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管理的发展及其思想文化渊源_柔性管理论文

柔性管理的发展及其思想文化渊源_柔性管理论文

柔性管理的发展及其思想文化渊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柔性论文,渊源论文,思想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柔性管理的本质及其赖以形成、发展的客观基础与条件

1.柔性管理的本质

(1)它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也可称之为“人性化管理”

柔性管理是使经营管理的艺术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具体体现。这是因为艺术家的个性发展、崇高的思想境界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创作方法,都具有柔性的特点,从而也与现代经营管理艺术有其相通之处。具体地说,柔性管理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也可称之为“人性化的管理”。它是在尊重人的人格独立与个人尊严的前提下,在提高广大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与归属感的基础上,所实行的分权化的管理。

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主要不是依靠外力(如上级的发号施令),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权力平等、每个人当家作主的主人翁责任感,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他们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为企业不断开拓新的优良业绩,成为企业在全球性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力量源泉!由此可见,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要使顾客(外部上帝)满意,首先要以员工(内部上帝)满意作为基础和条件。试想:假如员工内心不满意——缺乏敬业、乐业精神,指望他们创造优良业绩使顾客满意,无异缘木求鱼。

(2)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的对比以及二者之间的主、从关系

与柔性管理相对应的自然是刚性管理。以泰罗在本世纪初所著《科学管理原理》为指导所建立的泰罗制〔1〕, 可以看作是刚性管理的典型。泰罗的主要贡献是促成了由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开创了科学管理的新纪元,因而他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然而泰罗制是一种以“生产”为中心的管理,其核心是强调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为达到这一目的,要求事先通过时间研究、动作研究等来制定在一定客观条件下可以实现、同时又是最有效率的标准,以实现生产、工作各个方面高度的标准化。标准制定后,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不得越雷池一步。其指导思想是:只有管得严,效率才能高。这样的一种管理实质上是一种纵向的高度集权的专制独裁式的管理,它把工人视为机器的附属品,工人只能适应机器的运转,机械地、被动地进行动作。这意味着:这样一种强调严格控制、高度集权的僵化管理,实际上已经把人机械化了,因而是一种非人性化的管理。

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似乎是两个极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是不是应该有一个折衷的做法——把“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和“以规章制度为本”的刚性管理正确地结合起来,进行具体运用呢?这种认识自然有它的合理性,问题在于:如何认识和把握它们之间的主、从关系。

众所周知,现代化生产把千千万万的人集合在一起进行协同运作,完全没有一定规章制度的约束显然是不行的。问题在于:徒“法”(规章制度)不能自行。规章制度是一种外在的他律性因素,而通过人性激发所形成的主人翁责任感,则是一种内在的自律性因素。带强制性的他律性因素如果不和自觉性的自律性因素相结合,所能起的作用是极为有限的。因为规章制度规定再严、再细,心术不正的人同样可以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把所定的规章制度变成徒具形式、徒有空名,而使其无法产生应有的实际效果。内在的自律性因素最可贵之处在于:它象一只“无形的手”,可以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有效地规范和引导人的行为,对种种可能发生的行为失范现象形成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机制。因而它显然是外在的具强制性的他律性因素无法取代的。由此可见,“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所依靠的虽然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隐性或软性资源,但它所能激发的深层次的内在精神动力却是十分巨大的!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管理应以“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为主导,“以规章制度为本”的刚性管理只能起辅助作用。也就是:在管理实践中,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促使广大员工形成一种与企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良好精神风貌上,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对个别或极少数的“害群之马”按照有关规章制度严肃地进行纪律制裁。如此柔刚并济,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长期健康地蓬勃发展!

2.柔性管理赖以形成、发展的客观环境与条件

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柔性管理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其形成与发展具有客观历史必然性。其形成与发展的客观环境与条件,主要包括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

(1)在生产组织上, 由传统的“大量生产”向“顾客化生产”转变所形成的生产柔性化发展趋势。

这是生产组织上的一个历史性的重大转变。形成这种转变的客观经济依据是:一个社会如果处于贫困状态,物资比较贫乏时,社会大众的消费行为比较容易满足。一个社会一旦进入富裕社会,社会大众拥有的财富多了,购买力强了,消费者的行为就会变得更具有选择性(更具有挑剔性),要求生产厂家及时提供更加多样化和更具明显个性、日新月异的产品。社会需求的这种变化,反映到生产组织上来,就是传统的、以追求“规模经济”为主要目标的“大量生产”为能对顾客多样化的、日新月异的需求迅速作出反应的“顾客化生产”所取代。

