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降低脊柱手术患者体位变换脱管的观察论文_张玉贤

冷水江市中医医院 湖南娄底 417500

【摘 要】目的 对降低脊柱手术患者体位变换脱管中品管圈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5月我院行脊柱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得到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成立品管圈小组,对脊柱手术体位变换时脱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脱管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脊柱手术体位变换时脱管率为4.00%,对照组为14.00%,两组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品管圈在脊柱手术体位变换中的应用,能够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使脱管率明显降低,并且促进科室人员间的共同合作,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使护理团队更加团结,使团队护理水平以及协调能力上升至更高层次,对品管工具的应用具有更好的掌握。

【关键词】品管圈;体位变换;脱管率

目前,脊柱外科技术发展显著,自然监测管道也更加复杂,使得翻身护理更加困难。当前护理团队的技术水平差异较大,手术体位变换也比较容易发生脱管的情况。而术中脱管对患者影响较大,使其更加可能发生感染,降低患者的安全率。而品管圈则是指自发组建成的小团体,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基于自我启发和相互启发的原则,科学分析并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促使工作质量得到提高,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1]。近些年来,我院将品管圈广泛应用于脊柱手术护理工作中,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5月我院行脊柱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得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患者50例。其中观察组行品管圈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两组均存在动脉穿刺管、中心静脉管、外周静脉管、尿管以及气管插管等。100例患者中有男62例,女38例,年龄21-78岁,平均(51.37±5.8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例如性别。年龄以及病种等差异不显著,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而两组患者的比较可比。

1.2 品管圈组成

观察组成立品管圈小组,由8-10名护士组成,选出圈长、辅导员、书记、统计员各1名。小组中有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以及若干名护士。由资质深、能力强、高度负责的副主任护师担任圈长,明确降低脊柱手术体位变换脱管率的主题,活动时间为5个月,设定圈名和圈徽。

1.3 选定活动主题

扩散思维,积极提出可行的主题,根据脊柱专科小组手术患者的实际情况,在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采用评价法进行主题评价,从各种主题中选出降低脊柱手术体位变换时脱管率的主题[2]。

1.4 管道脱管调查

脊柱手术巡视护士进行数据的收集,重点观察脱管的原因,召开圈会对脱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制定出对策。部分脱管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如下所示。

1.4.1 气管插管脱管

脱管原因多为患者面部皮肤为油性,口腔分泌较多,脚步粘连不牢固,并且粘胶布方法错误,未有效固定,翻身动作也缺乏协调,重量超出范围,导致气管插管和螺纹管脱落。对此,需将患者面部油分抹干再粘胶布,尽可能使用丝绸胶布,确保胶布得到有效固定,然后协助医生促使患者翻身,确保动作协调。翻身前检查导管情况,密切观察气管导管,出现松动脱落及时处理,及时将分泌物吸除[3]。

1.4.2 外周静脉管脱管

脱管主要是因为输液管钢针头分离输液袋,输液袋降低至头部位置时,输液开关仍处于开启状态,回血将管道堵塞,三通接头脱落,留置针头被牵拉导致扯落。泵药针头脱落,而各管道缠绕在一起。对此,可根据需求进行输血管的更换,变换体位时应将输液袋靠近留置针位置,关上输液开关,翻身后再将输液袋挂起,确保动作干脆协调,避免出现输液管钢针头被拉扯的情况。三通连接应牢固,需要留有一定的位置和长度,做好准备工作,头皮针分离或者靠近留置针,对各管道进行理顺[4]。

1.4.3 中心静脉管脱管

脱管主要是因为固定方法不合适,不够牢固,未采取缝针以及胶布固定的方式,而患者存在出汗的情况等。此外,也有导管插入较浅以及存在强行拉扯的情况。对此,医生需要采取缝针固定的方式,使用专用中心静脉。在胶布的使用方面,需要确保胶布不存在潮湿、渗血变形等情况。翻身时需确保输液管长度足够,或者对输液管延长,也可将液体关闭放置。控制好患者,并且避免出现管道扭曲、变形以及拉扯等情况[5]。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脱管率为4.00%,对照组的脱管率为14.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脱管率明显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品管圈的应用,使护理团队更加团结,也使团队的护理水平和协助能力得到提高,使护理团队的信心增强,使手术及护理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护理人员也因此得到成就感。

3 讨论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应用品管圈护理,就脊柱手术卧位和管道复杂的特征制定了变换体位的操作流程,使流程得到普及。加强科室新护士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其安全意识得到强化,在患者变换体位时确保护理人员能够遵守制度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操作流程符合标准。并且,在完善制度流程的基础上,也加强相应的监督和指导,促进科室护士制度流程得到有效落实,同时促进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加强监督检查,使各项工作的开展中充分体现合作协助的精神。

品管圈的应用,使科室人员的团队意识得到强化,也使护理人员在护理管理中的参与更加积极,使其更好地获得成就感,有利于护理人员护理作用的发挥。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养成了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并且乐于和医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与患者之间的互动也更加有效,其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管道情况,也能促使患者及其家属和医护人员之间相互理解,从而使护患关系以及医患关系得到改善。本组研究中,应用品管圈的观察组的脱管率为4.00%,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的脱管率为14.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脱管率明显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品管圈在脊柱手术体位变换中的应用,能够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降低脊柱手术体位变换的脱管率,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文兰,黄素珍,钟皇娇,高惠芬,刘彩兰,罗丽华.品管圈降低脊柱手术体位变换脱管的观察[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3,06:73-74.

[2]毕然,田凤华,李宝妤.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脊柱手术患者健康教育未知晓率中的效果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6,48(03):368-371.

[3]高菊玲,胡翠莲,李雯婷,刘超敏,彭钦.品管圈活动降低手术患者急性压疮发生率[J].护理学杂志,2015,12:44-47.

[4]沈树花,李美清,杨绍凤.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持续胃肠减压患者脱管率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10:61-63.

[5]张松清.降低有创血压监测脱管率的品管圈实践[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07:108-110.

论文作者:张玉贤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9

标签:;  ;  ;  ;  ;  ;  ;  ;  

品管圈降低脊柱手术患者体位变换脱管的观察论文_张玉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