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电刺激对颈肩腰腿痛患者镇痛的探讨论文_靳发万

湖北省保康县中医医院 针灸科

【摘 要】目的:分析腹针经皮电刺激对颈肩腰腿痛镇痛效果。方法:选取从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0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与观察组(50),对照组采取单纯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观察组采取腹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镇痛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颈肩腰腿痛患者采取腹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镇痛效果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颈肩腰腿痛;经皮电刺激;镇痛效果

临床中,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镇痛效果确切。目前,关于经皮神经电刺激镇痛机制研究较多,集中在经皮神经电刺激参数,忽视关于刺激部位研究[1-2]。与传统单纯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相比,腹针经皮神经电刺激镇痛效果明显提高。本文主要分析腹针经皮电刺激对颈肩腰腿痛镇痛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从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0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与观察组(50)。病例入选标准:自愿参加本次试验;年龄为35岁-65岁;VAS分级为Ⅱ级或者是Ⅲ级。病例排除标准:治疗前,接受其他止痛方法或者是服用止痛药物;年龄>65岁;对于电刺激敏感;哺乳期或者是妊娠期妇女;伴有严重肝肾、心脑血管疾病;无法按照规定接受治疗。对照组中,21例女,29例男,年龄为38岁-63岁,平均为(49.23±4.23)岁。观察组中,22例女,28例男,年龄为39岁-63岁,平均为(49.98±4.55)岁。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取腹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取穴:通过腹针全息定位法,取颈部、肩部、肘部、腕部、腰骶部、髋部、膝部以及踝部;腰腿痛取外陵、关元气海,颈肩痛取滑肉、下脘。操作:应用LY202H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针对疼痛不同部位将自粘电极贴在腹穴相应穴位,按照患者不同疼痛范围,选取1-2对电极,电流为(5±2)mA,应用2/100Hz频率疏密波,30min/次。对照组采取单纯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取穴于腹部选取下腹侧与腹针全息定位无关部位,具体操作参照观察组。

1.3 疗效评价

应用VAS(视觉模拟评分)评价两组疼痛程度,应用一张标记100mm直线纸,右端为无法忍受,左端为无痛,叮嘱患者按照实际疼痛强度标记,左端与标记间距离为患者疼痛程度。VAS疼痛分级标准:无汗或者是微汗,自如活动,无痛或者是稍微不适,Ⅰ级;微汗、可忍受,轻微疼痛,Ⅱ级;出汗且伴有肢冷症状,无法忍受,中度疼痛,Ⅲ级;出汗且伴有肢冷症状,不配合,难以忍受,重度疼痛,Ⅳ级。疗效评价参照VAS疼痛分级标准,显效:疼痛完全消失;有效:疼痛减轻>1级;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应用 SPSS 14.0 软件,计数资料χ2检验,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 ±s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见表1。

3 讨论

本文采取腹针经皮电刺激,通过腹针全息定位理论指导,未选取局部阿是穴与其相关经穴,主要将自粘电极贴于腹部相对应的穴位,与点阵法、经穴腹针经皮电刺激法相比,腹针经皮电刺激法镇痛效果较为明显。对比单纯经皮电刺激法与腹针经皮电刺激法,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腹针经皮电刺激法在颈肩腰腿痛患者治疗中镇痛效果理想,与非腹针经皮电刺激相比,能有效缓解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符合熊同学[3]研究结果一致。分析腹针理论发现,对应穴位主要用于治疗相应疼痛部位以及不利于活动症状,但针刺通常采取浅刺,进针深度一般>2mm,刺激部位也局限于患者皮肤层。本组将经皮电刺激自粘电极贴于患者皮肤表面,替代毫针浅刺留针,也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腹针对于取穴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精确取穴,所以,临床经常由于取穴定位不精确而无法获取理想效果,应用经皮电刺激自粘电极代替毫针,能有效预防上述问题发生。与毫针相比,自粘电极作用面积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腹穴定位精确度的要求,在加上经皮电刺激本身止痛作用明显,腹针经皮电刺激法能有效提高疼痛性疾病治疗效果。

相关研究发现,腹针经皮电刺激不仅对颈肩腰腿痛具有一定治疗效果,对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所导致肌肉痉挛性疼痛、股骨颈骨折术后疼痛、肺癌晚期骨转移疼痛等镇痛效果也较为明显[4-5]。与单纯经皮电刺激法相比,腹针经皮电刺激能减少刺激点,但会扩大对患者镇痛范围,比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伴有下肢疼痛、腰部疼痛症状,腹针经皮电刺激法,可取一对电极并且分别贴于关元穴或者是气海穴与患侧下风湿点及外陵穴;经穴经皮电刺激最少需要两对电极,分别贴于下肢与腰部,单纯经皮电刺激刺激点主要选取局部痛点,需要电极较多。目前,虽然没有关于经皮电刺激法对人体产生副作用的研究,但是在疗效相同的情况下,精简医疗手段对医患双方均是有益的。除此之外,腹针经皮电刺激法主要选取患者腹部穴位,对于患者体位变化无特殊标准,能有效减轻患者由于体位变化而引起的疼痛或者是不适,方便医生进行操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腹针经皮神经电刺激法可有效镇痛,疗效理想,与张丁[5]研究结果一致。总而言之,对于颈肩腰腿痛患者采取腹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镇痛效果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叶海英,张飞雄,易碧莹,凌丽花,陈媛茗.颈肩腰腿痛病人的物理康复方法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4,11(12):122-123.

[2]陈平.中西医结合治疗颈肩腰腿痛25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09(12):99-100.

[3]熊同学,刘小妮,汪胤,潘朝霞,欧阳泠星,杜琴.腹针对颈肩腰腿痛即时止痛效果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0,02(01):111-112.

[4]袁洪昌,都玉珍.103例颈肩腰腿痛患者临床治疗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2,02(07):177-178.

[5]刘宽远.电脑中频电疗仪治疗老年颈肩腰腿痛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8(07):109-111.

[6]张丁.用电针刺激疗法联合运动疗法治疗颈腰腿痛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03(04):132-135.

论文作者:靳发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  ;  ;  ;  ;  ;  ;  ;  

经皮电刺激对颈肩腰腿痛患者镇痛的探讨论文_靳发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