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住宅对家庭教育的影响_家庭教育论文

公寓住宅对家庭教育的影响_家庭教育论文

公寓住宅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家庭教育论文,住宅论文,公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单元式的住宅,一家一户,大门一关,封闭了,与外界隔离了,这使原来就孤寂的独生子女更孤寂了。怎样认识这样的环境,适应这样的环境?

环境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因素。儿童出生后生活的第一个环境是家庭。家庭环境构成了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现今出现的城市公寓住宅区,已形成今日城市家庭环境的重要特色。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为了改善人民的住房紧张状况,政府越来越重视居民的住宅建设。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成千上万的家庭迁进了一家一户的单元套房。这种“独门独户”的单元式的高层住宅,使得许多家庭摆脱了“老小三口一床张,煤炉马桶挤一房,一门多户大杂院,三代同堂难分房”的四合院、大庭院式的居住状况。据1988年调查统计,北京、上海、重庆和沈阳的幼儿家庭居室独门户数占43.76%。1993年对福州部分幼儿园抽样调查,幼儿家庭居住单元房的已占67%。

家庭结构小型化。家庭结构小型化是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四代同堂,数房同居的大家庭比例逐渐下降。据上述四城市调查显示,每户平均人口数为3.79人,核心家庭(小家庭)占66.17%,联合家庭(大家庭)占33.80%,在家庭里,儿童有同龄伙伴交往的仅占3.90%,而由父母和独生子女三人组成的小家庭占96.1%。家庭结构是家庭环境的重要因素,家庭成员的组成状况,也就是家庭成员的构成、数目、辈份、关系等,都将对家庭教育的进行及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住宅空间高层化。现代化的建筑物向空间发展,公寓住宅楼房越盖越高。据1988年四大城市调查结果显示,平均住房水平人均为6.30m[2,],每户拥有的房间数为两间居多。多数没有自己单独的房间;拥有自己独立使用的书桌或书架的也为数不多,儿童活动的空间缩小了。高层建筑,上下楼梯诸多不便,回家后就自行“关闭”在高空的套房内,全家人活动空间仅限于室内狭小的地盘。

户外活动场地小。都市化的建筑物,楼房密集,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又忽视户外公共活动场所的设施建构,使得儿童室外空间在缩小。经常见到儿童在人行道上或小巷中间打羽毛球、骑小童车,常与行人或车辆相撞,十分危险。居住在高层公寓的孩子,只能隔着玻璃窗望天空,站在阳台上看马路,缺少绿色的生态环境。

公寓住宅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有着双重性。它有利于儿童的学习和休息。公寓单元房一般家庭居住条件有所改善,核心家庭,人员较少,门内有门,只须把套间门一关,各自互不干扰。有利于儿童生活的规律化。居住单元房的孩子大多数按家居的作息时间生活,放学回家后,做作业、阅读书报、玩玩具、看电视、听音乐等,一般形成一定的习惯,饮食起居、劳逸交替比较有规律,家长也容易掌握孩子的各项活动,久而久之就形成孩子比较正常的生活秩序。有利于儿童独立生活的锻炼。公寓单元房基本上生活设施齐全,只需家长稍加培养,孩子就学会自己漱洗,自己取用物品等,即使家长外出时,年纪大些的“公寓子”也可单独在家,自己照常生活。有利于家庭关系的协调。公寓住宅的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人口少、规模小、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密切,内聚力较强,感情较亲近,容易建立起“情感共鸣系统”。但是,公寓住宅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不利影响也很明显。生活接触面狭窄,不利于儿童社会化发展。儿童的成长需要经历过许多事物,接触各种人物,而“公寓子”的生活环境没有多大变化,有限的单元房就是他们生活的空间,每天所见,所做的事情大致一样,几乎失去了与外界沟通的机会,难以时时吸取外界的现代气息。缺少同伴间交往,不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公寓子”经常“封闭”在家里,缺乏与同龄伙伴进行交往的机会,更缺少与年龄幅度较宽的纵型“儿童世界”的交际。儿童在与同伴交往时,会出现同等权利、义务和责任。这种平等的往来、相爱,互为作用,接近社会生活,有利于形成儿童的自我形象,自我意识。这种体验是和儿童与父母或成人交往中无法得到的。公寓环境的限制,使得有些“公寓子”渐渐习惯一人独居,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交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合群,性格渐渐趋向“孤僻”或“过分活跃”的特点。缺少变化的环境,不利于儿童创造力发展。现代式的单元套房的各种生活设施基本齐全,足以满足人们的住、食、洗漱、娱乐的基本需要,一日甚至数日不出门也可生活。这种规格化、半自动化、“机械化”的生活方式,重复的生活节律,狭小的活动范围,很少变换的环境,缺乏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必将影响孩子的判断力与创造力的发展。缺少户外的活动,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公寓住宅区缺少自然界的生态环境,缺少户外公共活动场地,儿童放学回家或节假日里,长时间生活在室内,少见绿色的天地、新鲜的空气和充足的阳光,到户外活动机会少,甚至散步的条件都不具备。这种静态的生活造成儿童活动量不足,不仅影响了儿童身体的发育和动作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他们语言的发展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我们应当根据公寓住宅环境的特点开展家庭教育,充分发挥有利因素,转化其不利因素,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首先,要有目的地开展家庭间的交往活动。据专家统计,一个人除了睡眠时间外,其余时间的70%左右是在人际间的各种沟通中度过的,尤其是处于成长中的儿童更需要交往。家长应有目的地带领孩子广交邻居的小朋友,增进儿童间交往。主动了解同一住宅区内的儿童群体状况,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把小朋友请到家里来做客,一起游玩;放孩子到邻居家串门,学会当客人,以增进孩子之间的友谊。同时,有意识地定期组织公寓住宅区家庭联谊活动,以同座或同门洞组成家庭联谊小组,家长带孩子一起参加,展开家庭互助活动等,增进彼此间的了解与情谊,让孩子在交往活动中获得乐趣,增长知识,学会交际,从而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要有计划地开展与自然界的交往活动。家长应有计划地通过郊游、野游、远足、旅行、考察、采集标本、野外劳动,种植花草苗木、饲养昆虫和小动物等,带孩子到自然界去。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气象万千,一切自然的美对儿童有巨大的魅力。家长应重视这个“绿色课堂”。同时,在公寓房的阳台上、室内也可开辟自然角,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一点绿色的气息。开设住宅区儿童公共游乐中心。密集的公寓住宅区应为儿童开辟一些公共游戏、娱乐的场所,如儿童公园、儿童游戏场、儿童宫、玩具图书馆、自然科学馆等,让孩子放学后或节假日里可以随时就近参加活动,在这乐园中结交朋友,增进友谊,健康成长。

图/尚亚萍

标签:;  

公寓住宅对家庭教育的影响_家庭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