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继电保护可靠性分析及风险管理措施论文_范迪,杨晓东

浅谈继电保护可靠性分析及风险管理措施论文_范迪,杨晓东

(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 350318)

摘要:本文是作者近几年的工作经验总结的,介绍了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含义,并根据继电保护的特点分析了可靠性分析技术及可靠性评价指标,最后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风险管理措施,对企业加强继电保护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继电保护;可靠性;风险管理;评估

引言

随着国家工业的迅猛发展,电力系统的复杂程度和运行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这为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带来隐患。由于电网规模、分布差异性越来越大,产生故障的因素也越来越多,电力市场的开放,也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新能源电力在近年来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系统二次设备工作的重要性愈发明显。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的首道防线,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对于确保电力系统稳定工作有重要意义。

1 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含义及特点

继电保护可靠性指的是元器件在预定时间内,确定条件下实现一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本身也是一门学科,从安全性、质量和可修性等方面评价一件产品或者一套系统。从上述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定义可以看出,影响继电保护可靠性的主要有三个因素。即时间、条件和功能实现。研究继电保护可靠性应当分为两个层次:组件和系统。

继电系统是一种可修复性的系统,因此具备以下特点:①工作环境是动态的,可靠性的研究符合随机性原则;②影响因素多,进行模拟计算时难度较高;③可靠性研究需要同时考虑误动失效和拒动失效,两者有分别可以分成可检测和不可检测。

2 影响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因素

研究影响继电保护可靠性因素需要分别从硬件、软件和人为因素三个方面分析,装置硬件主要包括电子设备等,通过利用光纤进行输入,可以有效提高可靠性。装置软件中主要依靠软件算法进行保护,软件只能从原理、软件设计等方面确保可靠性。二次回路是影响继电保护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一旦二次回路出现故障,会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目前采用的二次回路自带监控功能,一旦出现故障,将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将损失降至最低。分析继电保护可靠性主要依据可靠度、可用度、失效密度、失效率、MTBF、修复分布函数、修复密度、修复率、MTTR等指标进行分析。

3 继电保护失效类型

为了提高继电保护可靠性,需要对继电保护失效机理有足够的了解。目前继电保护的失效形式主要分为硬件失效、原理性失效和环境干扰失效。硬件失效主要是保护装置本身出现问题、二次回路发生故障等,一般用GO法可以诊断硬件失效。原理性失效主要是软件出现差错。环境干扰失效包括人为干扰和天气干扰,前者主要是对设备进行了错误操作,后者则是复杂的气候天气条件对继电保护产生影响。

4 风险管理的含义

提出风险的概念主要是为了对小概率事件进行研究,最大程度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风险管理是在继电保护可靠性出现问题之后,对该风险产生的不良影响及造成的经济损失实现量化评价的工作。风险管理工作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这三个主要步骤。风险管理是建立在继电保护可靠性分析之上的,通常采用解析法和仿真法,前者侧重于根据系统中的参数搭建数学模型,然后确定各个指标,这种方法是一种精确算法,通过简化条件,得到置信度较高的结果,但是在处理系统结构复杂的问题时将会变得十分繁琐,繁杂的建模和庞大的计算量对计算的精确度都会产生很大阻碍。仿真法则是实际过程进行模拟,用模拟的方法得出各项指标,仿真法相比解析法约束条件更少,在复杂的系统分析时经常取得良好的分析效果。

5 继电保护可靠性评价模型

除了第3节介绍的GO法外,故障树解析法和Markov法也经常运用于可靠性评价。故障树法以最小割集作为计算原点,并以此推出系统概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GO法是在故障树解析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用性更强的评价方法,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更加直观和明确。GO法的分级过程是从定义系统出发,经历确定边界、成功准则、建立GO图、输入数据、进行GO运算到最后得到评价。

6 继电保护风险评估

在对继电保护进行风险评估时,要保证时效性和准确性,必须不断优化评估流程,通过动态的保护动作对各阶段的继电保护失效进行管理,全面地监控电力系统稳定性。

6.1 制定风险评估方案

继电保护风险评估的任务是降低系统失效的发生概率,并将失效带来的损失量化、具体化,便于定量分析。科学的风险管理要求评估方案包括可靠性模型、评估具体流程、失效损失程度等级和风险指标的计算方法。笔者搭建的继电保护系统风险评估方案包括电网拓扑信息、基本数据模块、失效模式分解、故障分析板块和一次系统分析板块。

6.2 风险评估指标

由于不同继电保护失效形式不同,因此失效发生的概率也不尽相同。除了用概率来表征失效外,还需要确定某个量值对失效损失的程度进行表示。通常电力系统用充裕性评估指标和安全性评估指标。前者包含LOLP、EENS、ELC等,后者则包括PLOS、MTTIS、PDLC等。由于继电保护失效将对一次系统产生极大的不利,所以把失效造成一次系统改变看为衡量。

6.3 保护系统运行风险指标

运行风险指标包括绝对风险指标和相对风险指标。为了评价失效产生损失的程度,通常用到损失负荷的概念。损失负荷通常用最优潮流法进行求解,软件使用MATPOWER。

6.4 风险评估流程

首先进行拓扑分析、潮流计算、整定计算并读取相关值,对运行的状态进行估计。以电网拓扑为基础,然后实现继电保护系统失效分析,得到硬件系统可靠性,计算误动概率。再完成系统状态分析、计算负荷损失。最后进行风险评估,如果误动源没有遍历完毕,则返回进行计算误动概率。

目前继电保护风险管理过程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评估效果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为了提高继电保护可靠性,应当优化风险评估过程,提高风险评估准确度,突破一次系统的约束,搭建起能够综合分析一次、二次系统的评估模型。

7 小结

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继电保护逐渐凸显出智能化、系统化的特征,提高继电保护可靠性是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关键,由于各种原因继电保护系统可能会发生失效现象,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不良影响。必须加强继电保护可靠性的研究,优化风险评估过程,通过开发更加完善的可靠性和风险评估程序,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杨娟.继电保护风险及其可靠性分析[J].大科技,2014,(28):62-63.

[2]孟祥思,郭永升,张炜等.继电保护可靠性分析及提高措施[J].商品与质量(科教与法),2014,(4):161.

[3]王超,高鹏,徐政等.GO法在继电保护可靠性评估中的初步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24):52-56,85.

[4]王尚成.基于故障树分析法的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电子世界,2014,(23):64-64.

论文作者:范迪,杨晓东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3

标签:;  ;  ;  ;  ;  ;  ;  ;  

浅谈继电保护可靠性分析及风险管理措施论文_范迪,杨晓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