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鹿邑县真源办事处老君台小学 477200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只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那样教育出来的只是一个会工作的机器,而不是一个和谐的人。而长期以来,所有的教育都以灌输知识作为唯一的目的,导致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严重缺失。这种片面的知识灌溉不只是知识的分裂,更是人格和文化的分裂,最终反映在社会上将会演变成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所以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学做进步的现代人。即要通过提高人文素养使人活得更自觉、更高尚、更高雅,使现代人拥有更开阔的心胸、更加重视精神追求。人文素养即做人的基本修养,主要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当中。人文素养的最高形态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通过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体现出来的。
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社会道德规范的形成、和谐社会的构建、国家的长治久安等,都与人文事业发展和公民普遍人文素质的提高紧密相关。国力的强盛、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人才的劳动和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河南省鹿邑县老君台小学位于老子故里,人文、自然环境优越,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一所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的民办公助学校。学校确立了“文化立校、科学兴校、特色强校”“人文与科学教育并重”的办学思路。
人文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中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是一种关爱生命和人类命运的精神,其核心是先进的价值观,其主要内容是先进的道德行为规范。因此,对学生的教育,不仅要求他们要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还要通过学习广博的科学知识、创设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实践中体验、感悟,以提升素质。
一、在人文教育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
首先,强化人文科学在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建设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营造书香校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校每面墙都有鼓励师生奋发上进的校训、校风、标语等,使先进的学校文化成为学校的主导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通过制作体现班级共同愿景、使命,班主任寄语的班级标志牌、班级管理、开展“图书漂流”等,让学生作品上墙,营造班级文化氛围,让学生成为班级文化的创造者。
其三,开展读书周、读书月等活动,让学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丰富知识,提高人文素养。
其四,学校利用老子故里得天独厚的条件,把《道德经》作为经典名著的校本课程,达到小学低年级诵读、会背,中年级简单理解,高年级理解并实践运用的目标,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二、在科学教育和科学素质培养方面重视、加强和不断改进对学生的科学教育工作
其一,提高对科学学科的要求,并融进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增加实践活动课。
其二,学校投资数万元建成了壁挂式科技馆,让学生学习参观科学现象,探索科学奥秘,体会科学原理,增强科学兴趣,并写出科学原理说明文。
其三,引进《小牛顿实验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四,学校与郑州航海路小学签订了《共建多彩特色校》协议,推广航海特色项目,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好品质。
其五,拟建“钱学森少年科学院”,为学生提供学科学、用科学的广阔天地。
其六,开展科普推广活动和小发明、小实验、奇思异想等科技实践活动。
其七,组织师生观看介绍科学家生平和有关科技的电影、科技类电视等活动。
通过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使其“明白一个道理:科学救国、科学兴国;培养一种兴趣: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究科学;树立一种精神:崇尚科学、追求科学、求真务实;确立一个目标:献身科学事业”。
人文教育的要求可以看出,人文教育是塑造人格、培养人性、完善受教育者的价值观念,进而反映到有利于社会的实践中的一种教育。大力实施人文教育不但可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心理能力,还能增强人们的审美观,增强人们在社会中的幸福感和责任感,为社会稳定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内在基础。
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不管是西方发达国家或者中国,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没有人文教育,学校的教育就不完善,学生的学习就不完整,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将被分离,同时也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和发展。人文教育的发展需要我们大家提高重视、正确认识人文教育,需要学校设置相应的课程,需要老师提高人文精神素质。更加重要的是,政府应该做出相应的政策引导,让人文教育的发展有坚强的后盾,只有当人文教育也变成一种需求,才能做到真正的发展。
论文作者:杜志杰 王慧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2月总第1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8
标签:科学论文; 人文论文; 学校论文; 学生论文; 素质论文; 文化论文; 社会论文; 《教育学》2019年2月总第16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