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农村小学欺凌现象的类型进行分析,主要包含肢体欺凌、言语欺凌以及间接欺凌等。结合农村小学生的特点,提出农村小学欺凌现象的预防对策,避免不良问题发生,使农村小学生能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欺凌现象;农村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2-178-01
校园欺凌现象严重影响着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农村小学生正处于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学校与家长的管理相对不足,致使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农村小学需要明确认识到欺凌现象管理的必要性,加强相关管理对策的研究,结合农村小学生的特点展开分析,为农村小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降低不良问题发生率。文章将结合当前农村小学欺凌现状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活动带来一定借鉴价值。
1农村小学欺凌现象的类型分析
纵观当前农村小学欺凌现象来看,其类型主要包含肢体欺凌、言语欺凌以及间接欺凌等。
1.1 肢体欺凌
踢打同学、抢夺同学的财物等等,均为常见的肢体欺凌现象。比如一位家长说,孩子在中午回家后每天都会说肚子很饿,后来才了解到其早餐没有吃。每天早上的早餐都会被他人抢去。学生由于害怕被打,一直不敢向教师、家长诉说等。在这种问题影响下,致使问题的持续发生和发展。
1.2 言语欺凌
言语欺凌即为在口头语言方面所展开的欺凌行为,女生之间的言语欺凌发生频率相对较高[1]。通过语言讽刺、嘲笑或者的辱骂等方式,羞辱他人,甚至可能会采用威胁、恐吓的语言来吓唬他人,对他人的身心造成较大伤害。
1.3 间接欺凌
刻意排挤、孤立或者是冷落他人,散步他人的谣言等等,均为间接欺凌的方式[2]。一些学生会由于自身自私的行为或者是想法,以话语改造或者编造等方式,制造谣言,也会影响学生之间的正常相处关系。
2农村小学欺凌现象的规避对策分析
农村小学可以通过家庭方面的指导,学校方面的引导等方式,规避欺凌现象。
2.1 家庭方面
友善且和谐的环境,对农村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当前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可塑性较强[3]。家长需要提升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小学生实施友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欺凌行为,对待欺凌行为需要积极予以面对,不能逃避或者是放任不良行为的发生,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价值观念。
家庭教育中,家长需要与小学生积极交流,保持安全、健康的依恋关系。家长需要了解农村小学生的心理状态,给予小学生耐心且积极的指导。比如需要少接触暴力的视频,监督孩子的朋友交往情况等。在逐步指导与适当放手的方式下,逐步提升小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家长不能对孩子过度放任或者过度溺爱,留守儿童家长多与孩子打电话,视频疏导孩子情绪。在遇到问题的情况下,需要指导学生以换位思考的方式,独立分析情况,积极与他人交往,保持遇事沉着冷静的态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学校方面
学校方面首先需要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关爱留守儿童,多进行校园欺凌方面的教育,规避校园欺凌发生。针对于农村小学生欺凌的现状实施具体性指导,教育学生遇到校园欺凌要勇敢维护自己利益,将生活中、校园中的欺凌现象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相互融合,关爱留守儿童,特别是学困生。及时遏制欺凌现象,加强心理干预。
其次,学校需要推进素质教育,宣扬法律知识,制定班级记纪律,在征得家长理解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惩戒措施,避免不良问题的发生,促进农村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4]。农村小学生教育期间,需要避免过度重视学生成绩,避免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产生歧视,积极鼓励每一位农村小学生,关爱学生、理解学生,预防农村小学生校园暴力、校园欺凌问题的发生。
最后,学校需要塑造友爱且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氛围,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为农村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学校需要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阳光体育运动、校园文化活动等等。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发挥自身体能,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展示个人才能等。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活动等,也能够彰显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明确集体与合作的力量,在丰富且充实的校园生活中,逐步形成集体荣誉感、自我价值感,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2.3 学生方面
农村小学生自身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等也会影响校园欺凌问题的发生率。农村小学生需要保持自尊、自爱,在日常交往中需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加强自身意识,学会“吾日三省吾身”。学生自身要坦然接受缺点,积极学习与改进。面对欺凌的问题,需要及时予以应对。欺凌者认识到严后果对被欺凌者造成的伤害,以本身需要承担的责任;被欺凌者要注意与老师、家长、同学沟通,学会保护自己;旁观者不能冷眼相待,及时对被欺凌者提帮助,报告老师或劝解,注意与外界交流,积极的引导对农村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在其他学生获得优异成绩的情况下,需要给与赞扬,且明确自身当前存在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询问进步的方式等等。在其他同学面对困难的情况下,需要与其分担,给予其鼓励,一同找寻问题发生的原因,正面处理的方式等等,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农村小学生需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且维持同学之间的优异,不能仅仅关注自身,需要学会倾听和交流。比如日常学习中可以多与他人交流,与同学一同合作参与探究活动,阅读图书等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珍惜时间且合理利用时间。
结束语
农村小学生欺凌现象看似偶然,实则是必然,其诱发的原因与学生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教师的指导方式等密切相关。素质教育理念下,需要提升农村小学欺凌现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还需要从家庭指导、学校环境塑造等方面,打造积极的文化氛围,引导农村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余芳,李绮琪.从优势视角解读和反思校园欺凌问题——基于广州市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家长的访谈[J].现代教育论丛,2018(04):40-46.
[2]潘星颐,周婷,张月,等.小学中年级校园欺凌现象的调查研究——以宿迁部分乡镇小学为例[J].学周刊,2018(17):189-190.
[3]薛玲玲,王纬虹,冯啸.校园欺凌重在多元防控——基于对C市中小学校园欺凌现状的调查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8(03):24-29.
[4]吴要武,侯海波.校园欺凌的影响与对策——来自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证据[J].劳动经济研究,2017,5(06):36-55.
论文作者:王建立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农村论文; 小学生论文; 现象论文; 小学论文; 校园论文; 学生论文; 家长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