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_图书馆论文

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_图书馆论文

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资源论文,体系建设论文,文献论文,基本思路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图书馆整体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建设与信息网络的关系,加强一次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网络环境下,信息网络成为建立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主要依托,具体图书馆的微观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图书馆整体的宏观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最佳接口。在传统的图书馆环境下为实现馆际资源共享,一般依靠集中式联合目录及相应的馆际互借系统为基本技术机制。但是随着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分布化,资源组织与控制体系也逐步走向分布、动态化和虚拟化机制[1]。因此, 图书馆整体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和利用网络化环境,使国内文献信息资源布局趋于合理,同时又要清楚认识到网络信息资源的局限性。图书馆对那些只购买“租用权”而不具有“拥有权”的网上电子信息资源,实际上并没有长期的保存权,以致在资源的保存与使用上存在潜在的危险,例如:随着网络上文献信息的不断更新,一段时间后,用户有可能再也无法得到有关信息。许多发达国家尽管拥有先进的电子化网络条件,却并没有因此忽视藏书建设,放松和削弱对文献的收集与积累。据报道,美国国会图书馆每天要收到31000件资料,其中的7000件将成为永久性馆藏[2]。

文献保存是图书馆最主要的职能之一,也是其得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一项民意测验表明,即使在计算机已经非常普及,网络化程度很高的美国,1997年有64%的美国人至少去过一次图书馆。[3] 有人曾预言,到2000年将是无纸社会,这一预言已为现实打破,目前,又有人预言以物质馆藏为主体的图书馆将会消亡,但这需要时间来证实,至少在目前即使现代化程度已经很高的国家中还看不到图书馆有任何消亡的迹象。人们应当重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而不是用主要精力去构想未来。近年来,国内有些图书馆多年来一本图书都未购入,即使经费比较有保证的高校图书馆,近年来年文献入藏量也明显不足,有资料表明国内71所主要高校图书馆1995年共订购国外报刊6000种,而美国一流大学图书馆年订购期刊数万种,台湾大学年订期刊2万种,香港理工大学也订购1万余种期刊[4]。因此,在考虑我国图书馆整体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时, 仍然有必要将提高一次文献信息资源的收藏量与读者对本馆基本需求的保障率放在首位。尽管发达国家整体文献资源建设已从重收藏、重分工协调发展到了重存取的阶段,但是,目前我国整体文献资源建设仍然处于重收藏、重分工协调的阶段,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大部分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受书价上涨、经费不足的影响,以致连本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最基本要求都难以达到,许多文献不是某一馆或是数个馆缺乏,而是国内图书馆整体缺乏。据对上海地区文献资源共享协作网调查表明,1998年末,加入共享网的图书馆在外文期刊支出占各馆文献经费的60%左右,而对照国际期刊界主要期刊清单覆盖率尚未及1/10;而另一方面,这些外文期刊购置的不重复率仅为28.78%,而在1993 年建网时不重复率尚为55.90%[5]。该地区建立协作共享网后,外文期刊购置的不重复率反而有所增加,令人深思。要改变此种状况就必须从整体上规划我国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建设,明确划定国家、地区、系统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中心。国内80年代末进行的大规模的文献资源调查,其结果完全可以做为在网络环境下划定全国和各地区、各系统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中心的依据。国家对承担保障中心任务的图书馆要改变昔日拨多少钱,办多少事的状况,要有一个明确具体的国家整体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的发展规划,要有高度的、持续性的经费支持,必须强调各保障中心在分工协调的基础上重视拥有一次文献,特别是国外一次文献(包括印刷型和电子型)的所有权,形成以国家、地方和系统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中心为主要支撑的我国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2

正确认识利用文献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与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的关系,馆藏文献应满足本馆读者的基本需求

