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世界历史论文

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世界历史论文

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进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决定了各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历史的驱动,世界历史的“自觉转型”及其转型的步伐又加快推动和强化了全球化进程。这种进程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把握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历史进程,从中确定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位置和方向,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能否发展、如何发展的问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走势的联系及其世界历史意义。

一、全球化与世界历史进程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它萌芽于15世纪早期到18世纪中叶的欧洲,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化理论则是本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产物。

进入80年代以后,尤其是90年代,全球化理论开始更多地关注文明之间的关系,这表明人类对自己所处的不断变动的世界更加直接和全面的关心。全球化概念的模糊性决定了全球化不是一种具体、明确的现象,它是在特定条件下思考问题的方式。全球化概念的多维度特征使全球化进程所涉及的领域更广,并且正在从实践领域向精神领域扩展,逐步成为人们思考问题、看待世界的新背景、新坐标和新视角。全球化的表现为:第一信息通信网络的全球化,即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可以不受自然地理因素的限制进行信息的自由交流。“全球村”理论就是对信息全球化的描述。

第二,经济的全球化,资本超越民族国家的界限,在全球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内配置,各国的经济活动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核心是资本的全球化,它的推动力来源于西方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

第三,由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及其反思而确立的生态社会主义观念等。此意义上的全球化,被描述为人类在共同的问题上所达成的关于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共识。

第四,资本主义全球化或全球化的资本主义。沃勒斯坦、德里克等认为,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中不仅是一个经济过程,更是一个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的过程。在全球化过程中,当代资本主义出现很多新特点,但是,资本主义的扩张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全球化或全球走向资本主义化。

第五,从文化、文明的角度看,人类的各种文化、文明将是一个由异质构成的多样性统一体,这是未来文明存在和发展的方式。在此,文化、文明的各民族特质是任何时候也抹杀不了的。

第六,从制度的层面看,现代性的各项制度向全球的推广和扩散,如市场经济通则和国际惯例就属此类。

全球化是现代化的特有现象。进入20世纪以来,现代化的内涵不断丰富,表现为新兴产业的崛起更迭及从经济层面向政治文化层面的全面发展。经济的现代化也要求政治的现代化和文化的现代化。同时,现代化的外延也在扩展,这就是全球化的过程使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被卷入现代化进程之中,现代化显然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孜孜以求的目标。当今世界的现代化,在更高的层次上表现为全球的现代化;当今世界的全球化,在更高的层次上表现为世界一体化。全球化作为世界现代化过程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不仅改变了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现有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逐渐对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甚至人的社会心理等方面都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全球化时代将改变整个世界的格局。世纪之交世界社会主义整体实力的壮大,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生机及其世界历史意义,就是全球化所带来的积极成果。

二、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社会主义的走势

西方有些学者认为,当今世界不可争辩的全球化事实表明,马克思所规定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实现的两个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世界性普遍交往的高度发展——日益成熟,马克思当年所设想的那种理想的社会状况正在变为现实,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形势正在朝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尽管前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使作为制度、运动和学说的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这是关于全球化理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一种积极解释。上述观点很具代表性,而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基于对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社会主义宏观力量的总体分析和把握。

马克思主义一贯认为,社会历史的演进决不是一条直线。正如列宁所说的:“把世界历史设想成一帆风顺的向前发展,不会有时作巨大的跳跃,那是不辩证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注:《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71页。)全球化浪潮,特别是所谓资本主义全球化倾向的出现并没有销蚀或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法则。从全球角度看,如果说单个资本主义国家可以通过对外扩张来摆脱危机、缓和矛盾,那么,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的向外扩张则是有最终极限的,这也是社会主义必然还要产生的最终根据。也就是说,全球化进程改变的只是资本主义非本质的东西,纵使有部分质变(如资本主义在其生产关系允许的范围内所进行的某些改革等),但资本主义的本质、导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基本矛盾并没有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国际资本扩张极限的临近和资本主义各国财产所有权社会化的扩散,社会主义将以其历史逻辑开始在更大范围内孕育、萌发。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是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

