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领导干部应在几种思维方式上避免误解_青年生活论文

年轻领导干部应在几种思维方式上避免误解_青年生活论文

青年领导干部应当避免几种思维方式误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种论文,领导干部论文,思维方式论文,误区论文,青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维方式问题对于领导者来说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思维方式的优劣是检验领导者领导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志。由于种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不少青年领导干部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思维科学把它称之为思维方式的误区。笔者认为,作为跨世纪的青年领导干部,应当注意避免以下几种思维方式误区:

一是主观式思维方式误区。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否则就要犯主观主义错误。目前有些青年领导干部,自认为受过较高的学历教育,有着较好的知识水平和素质,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不是从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生活出发,而是从已有的书本知识出发。他们不知道的是,书本知识随着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的日益加快,已越来越成为“历史的东西”,而青年干部的领导实践活动必须在活生生的变化发展的现实生活里进行。所以,用历史的、间接的知识和经验主观地套现实的、具体的实际生活,必然脱离实际,陷入主观主义的泥潭。因此,跨世纪的青年领导干部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于生动发展的现实生活来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当然,我们主张从实际出发来思考问题,并不说明书本知识不重要。恰恰相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能帮助我们克服种种困难,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预见性,但它毕竟不是我们思维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我们思维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我们现在面临着的客观现实生活。只有坚持这个立足点和出发点,我们才能避免陷入主观式思维方式误区。

二是片面式思维方式误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要求我们,认识任何事物,要用联系的观点全面地去把握它,这样就可避免陷入片面式的思维方式误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某些青年领导干部,学经济的就只强调经济,学农业的就只强调农业,他们不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这种以专业为本位的思维方式,容易把青年领导干部导入片面式的思维方式误区,而对于担负领导职务的青年干部来说,领导宏观决策的职能特点要求他们必须学会全面地看待事物,而不是只有专业上的一技之长,因为再好的专业技术只会让他成为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而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那么,应当怎样全面地看待问题,避免陷入片面式思维方式误区呢?那就是必须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看待同一事物(问题或矛盾)。看待一个社会问题,必须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综合地来看待它,才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如果能像这样真正做到用联系的、全面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事物(问题或矛盾),我们就能够走出片面式的思维方式误区。

三是静止式思维方式误区。静止式的思维方式和辩证唯物论关于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基本观点是根本对立的,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是只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一面,看不到事物变化发展的一面。比如,某些组织部门的青年领导同志,在考察干部时,只注意到干部在某一成长阶段的优异表现,而不去综合的考察这个干部的过去和预测其将来,轻易地就把他选拔上领导岗位,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对日益艰苦复杂的工作任务,这个干部的不良道德品质和软弱的领导能力逐渐表露出来,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不少损失。这种考察干部的静止式思维方式,是我们应当坚决避免的。固然,考察干部比考察其它任何事物都更为复杂,要在某一时期某一场合根据干部一时一地的表现就把他(她)看清看透,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但是,干部的成长变化是有规律的,我们可以把干部的现实表现和干部过去的道德品质、工作能力结合起来加以研究,摸清干部成长的基本规律,这样就能大致预测干部将来的表现,从而提高选任干部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实践证明,坚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思维方式来看待问题,对我们增强认识的预见性,提高工作能力大有裨益。

四是现象式思维方式误区。现象与本质是唯物辩证法的一对基本范畴。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既要善于观察现象,更要善于思考本质。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继而学会“怎么办”。在现实生活中,某些青年领导干部只会看到错综复杂、变化多样的自然和社会现象,而不会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这样就必然影响到其思维深度。比如,有些青年领导干部在确定本地区经济发展目标时,从对地区经济发展的直观印象和资料报表出发,认为哪个产业不行就抓哪个产业,而不去认真思考这个产业发展不起来的原因何在?是受到本地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的制约,还是受到周边地区市场乃至国内国际市场的影响?是该重点去抓,还是一般兼顾就行?这个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关系如何,究竟哪个产业才是本地区的“龙头”产业,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等等,看不到问题的本质所在。再如,提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只是一般泛泛地讲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不知道解放思想的实质和关键在哪里?实际上,从思维科学角度看,解放思想的实质和关键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因为思维方式是深层次的,思维观念是中层次的,而物质设施、管理制度等是浅层次的,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物质设施和管理制度。因此,思维方式是思想观念、物质设施和管理制度的本质所在。只有实现了思维方式的转变,才能更好更快的解放思想,科学合理地设置管理制度,建设物质设施。遗憾的是,某些陷入现象式思维误区的青年干部,并没有看到这一点。

