屋顶标石和地面标石。刻字或埋石的时候应该注意指北方向。
本工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在选点埋石后没有及时的在实地拍照,以至于后面成果资料整理写点之记时发现没有相片才抽一天时间去把全部点拍照回来,以后应该在埋石及时拍照(包括近照和远照),即使以后被毁了都是自己当时工作过的证据。
3.3 外业观测
工程GPS控制网可采用静态和快速静态两种GPS作业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快速静态定位对直接观测基线不构成闭和图形,可靠性较差,而本工程要求建立四等以上工程控制网,所以本工程必须采用静态GPS观测。为了快速求解整周未知数,要求每次至少观测5颗卫星以上。
GPS控制测量测站作业应满足的要求:
1、观测前,应对接收机进行预热和静置,同时应检查电池的容量、接收机的内存和可储存空间是否充足。接收机预热和静置的目的是为了让接收机自动搜索并锁定卫星,并对机内的卫星广播星历进行更替,同时也是为了使机内的电子元件运转稳定。
2、天线安置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天线高的量取应精确到1mm。
3、观测中,应避免在接收机旁使用无线电通讯工具。
4、作业同时应做好测站记录,包括控制点点名、接收机序列号、仪器高、开关机时间等相关的测站信息。
5、在关机前需要再一次检查对中的情况和确认点号是否与记录的一致,还需要再量一次仪器高。
而本工程在外业观测中出现了好几个问题:
一是员工不及时更换电池,造成其中一个站才摆13分钟就关机,及时发现换电池后重新计算同步时间,应该吸取教训以免耽误工期。
二是有员工在摆站的同时在玩手机,影响信号,内业计算发现基线波动大,解算相当困难,对此要求第二天外业观测时禁止使用无线电通讯工具。
三是有一个员工没有在摆站的地方周围设危险标志,而自己则在离测站较远的地方休息,造成仪器被行人碰倒摔坏,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同时还耽误工期,当时我让剩下的6台机接着摆,回住地后重新布网,所幸那台机的数据还可以传出来没有对工程的进度造成很大的影响,当晚再一次给员工开一次安全生产的会议。
3.4 内业计算
在使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GPS网平差时,需要按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提取基线向量,构建GPS基线向量网;三维无约束平差;约束平差/无约束平差;质量分析与控制。
具体的操作在此不做过多的解释,只有多操作才能熟练运用。
不同的解算软件过程可能不一样,不过大同小异,基本流程是一样的,在同步环和异步环都同时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在最后平差,具体的成果质量判断要以是否符合测量规范和技术设计要求为准。
本工程中正是因为在收集资料的时候没有问清楚甲方提供的三个点是否能将整个测区覆盖,在内业计算的时候才发现三个控制点虽然离得远,但都比较集中在测区的东面,不能全部覆盖测区,造成西面的点精度较差,这是本人的失误,为了满足精度要求,我再次找甲方要了测区西面同等级的控制点,再联测其他站点和已知点最后一起平差才消除了误差。本次的失误警惕我以后收集资料一定要全面,由于粗心大意本来应该在布网的时候就应该发现的,弄到最后内业平差才发现真是不应该,以后一定吸取教训。
3.5 成果资料
成果验收按CH1002的规定执行。交送验收的成果,包括观测记录的存储介质及其备份,内容与数量必须齐全、完好无损,各项标记、整饰应符合要求[3]。
验收重点包括:1、实时方案是否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要求;2、补测、重测和数据剔除是否合理;3、数据处理的软件是否符合要求,处理的项目是否齐全,起算数据是否正确;4、各项技术指标是否达到要求。验收完成后,应写出成果验收报告,在验收报告中应按CH1003的规定对成果质量作出评定。
上交的资料包括:测量任务书、技术设计书、;点之记、环视图、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选点和埋石资料;接收设备、气象和其他仪器的检验资料;外业观测记录、测量手簿及其他记录;数据处理中生成的文件、资料和成果表;GPS网展点图;技术总结和成果验收报告。
四、结束语
通过对本工程控制测量的质量控制,最后顺利通过英德市国土资源局的验收。本文只是阐述了我在本工程GPS控制测量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没有详细叙述控制测量是如何进行的,比如还有如何更好的布设GPS网,水准控制、坐标转换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内容和以上阐述的方面在数字化地形图控制测量的质量控制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在实际作业中要逐一加以控制,不能漏掉任何一个方面,从各个方面减小误差和消除误差,才能保证测量成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凌翔,韦恕. 数字化测量及RTK在地形图测量中的应用[J]. 科技视界,2014,33:320.
[2]柳佳佳. 关于地形图测量中RTK图根控制测量技术的分析[J]. 才智,2012,20:37.
[3]江育珊. 浅谈GPS-RTK技术在揭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数字化地形测量中的控制测量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5:285
论文作者:汤俊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2
标签:测量论文; 地形图论文; 成果论文; 工程论文; 接收机论文; 资料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