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总复习中的“高原现象”论文_王晓杰

生物总复习中的“高原现象”论文_王晓杰

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二龙山农场学校 王晓杰

在整个的生物教学过程中,综合复习阶段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这个阶段统计学生成绩的变化,我发现了这样一条曲线;先是上升较快,接着出现一个较为平稳的“高原期”,之后又有上升趋势。

上述曲线中平稳的“高原现象”是怎样出现的呢?本文就此谈谈粗浅看法。

所谓“高原现象”,是指在技能形成中,练习中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①过去一般认为“高原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性。现在学者认为,人类的任何学习都要经过这样的过程:“开始阶段---迅速进步阶段----高原阶段----克服高原阶段”。②因此“高原现象”是学习过程中的规律性现象,特别是综合复习阶段表现更为突出罢了。“高原现象”的产生,主要原因是学生虽具备了有关各章节的知识。但缺少对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认识。在生物学整体知识出现在练习题中时,学生就感到不适应。也就是说在学生脑海里分散的知识点还未建立整体知识网之前,学习成绩就处在停滞状态。具体原因,要从“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进行分析。从学生主体作用上看,首先,在分散知识转化为整体知识过程中,需要一定数量的练习。开始阶段积极性较高,虽然起点低但进步快。练习一段时间后,由于成绩提高缓慢,致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信心,加上题量较大,逐渐产生厌倦情绪,故而成绩出现一段停滞不前的现象。其次是部分学生急于求成,缺少合理的复习计划和方法。有的为应付考试,甚至一节课复习一册书,,囫囵吞枣,消化不良。

从教师主导作用方面分析:一是综合复习教法单一。大多数教师是“教师讲解,布置练习。学生快答,教师讲题”。缺少学生温故知新,编织知识网络等主动配合的机会。二是选题知识点过于分散,导致难度较大,甚至个别试题超出大纲规定范围,使学生无所是从。三是对教材内在联系挖掘不够。四是综合复习安排时间过长,削弱教学中的分散复习,导致学生遗忘率转高,学习兴趣下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通过分析上述原因,笔者经教学实践和摸索,认为在生物综合复习阶段实施“五要”;即“主体要体现,教法要多变,习题要精选,教材要挖掘,计划要周全”,对缩短“高原现象”行之有效。

主体要体现。这是从转变教育观念角度提出的。在师生双边关系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虽然这些是每位教师都熟悉的理论,但真正落实到综合复习的课堂中却是很难的事情。特别是初三后期,大多数教师以“课堂内容多,密度大,学生活动多就完不成教学任务”为由,四十分钟全部是教师“单出头”,结果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反之,教者千方百计设计课堂教学程序,最大限度激起学生复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同时,加强对学生克服“高原现象”的心理教育,增强其渡过“高原期”的信心等,都有助于学生自身增强主体意识,克服“高原现象”。

教法要多变。常言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综合复习也要结合知识规律,学生特点等,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笔者曾经尝试过以个人提问、为个人加分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给小组打分两种激励手段,在这两种方法的尝试过程中,笔者发现在第一种方法实施过程中,很多学生心存侥幸,以为教师不一定会提问到自己,所以在复习过程中他们积极性较低,提问过程中,其他学生会漠不关心。而实施后一种方法时,由于是小组竞赛的形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开展合作,目的在于为小组争得荣誉。又如自拟习题互考法,教师指定时间下发复习提纲。要求学生根据提纲的知识点自拟试题,同桌互考互批然后试卷交给老师检查记分。此法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经过命题、互考、互批,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教师通过检查记分,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有利于信息反馈和及时矫正。还有实验法、对比法、析错法等等,多变的方法灵活运用在课堂上,使学生在综合练习中感到趣味横生,这对促进学生练习技能的形成和有效防止“高原现象”的产生,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习题要精选。综合复习中精选习题,对缩短和防止“高原现象”产生十分重要。选题要做到:不选超纲题,选超纲守本题;不选答案似是而非题,选易错易混而且有简练答案题;不选文字叙述过多题,选有明确题干题;不选成套重复题,选同一内容、不同角度新颖题;不选过易过难题,选难度适中题。这种“五选五不选”的精选习题方法,减少了学生过重的负担,提高了他们做题的积极性,收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教材要挖掘。综合复习生物知识的关键,在于把分散出现在教材各篇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明确化。这就要求师生共同挖掘教材,做到“书越读越薄”,从而达到提纲挈领、统观全局的目的。如血液循环的途径,要从血液的成分和血管的类型入手,阐明血液内红细胞的功能、三种血管的功能及血液在动脉、静脉内流动的方向为基础,不从这个角度挖掘教材,就很难把血液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讲清楚,更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在综合复习时就要把这些分散知识点穿成线,联成网,给学生以血液、血管、心脏等内在联系紧密,整体层次清晰的印象,便于学生的识记、理解和掌握。

计划要周全。整个生物教学过程,要有周密的计划。新授课、阶段复习课、综合复习课等,时间安排要得当。要遵循新授课与阶段复习课比,以新授课为主;阶段复习与综合复习比,以阶段复习为主的原则。因为教育心理学中遗忘规律阐明:及时复习能使遗忘下降最快的曲线回升。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笔者认为,综合复习最多不能超过一个月,这样既可防止学生知识遗忘,又能缩短综合复习中“高原现象”产生的时间。

综上所述,“高原现象”在生物总复习中虽不可避免,但经师生共同努力,还是可以缩短产生该现象的时间,进而达到提高综合复习的质量之目的。

论文作者:王晓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  ;  ;  ;  ;  ;  ;  ;  

生物总复习中的“高原现象”论文_王晓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