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主义对北京皇家园林的掠夺_圆明园论文

帝国主义对北京皇家园林的掠夺_圆明园论文

帝国主义对北京皇家园林的劫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帝国主义论文,北京论文,皇家论文,园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北京的皇家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精湛的造园艺术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人类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非凡遗产。

但在距今百余年的历史中,它们却先后遭受了帝国主义的残暴掠夺和野蛮焚烧。今天,当你徜徉于古老的园林中时,不妨回顾一下那中国人蒙受的耻辱岁月,北京皇家园林遭受的巨大破坏,那将会生出另一番感慨。

“庚申”大劫

公元1856年(清咸丰六年)10月,英法帝国主义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咸丰八年)6月,英、法军舰开炮轰击大沽炮台,被大沽守军击沉舰艇十余艘,杀伤侵略军400余名,侵略军退出大沽口。1860年(庚申年)8月,英法两国集结1600兵力进攻大沽口,进占天津。9月21日,清军于八里桥与英法联军决战,清军不支溃败。翌晨,咸丰帝携后、妃、皇子及贵族大臣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10月6日,英法侵略军自朝阳门外经东北郊迂回,于午间占领安定门、德胜门一线,在土城一带打败抵抗的清军后,直扑圆明园。晚7时将圆明园占领。当夜,焚烧了大宫门外的朝房、海淀军机处及民房多处。10月7日,英法联军头目额尔金、格兰特、葛罗等人会集圆明园,“会议分派园内之珍物,若者归英军,若者归法军。”即日起英法侵略军在园内大肆抢劫,亿万珍藏惨遭洗掠。格兰特的翻译官曾写道:“每一个被许离开营房的人都到圆明园去,因为将军现在不反对劫掠。绿库被打开了,他们整批地冲进去,踏过成捆的珍贵的绿绸和绣花衣服。这些东西堆积如山,被成批地拿出去。”“虽然劫掠者用车子运走,余下的还散布满地。当这些强盗扩大搜索时,继续不断地发现新房间,其中装满了古铜器、时钟、珐琅瓶,以及无数的翡翠珍宝,他们赶忙冲进去,因东西太多了,运输工具就显得太少了。”①“联军司令下令可以自由抢掠,于是英、法军官与士兵疯狂抢夺,每个人都腰囊累累,满载而归。不能携带的珍贵物品则疯狂击毁。”“在他们的营帐里,到处都是五光十色的宝物,在这里可以买到许多镶嵌珠宝和装璜美丽的钟表、金银器皿以及绸缎、刺绣品……”关于这次抢掠总的情形,《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于1860年11月7日发出的通讯说:“据估计被劫掠的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一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帝的宫殿后,谁也不知该拿什么东西,为了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镶有珠玉的时计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瓶,因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皇帝的洗面台、盆和金质水瓶,嵌着宝石,掠得者竟以2000镑出售。阿美士德勋爵的时计,原值200镑,法国兵却以20元出售,许多人掠回三四十磅纯金,另一些人则得到无价的珍宝和宝石。”②这次掠夺中又焚毁了圆明园中的九洲清晏各殿宇、长春仙馆、上下天光、山高水长、同乐园、大东门等处建筑群。

10月7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同时,又集结200多人自海淀镇一路烧、杀、抢、掠。洗劫了畅春园、清漪园(今颐和园),“将各处陈设抢掠,大件多有损伤,小件尽行抢去,清漪园印信一并遗失。”10月8日,英法侵略军500余人洗劫了静明园,“将各处陈设抢掠”。两天后侵略军结队又以“郊游”为名洗劫了香山静宜园,至此西郊一带的皇家园林无一幸免。

