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患者配戴矫形器康复训练效果论文_李勉洪

岳阳市华容县人民医院康复科 湖南岳阳 414200

【摘 要】目的:对脊髓损伤患者配戴矫形器实施康复训练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在我院患者资料库中选取58例脊髓损伤配戴矫形器患者临床资料入组,数字表法分组,选取时间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均实施康复训练,观察康复效果。结果:实施康复训练后,患者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价结果均明显更优,对比训练前,差异显著,P<0.05。实施康复训练后,对比训练前,神经功能评级对比结果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配戴矫形器实施康复训练的效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脊髓损伤;配戴矫形器;康复训练;效果

脊髓损伤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发病原因是直接外力或者间接外力,可导致患者出现脊髓结构及脊髓功能损害,可导致患者出现运动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感觉功能障碍,可不良影响患者自理能力、运动能力及转移能力,可导致患者身心健康受到严重不良影响[1]。目前临床上主要利用配戴矫形器协助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正常生活,同时,需要给予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目的是促使患者自理能力增加及运动能力增加。本组选取了58例患者且深入分析了脊髓损伤患者配戴矫形器患者实施康复训练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自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随机选取58例脊髓损伤配戴矫形器患者,年龄33岁至65岁,中位年龄48.9岁,男女比例30:28,车祸伤、高处坠落伤、高压电击伤、打架斗殴伤患者例数分别是25例、15例、9例、9例,腰椎骨折、胸椎损伤及颈椎损伤患者例数分别是17例、8例、33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均经过了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

1.2方法

待患者入院后,给予患者实施急救处理,给予患者外伤实施对症处理,若患者脊柱受到损伤且内脏出现损伤,需要查明原因及病情,然后给予患者实施相应治疗,待急救患者结束后,评估患者病情,对患者接受脊柱内固定手术时间进行确定并在确定患者可以手术后给予患者实施后路切开骨折复位处理,然后给予患者实施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术毕,将患者转入康复科,给予患者实施康复训练,训练前,骨科医师、康复科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需要对患者治疗方案进行分析[2],根据治疗方案来确定训练计划,给予患者实施坐位平衡训练、床椅转移训练、上下轮椅训练及站立训练、步行训练,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训练,合理制定训练量,1次/d,30min~1h是每次训练持续时间。给予患者实施上肢肌肉训练以促使患者上肢肌力提升并促使患者更好的使用矫形器,同时,需要给予患者实施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根据患者病情合理确定训练量,不可过度训练。训练期间,需要有机结合患者病情变化,合理制定康复训练计划,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1.3效果评估

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时利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统计,神经功能评级时采用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1.4统计学分析

对比分析数据时使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行X2检验(率),统计学意义存在的标准是P<0.05。

2 结果

分析发现,对比训练前,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后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价结果均明显更优,差异显著,P<0.05。实施康复训练后,对比训练前,患者神经功能评级对比结果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脊髓损伤发病率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呈现为逐年上升趋势发展,病情较为复杂,可导致患者出现运动障碍及感觉障碍,患者存在大小便失禁情况,可严重损害患者运动能力及自理能力,可严重打击患者,增加患者精神负担,可导致患者日常生活受到严重不良影响,需要给予患者实施科学的康复训练[3],目的是促进患者机体损伤有效恢复,促使患者提高自理能力及运动能力。

脊髓损伤可导致终身残疾,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因此,临床上十分重视脊髓损伤患者有效治疗,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技术在临床上运用范围逐年扩大,现代生物力学及生物工程学获得了长足进步,技术的成熟促使脊髓损伤患者实施综合治疗的疗效明显增加,但是,目前而言,若患者发生了完全性脊髓损伤,无法恢复,但是可以通过给予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来恢复患者自理功能,若患者可获得及时正确治疗及训练[4],多数患者可以恢复至生活可自理,可实现步行功能,患者可回归家庭,进而回归社会。

临床上目前给予脊髓损伤患者配戴矫形器处理,配戴前,需要对患者心肺功能进行训练,需要对患者髋部、躯干等部位进行训练,调节患者各个姿势肌间协调并有效调节患者协同性收缩能力,训练患者站立平衡并给予患者实施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5]。在实施康复训练时,重点训练患者站立时间及站立平衡,对患者不正确姿势进行及时纠正,逐步增加患者训练量,循序渐进,从平行杠逐步过渡至单拐,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酌情协助患者进行独立步行训练[6]。

相关性研究报道,给予脊髓损伤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可促使患者自理能力提升及运动功能恢复,对于部分恢复效果良好患者而言,可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可承担一些非重体力家务,给予脊髓损伤配戴矫形器进行康复训练开有效预防和减少脊髓功能损害,可最大限度利用患者所有残存功能,可促使患者身心健康均获得有效改善。

本组研究结果: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后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价结果(自理活动、转移能力、运动能力)分别是(31.5±4.5)分、(10.2±4.5)分、(7.8±1.7)分,均明显更优,对比训练前差异显著。实施康复训练后,对比训练前,患者神经功能评级对比结果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康复训练不会对患者神经功能评级产生较大影响,但是,可明显改善自理活动、转移能力、运动能力。

综上,脊髓损伤患者配戴矫形器实施康复训练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明显改善患者自理活动、转移能力、运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本组后续探讨方向是大数据实验、完善康复训练措施,促使本组研究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成龙. 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分析[J]. 心理医生,2017,23(23).

[2]岳元娣.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20):188-189.

[3]陈玉梅,刘凡,张改. 不同延续性护理方式对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及康复的影响[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6,26(8):741-744.

[4]张勇,宋宇锋,赵斌. 早期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6,26(2):26-28.

[5]郑春兰,黄江英,吴梅兰.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康复训练[J]. 内蒙古中医药,2016,35(9):27-27.

[6]唐春阳. 脊髓损伤合并截肢患者的康复治疗体会[J]. 世界临床医学,2016,10(4).

论文作者:李勉洪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5

标签:;  ;  ;  ;  ;  ;  ;  ;  

脊髓损伤患者配戴矫形器康复训练效果论文_李勉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