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例输入性恶性疟疾的护理及健康教育论文_陈莲1,袁有能2,唐小红3

4例输入性恶性疟疾的护理及健康教育论文_陈莲1,袁有能2,唐小红3

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摘要:恶性疟疾是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由疟原虫在红细胞内进行裂体增值和破坏,导致全身与局部循环改变及机体免疫反应,造成脑、肝、脾、肺、肾等多器官损害[1]。现国内去非洲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染上恶性疟疾回国的不少,患者及家属对疟疾的认识不够,现把4例输入性恶性疟疾的护理及健康教育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输入性;恶性疟疾;护理;健康教育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集自2014年11月---2015年8月潼南区人民医院感染性 疾病科的4例输入性恶性疟疾,四例患者全为男性,20岁—40岁,都是从非洲回国不久(长的1月短的几天),在非洲都有感染疟疾病史。回国后都出现寒战高热(最高体温达41度)、精神差、恶心、乏力、腰部酸痛不适,B超提示均有脾大。4例患者的血样送区疾控中心图片中均找到疟原虫。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急性发作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寒战期注意保暖,加盖被 子,调高病房温度,服热开水。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及时更换汗液侵湿的衣服床单,保持身体干燥清洁。寒战期和抽搐的病人应注意安全防坠床。鼓励进食高糖,高维生素,高蛋白和高铁的营养丰富食物,以加强营养支持。同时应做好灭蚊工作,每天对病房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灭蚊一次,24小时病房用灭蚊器、蚊香必要时用蚊帐,病房配有纱门纱窗。

2.2凶险发作的观察和护理:凶险发作的特点是来时凶猛,病情险恶,发展快,病死率高,常见为脑型凶险发作,表现为反应迟钝、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甚至昏迷[1]。本组1例患者出现脑型凶险发作,反应迟钝、烦躁不安、意识呈嗜睡状,体温持续高热,考虑到恶性疟疾体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因为排汗阻碍,予降低环境温度,温水擦身,暴露肢体于空气中,在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处放冰袋,并同时给予退烧药或肌注安痛定。

2.3并发症的护理

2.3.1溶血性贫血:疟原虫寄生在红细胞内大量增殖,破坏红细胞是引起贫血的直接原因[2]。本组4例患者中出现1例溶血性贫血,在积极抗疟抗溶血治疗的基础上,输注红细胞、免疫球蛋白,同时监测血常规、网织红细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鼓励患者进食含铁的食物和维生素C的食物。

2.3.2 肝损害脾肿大: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脾损害,医嘱给予静脉输注保肝药物,营养肝细胞,戒烟酒,避免吃辛辣食物,多吃富含蛋白及维生素C的食物。注意多休息。

3用药的护理

尊医嘱使用抗疟药物,观察药物用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肌注青蒿素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指导患者进清淡饮食,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等。

4心理护理

虽然恶性疟疾发展迅速,病情险恶,但部分患者和家属因对疾病不了解且不够重视(其一:认为国内蚊虫不具有传播性 其二:国外仅口服药物就能治疗)。护理应加强巡视,讲解疾病的基础知识,用药情况,饮食,检查等,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让患者及家属能充分认识疾病,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5健康教育

5.1 现国内去非洲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回国染上疟疾的不少,但对疟疾的认识不够。加强疟疾知识的讲解,提高对疟疾的认识度。

5.2 人普遍易感,感染后可再燃,再燃多见于病愈后的1—4周,并多次出现。

5.3 防止蚊虫叮咬:在疟疾流行季节使用纱门、纱窗、蚊香等防蚊措施,对野外露宿的人员,应使用驱蚊剂和蚊帐,避免蚊虫叮咬。

5.4 预防服药:服药预防进入疟区,特别是流行季节,在高疟区必须服药预防。一般自进入疟区前2周开始服药,持续到离开疟区6—8周。

讨论

本组4例患者均属于输入性疟疾,均属于非疫区人群进入疫区而获得的恶性疟疾。 4人都出现肝功能损害和不同程度的脾增大。在这过程中,与快速的诊断,治疗,细致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是必不可少,同时也要患者及家属能充分认识疾病,从而降低发生率、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22-227

[2]宋诗锋.临床感染病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809817

论文作者:陈莲1,袁有能2,唐小红3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6

标签:;  ;  ;  ;  ;  ;  ;  ;  

4例输入性恶性疟疾的护理及健康教育论文_陈莲1,袁有能2,唐小红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