英法侵略军在洗劫了圆明、畅春、清漪、静明、静宜五座皇家御苑后,并不罢休。英国公使额尔金坚持要把圆明园夷为平地,狂妄声称:“只有焚毁圆明园一法最为可行,……此举足以使中国及其皇帝极大震动。”于是,额尔金让英国侵略军陆上部队总指挥格兰特下令英军火烧圆明园。10月18日,英军在圆明园内各处纵火,顷刻间大火冲天,黑烟腾空,园内千百座殿阁亭榭化为灰烬。19日,格兰特又派马队焚烧了畅春园、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座御苑连成一片,地火运行,浓烟蔽日,火烧延续了三天三夜,北京城内都能望见烟尘,并能闻到松柏木燃烧的气味。当时有文字记载:“大火熊熊地烧着,仿佛一张幔子……蜿蜿蜒蜒到了北京,黑云压城,日光掩没,看起来仿佛一个长时期的日蚀。”参加焚掠的英国军官马卡吉记述当时的情况说:“焚烧的军令下达后,不久就看见重重的烟雾,由树林中蜿蜒曲折升腾起来,……顷刻工夫,几十处地方都冒出了一缕缕的浓烟密雾。……不久这缕缕的烟聚成一团团的烟,后来又集会为弥天乌黑的火烟,万万千千的火焰,往外爆发出来,烟青云黑,掩蔽天日,所有庙宇、宫殿、古远建筑,被视为举国神圣庄严之物,其中收藏着历代富有皇家风味和精华物品,都付之一炬了。这些建筑,都足以表彰往日的技术和风格,独一无二,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和它比拟”。马卡吉还具体描述了最后放火的情况:“当我们回来的时候,芬纳带着一两队骑兵,绕行一周,将我们忽略过去的那些外在的建筑,也都一齐架火燃烧,……新焚毁的区域宽阔而遥远,现在所仅存的只有那座正大光明殿,以迄大宫门中间所有的建筑尚屹立存在,未付焚毁。因为里面住着军队,故迟迟有待。时已三点,我们应该整队开回北京,乃发布命令一并焚毁。刹那间,找到了燃烧的材料,有几个手脚伶俐的来福枪手立刻动手发火,遂将这座正大光明殿熊熊燃烧起来。庄严华贵之区,且曾为高贵朝观之殿,经此吞灭一切的火焰,都化为云烟了。屋顶在火焰中燃烧一些时候,不久即要倒塌。一百码处就可以感到那种炎热的气息。随后巨声一响,屋顶倒塌……这座算作世界上最宏伟美丽宫殿圆明园绝不留一点痕迹。”

这场大劫难,皇家园林损失之大,空前罕见。据后来清政府陆续查知,圆明园内仅有地处偏僻的北部地区和湖中建筑幸免于难,得以保留下来。未被彻底烧毁的仅有春雨轩、杏花村、廓然大公以及长春园的海岳开襟等17座殿宇,万方安和十字亭、绮春园森翠亭等5座亭,春雨轩上地祠、绮春园庄严法界等七座庙宇。长春园西洋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等只剩下主体结构,其它150余处景区,数千间建筑已不复存在。清漪园内的大报恩延寿寺(今颐和园排云殿一带)、田字殿五百罗汉堂、惠山园内八景建筑群及后山苏州河两岸市井式建筑皆被焚毁。劫后尚存的建筑,前山仅有勤政殿、乐寿堂等25处建筑群,后山有绘芳堂、清可轩等14座建筑。昆明湖仅有广润祠、畅观堂等9座建筑尚存,但均残破不堪。静明园有大小30余处建筑群被焚毁。静宜园内有28景、宗镜大昭之庙等80余座建筑群全被烧光,仅存残破的正凝堂和位于山腰隐于林中未被发现的梯云山馆。古刹香山寺一带的古松柏至今仍留有燃烧过的痕迹。

英法侵略军在北京城郊抢劫、焚烧、骚扰近50天,西郊的五座皇家园林遭受了毁灭性的灾难。至于五园中被抢走的文物财宝数量之大,已无法统计,仅三山御园有史可查,损失陈设之物的粗略数字为12,4568万件。收藏在圆明园内的《四库全书》也随同文渊阁建筑一起化为一堆灰烬。1860年10月24日和25日,清政府被迫同英法两国签订了进一步丧权辱国的《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法军于11月1日,英军于11月9日,先后撤出北京,撤走时勒迫北京地方政府备办大批车辆,装载抢掠的珍宝,仅法军劫走的就装满了300多辆车。