顾客化生产要求企业能在较短时间内生产出不同的新产品,以及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这种灵活、多变的“顾客化生产”与传统的长期稳定不变的“大量生产”相比,其显著的特点,就是生产的柔性化程度大大地提高了。这可以看作是当代生产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而企业生产组织上的这种巨大变化必然要反映到企业的管理上来,作相应的配套性改革,从而导致企业内部柔性管理的形成与发展。

(2)在生产技术上,当代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为经济、 有效地实施以顾客为中心、进行快速反应的柔性化生产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与保证

当代高新技术蓬勃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于生产,形成了生产的高度电脑化、自动化, 主要表现为电子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电脑辅助设计(CAD)、电脑辅助工程(CAE)、电脑辅助制造(CAM )和弹性制造系统(FMS)的广泛应用,其高级形式是电脑集成化制造系统(CIMS )的形成和应用,它从产品订货开始,依次经历设计、制造、销售等所有阶段,对所使用的各种自动化系统综合成一个整体,由电脑中心统一进行调控。它使生产的电脑化、自动化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这就为企业对顾客复杂、多变的需求进行灵活反应、发展柔性化的生产系统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与保证。以此为基础,形成柔性化的管理系统,也可看作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技术、管理、经济相辅相成的具体体现。

(3)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与此相联系,也可从另一个角度,把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依次划分为:权力社会、经济社会和智力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都属于权力社会,由统治权力支配一切;资本主义社会是经济社会,它是以经济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而共产主义社会则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为主要标志的社会,否则,怎么能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呢?因而共产主义社会必定是人的智能已得到高度发展的社会。环顾当今世界,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已开始从后经济社会向智力社会过渡;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则尚处于从权力社会向经济社会过渡的阶段。但从总体上看,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一个社会在实现了权力社会向经济社会过渡以后,或迟或早地要进一步向智力社会转变,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智力社会中,智力、知识、信息将成为最核心的生产要素,由高度智慧结晶所形成的无形资产将比传统的有形资产在生产体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无可估量的作用。高智力劳动具有超常性、富于个性、富于开拓精神、独创性与灵活性,适应作为生产核心因素的高智力劳动的这些特点,只有实行“人本主义”的柔性管理,才能形成一种使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得以自由发挥的机制和广阔的天地。在这种情况下,广大员工就可以做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他们的聪明才智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无疑,这种柔性管理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一致的。

二、柔性管理在几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1.管理决策的柔性化

管理的关键是决策,管理的柔性化首先体现在管理决策的柔性化上。

管理决策的柔性化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认识:

(1)决策目标从最优化准则向满意性准则转变

传统决策理论认为,决策目标的选择应遵循最优化准则,它所寻求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唯一的最优解,因而最优化准则是一种刚性准则。最优化准则的应用,只有在“决策时所有措施和方案都是已知的,而且第一方案所能取得的成果也是可以确定的,才能进行最优选择,作出决策。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决策者由于所处的环境和当时当地的条件,既不可能找到一切方案,也不可能比较一切方案,因而事实上不可能按最优化准则进行决策。最优化准则仅仅存在于逻辑推理之中,没有实践价值。”〔2〕

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 )教授有鉴于此,在其著名著作《管理行为》〔3〕一书中, 提出了以满意性准则来代替传统决策理论中的最优化准则。他认为无论从个人的日常生活经验中,还是从各类组织进行决策的实践中,将决策者看作是“寻求满意的人”,而不是“寻求最优的人”,在决策中以“满意的选择”来代替“最优的选择”,会使决策更加符合(接近)客观实践。在决策中决策者基于综合判断作“满意的选择”就有较大的弹性,而不象“最优的选择”所要求的唯一性。因而决策的最优化准则向满意性准则转变,实质上也就是从刚性准则向柔性准则转变。这是现代决策思想上一个重大转变,因而受到西方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与赞誉。

(2)决策程序要求决策的科学化必须以民主化为基础

在决策中怎样正确处理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关系可视为怎样正确处理“多谋”与“善断”的关系。其中“多谋”体现民主化,“善断”体现科学化。决策的科学化必须以民主化为基础,也就是决策中的“善断”必须以“多谋”为基础。因而组织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决不能只凭“长官意志”,一个人说了算,而必须由“一言堂”向“群言堂”转变。

