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建构研究趋势与现状分析论文

知识建构研究趋势与现状分析

陈晓月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

摘要 :知识建构是促进学生知识创新能力需要考虑的重要理论。探索知识建构研究中的侧重点和薄弱点,以及研究不同领域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为进一步明确知识建构的研究提供依据。因此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知识建构的研究趋势和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知识建构是一个迭代循环的过程,研究热点是“不同环境下的知识建构研究”,薄弱点在理论基础和支持知识建构的系统环境方面,且每一个研究领域都有它比较侧重采用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知识建构研究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知识建构;文献计量分析;研究趋势;研究现状

“知识建构”(Knowledge Building)理论是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Marlene Scardamalia 和Carl Bereiter 两位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1]Scardamalia 和Bereiter ( 2003 )认为,知识建构可以定义为产品和某社区价值观的不断改善,主要通过提高个体在社区中所获取的远大于个体所付出的可能性,并且成为拓展文化成就的组成部分[2]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3]笔者认为,知识建构理论对学生探索、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但是,目前知识建构的研究更多的是对各种环境下知识建构情况的研究。知识建构在教学中的使用虽然研究也不少,但更多的只是验证知识建构在教学中能够起到好的效果,以及在教学中考虑到知识建构理念。在促进知识建构的方法和策略方面更多的是利用概念图和思维导图以及平台工具来促进知识建构,很少有促进知识建构的课堂实施办法。笔者希望通过对我国知识建构相关文献的分析,把握我国知识建构研究的趋势、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继而提出一些建议。

1 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1 研究数据与过程

研究选择中国知网(CNKI)中教育技术学核心期刊的论文和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硕博论文作为研究的数据来源。剔除无关键词“知识建构”和一稿多投,以及与教育无关的论文,共检索到文献254 篇,其中期刊论文109 篇,硕博士论文145 篇。

将论文的相关信息转换到Excel 表中进行处理。通过统计分析,纵向上发现知识建构研究的趋势,横向上发现研究的现状,从而得出知识建构研究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建议。

1.2 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

研究采用计量分析法对文献进行分析。将关键词、引用和下载频次、摘要、发表时间,作为分析单元进行分析。研究的分析框架从研究领域角度分为“知识建构的基本理论研究”“不同环境下的知识建构研究”“支持知识建构的系统环境研究”“知识建构的教学应用研究”“促进知识建构的方法与策略研究”“知识建构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其他”七个方面。从研究方法上分为“思辨研究法”“实证研究法”“解释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基于设计的研究”“系统开发研究法”[4]。其中“思辨研究法”“实证研究法”“解释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为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而“基于设计的研究”“系统开发研究法” 则属于目前教育技术领域较为使用的研究方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趋势分析

2.1.1 研究领域分析

(1)城市园林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不同城市因气候、立地条件不同,生长植物种类也不同。因此,依据城市类型,对各城市植物群落进行详细调查研究,探索树木、花草、野生动物、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适应性、生存、生长发育规律,提出科学决策,选用合适树种。

灶房好阔,四个灶台,蒸饭,贴饼子,炒菜,大灶台上坐着肉骨头汤锅。蒸汽朦胧里,小勺往汤锅续水,将剔下的猪骨、牛骨、羊骨、鸡骨,扔进锅里。小勺直起腰,看见何良诸,一笑,说:“来了。”

从表3中可以发现,“不同环境下的知识建构研究”的文献最多,其次是“知识建构的教学应用研究”“促进知识建构的方法与策略研究”的文献。但从篇均被引和篇均下载可以看出研究者对“知识建构的基本理论研究”和“知识建构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支持知识建构的系统环境研究”的关注反而较多。因此,并不认为篇均被引和篇均下载能够体现研究的热点,但它能够证明这三个领域的基础性和重要性。而篇数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知识建构研究的热点。

2.1.2 研究方法分析

表1 知识建构研究领域趋势

图1 知识建构研究领域趋势

分析每一时间段的关注领域,可以得出2003—2006年,研究者主要关注“知识建构的教学应用研究”“促进知识建构的方法与策略研究”。2007—2010年与2011—2014年,研究者主要关注“不同环境下的知识建构研究”,2015—2018年主要关注“知识建构的教学应用研究”这方面。从这可以看出,研究者从关注知识建构的应用和促进知识建构的方法和策略转到对知识建构情况的研究,又回到知识建构在教学中的应用方面。这是一个从应用与方法、策略的探索到观察其过程、水平、影响因素,再到应用方面的探索。

2.2.2 研究方法分析

表2 知识建构研究方法趋势

表3 知识建构研究领域篇均被引和下载

表4 研究领域所用研究方法表

2.2 研究现状分析

金振口服液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其由山羊角、黄芩、青礞石、石膏、平贝母、大黄、人工牛黄、甘草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之功,临床上用于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所致发热、咳嗽、咳吐黄痰、咳吐不爽、舌质红、苔黄腻,符合本次临床试验的适应症,相关临床研究表明[3,10‐11],其对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具有很好的疗效,作为阳性药,同类可比,安全有效。

