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谭鹏

功能性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谭鹏

摘要:功能性训练活动是体育专业的概念名词,改变传统体育训练中侧重力量的训练模式,针对不同运动项目的肢体能力需要,进行肌肉及肢体的专项训练,并通过系统性训练过程,提升训练者的肢体协调能力。素质教育理念的持续深化,使各教育阶段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关注重点,有效的“德育”、“美育”、“智育”、“体育”教学活动,使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体育课程教学为此阶段实施“体育”教育的重要方式,功能性训练方式能够体现体育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文针对中学体育教学引入“功能性训练”的可行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功能性训练、中学体育教学引入“功能性训练”的可行性、引入“功能性训练”的途径,以促进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水平的综合提高。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功能性训练;可行性

前言:功能性训练活动是体育专业的概念名词,改变传统体育训练中侧重力量的训练模式,针对不同运动项目的肢体能力需要,进行肌肉及肢体的专项训练,并通过系统性训练过程,提升训练者的肢体协调能力。中学体育课程教学需要契合学生的身体机能发展特点,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作为关注重点,应用“功能性训练”方式重视学生各项肢体机能的综合性发展,从而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针对中学体育教学引入“功能性训练”的可行性问题进行探讨,对于促进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现实意义。

一、功能性训练

功能性训练最先起源和应用于损伤康复训练活动,体育训练活动中可能对肌肉造成损伤,应用功能性训练方式,调动深层稳定集群,有助于缓解训练损伤问题的产生,并能够通过训练活动使肌肉维持良好的持续性稳定状态,以实现康复训练的目的。当前功能性训练的应用价值得到广泛关注,在运动基础训练方面的应用逐步得到拓展[1]。鉴于人体解剖学原理,进行专项动作训练需要应用专项技术,从生理学原理还需要重视肌肉原理对于运动技能及身体机能的提升作用,进行功能性训练能够通过科学原理提升运动效能,保证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能够自动调节至最佳状态。

传统力量训练专注于单个肌肉训练的方式,此种训练方法虽然能够实现强化肌肉力量的目的,但是无法调动深层肌肉对于关节的保护作用,人体无法实现系统性的联动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功能性训练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对肌肉进行控制,强化运动程序,不强调某个单一动作或者单一肌肉力量的过分发展,应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联动作用,实现肌肉系统的协调发展,从而避免运动损伤的产生,训练和刺激肌肉群在收缩的过程中产生巨大能力,使机体运动神经反应更加灵敏,以实现综合运动能力的提高。

二、中学体育教学引入“功能性训练”的可行性

(一)满足中学生身体素质的综合发展需求

中学生处于身体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自身素质也会伴随身体机能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不同年龄阶段的身体素质也会呈现不同敏感状态,初中阶段处于灵敏素质敏感、速度敏感、平衡素质敏感以及耐力素质敏感的重要时期[2]。将功能性训练引入到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身体发展特点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重视学生自身的身体成长和发展规律,弥补传统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升运动训练价值以及科学训练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协调性的训练过程,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综合发展。

(二)提升学生运动训练的积极性

初中学生在家庭中处于过于溺爱的生活状态,加之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相对较重,很多学生及家庭无法意识到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对于体育课程不够重视,对于教师的体育课程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具备正确的体育课程价值观念,不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应用功能性训练方法,能够体现体育运动训练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提升体育训练的价值,通过提升运动训练成果使学生的个人价值得到充分认可,树立体育运动自信,逐步引导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价值观念[3]。

(三)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中学生的学习教育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还需要重视学生的社会行为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从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而言,学科教学仅重视学生的体育成绩,不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共同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开展功能性训练活动,能够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对体育运动训练价值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应用训练过程提升学生对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关注,重视人际交往、合作意识以及规则意识的确立,同时可以在训练的困境中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4]。功能性训练应用与中学体育课程教学领域,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改变传统的体育学习内容,建立体育运动素质与社会之间的必然联系,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自信向上的性格,在体育训练的内涵中促进学生亲社会行为能力的提高。

