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围术期监测和护理对策探讨论文_贺阳东

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围术期监测和护理对策探讨论文_贺阳东

长沙市第一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5

【摘 要】目的:针对临床中接受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手术的患者处于围术期间的相关护理对策予以分析和讨论。方法:随机在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接诊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病例中择取62名,对其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缓解疼痛、血压控制、心理干预、并发症护理等)以及围术期监测工作展开回顾性分析,并予以讨论。结果:62名患者均没有出现护理并发症,且在手术结束之后均顺利痊愈并出院(行以半年随访)。结论:临床中针对接受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手术的患者行以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血压控制效果,加以行密切的肢体血供情况监测观察,也可以起到辅助作用,值得进行更加深入的临床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围术期护理;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临床监测

临床中主动脉夹层(英简AD,下文以此代称)为主动脉内膜发生撕裂之后,血液顺裂口进入到主动脉壁中层处,造成血管壁发生分层现象,出现夹层血肿并由主动脉壁形成延伸剥离,继而沿着主动脉纵轴进行扩展的较为危重的心血管病变[1]。该病起病相对危急,且病情较为凶险,有较高的病死概率,假如不能行以有效的早期干预,将会在数小时内危及生命[2]。AD依照Stanford分型方式通常可以分成A、B两种类型,腔内修复手术针对StanfordB型AD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该术式创伤不大,且手术之后恢复速度也比较快,出现并发症的隐患也比较低,不过依然存在一定的围术并发症隐患,可以借助有效的临床监测以及护理干预进行控制[3]。本文就将对此展开研究,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在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接诊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病例中择取62名,其中包括男性52名以及女性10名,年龄均在35岁到75岁不等,平均数是(53.54±3.24)岁。在62名患者当中有51名患者存在原发性高血压病、6名合并心脏机能不健全、9名合并糖尿病。全部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前均接受CT和磁共振确诊,均呈现Stanford B分型。

1.2方法

对其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缓解疼痛、血压控制、心理干预、并发症护理等)以及围术期监测工作展开回顾性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1.2.1术前阶段

其一,心电监护和血压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发生大幅度波动的情况下可能会诱发AD分离,所以,在手术进行之前必须要维持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稳定。护理人员必须要每天为患者进行血压测量,将健康侧的肢体血压作为主要的临床用药参考依据。

其二,心理干预。因夹层位置处于患者的胸部和腹部,临床体征多为此处的剧烈疼痛感,给患者造成极大的恐惧感,医护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心理疏导,令患者可以安心休息,保持良好的作息,并客观看待自身疾病。例如在本次选择的患者当中,有4名患者由于对病症的恐惧产生了焦虑以及悲观的负面情绪,行以适当的纾解并获得了家属的支持之后,得以好转,并顺利配合治疗。

其三,疼痛干预。正确、及时、有效的疼痛干预可以控制患者的血压,避免发生夹层破裂。此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为患者注射适量吗啡(或者哌替啶),必要情况下通知医生进行深入检查和处理。

1.2.2术后阶段

其一,并发症干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内漏症状,加强对患者主诉的重视,特别是关于疼痛的主诉,假如患者反映胸部疼痛,且伴有血压升高的情况,必须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第二,支架移位现象,针对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的记录及观察,随时监测患者的四肢血压情况,释放支架之后有隐患封堵患者的锁骨下动脉,进而造成左侧上肢的缺血现象,必须要禁止监测左上肢血压;第三,脊髓缺血以及截瘫现象,脊髓缺血在临床中是最为常见的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并发症之一,其程度由轻微截瘫至迟缓型麻痹均有可能,所以,术后必须要密切注意患者肢体感觉以及运动情况,随时听取患者的肠鸣音,观察是否存在腹部胀痛现象,一旦发现异常必须要立刻通知医生,保证早发现早处理。

其二,感染监测。术后密切注意患者的体温情况,如果38℃以上且高烧不退,需要立刻告知医生并进行血液检验(PCT检测、C反应蛋白检测等),遵照医嘱予以治疗干预或物理降温,直到发热情况得以控制。

其三,肾脏机能监测。如果AD患者存在高血压病史,可能会在术后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肾脏机能不健全,而且造影剂也可能会造成肾损伤。所以,手术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叮嘱患者尽可能多饮水,每天2L左右比较理想。同时密切注意患者的尿液情况,如果尿量较低(800ml以下),需要及时告知医生。

1.2.3出院指导

叮嘱患者避免剧烈的运动,避免腹部受到外力碰撞,同时叮嘱患者家属正确的测量血压以及心率的方式;叮嘱患者食用一些蛋白质、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以此来保持良好的排便状态,避免因排便用力过度导致腹压升高;叮嘱患者要严格依照医嘱来服用恰当的抗凝血、抗高血压病的药物;提醒患者定期接受复查,随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在出院之后每隔一年都要再次接受CT检查以确认痊愈。

2 结果

经过观察,62名患者中仅有1例发生术中出血性休克,在经过抢救之后得以康复,其他61名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在术后观察不存在内漏现象、支架移位情况、脊髓缺血、截瘫等常见并发症,在14天内均办理出院。

在术后对全部患者予以6个月(半年)随访,均无异常。复诊期间经过螺旋CT扫描,可见血管造影中动脉夹层假腔当中血栓填充,没有造影剂渗入现象,比起术前假腔有显著缩小,真腔内血流较为通畅。

3 讨论

就本次研究结果来看,62名患者均没有出现护理并发症,且在手术结束之后均顺利痊愈并出院。AD在临床中进展较快,且误诊风险比较大,很容易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属于临床中比较少见且严重的病症之一[4]。对其进行尽快诊断和治疗干预非常重要,AD动脉瘤腔内修复手术创伤较小,且花费时间也先相对较短,不会给患者造成显著痛苦,不过依然存在一定隐患[5]。所以,护理人员必须要充分了解该病的临床专业知识,凭借丰富临床经验在工作中迅速寻找到重点,并立刻予以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6]。

结语:

综上所述,临床中针对接受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手术的患者行以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血压控制效果,加以行密切的肢体血供情况监测观察,也可以起到辅助作用,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进行更加深入的临床研究和实践应用。

参考文献:

[1]曹生军.乌拉地尔配合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12):2014-2016.

[2]徐敏,张瑞娇.行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及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05(06):66-67.

[3]李婷,申铁梅.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围术期监测和护理[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7,23(01):97-99.

[4]赵洪霞,赵後,黄文华,等.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血压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05):464-467.

[5]孙子兰.39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StanfordB型患者行腔内隔绝术中护理与配合[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1):312-312.

[6]王雪钢,蒋岚杉,白斗,等.腔内修复术治疗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05):68-71.

论文作者:贺阳东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0

标签:;  ;  ;  ;  ;  ;  ;  ;  

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围术期监测和护理对策探讨论文_贺阳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