2.2.1 研究热点分析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知识建构的基本理论研究” 的文献数量在2003—2006年时最高,与此同时,“不同环境下的知识建构研究”的文献数量开始急剧升高,在2011—2014年达到顶峰。例如,知识建构的水平层次,知识建构过程与交互网络关系之间的联系以及知识建构的影响因素。随着“不同环境下的知识建构研究”的文献增多,“知识建构的教学应用研究”的文献数量也开始曲折上升。说明研究者在探索不同环境下的知识建构情况时,开始逐渐将知识建构理论运用到教学中。与以上两种研究趋势不同的是,“支持知识建构的系统环境研究”的文献开始逐年下降,说明研究者对支持知识建构的系统环境方面的关注度逐渐减小。“促进知识建构的方法与策略研究” 的文献比例虽然在2015—2018 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但研究者还是较为关注,说明研究者仍希望找到能够有效促进知识建构的方法和策略。对于“知识建构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方面的研究,仅在2011—2014年期间,出现3 篇文献。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在知识建构研究一个阶段后,需对已经研究的成果有清晰的认识,方便研究者开展下一个阶段的研究任务。对于“其他”方面的文献,由于与“知识建构”关联度较小且只有两篇文献,故笔者这里不做分析。

文章中出现的领域A、B、C、D、E、F、G 分别 代表“知识建构的基本理论研究”“不同环境下的知识建构研究”“支持知识建构的系统环境研究”“知识建构的教学应用研究”“促进知识建构的方法与策略研究”“知识建构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其他”。由于2003年以前仅2000年有一篇领域D 方面的论文,因此分析时,忽略了2003年以前的论文,对结果影响不大。

对关键词进行分析,发现出现频次最高的三个关键词为学习过程、虚拟学习社区、学习活动。查看论文发现,这三个关键词多出现在“不同环境下的知识建构的研究”的论文中。因此可以得出知识建构的研究热点为“不同环境下的知识建构研究”。

从表2中可以看出,思辨研究法在2003—2006年使用较多,随着时间段的推移逐渐减少。笔者认为这与理论研究的减少有关。而实证研究法从一开始就使用较多,且基本呈上升趋势,这与“知识建构的教学应用研究”方面的趋势基本一致,这可能是由于在知识建构的教学应用研究方面大量采用了实证研究的缘故。解释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以及基于设计的研究都在2007—2010年使用最多,笔者认为这是因为这一阶段主要研究“不同环境下的知识建构研究”和“促进知识建构的方法与策略研究”。系统开发研究法在2015—2018年使用比例最高,这是由于在研究支持知识建构的系统时,多是采用系统开发研究方法。

如表4所示,在“知识建构的基本理论研究”方面,使用逻辑思辨法最多。在“知识建构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领域方面,使用解释研究法较多。在其他领域都使用实证研究法最多。由此可以看出在知识建构研究中,一般都采用实证研究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漳古段SG3标段在外购土源较远、工程量大的情况下,外购桩身回填所需土料最为经济,平台采取拆除上部分筑堤结构,平整为挤密桩施工作业平台后进行布孔。布置形式采取三角形,根据坐标点对桩位准确定位,并进行标示,做好施工记录,桩位偏差控制在20mm以内。

建议对业绩较好,已经有一定影响力和市场信誉度的科研众包平台,通过认定的方式授予平台相关资质,允许一些财政资助的科研项目或科研项目的子课题在平台上发包,或是由财政资助的科研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在平台上实施转化。一方面可以让财政资助的科研项目找到最佳的接包方,实现科技资源的最优配置;另一方面,通过适当的行政手段,可以帮助科研众包平台树立平台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进而打造出具有高认可度的科研众包品牌。

通过对以上不同领域研究方法的分析,发现知识建构理论类的研究一般采用思辨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在对知识建构的应用和促进它的方法和策略方面的研究中采用较多。解释研究法则比较适合发展趋势及现状方面的研究,以及不同环境下知识建构情况的研究。而行动研究则适合探索促进知识建构的方法和策略方面的研究。基于设计的研究和系统开发研究则适合用于支持知识建构的系统环境研究。

3 研究结论

知识建构的研究趋势是从目前的关于知识建构的应用和方法策略方面的研究,转向对知识建构情况研究的过程。目前知识建构研究的侧重点是“不同环境下知识建构的研究”。在研究方法层面,更多采用实证研究。根据对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笔者建议在“支持知识建构的系统环境研究”方面考虑使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根据理论与需求开发系统环境,并且不断进行迭代、修改。在“促进知识建构的方法与策略研究” 方面则可以考虑采用行动研究法和基于设计的研究以补充实证研究的不足,在“不同环境下的知识建构研究”方面也可适当采用解释研究法。

参考文献

[1]张义兵,陈伯栋,Marlene Scardamalia,et al.从浅层建构走向深层建构——知识建构理论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2,33(9):5-12.

[2]赵建华.知识建构的原理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7(5):9-15,29.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9-01-08]https://www.sogou.com/link?url=DSOYnZeCC_qetJvTgG4EhtleR2Nk2uu -abzs2Y9e9 mqCSFD5MYaTTv0mrUfJjT94nG4bmeiRpUU.

[4]徐晓东.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领域及其研究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3,9(2):9-14.

[5]徐继红,董玉琦.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现状与进展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4):77-80.

Research on Trend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Knowledge Construction

CHEN Xiaoyue
(College of Education,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010022, China)

Abstract : Knowledge building is an important theory to be considered in promoting students' knowledge innovation ability.To explore the emphases and weak points in the research of knowledge building,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used in the research of different fields, provide the basis for further clarifying the research of knowledge building.Therefore, the author uses bibliometric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research trend and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knowledge building.It is found that knowledge building is an iterative cycle process.The research focus is "knowledge building research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The weak points are in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he system environment supporting knowledge building, and each research field has its research methods that it focuses on.On this basis, some suggestions on knowledge building research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 Knowledge building; Bibliometric analysis; Research trends; Research status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206(2019)11(a)-0008-03

作者简介 :陈晓月(1995-),女,甘肃武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信息管理与评价技术。

标签:;  ;  ;  ;  ;  

知识建构研究趋势与现状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