“一言堂式的决策”属于“刚性决策”,其最大的缺点是很难避免主观、片面、武断的错误,为害极大。“群言堂式的决策”是由相关人员生动活泼地议论风生,独立自主地自由发表意见和建议,再以此为基础,进行综合分析、择善而从。由此而形成的决策,称为“柔性决策”。柔性决策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尽量避免“刚性决策”可能造成的失误。因为任何一个人(即使是最权势的人)都不可能是万能的。古语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正是“群言堂式的决策”之所以优于“一言堂式的决策”的根本原因所在。

具体地说,为了在决策中较完满地体现“多谋”(民主化)与“善断”(科学化)的正确结合,现代管理科学认为,应建立“谋”、“断”相对分开、相互协作的现代决策体制。这种体制的主要特点,具体表现为平行地建立决策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以后者作为前者的“外脑”,为决策系统最终地进行科学决策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

2.管理信息的柔性化

前已指出,管理的关键是决策,而决策又离不开信息。因而决策的柔性化要有信息的柔性化与之相适应。

同上述“一言堂式的决策”属于刚性决策、“群言堂式的决策”属于柔性决策相联系,单一化的信息可称为刚性信息,灵活、多样化的信息可称为柔性信息。

由于柔性管理本质上是一种“人本主义”的管理,也可称之为“人性化的管理”,它是以全面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其开拓、创新精神为其基本的出发点,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物质、精神的许多层面。因而柔性管理所需收集、加工、利用的信息就不可能是单一化的,而必须是灵活、多样化的。这种灵活、多样化的信息可从多种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如把它们区分为数量信息与质量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静态信息与动态信息;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物质层面的信息与精神层面的信息,等等。由于以上关于信息的分类,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问题,它们之间往往是交叉重叠的。同一种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它,可同时归入多种不同的分类中。例如,用退货、返修次数反映的顾客满意程度既是数量信息,也是质量信息;既是内部信息,也是外部信息;既是物质层面的信息,也是精神层面的信息;它同时属非财务信息。因产品质量问题支付的赔偿金所反映的顾客满意程度,是数量信息、财务信息;同时既是内部信息,也是外部信息;既是物质层面的信息,也是精神层面的信息。而由于产品质量不佳、交货不及时、或没有认真地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而导致企业的信誉、形象受损,则属于质量信息、非财务信息;既是内部信息,也是外部信息;既是物质层面的信息,也是精神层面的信息(企业的信誉、形象作为顾客和社会大众满意程度的综合表现,是企业无形的重要精神财富)。又如,员工的思想道德品质,敬业乐业精神,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程度以及人际关系的协调程度,等等,都属于质量信息、非财务信息、动态信息、内部信息和精神层面的信息。再如,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消长变化,以及企业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与劣势等,则涵盖度更为广泛,包括以上5 种信息分类中的所有各个方面。

总之,柔性管理作为一种人性化的管理,必须善于综合运用灵活、多样化的柔性信息。特别必须看到,为形成有效的行为激励机制,对于高素质的人来说,物质(金钱)决不是万能的,更应侧重于精神层面。只有这样看问题,才能使我们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3.以“作业”为中心,实行分权式的民主化管理——“作业管理”(activitybased management,ABM)〔4〕

(1)作业管理是企业管理上的新突破

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ABM, 可简称之为作业管理)是本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的新事物。其理论基础是:把企业看作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a series of activities)的集合体,形成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到外的作业链(activity chain)。每完成一项作业,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activities output )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个作业,按此逐步推移,直至最终把产品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以满足他们的需要。最终产品,作为企业内部一系列作业的综合成果,它凝聚了在各个作业上形成而最终转移给顾客的价值。因而作业链同时也表现为价值链(value chain), 作业的推移,同时也表现为价值在企业内部的逐步积累与转移,最终形成转移给企业外部顾客的总价值。从顾客那里收回转移给他们的价值(表现为顾客愿意支付的代价),形成企业的收入。收入补偿完成各有关作业所消耗的资源的价值之和后的余额,成为企业转移给顾客的价值中盈得的利润。由于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践中,并不是所有作业都可以增加转移给顾客的价值,据此可将作业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增加价值的作业(value- added activities ), 另一类是不增加价值的作业(non-value-added activities)。企业管理深入到作业水平, 有助于索本求源,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对可增加价值的作业,也要尽可能提高其运作的效率,减少完成它们的资源消耗,提高其可从顾客回收的价值,从而促进企业经营目标(企业总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作业管理与传统管理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把管理深入到“作业”水平,以“作业”作为企业管理的起点和核心,在层次上大大地深化了,可视为企业管理上一个重大的革命性变革。正如现代生物学深入到“分子”水平,形成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一样。

