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瘘功能丧失修复后的护理吴红论文_吴红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瘘功能丧失修复后的护理吴红论文_吴红

【摘 要】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瘘功能丧失修复后的护理。方法:选取58例2016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内瘘失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血管内瘘功能丧失修复后的护理。对比患者修复期启用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所用时间。结果:术后24h内启用32例,比例为55%,术后48h内启用24例,比例为41%,术后72h启用2例,比例为4%。结论: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内瘘功能丧失患者修复后相应护理,可有效加快患者早日启用内瘘进行血液透析,并在临床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内瘘;修复

随着近些年人类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各类疾病的发生率日益增加,加之,生活压力的增大,使得人的身体常处于透支阶段,在此期间,疾病乘虚而入,很多时候待发现时已进入严重期,其中就包含需血液透析治疗的疾病,临床中血液透析是血液净化中的技术之一,同时也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的方式之一,将其患者体内血液净化,维持酸碱平衡,缓解患者症状,延长患者生命[1-2]。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必要条件之一,但对于需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而言,动静脉内瘘使用功能会逐渐下降直至丧失,简称内瘘失功。而患者一旦出现血管内瘘功能丧失,就绪插管透析,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3],继而本次探究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5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内瘘失功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为患者安全度过修复期做以下分析与谈论,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5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内瘘失功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我院收治,时间2016年1月-2018年5月,其中男性34例,女性25例,最大年龄在68岁,最小年龄在31岁,平均年龄在(49.4±7.2)岁,血液透析年龄范围在1.2年~4.1年,平均年限在(3.51±0.5)年,本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批准。

纳入标准:年龄>18岁,无精神病史,沟通无障碍;MMSE总分≥27分;患者自愿,且家属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身体及其他器官存在严重疾病;药物过敏者;合并其他传染性疾病;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患者血管内瘘功能丧失修复后的护理方法,具体内容包含以下几点;

(1)在患者实施修复术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病情相应给予适当补液,患者若不能饮水,为避免脱水,就给予相应静脉补液。为避免患者术后出现血管内凝血,可给予患者2~4d的抗凝剂,同时给予4~5d的预防性抗生素,观察患者恢复状况,若情况不佳,可延长拆线时间。

(2)术后患者采取平卧体位,并将患者侧手臂抬高,为避免患者术侧肢体受压,减轻肢体肿胀,可将瘘口微微进行环形包扎或是压紧包扎,同时给予患者宽松病服,从而进一步达到患者伤口尽早愈合。

(3)术后3d,引导并指导患进行侧肢体的手部锻炼。锻炼是要根据患者自身身体恢复状况,循循渐进,由易到难。

(4)避免患者术后感染,伤口潮湿,要保持患者侧肢体的清洁、干净,。对患者侧肢体进行认真观察,查看是否存在血管震颤或杂音,查看是否存在分泌物、红肿、痛及功能障碍等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在恢复期间,患者伤口出现流血、渗血等状况发生要及时联系主治医生,采取相应解决方式

(5)术后患者易发生并发症,例如血栓、假性动脉瘤。避免血栓,应避免不要过早使用内瘘,同时避免术侧手臂负荷过重,必要时给予抗凝治疗。假性动脉瘤,为避免患者术后形成假性动脉瘤,使用弹性绷带对其进行加压包扎,若患者出现大的假性动脉瘤或是小假性动脉瘤逐渐增大,就应在护理的同时及时联系临床主治医生进一步诊治。

1.3观察指标

恢复时间:观察记录患者修复期启用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不用时间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统计分析资料一般运用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数值变量数据采用(±s)表示,采取t检验;无序分类数据以百分比率(%)表示,采取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启用内瘘血液透析所用时间

术后24h内启用32例,比例为55%,术后48h内启用24例,比例为41%,术后72h启用2例,比例为4%。

3 讨论

随着近些年人类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各类疾病的发生率日益增加,加之,生活压力的增大,使得人的身体常处于透支阶段,在此期间,疾病乘虚而入,很多时候待发现时已进入严重期,其中就包含需血液透析治疗的疾病,临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治疗方式就是血液透析,而血液透析需长期进行,再次期间,维持良好血液透析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血管内瘘的通畅,但由于患者长期透析,导致血管内瘘功能下降,严重时功能会直接丧失,从而影响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住院时间。患者出现血管内瘘功能丧失是因内瘘血管形成血栓、阻塞。加之,患者血管内瘘功能丧失时便无法进行血液透析,因此需采取修复措施,并根据患者症状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4-5]。本次研究中,给予患者修复后相应护理措施,这其中包含健康宣教、并发症护理、肢体护理等多个方面,指导患者术后将术侧肢体抬高,避免伤口压合,在修复后再次进行血液透析中有重要意义。除此外,相关护理人员,会在患者术后给予并发症护理,例如患者修复后会出现血肿,要及时给予冰敷,消散肿胀、在对患者护理期间,要保持对患者各项生命指标的检测,及时了解患者心理,避免发生不良情绪,进一步帮助患者提高血透透析使用时间。

本次探究的结果显示,在对患者实施相应护理后,有90%以上的患者在48h内启用成功,由此可说明,相应妥善的修复后护理可加快患者再次启用血液透析的时间,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综上,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内瘘功能丧失患者修复后相应护理,可有效加快患者早日启用内瘘进行血液透析,并在临床中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赖碧红, 叶水英, 陈引娟, et al.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瘘功能丧失修复后的护理[J]. 上海护理2017,01(5):48-50,共3页.

[2]范艳丽. 41例维持性透析患者血管内瘘功能丧失修复后的护理[J]. 中外医学研究, 2018,04(20).12-13

[3]吴顺秀, 熊佳静, 文玲莉. 优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管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17,15(31).18-19

[4]张莹, 陈美秀, 张波. 针对性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护理研究中的影响分析[J]. 智慧健康, 2018,02(11).4-5

论文作者:吴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5

标签:;  ;  ;  ;  ;  ;  ;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瘘功能丧失修复后的护理吴红论文_吴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