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来八大山人书法研究述评

近二十年来八大山人书法研究述评

彭帆江[1]2003年在《近二十年来八大山人书法研究述评》文中认为本文以近二十年来的八大山人书法研究论文为思考对象,分别从研究中提出的问题、主要的观点,使用的方法和研究者的学术背景等若干方面对它们进行分析和评价;判断研究中的得失,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考察影响研究成果的诸因素。

鲁明军[2]2007年在《一九八六和二〇〇六:当代书法话语转化的社会学反思——以《中国书法》和《书法》为例》文中认为本文以一九八六和二〇〇六年发行的《中国书法》和《书法》两份书法刊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分梳整理和比较分析了其关键词、批评和理论研究、作品推介、作品数量四个方面,对当代书法二十年的话语转化,亦即从八十年代书法人格化到九十年代以来书法社会化的嬗变做一历史性清理,从另一个侧面见证了中国社会思潮二十年的变化。并借此探索社会学视野、角度和方法介入当代书法研究以及建构当代书法社会学的可能性。

胡湛[3]2011年在《由冯班到康有为——清代碑学的肇始与流变》文中研究说明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为清代碑学集大成之作,而其广者乃包世臣《艺舟双楫》。祝嘉以为包世臣为清代碑学开山之祖,这是有失详查的。~①而多数文献如王镇远《中国书法理论史》、汤大民《中国书法简史》等则认为阮元为清代碑学之开山。然而被康有为称为“竞仿香光,专尚子昂”的康熙、乾嘉之世即已产生一种重碑、品碑、习碑之潜流。我们发现,清代碑学的发端实则应归之于康熙之世之冯班、杨宾;阮元、钱泳是最早将碑学思想明确且较系统地论述者。包世臣则较详尽地从用笔、技法等方面以自身学书经验论述之,康有为则以廓清摧陷之功,以史学、美学等诸多方面阐精发微,完成了对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寻绎清代碑学的兴起与流变、完善、构建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其真正历史动因,把握书法

王锋, 强军[4]2005年在《书法杂志二〇〇四年“十大年度人物”揭晓》文中认为独家视角公正眼光书坛扫描风云人物启功刘炳森康成元赵绪成王镛白谦慎蔡树农张宝全猫小军左锦朝简历启功’姓爱新觉罗’字元白’满族’生于一九一二年七月二十六日。现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启功已出版的主要着作有:《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

石桥犀水, 石桥鲤城, 上野香溪, 谷鸿[5]1997年在《日本书法简史(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七、明治、大正时代——近代日本书法的开端王政复古与明治维新(一八六八),国情为之一变。武家(武士)政治灭亡,形成了天皇政治。书风随着和样的衰亡,恢复了唐样。当时市河米庵和卷菱湖的书风被尊重。萩原秋岩,玉木爱石(一八五叁——一九二八)和香川松石等继承了卷菱湖的书风,成了明治时代书法教学范本。然而随着长叁洲(一八叁叁——一八九五)和日高秩父(一八五二——一九二〇)的出现,颜法显示了威势,这同样成了明治时代书法教学范本。

参考文献:

[1]. 近二十年来八大山人书法研究述评[D]. 彭帆江. 江西师范大学. 2003

[2]. 一九八六和二〇〇六:当代书法话语转化的社会学反思——以《中国书法》和《书法》为例[J]. 鲁明军. 中国书法. 2007

[3]. 由冯班到康有为——清代碑学的肇始与流变[J]. 胡湛. 书法. 2011

[4]. 书法杂志二〇〇四年“十大年度人物”揭晓[J]. 王锋, 强军. 书法. 2005

[5]. 日本书法简史(五)[J]. 石桥犀水, 石桥鲤城, 上野香溪, 谷鸿. 书法. 1997

标签:;  ;  ;  ;  ;  ;  ;  ;  ;  

近二十年来八大山人书法研究述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