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鼽不同证型用药特点分析论文_吕艳,刘桎荣,肖湘滇通讯作者

鼻鼽不同证型用药特点分析论文_吕艳,刘桎荣,肖湘滇通讯作者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本文通过收集并整理分析有关鼻鼽的古代和现代文献,研究古今医家对于鼻鼽的辨证论治和用药情况后,得出古今在辨证论治上的特点,总结出鼻鼽不同证型的用药特点,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关键词:鼻鼽;辨证分型;用药特点

当前对于鼻鼽的辨证分型有六种:①肺气亏虚型;②脾气亏虚型;③肾阳亏虚型;④肺经风热型;⑤寒热夹杂型;⑥瘀血阻络型。现将不同证型用药分析如下:

一、肺气亏虚型

本证型的治疗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扶助正气,也即补益肺气;另一方面就是祛除风寒邪气。补益肺气常用甘草、黄芪、防风、白术、党参等,其中黄芪、白术、防风即为玉屏风散;祛除风寒邪气多用细辛、辛夷花、苍耳子、白芷、桔梗、桂枝、荆芥等,其中辛夷花、苍耳子、白芷构成苍耳子散。在此证型中,甘草的使用频率最高,一方面是由于甘草有益气补中的作用,可以补益肺脾之气虚,另一方面是因为甘草可以调和药性,从古至今的医家在处方用药时都习惯加上甘草这一味药,因此甘草可起双重作用。

在查阅文献中发现,本证常与脾气虚弱证相合为病,在补益肺气的同时,必须注意到脾气亏损的存在。补益肺气首选药物是黄芪,在补益肺气的同时,还需要补益脾气。脾为人体后天之本,肺气的充足需要依赖脾气的充足,脾气不足则肺气亏虚。在肺气虚弱型中,虽然不一定会出现厌食、消化不良、面色发黄等脾虚表现,但是在治疗中要注意“见肺不足,知脾必虚”的特点。补益脾胃的药物多用白术,由统计可以看出,在大部分单纯只有肺气虚的证型中均使用了白术,而在脾气亏虚为主的证型中,白术可为必用药。

对于发散风寒药物的选择,多选用辛温而能上达头窍的药物,如细辛、辛夷花、苍耳子、桔梗、桂枝、荆芥、蝉蜕、白芷等药物的使用频率较高。另外还大量使用了诃子、五味子之类收敛肺气、摄津止溢。

综上可知,在肺气虚弱证中,当前大家的认识基本上统一为肺气虚弱,感受风寒邪气而发病。在治疗上,应注意补益肺气和补益脾气的药物相合使用。甘草可以补气益中,又可以调和诸药,使用频率居首。补益肺气最常用的是黄芪,补益脾气最常用的是白术。在针对外因的治疗上,需同时兼顾既要祛除风寒邪气又能宣通鼻窍,多选用辛温而能上达颠顶的药物如细辛、辛夷花、苍耳子等来祛风散寒,宣肺通窍。

二、脾气亏虚型

本证型在不同的医著中名称有所不同,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称为脾气虚证,但是在有些论著中只有肺脾气虚,水湿泛滥型,而没有脾气虚弱型。其实在鼻鼽患者,脾气虚者往往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虚表现,而肺气虚患者往往又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脾虚,因此在这一证型中,脾气虚才是该病的主要矛盾。

在本证的治疗上,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有:白术、党参、黄芪、甘草、茯苓、等。其中健脾益气的药物有白术、党参、黄芪、甘草、茯苓、陈皮、升麻、当归、柴胡,这几味药中,除了茯苓一味后刚好组成补中益气汤,而茯苓又是健脾益气的要药。发散风寒、通窍的药物有辛夷花、细辛、防风、苍耳子、白芷、桂枝等,玉屏风散和苍耳子散依然是本证型的高频使用方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药物使用上,肺气虚证的高频药物,在脾气虚证中大部分都使用到了,除了桔梗、诃子、荆芥和蝉蜕四味药在肺气虚证中使用而在脾气虚证中没有使用,却加用了茯苓、陈皮、升麻、当归、柴胡五味健脾药。由此可见在肺气虚证中,更注意祛风散寒通窍,在脾气虚证的治疗上,要同时兼顾肺气虚。总的说来,黄芪和白术在两个证型中使用频率都很高,所不同的是,肺气虚证中,黄芪的使用率要高于白术,在脾气虚证中则相反。