三、中学体育教学引入“功能性训练”的可行途径

(一)契合中学生的身体发育特征开展训练活动

功能性训练强调学生身体机能的综合性和稳定性,中学体育课程教学需要契合中学生身体发展特征,基于学生的身体机能发育的敏感度,将培养学生的速度、平衡能力、耐力素质作为重点,并配合柔韧性、拉伸性训练内容,包括盘腿走、弓步沉肩下肘、后屈膝腿、手脚走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肢体柔韧度和肌肉能力,包括腹部深层肌肉、髋外展肌群以及肩胛骨稳定肌群等,应用悬垂训练方法,达到提升肌肉功能稳定性的目的。通过科学组织训练方法,使功能性训练能够在初中体育课程中得到实践。

(二)拓展功能性训练途径

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拓展功能性训练途径,将瑞士球、弹力带、哑铃、稳定球、绳梯等训练方式引入到体育教学环节中,给予学生更多项目选择空间,同时应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提升学生的动作技能应用能力、运动爆发力、肢体组织协调能力等,锻炼学生肢体的运动综合素质。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熊爬”训练活动,应用仿生式训练方法,模拟婴儿及熊的爬行方式,训练过程中需要重视维持腰部及背部的稳定性,整个肢体应用四肢进行爬动,锻炼学生的四肢肌力,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全身协调能力;又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式坐姿划船”动作训练,学生长期处于坐在教室里学习,腰腹需要承担较大的压力,通过机械式坐姿划船训练,会带动脊柱躯干以及椅背位置附近的所有肌肉群参与动作过程,针对性提升学生的腰腹肌肉能力,为学生的长久学习活动打下基础。多样性训练途径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体育运动感受,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程训练的主观能动性,以促进功能性训练目标的实现。

(三)结合自身教学条件开展功能性训练

伴随各教育阶段对于体育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条件也得到了很明显改善,很多学校迎合社会体育的发展形势,开展健身房建设,学校可以积极将功能性训练拓展到健身房的健身活动中。健身房开展功能性训练具有明显优势,健身房的运动器械开展功能性训练能够为针对性训练提供契机,提升功能训练成果。中学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可以基于自身的教学条件,将健身房的器械功能应用于功能性训练领域,通过运动器械的融入和应用给予学生更多训练体验。基于当前中学的教学管理体制,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充分利用早晨的时间开展晨跑训练,应用集体性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晨跑训练的积极性,以健身房为载体为学生构建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使学生都能够持之以恒的参与晨跑训练活动,早晨开展体育运动训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身体运动机能,使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学习状态,应用运动器械进行功能性训练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四)重视终身体育运动理念的渗透

中学体育教学的本质目的是通过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其人生发展奠定基础,而针对当前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保证身体健康已经不仅限于阶段性的运动和训练过程,需要学生能够形成终身性的运动训练理念,从而在思维意识的引导下建立终身体育运动行为,使学生能够在终身体育概念的影响下,终身开展运动训练行为,不断提升身体机体的各项功能,从而使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得到持续性提高,提升体育课程教育价值。

四、结束语:

中学体育教学需要提升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理念对于学生训练活动的引导作用,将“功能性训练”引入到课堂教学体系中,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满足中学生身体发育特征的训练需求,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程教学的主动性,契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体发育特征开展教学活动,拓展功能性训练途径,将运动单项技能教学转化为身体综合素质教学,应用功能性训练方式,提高学生肢体运动能力的稳定性,同时有助于避免运动损伤现象的发生。同时中学应当结合自身的教学条件,重视新型体育教育设施的应用,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运动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以促进中学体育教学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严春香.推陈出新:谈功能性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当中的应用有效性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32):200.

[2]张士敏."功能性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36):126-127.?

论文作者:谭鹏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  ;  ;  ;  ;  ;  ;  ;  

功能性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谭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