苏、东剧变虽然给世界社会主义带来了严重挫折,但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想的制度仍然岿然不动,“一球两制”的世界格局仍然存在,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意义及其示范效应不容低估。

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看,组织上不断分化组合与“低潮”前的复苏相并存,是苏、东演变以来的基本特征。世界社会主义的现实形象和组织实力,主要体现在共产党、社会民主党、新社会运动、社会主义的民族主义、独立左翼、托派及其他极左派,特别是前3个政党。共产党在其执政和非执政国家里的力量表现是不完全相同的。目前仍处于执政地位的共产党,特别是中国、越南和古巴的共产党,正以其改革开放成就向世界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在;同时通过对自身实践的理论总结,丰富社会主义的思想宝库。在非共产党执政的非社会主义国家里,组织力量的发展成效不如理论创新的成效大,即其实力不是体现在政权等物质力量方面,而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创新及其影响方面。欧洲的社会主义声势大振,欧洲社会党的势力如日中天。前苏、东地区的共产党人在总结教训的基础上探索重建社会主义之路。它们的组织在恢复和重建以后不断壮大,许多已发展成为在群众中有深厚基础并对国家政局有重大影响的党。这些地区的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左翼联盟等从1992年以来在议会选举中相继东山再起,重新上台执政。亚非拉地区的共产党人正在继续探索本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那些声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亚非拉国家大都是社会主义的民族主义者执掌政权,虽然它们是不稳定的或摇摆的社会主义力量,但对于平衡世界政治格局,避免全球政治钟摆的过分右摆,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有迹象表明,非洲社会主义运动的低落并没有滞后拉美地区的社会主义运动,拉丁美洲反而成为第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最活跃的地区。

以上事实说明,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上仍然具有生机与活力,共产主义运动的复兴在慢慢起步,社会主义力量在经过调整之后进入稳中有升的态势;同时,多难和曲折会使越来越多的人在对比和反思中重新认识到社会主义的真正价值所在。“隧道的尽头是社会主义的复兴”。江泽民同志指出:“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低潮孕育着高潮,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来看,低潮将预示着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预示着社会主义的新胜利。”(注:江泽民:《论加强党的理论建设》,载《求是》1994年第4期。)

从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创新和影响看,有两个特点必须注意:一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理论创新能力降低,反而为以社会主义为指向的思想理论和制度创新提供了新契机;二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阶段的邓小平理论,在指导中国人民成功地开辟一条在改革开放中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同时,也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普遍意义。

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勃兴与创新,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因运动低落而导致的社会主义整体力量的亏损。在对苏、东演变后社会主义的理论反思中,独立左派人士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新社会运动及经过思想解放的共产党人为此也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独立左派人士对社会主义理论反思的主要观点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寻求克服资本主义对人的发展所造成的异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反思,揭露现实社会主义的弊端;根据当前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态势和现实社会关系,设计未来社会主义的理想模式。这些从当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现实条件出发来反思社会主义的思想观点,无疑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新社会运动对社会主义进行理论反思的显著特点,是把理论关注焦点移向全人类所共同关心的全球性问题,试图在克服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长期以来存在的国际主义与国家利益的矛盾的同时,实现社会主义与全球化进程或世界历史进程在本质上的契合。新社会运动从一个侧面也思考或回答了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的问题,给未来的社会主义理想模式增添了积极内容。

以俄共和法共为代表的共产党类型的社会主义政党,近几年对苏、东社会主义失败后的理论反思,极具鲜明的时代特色,一些思想观点还具有一定的世界历史意义。俄共明确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按劳动数量、质量和成果分配生活资料的无阶级社会,一个在科学计划和管理下,达到具有高度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效益的社会,一个具有真正民主和发达的精神文明、鼓励个人的创造积极性和劳动者自治联合的社会。这种社会主义的逐步实现,必须选择这样一条道路:在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情况下,通过根本改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使科学进步向人道主义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地球上所有居民的福利水平。显然,从挫折中反思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从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的艰难处境中寻找出路,对当下的社会主义运动更具指导意义,对未来的社会主义也提供了新的生长点。