综上所述,脾虚致鼽的病机在临床上得到广大医家的普遍认同。此外,对于脾虚和肺虚证的关系,虽然在许多论文中没有提到,但是从用药特点来看,脾虚证的治疗是在肺虚证的基础上加用针对脾虚的药物。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医家用药中完整包括了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和苍耳子散,说明大部分医家是在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加上祛风散寒通窍的苍耳子散来加减治疗。

三、肾阳亏虚型

此型的常用药物多是补肾温阳药,如附子、肉桂、鹿角胶、菟丝子、补骨脂等。其中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这几味药虽然不是补肾药,但是和附子、肉桂合起来就是金匮肾气丸,这是补肾温阳的基础方之一。由于此型还常兼有肺脾气虚,所以也用山药、茯苓、甘草、白术健脾益气,同时祛风散寒的药物使用了细辛、乌梅、辛夷花。治疗思路上和肺气虚型、脾气虚型一样,就是在前两个证型基础上加上补肾温阳的药物。

在这一型中,补肾温阳药物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如附子、肉桂、鹿角胶、菟丝子、补骨脂、淫羊藿、肉苁蓉、巴戟天、覆盆子等,除了附子和肉桂的使用频率较高外,其他药物出现的频率都不集中。从文献统计来看,很大一部分医家选用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加减治疗,所以附、桂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其他未用上两个基本方的,温阳药的使用就较分散,但在每一个药方中至少都使用了一味补肾温阳药。

四、肺经风热型

该证型使用了大量的清热药:黄芩、桑白皮、知母、紫草、蝉蜕、栀子、黄柏、葛根等。对于清热药物的使用,也出现了和上面补肾温阳药一样的情况,就是药物使用不集中。当然本证型和其他证型一样,祛风散寒通窍的治法也有体现,如辛夷花、蝉蜕、地龙、细辛等即为此类用药,由此可见祛风散寒通窍法也为本型的必用治法之一。由于考虑到热邪致病,热灼津液,病久会有气滞血瘀的表现,于是许多医家用生地、赤芍等药活血行气,间接起到清热的作用。另外在肺经风热证型中,只有一个是肺胃同热,其余的都只是肺经热邪致病,即不与别的病因同时出现,本证的用药也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本证型的用药特点有二,一为清热药使用不集中,常用的清热药有黄芩、知母、桑白皮、蝉蜕、栀子、紫草、黄柏、葛根,这些药都入肺经,能够清泻肺经热邪并且上达头目,使用频率最高的是黄芩;二是除了清热药外,还使用了辛夷花、蝉蜕、地龙、细辛等祛风散寒通窍的药。从本型的病因病机来看,此型多为肺经热邪致病,这表明该治法在不同的证型中均取得了一致的认可。

五、寒热夹杂型

此型在临床上很少见,其病机相对较复杂,多为久病或体质偏甚所致,治疗上多以自拟方为主。现将本型常用药物分析如下:防风、苍耳子、细辛、白芷、辛夷花祛风散寒通窍;黄芪、甘草益气扶正;麻黄、黄芩清热;川芎活血行气。体现了益气扶正,驱邪通窍,调和寒热的治法。根据药物使用情况可知,此型的治疗思路和前边几型是一致的,只是此型的病机较为复杂,有脏腑虚损又有外邪,且外邪既有寒也有热,治疗时既要固本,还要注意平调寒热。因此药物使用上就即全面又分散。不过苍耳子散和玉屏风散依然为本证的常用方。

六、瘀血阻络型

鼻鼽病久,即有瘀血,此瘀血既是鼻鼽的病理产物,也是诱发或加重鼻鼽的病理基础。药物使用川芎、当归、赤芍、桃仁、红花都是活血行气药,再配上补气健脾,祛风散寒通窍的药物:黄芪、地龙、辛夷花、白术、党参、五味子等。治疗思路是在补益脾肺,祛风散寒通窍的基础上加用活血行气药。这也说明本型的病因病机是鼻鼽发病日久,脏腑虚弱和外邪侵袭共同作用下,产生瘀血的病理产物,然后此病理产物又进一步加重了鼻鼽,如此恶性循环,只有通过合理使用既能活血又能行气的药物才能打断这一过程。

论文作者:吕艳,刘桎荣,肖湘滇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  ;  ;  ;  ;  ;  ;  ;  

鼻鼽不同证型用药特点分析论文_吕艳,刘桎荣,肖湘滇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