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外语(英语)特色课程建设初探论文_彭鸿莹

学校外语(英语)特色课程建设初探论文_彭鸿莹

陕西省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英语教研组 710061

曲江一中于2010年9月成立之初,已确立“学生第一、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立足这一理念,学校鼓励老师们积极探索、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学生活动等。目前学校已初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三类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分别是根植传统类校本课程、融合现代类校本课程以及开放式校本课程。以这三类特色课程为基础,旨在建构“根植传统育中国灵魂,面向国际聚世界眼光”的人才培养方向。因此,各级各类精彩纷呈的校本课程、社团及校园文化活动等在曲江一中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作为一名一线英语教师,现将我校“拓展学生国际视野类”外语(英语)特色课程的开发、实施等进行回顾和再研究。

一、外语(英语)特色课程开设的现状

我校初中、高中分别在外语特色课程建设方面做着有益的探索。初中一、二年级开设有浸入式英语课程,并已开发和撰写自编教材。初一年级开设人文学科地理课程,初二年级开设自然学科物理课程。初一的浸入式每班每周两节课,分别为外教和中国教师每人一节。中国教师在地理知识的输入方面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外教的外语输入更地道、更有益于学生地理语言信息的习得,中外教师合作,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初二开设的浸入式物理课程,将学习难度提到了自然科学的理论和实践高度,与学生的发展相契合,但是对外语教师来说颇具挑战性,教师需在自己完全掌握相关物理知识的基础上,以英语的语言形式、思维模式授课。初中两个年级系统而连贯的浸入式课程的开设,对拓宽初中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等无疑是有益的尝试。

此外,初中的口语社团也在有计划地开展着,社团课程由外教和中国教师分担,有中国教师的配合,外教老师在真实场景的语言输入才更易让中学低龄段的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做法对于选修口语课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极好的安排。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外语的特色课程更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例如模拟联合国课程,让学生了解“联合国”这一目前世界最大、最具权威的国际间机构的运作模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代表不同国家立场就国际问题发表见解、展开辩论的感受,这对于一个中学生而言,是难得的培养国际视野、人类意识的机会。同时颇受学生欢迎的《西安印象》特色课程,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兼具跨学科的学术功能,让学生以外语输入的形式了解自己的家乡——西安,知悉西安的地理、历史、人文等,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怀,同时响应了习总书记提出的“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灿烂文化”的号召。此外,高中阶段的LCCI商务英语、法语德语等第二、三外语课程的开设,更是适应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除了初、高中的课程类外语特色发展外,学校还积极开展外语类学生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年一度的英语风采大赛会唤起每位学子的英语学习热情,学生全员参与的大型英语风采大赛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班级英文歌曲大联唱、英文电影趣配音、英语才艺秀等都是唤醒大家英语细胞的雨露。通过一场场吸引眼球的英语活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不断被点燃。此外,作为曲江新区的第一所公办学校,我校师生还经常接待来访的外国师生团,和外国师生用外语互动交流;每年寒暑假还有一定数量的师生会参加国际研学的旅行,一次次走出国门,开眼看世界,让学生的胸怀更宽广、视野更开阔。

二、外语(英语)特色课程的优势及不足

学校的外语特色课程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态的体系。初中、高中各自的课程及活动也比较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及认知程度,体现了宏观国家课程体系下学校特色发展的思路。校本教材的开发,如初中浸入式地理、物理教材、高中《西安印象》教材的出版和使用,均是课程特色化的具体体现。课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如《西安印象》以学生去西安著名景点的现场解说及导游词大赛等形式考查,模拟联合国课程以参加陕西省模联大会为抓手,关注学生会前准备、会场现场表现、赛后反思等全过程,让学生评价更立体、多维度和科学性。

当然,作为发展中的教育教学过程,一定会遇到不符合学生成才规律的现象。目前初中低学段的浸入式英语课程就遇到了瓶颈: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地理、物理学科知识积累不扎实,况且低年龄段学生的外语基础也参差不齐。那么如何给他们有效地开展外语授课?外语的语言关如何克服?地理、物理学科专业知识又如何授课?很显然,目前学校“一刀切”的做法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三、对外语(英语)特色发展的再探究

在课程设置方面,适当的课程调整势在必行。例如初中的浸入式英语,应相应降低语言及学科知识难度,让“阳春白雪”的情怀及素养培养不再“曲高和寡”;教材使用方面,也应做到科学整合、合理筛选和有效增减;在教学评价方面,应摒弃以前单一的笔试形式考查,以多种形式让学生体验学有所成的成就感。汇报和成果展示等方式会更吸引年轻学子的注意力,也更符合培养新型人才的育人目标。

对于开展外语活动系列而言,学校应有全盘意识,将活动合理规划,有序地、有梯度地推进,将活动与学校文化建设等维度有效结合,重在计划及落实,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教师的科学指导。经过一轮轮课程、活动等体验、调整、再磨合、再调整,逐步形成学校宏观特色课程下的有效外语(英语)特色课程。

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们营造一个强大的心理磁场,能在无形中凝聚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特色校园文化让学校成为更加富有智慧的育人载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充分的给养。我校的外语(英语)特色课程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的发展还需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等全面的参与和积极的配合。

论文作者:彭鸿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3月总第17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8

标签:;  ;  ;  ;  ;  ;  ;  ;  

学校外语(英语)特色课程建设初探论文_彭鸿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