这次大洗劫之后,清政府财力大损,国库空虚,对被毁坏的皇家园林,一时无力全面修复。1865年-1867年对圆明园进行了小量修缮。1873年11月同治帝特谕择要兴修圆明园,恭亲王筹备纹银2万两,为捐助圆明园工程之用。同时着手运渣土,拆除残损墙垣。安佑宫、正大光明殿等27座殿宇开始上梁修复,圆明园三园经粘修、揭瓦、补盖、添修基本成型之殿宇越100座600间。但终因财力不足,清廷内部大臣各持异议而停工。1878年-1898年清廷内务府奉谕对圆明园九洲清晏、奉三无私、福寿仁恩殿等十几处进行了整修和改建,但已难恢复旧日面貌。1886年开始大规模地重修清漪园,历时九年至1894年竣工。1888年光绪帝谕旨:清漪园改名颐和园。由于经费支绌,仅将万寿山、昆明湖前山、前湖地区及谐趣园修复,并在昆明湖沿岸加筑宫墙。集中经营了前山、宫廷区和南湖岛;后山、后湖及西堤的大部分被毁建筑均未恢复。静明园只有少部分建筑景点得到修复,静宜园则未整修,畅春园已夷为平畴,仅显轮廓。

“庚子”罹难

19世纪末叶,华北地区爆发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1900年5月31日(庚子年)各国公使以保护使馆为名,强行调兵进北京。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的武装挑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义和团很快控制了北京城。8月初,美、英、法、日、意、德、俄、奥8个帝国主义国家纠集了4万多侵略军,由天津向北京进犯。8月14日侵略军攻入北京城,次日凌晨,慈禧皇太后携光绪帝仓皇逃往西安。

八国联军攻驻北京后,设统帅部于仪銮殿(今中南海怀仁堂),设总兵站司令部于天坛,在圆丘坛上架起重炮,轰击前门和紫禁城,各国侵略军分区占领北京城。联军在北京“凡寺观与王公府第曾设拳坛者,皆举火焚之。”8月17日,联军司令部下令“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实际上直至侵略军撤出北京,抢劫始终未曾停止)。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北京居民所受之物质损失甚大。”据《庚子记事》载:“各国洋兵,自二十一日扎队后,纷纷扰掠,俱以捕拿义和团、搜查军械为名,三五成群,身挎洋枪,手持利刃,在各街挨户踹门而入。卧房密室,无处不至,翻箱倒柜,无处不搜。凡银钱钟表细软值钱之物,劫掳一空,谓之扰城。稍加拦阻,即被戕害”

在全城大抢掠的同时,侵略军再一次洗劫了北京的皇家园林,破坏波及城郊所有皇家御苑和坛庙、陵寝,比1860年英法联军第一次大破坏荡围更广泛。“紫禁城内各宫殿,尽是洋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皆在各国洋兵驻扎。各宫陈设盗抢一空。各处禁地车马驰骋,任意焚掠。太庙、社稷坛皆是洋兵居住。天坛被英国驻兵,先农坛被美国驻兵。其余各坛庙以及行宫衙署官厅堆拨,亦多被各国洋人所居。”“各坛庙如天坛、先农坛等处,尽被各国屯兵,殿宇祭器并皆馨尽。”景山上五座亭内的铜佛,除万春亭的毗卢遮那佛外,其他四尊均被劫走。南海仪銮殿等数百间殿宇被德军焚毁。中海至北海的铁轨及小火车被捣毁。北海静心斋内的珍宝、古玩陈设,遭受抢掠和破坏。万佛楼中的万尊金佛被洗劫一空。

8月30日,俄国侵略军四个连和日本侵略军占领万寿山,随后美、意、英等国侵略军也进占颐和园。“颐和园万寿山亦为洋兵所占,天宫景致竟成鬼域之乡,可惨可惨!”侵略军的烧、杀、抢、掠,使京师内外秩序大乱,土匪兵痞趁火打劫,蜂涌圆明园,将园内殿阁亭榭、宫门铜狮等拆走,砍伐古树,拆运砖石,历时三个月。圆明园幸存的及修缮拆建的百余座成千间的园林建筑,再次被破坏,大小树木砍伐殆尽。