五是两极式思维方式误区。两极式思维方式误区是对科学思维方式的背离。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是,偏颇地认定事物就是由正反两极组成的,这两极必然是根本对立的,不会发生相互转化。因此,站在这一极就必然要反对那一极,拒绝相互学习、交流和借鉴。持有这种思维方式的青年干部通常会这样认为:不是市场经济,就是计划经济;不是唯物主义,就是唯心主义;不是“左”,就是“右”;不是善,就是恶;不是好人,就是坏人;不是黑,就是白等等。这种思维方式与复杂多样的现实生活是不相符合的,并不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发展的本来面目和内在规律。实际上,现实生活中大量的事实反映的都是“中性”的客观存在。如果走进了两极式的思维方式误区,就不能够理解我国何以要实行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能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不能理解以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为主的、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合理成分学习借鉴的文化发展方针,也不能理解我们为何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当然,两极式的思维方式对我们影响甚深甚广,要在短时期内超越难度很大,但只要我们本着科学求实的精神,就一定能够摆脱这个束缚。

六是功利式思维方式误区。功利式思维方式是指有些青年领导干部认识和处理问题总是以某种功利为出发点,最终又以获得私利为归宿。这种思维方式在社会生活各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对待政策,对我有利就执行,对我不利就不执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依照这种思维方式做事,必然加剧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影响中央的政令畅通,影响全国统一开放市场体系的建立,最终也必然加剧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浸蚀社会主义的价值信念。再如,对待提拔,一切有利于提拔的事就坚决去做,不利于提拔的事就坚决不做。这种思维出发点,必然导致跑官要官。时下流传的几句话:“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平级调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正是对跑官要官现象的集中写照。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刹住这股歪风,必然败坏党风、政风,影响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功利式思维方式产生的原因极其复杂,概括而言,一是剥削阶级思想的影响,二是市场经济求利原则的推动,三是人性自利弱点的积淀。显然,在现存的物质和思想条件下,要消除这种思维方式的产生,难度非常大。它将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成员的思想里长期存在,但我们可以再通过推进生产力的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来逐步改变它。

七是唯上式思维方式误区。所谓唯上式思维方式误区是指有些青年领导干部习惯于按上司指令办事,一切视上司脸色行事,久而久之,便自觉不自觉的把它当作一种思维方式。比如,有些青年干部在下级面前盛气凌人、自命不凡,在上司面前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似乎职务的高低就标志着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高低。对上司的话,他们常常毕恭毕敬,洗耳恭听;对上司的指示,符合实际的执行,不符合实际的也执行;正确的执行,不正确的也在一片叫好声中执行。另外,唯上式思维方式还表现为某些青年干部喜欢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以此来迎合讨好上级,或大搞显示政绩的“纪念碑工程”,或搞假数字欺骗上级领导,成为令群众讨厌的“数字干部”。唯上式思维方式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和现实根源。总体而言,封建等级观念如“位有九品,人有九等”等在人们的思想意识里还存在,等级观念造成人们的“畏上”“畏官”心理,这种长期的心理积淀,必然形成唯上式思维方式。反映到现实生活中,就是某些青年领导干部认为自己手里的权力是上级给的,不是人民赋予的,所以权力就是要用来为上级领导服务,为自己服务。在这种思维方式支配下的青年干部,必然走向腐败,走向人民群众的对立面。转变唯上式思维方式的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不忘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自己利益的实现寓于群众利益的实现之中,这样才能永留青史。

标签:;  ;  

年轻领导干部应在几种思维方式上避免误解_青年生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