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提高血透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率中的应用论文_李玫瑰,何听宜

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湖南平江 414500

【摘 要】目的:了解品管圈在提高血透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率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05月,共查检130例血透患者,纳入调查为9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品管圈护理组开展品管圈护理。比较两组血红蛋白达标率;血透治疗的依从水平、内瘘穿刺失败的次数;护理前后负面情绪评分值、血红蛋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品管圈护理组血红蛋白达标率、负面情绪评分值、血红蛋白指标、血透治疗的依从水平、内瘘穿刺失败的次数、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有优势,P<0.05。结论:血透患者实施品管圈护理效果确切。

【关键词】品管圈;血透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率;应用效果

血透是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手段,而充分的血透在改善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多数的血透治疗患者容易出现血红蛋白不达标的情况,其发生主要和宣教不及时、不规范的抗凝操作、药物遗漏等有关,多数患者血透期间受到并发症的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经济压力较大,并且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治疗依从性降低,不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需要借助有效护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以及促使血红蛋白达标。本研究分析了品管圈在提高血透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率中的应用,报告如下。

1资料和护理方法

1.1资料

本次查检日期为2018年12月至2019年05月,共查检130例,纳入调查为90例,纳入标准:透析时间大于6个月。排除标准:①急性肾衰竭;②合并恶性肿瘤、活动性结核或自身免疫型疾病患者;③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85岁。通过查检表得出结论,血红蛋白不达标的原因有7个方面,其中根据80/20得出主要原因有3个。为:①造血原料不足②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不规范③不知晓自己贫血。

品管圈护理组年龄21-72岁(45.72±8.89)岁。男28例,女17例。对照组年龄22-71岁(45.80±2.79)岁。男30例,女15例。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品管圈护理组开展品管圈护理。(1)选择人员并设置品管圈组。以自愿的形式,相关血透科医护人员建立了质量控制小组,并任命了一名小组组长。血透科护理团队包括具有不同年资的医护人员。(2)确定活动的主题并制定活动计划。品管圈将围绕“如何提高血透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率”的主题进行组织。结合血透护理目标,将从服务质量和减少投诉方面提出相关问题,并调查现状。

现况把握

(1)对象:2018年12月-2019年5月

时间:2018年12月-2019年5月

方法:资料查阅、数据收集。

(2)数据收集的结果分析:

(3)现状调查,了解血透科当前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血透患者有更多的脑出血和脑梗塞。由于病情严重,血透患者不仅需要身体护理,还需要心理方面。

(4)原因分析:对每个选定的关键项进行问题原因分析,找出影响血透血红蛋白达标的主要因素。(5)制定对策和实施:根据上一轮会议的内容,分析关键原因,以头脑风暴的方式确定相关血透科护理的思路,提出对策,制定实施方案。

改善前柏拉图

(一)目标值设定: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设定理由;

1.改善前现况把握血红蛋白达标患者为8例。

2.依据改善前现况把握柏拉图80/20原则分析:造血原料不足、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不规范、患者不知晓贫血共占76.55%,为本期活动改善重点。

3.圈员能力是基于品管圈每一个成员,根据工作年限、学历、主题改变能力得出圈能力为40%。

4.改善幅度:累计百分比76.5%×圈员能力40%=31%

5.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

=现况值+(1-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

=9%+(1-9%)×76.5%×40%

=9%+(91%×76.5%×40%)

=37%

第一,健全管理机制,对血透科血透血红蛋白不达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原因,制定对策。第二,加强专业技能,组织培训,提高血透室护士的专业技能和沟通能力,改善服务态度。另外加强护理人员抗凝治疗操作的规范性和穿刺操作的规范性。加强药品管理和规范保存。第三,改善病房环境,定期清理病房,确保病房环境安静舒适,加强病人的安全管理,使其保持良好的状态接受治疗[2]。第四,完善健康教育。当血透患者入院时,血透室护士将详细解释住院预防措施和常规检查项目,介绍血透治疗的作用和对血红蛋白的影响,密切观察血透患者的病情,与患者沟通,使其提高治疗的配合度。

1.3观察的指标

比较两组血红蛋白达标率;血透治疗的依从水平、内瘘穿刺失败的次数;护理前后负面情绪评分值、血红蛋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SPSS11.0软件,分别t、卡方统计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血红蛋白达标率

品管圈护理组的血红蛋白达标率更高,P<0.05。如表1.

3讨论

品管圈是指一群具有相似工作性质的人。为了解决问题,自发地组合成一个群体,选择质量改进的主题,运用质量控制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关键问题,以达到提高绩效的目的。 品管圈成员通过发挥成员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圈内成员获得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3]。在这项活动中,圈内成员参与,讨论并完成了提高某一项目质量的计划,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审查和反思考过程。通过临床实践,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质量控制循环活动符合科学管理理念,倡导全体成员参与管理。作为临床实践中的常见治疗治疗,血透由于需要反复穿刺治疗,常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且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容易出现血红蛋白达标率低下的情况。品管圈活动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血透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提高了其操作技能和护理技能,有效降低穿刺失败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率[4-5]。

本研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品管圈护理组开展品管圈护理。结果显示品管圈护理组血红蛋白达标率、负面情绪评分值、血红蛋白指标、血透治疗的依从水平、内瘘穿刺失败的次数、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均更好,P<0.05。

综上,血透患者实施品管圈护理效果确切。

参考文献:

[1]钟绮珍,植美云,李翠玲.品管圈活动提高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绳梯式穿刺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11):1404-1405.

[2]孙和平,张玲琴,李勤,张玉,吴云凤,顾萍,杨慧.品管圈活动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器凝血情况的改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7):119-121.

[3]崔红霞,李霞,刘盼盼,王金娃,张璐,刘新平,冯雪民,苏全志.品管圈在降低血透患者早期内瘘启用期穿刺失败率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1):113-116.

[4]周建珍.品管圈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的护理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12):137-139.

[5]钟绮珍,植美云,李翠玲.品管圈活动提高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绳梯式穿刺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11):1404-1405.

论文作者:李玫瑰,何听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  ;  ;  ;  ;  ;  ;  ;  

品管圈在提高血透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率中的应用论文_李玫瑰,何听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