法共提出了“超越资本主义”的“新共产主义”实现的思想,认为“新共产主义”是一种更加文明和更加人道的社会。“新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由变革和运动组成的过程,这一过程从“现存秩序”中产生,通过不断发现现存社会的成果、需求和潜力来否定和取消剥削、异化和阶级统治。同时,“新共产主义”又是反对“现存社会”的,因为现存的资本主义充满了倒退、对抗、异化和“为金钱而金钱”的逻辑。法共认为,“新共产主义”实现的阶级基础是多样化的,而不再是原来结构和特征的工人阶级,凡是拒绝资本主义的人都可以联合起来。这种多样性的联合首先是通过政治多元化和左翼进步组织体现出来,让联合起来的数以千计的男女主要通过投票选举对社会的演变和政权的更迭作出抉择,进而实现一种相对稳定的建立在公民干预基础上的“左翼力量变革联盟”。“新共产主义”观念是面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现实、前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民主社会主义模式的双双失败而提出来的与过去的社会主义区别开来的一种理想社会模式,从而表现出法共对共产主义革新之路探索的独特性,但从这种独具特色的共产主义观念可以了解到当今社会主义学说的共同性及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关切度。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全球化

回到中国,从成功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前景注入新鲜活力的邓小平理论看,世界社会主义依然充满希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一个扎根于中国国情的世纪性课题,又是一个站在时代制高点上的“世界历史”性课题;既是具有民族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又是具有特定世界历史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既折射出社会主义旗帜在中国的不倒,社会主义在中国找到了新的成长点,又可以窥见世界社会主义的希望;既为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进行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又为社会主义的全球化或社会主义的普遍胜利提供了物质和精神条件。正如十四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将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全球化进程的影响或世界意义如下:

第一,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邓小平理论逐步搞清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如何对待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中面临的首要的问题。与前苏、东各国不同,我们党和邓小平同志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基础上,通过甄别传统社会主义的功与过、得与失及社会主义制度与模式的关系、教条主义的社会主义与实事求是的社会主义的认识,初步搞清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从而使实践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使世界上其他以社会主义为取向的政党坐下来认真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一理论必将通过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在整个世界特别是对开始出现复兴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邓小平理论与实践,必将推动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促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建设实践模式上初步解决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为实现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历史运动的有机结合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70年代末开始的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一种独特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在这种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所找到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新经验,如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新思想、具有普遍实践意义的新做法、具有国际借鉴意义的新构想,等等。因此说,我国立足本国国情逐步找到的解决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模式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在当今世界上新的、较为成功的发展现象,而且这种发展现象对于地区以及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扩散与推动作用,对于世界经济政治新格局的最终形成产生越来越重要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对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及其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背景。

第三,把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与全球的普遍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及中国社会主义旗帜的高扬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联系起来,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新纪元的开辟注入了新活力和新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固然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但在这种扎根于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个性中,禀赋有世界社会主义共同性的特质,正如邓小平理论拥有了马克思和列宁所揭示的社会主义的更深层本质一样,因而对世界社会主义有很强的针对性、普遍性和指导性。邓小平在谈到我国坚持走有自己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前景的关系时说,经过扎扎实实的建设和改革发展,中国发展起来了,经济进入了世界前列,“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5页。)。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们初步搞清了在我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成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主力军和旗帜,开辟了新时期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乃至未来的社会主义发展指出了一条可供借鉴的路径,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又对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标签:;  ;  ;  ;  ;  ;  ;  ;  ;  ;  ;  ;  ;  ;  

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世界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