(2 )作业管理形成企业内部新的权力结构有助于将柔性管理原理落到实处

作业管理为充分发挥工作在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广大员工的自主性和开拓、创新精神,就要改变传统的企业管理的权力结构,从原来纵向的专制独裁式的集权化管理转变为横向的分权化的民主管理,以基层作为管理权力的基点,真正确立广大员工的主体地位,赋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知情权和发言权,即坚持员工本位的原则,以员工满意作为顾客满意的基础和条件。实际上,在ABM体系中, “作业链”就是由企业内部一个相互联结的“供应人—顾客”关系网组成,工作在每一个作业岗位的人都具有双重性,每一个人既是供应人,也是顾客,即他对下一个作业来说是供应人,但他同时又是上一个作业的顾客,他们彼此之间从各自的主体地位出发,相互承诺形成相互遵循的权、责关系,并具体化为一系列相互联结的内部契约关系,以此作为各自的行为规范。与此相配合,又以一套动态追踪式的瞬时信息沟通网络贯穿始终。

由此可见,ABM 体系中的作业链—价值链同时表现为契约链—信息链—行为链,从而在其运作中形成一种以“自主管理”为基础的“自行调节”、“自行控制”、“自行适应”的机制,借以使任何“失衡”现象得以及时自行纠正,以保持组织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运作与动态平衡,并使整个企业处于不断改进的状态中!这种以基层作为管理权力的基点,在广大员工“自主管理”基础上形成的“自行调节”、“自行控制”、“自行适应”的机制,其最大特点是:较好地体现了柔性管理——人性化管理的基本原理,能使企业每个“细胞”的活力得到充分的激发,从而赋予整个企业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企业取得巨大竞争优势的无穷尽的力量源泉!这正是它大大优越于传统的高度集权的独裁式管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三、柔性管理的思想文化渊源

柔性管理是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现代管理科学中“行为科学”派以“人”为中心的思想的扩展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可见其形成、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其思想文化渊源却源远流长,无论从东方或西方看,都可以上溯到很久远的历史年代。

1.从东方看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其闪耀着“东方智慧”灿烂光芒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含了许多历久常新、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仍有重要意义的内容。

以柔性管理来说,它所强调的“人”在企业中主体地位的思想,就是和我国古代“民为邦本”的思想一脉相承的。我国战国时代的大思想家、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和开拓者孟子(公元前372—289年)就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在“王权至上”的历史条件下,能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是极为难能可贵的,对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很大的启迪意义。它说明:在任何一个社会或组织中,如果广大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使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由此而被当权者所压制而无法充分发挥,则将一事无成。

柔性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要消除这种情况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力求确立广大员工在企业中真正当家作主的地位,并为他们的主动性、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形成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天地。

2.从西方看

柔性管理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的原则,也是同西欧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The Renaissance )和17 —18 世纪的启蒙运动(TheEnlightenment)所倡导的“人本主义”(Humanism )和“天赋人权”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同本世纪中叶以来在企业内部兴起的“产业民主运动”(Industrial Democracy Movement)有着直接的联系。 “产业民主运动”认为:企业内部传统的专制独裁式的管理等级制度所形成的管理权力结构必须作重大的、带根本性的变革,使之与反映历史进步潮流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相适应。即认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所提出的“人本主义”(或称“人道主义”)和“天赋人权”的思想不仅要体现在整个国家的政治、社会生活中,同时也应体现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广大员工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处于无权的状况必须根本改变,要在企业内部实行“产业民主”,使员工和经理人员处于平等地位,享有同样的参与权力,把人本主义、民主管理的思想贯穿于企业管理过程的始终。 从而使企业真正成为一个民主的、 人性化的组织(Humanized organization)。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充分发挥出来,成为企业创造优良业绩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

注释:

〔1〕关于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可参阅Claude S.George Jr.著,The History of Management Thought (2nd ed.)中的第6 章:Scientific Management,Prentice-Hall,Inc,1972.

〔2〕参见袁宝华主编:《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上), 企业管理出版社1984年第1版,第142页。

〔3〕详见H.A.Simon, Administrative Behavior ( 2nd ed.Macmmillan Co.,1957.)

〔4〕关于“作业管理”及其相关问题较详细的论述, 可参阅余绪缨:《论当代管理会计面临新的重大突破》,《对外经贸财会》(月刊),1995年第9、10、11、12各期连载。 本文只着重论述柔性管理原理如何在作业管理中得到具体体现。

标签:;  ;  ;  ;  ;  

柔性管理的发展及其思想文化渊源_柔性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