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形成的图书馆文献信息网络,实现了文献信息的社会化、远程化传递,使图书馆首先通过对文献“占有”而后提供服务的模式有了延伸,并对传统的文献资源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共建与共享成为网络环境下国内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特征,因此,在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和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环境,同时又要掌握合理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尺度,应当看到通过文献信息网络获取有关文献信息,然后通过复制或馆际互借获取所需文献的方式,只能部分解决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不足的问题,它不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基本模式。例如,在高校图书馆对于教师与学生用书主要应当以图书馆基本馆藏做为保障,对于教学用的参考书必须要有一定的复本数量。通过馆际互借的方式,对于一篇研究论文资源共享可能会容易一些,而对于一本图书或者说一本比较厚的外文原版图书实现资源共享的可能性要小的多,由于外文原版书刊价格昂贵,和国内图书馆中文图书复本不断减少,目前国内许多图书馆对于馆藏中的部分书刊规定,即使本馆的读者也只允许室内阅览而不能外借,因此,在充分利用文献信息网络和实现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服务对象划分出哪些文献是应该而且可以通过文献信息网络直接获取,哪些文献是应该而且能够通过馆际互借或复制的方式获取,哪些文献则必须通过订购的方式获取。图书馆馆藏文献应当满足本馆读者需求的主要部分,读者的其他需求则通过资源共享来解决,而不是相反,否则图书馆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只有在不断提高本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程度的基础上,才有利于促进形成我国整体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才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内更合理地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应当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文献信息服务环境的变迁更新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配置观念,优化馆藏结构,重新制定图书馆采购原则。例如随着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国内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图书馆在高校教学与科研中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得到提高。当前,高校图书馆在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上,必须建立新的文献资源配置观念,即在保证以收藏国内专业文献为主的基础上,根据读者需求变化的特点,还要注意收集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有益的其它学科的文献,对于学校科研文献信息需求主要依靠文献信息网络和资源共享解决,对于教学用书特别是学生用书则主要通过购入并形成结构合理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予以保证。要将电子文献的订购纳入正常的采购渠道,以电子版的二、三次文献信息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为主要订购内容,力争使馆藏电子文献达到一定数量,并积极使特色馆藏电子化。由于外文原版图书在采购协调和资源共享上确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外文文献的协作与联合采购应以外文原版期刊为主要内容,不仅要做好系统内部的协调,而且要重视与其他系统的协调,要把提高国内整体国外期刊文献保障程度作为建设我国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的主要目标之一。

应当看到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要进行多元化组配的综合建设,实现从文献组织到知识与信息组织的转变,除了根据本馆需求积极搜集组织印刷型文献外,还要根据本馆的特藏,将已积累的文献资源转换为数字化信息资源并上网服务,同时又要在检索、利用网上信息资源时,采集、组织下载有关文献信息,使网上流动的部分信息固化,来补充、丰富馆藏。

3 建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系统

建立国内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不仅要依靠各图书馆的通力合作,还要依赖国家持续的、高强度的投入。在建立我国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的过程中,各图书馆能否受益,用户是否满意,社会效益大小将直接影响资源体系建设的进程和国家对此的支持程度,因此,在建立我国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的同时就必须将建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系统纳入其中,即在建立文献新资源体系的同时,提供文献信息服务。

共建是建立我国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的主要特征,而共知则是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先决条件,这就需要建立图书馆公共查询系统。中国国家书目数据库为图书馆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馆藏书目数据提供了条件,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通过下载加上本馆馆藏信息即可上网提供使用。对于一些已经建立了非标准馆藏书目数据库的单位,可以转换为标准格式后提供网上使用,此外,已经建立的文献信息网络中心也可采取向成员馆按所提供的标准化馆藏书目记录条数付款的方式,促进各成员馆书目数据标准化、规范化工作。

馆际互借、委托复制和网上传递是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手段,目前,人们都讲资源共享重要,但实质性的进展不大。这主要是因为,在资源共享中一些大型图书馆往往是提供一方;而一些中小型图书馆是需求一方,这中间就有一个利益驱动的问题。目前,国内图书馆对外服务基本上为有偿服务,当然也不排除个别馆将资源共享作为增加本馆收入的手段,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障碍。此外,目前国内用户还缺少远距离获取文献信息的意识。例如在高校一些有科研经费的用户,往往只想到依靠校图书馆获取有关信息,很少想到花钱从其他渠道获取所需信息。因此在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中应提倡无偿或低收费服务,对于承担任务较大的图书馆可由国家给予适当补贴。同时要加强宣传,不断增强用户通过网络或其他渠道远距离获取文献信息的意识。

收稿日期:1999-11-01

标签:;  ;  ;  

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