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设置与实践论文_钱双双

浅谈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设置与实践论文_钱双双

钱双双

黑龙江工商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摘要]: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国家对外文化,经济交流合作的迅速发展,对实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我国实用型翻译人才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是很紧缺的。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高校翻译人才的培养现状,继而从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与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字: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实践

本课题来源: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编号:14G068?课题名称:《基于应用型人才观和多元就业观的创新翻译教学模式研究》

(一)大学生就业与高校专业设置

就业率与专业设置之间存在一个难以权衡的两难选择。纵观国内大学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但凡有影响力的大学必然会有其独具特色的王牌专业或者学科,这些专业至少要在本国范围内占据领军地位,其他学校都无法撼动。这是大学长期发展历程中所积累的优势,也是大学在竞争中的必胜法宝。但是由于时代的飞速发展,这些老牌的专业未必就能很好地和社会有效衔接和接轨,甚至有可能出现滞后的局面(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是如此)。一所大学赖以生存的专业居然就业率很低,学生毕业后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这到底是学校的问题、学生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值得认真思考。

(二)翻译专业的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的配置

从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发展实践来看,人们对短期的利益的追求要超过长远发展。也就是说,目前高校的专业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哪类专业就业率高,就盲目上哪类专业,因为就业率的高低可能和各级领导的职务升迁相挂钩。如前所述,当王牌专业培养的学生就业率很低的时候,这些学校可能就会“扬长避短”,急于上一些新(专业新)、热(热门专业)、高(就业率高)的专业。短期内会造成一种虚假繁荣的轰轰烈烈局面,但是这种做法的背后则是高校特色专业和王牌专业的逐渐萎缩乃至丧失。还有,以目前我国高校的综合实力来看,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能够在短期内完成一个新专业从无到有的华丽蜕变。在高校急于上新专业的同时,很多配套设施赶不上专业培养的要求,比如师资队伍建设、实验设备、实习基地建设等等,最后的结果就是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大呼上当,学生的培养质量不过关,就业率也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持续性的提高。

(三)翻译专业的设置与师资队伍的建设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和培养人才的基本形式,因此,课程的设置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至关重要。教师可在基础阶段讲解大学英语过程中,把翻译技巧融入教学;也可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程度,把学生在校的两年英语课分为1+3(一个学期的英语课程加三个学期的英语选修课),2+2(两个学期的英语课程加两个学期的英语选修课),3+1(三个学期的英语课程加一个学期的英语选修课),和按照原教学大纲进度等不同的教学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在基础英语学习阶段,其内容在基础翻译理论知识以及常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等方面应均有涉及。进入专业英语阶段学习以后,翻译教学活动与教材的编写必须紧密结合专业知识,注重学生的翻译实践活动

拥有一批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能够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非常重要。就高校本科生的教学层面而言,无论在任何一所高校,这一点都是必须要具备的条件。而且要做到教师总量适当增加,结构合理优化,规章制度完善。必须尊重人才,珍惜人才,用好现有人才,充分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创造优良的工作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学院的发展多做贡献。

(1)加强人才大环境建设,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与和谐的人际环境。

(2)积极推行公开招聘教师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合同管理、严格考核,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新机制。

(3)组织实施《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专业带头人选拔办法(试行)》和《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培养暂行办法》,以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加强学术梯队建设,培养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人才。

(4)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积极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和定期到重点大学进修,积极鼓励骨干教师特别是专业带头人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对主要以提高学历为目标的学习,学院按《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教师进修管理办法(暂行)》给予奖励。

(5)制定相关政策,引导教师紧紧围绕学院的发展目标,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及科研创作活动。以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科研创作活动为平台,鼓励教师多出成果,不断提高我院教师队伍的综合实力。

(6)合理调配本院现有人才,达到资源共享、减员增效的目的;树立“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新观念,鼓励各部门规范聘用院内外人才,弥补专任教师不足,减轻学院负担。

综上所述,就业率和高校专业设置的关系可以概括如下:一些老牌和一流的学科,并不一定是就业导向型的专业;而相反,就业率较高的所谓热门专业的短期性和时效性又过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持续性,难以担当起体现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任。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认为,从长远来看,高校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专业,而不应完全追求热门专业,高校的专业设置不能完全以就业为导向,在长期内一些专业性理论性基础性较强的专业仍然要有所保留。在学科和专业建设方面,不要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而是要适当集中力量,尤其是人才力量,做大做强几个团队,重点建设出几个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领域和学科。只有具备了雄厚的基础,才有可能产生学术的高峰。

参考文献:

[1] 李德凤,胡牧. 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课程设置[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6(02)

[2] 张美平. 翻译技能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J]. 中国科技翻译. 2005(02)

[3] 肖红. “翻译作坊”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5(01)

[4] 穆雷. 翻译教学发展的途径[J]. 中国翻译. 2004(05)

[5] 裴剑波. 论教学翻译对翻译教学的十种不良影响[J]. 高教论坛. 2003(01)

论文作者:钱双双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6

标签:;  ;  ;  ;  ;  ;  ;  ;  

浅谈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设置与实践论文_钱双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