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清热化痰方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痰热蕴肺证的疗效观察论文_沈雁鹏

沈雁鹏

北京延庆中医院 102100

【摘 要】目的:评价感清热化痰方对急性支气管炎痰热蕴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清热化痰方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痰热蕴肺肺证疗效确切,未发现不良反应。

【关键词】急性支气管炎;痰热蕴肺;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56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222-01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微生物感染、物理、化学性刺激或过敏因素等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1]。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多属于中医学的 “咳嗽”范畴。中医学认为痰热壅肺型咳嗽的主要病理因素为痰和热,病机关键为痰热蕴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导致咳嗽、痰多,治疗法则为清热宣肺,化痰止咳,清热化痰方是我院临床实践中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痰热蕴肺证)的经验方,主治痰热咳嗽,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延庆中医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32例,其中试验组入组66例,脱落6例,完成60例;对照组入组66例,脱落8例,完成58例。试验组60例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36. 72士11.97岁;病程(1. 82士0. 59)天。对照组58例中,男28例,女30例;年龄(37. 19士12.37)岁;病程(1.79士0.49)天。2组受试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参照《内科学》[2]诊断标准制定)

症状:起病较急,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继之出现干咳伴少量黏痰,痰量逐渐增多、咳嗽症状加剧,偶可痰中带血。

体征:体检时两肺呼吸音多粗糙,可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啰音部位常常不固定。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多数病例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无明显改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增多。胸部X线:多数表现为肺纹理增粗。

1.2.2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

主证:咳嗽气粗,痰多黄稠。

次证:口干口苦,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以上主症必备,次症兼具1项,结合舌象、脉象,即可诊断。

1.3 纳入病例标准

(1)符合西医急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

(2)符合中医痰热蕴肺证的辨证标准。

(3)年龄在18-65周岁。

(4)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病例标准

(1)检查证实由结核、真菌、肿瘤、矽肺、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等疾病所致咳喘者。

(2)并发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

(3)合并心血管、肾、肺、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5)过敏体质或多种药物过敏者。

1.5研究方法

1.5.1病例分组采用随机分组设计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入选病例作为受试对象。以1:1的比例按随机数字进人治疗组和对照组。

1.5.2治疗方案

(l)治疗组:自拟清热化痰方药物组成:

桑白皮10g,黄芩10g,苏子10g,苏梗10g,鱼腥草30g,浙贝母30g,旋复花10g,代赭石10g,葶苈子30g,法半夏10g,生甘草25g

日1剂,水煎400ml,口服,2次/日,每次200ml。

(2)对照组:急支糖浆20ml,1日/3次,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Z50020615。

两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记录一次症状并评分,观察1个疗程。

1.6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1.6.1安全性指标 试验前、后查血、尿、大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胸透。

1.6.2中医症状轻重分级及记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制定主要症状分级及评分标准,按无、轻、中、重度4级分别计0、1、2、3分。症状包括:咳嗽,咯痰,喘息,哮鸣,发热,鼻塞,纳呆,腹胀,口渴,口干咽燥,痰中血丝,胸痛,自汗,易感冒,气短。疗效评定如下:

(l)痊愈:用药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之和下降大于或等于95%;

(2)显效:用药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之和较下降大于或等于70%;

(3)有效:用药后症状有所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之和较下降大于或等于30%;

(4)无效:用药后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之和较下小于30%;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计算公式为尼莫地平法:积分下降率=治疗前总积分一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检验其是否满足正态性分布,正态性分布计量资料用?x±s表示,偏态分布计量资料用中位数表示,正态性分布计量资料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指标均值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分析采用χ2 检验,等级资料的分析采用秩和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论

2.1两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经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经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安全性检测: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服药后均无出现新发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的异常。

3 讨论

近年来环境污染和气候异常等各种因素,急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有所上升,治疗不及时、反复发作则易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因此早期治愈急性支气管炎尤为重要[4]。本病属中医学咳嗽、喘证等范畴。急性支气管炎以实证为主。急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因素是热、痰、风、寒、燥等为主,但上述病因单发者少,其间常相互联合,风热、风寒等邪气侵袭肺卫,或风热、风寒之邪入里化热,酿生痰热,壅阻于肺,而表现出咳嗽、咯痰、喘息、发热等症状,痰热壅肺为其主要病机[5]。治疗当本“咳嗽毋论内外寒热,凡形气病气俱实者,宜散、宜清,宜降痰,宜顺气的原则,选用宜肺清气,顺气降痰之品[6]”。有学者也认为:治咳先治痰,痰消咳自安,热痰当清化[7]。本院使的清热化痰方具有清热、宣肺、祛痰、止咳之功效。

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对急性支气管炎(痰热症)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对中医症状的疗效也优于西药对照组。清热化痰方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痰热蕴肺肺证疗效确切,未发现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013版).中医杂志,2014,55(3):259-261.

[2] 王吉耀.内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8-30.

[3] 郑筱萸主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6-58.

[4] 樊长征,王冰,张燕萍,等.咳停颗粒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证的疗效观察.北京中医药,2014,33(1):16-19.

[5] 李亚,李素云,李建生,等.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的文献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201-202.

[6] 彭青鹤,郭选贤.克咳2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痰热蕴肺型)193例.新中医,2008,40(8):72.

[7] 高翔.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经验总结。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08, 23(9):790-791.

论文作者:沈雁鹏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3

标签:;  ;  ;  ;  ;  ;  ;  ;  

自拟清热化痰方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痰热蕴肺证的疗效观察论文_沈雁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