南苑是义和团活动基地,八国联军进入南苑实行“围剿”。1900年8月底,日军首先闯进团河行宫,抢走了大量珍宝、玉器、古画、古籍,不能搬走的被砸烂、敲碎。俄军闻讯随后赶来,进行第二次抢劫,除搜罗剩下的珠宝玉器外,还把行宫南墙外麋鹿圈中的近百头麋鹿和其他豢养的驯鹿全部赶走杀吃,使这一世界仅有的珍稀动物在中国全部灭绝。数日后,南苑行宫被意军焚毁。

北京的宫殿、坛庙、府第、衙署、铺户、居民,在此次浩劫中遭受的损失,数量之大,无法计算,据联军统帅瓦德西《拳乱笔记》记载:“所有中国在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北京“自元明以来之积聚,上自典章,下至国宝珍奇,扫地遂尽。”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11个国家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随后联军撤出北京。

半个世纪中,北京的皇家园林遭受了庚申、庚子两次大劫难,不仅毁灭了“东方迷梦般”的万园之园--圆明园;破坏了北京所有的皇家御园,而且贪婪残暴地掠夺和损毁了积淀着华夏几千年灿烂文化历史的园内珍藏。至今在巴黎、伦敦、纽约、华盛顿、柏林、罗马、布鲁塞尔、日内瓦等城市的博物馆、图书馆,都频频出现被掠夺去的、大量的、中国历代罕见的典籍、名人书画、鼎彝礼器、黄金、钻石、翡翠、玛瑙、珠玉石玩。展口之丰富,历史之久远,即使中国故宫博物院亦无法比拟。仅中国古典绘画之精品,上自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阎立德、阎立本、吴道子、王维以及其后诸多名家的杰作,都系列地陈展在这些城市博物馆的画廊中。中国许多现代著名画家,远涉重洋,千里迢迢,到外国去瞻仰自己国家的绘画精品,作为中国人,他们面对画卷只有伤心、愤怒、耻辱!

让人气愤的是,1860年给英军统帅额尔金充任翻译的威妥玛,因为在圆明园、畅春园、玉泉山、万寿山、香山抢劫到大批书籍、古字画、佛典等,18年回国后竟身价百倍,成了全料的中国通,被英国剑桥大学聘为讲师。随后他又把大量的汉文、满文图书赠给大学图书馆,因此得以荣升为大学汉语教授,在“为人师表”。

更令人痛心的是,60年代一位研究圆明园的中国专家访问法国,要拍摄巴黎国家图书馆收藏的中国清代沈源、唐岱所画《圆明园四十景图》时,却遭到拒绝,非要经过中法两国大使级的谈判。这位专家回到旅馆里老泪纵横,失声痛哭。由此不难看出两次劫掠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摧残,远比对物质上的破坏影响更为深远,说它是“灭其国,去其史”恐不为过。帝国主义的贪婪残暴,清廷的腐败无能,使中华民族遭受莫大的耻辱,中国人民永世不会忘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关心重视下,经过40多个春秋,北京的皇家园林逐年进行有计划的修缮。颐和园除对前山、后山、南湖、西堤、谐趣园等建筑进行了全面修缮外,还重新修复了后山被毁100多年的四大部洲和后河苏州街等建筑群,正在向重现清漪园时代的景观发展。香山静宜园在全面整修了山路、水系及部分原有的建筑群之后,又重新修复了璎珞岩、翠微亭、对瀑亭等景区。圆明园按遗址公园的规划,整理了山形水系,整修了福海和万春园湖区,修复了万春园宫门和围墙,清理了一批建筑遗址。北海琼岛、东岸、北岸各组古建筑均进行了大修。团河行宫也正在逐步修复之中。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以恢弘的气势,完善地保护和维修了大批皇家御园、坛庙园林,使之再度辉煌,并以新的风格新建了近百座现代园林。中国人民任人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以更大的努力,立足华夏民族璀灿的文化,保护和建设好北京的园林,为人类的文明作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

注释:

①引自蒋孟引:《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北京的和平》,《泰晤士报》,1861年1月14日。

标签:;  ;  ;  ;  ;  ;  ;  

帝国主义对北京皇家园林的掠夺_圆明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