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垦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对策研究_企业组织结构论文

甘肃农垦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对策研究_企业组织结构论文

甘肃农垦实施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甘肃论文,结构调整论文,对策研究论文,组织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是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和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是推进“三改一加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途径,是壮大优势企业、发展规模经济、解决亏损企业问题的重要措施。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甘肃农垦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方面大胆探索、精心组织,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通过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一些陷入困境、亏损严重的企业被终止;一些企业渡过难关,获得新生;一些优势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带头企业,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九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大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力度,紧紧围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着眼于“抓大放小、整体搞好搞活农垦企业”,用足用好政策,采取切实措施,实现经济发展总体目标。

一、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目标与思路

1.目标。

从农垦行业特点出发,突出重点目标,实施集团公司战略,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优势和潜力,通过资产联结纽带,带动一批企业,促进农垦经济全面发展。

从农垦企业实行农工商综合经营的特点出发,寻求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有效途径,促进“转机建制”,发挥综合优势,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从农垦企业的分布(产业分布、地域分布)特点出发,对面上大量的企业分别不同情况,采取公司制、股份合作、承包、租赁、拍卖等多种形式,促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从农垦企业的实际经营效果与经济实力现状出发,采取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以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为主要形式,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和产权重组,实现兼并双方的整体发展。

通过调整,形成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培植新的经济生长点,使农垦整体经济素质有大的提高;使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与农垦自然资源和经济状况相一致;使企业外部环境顺畅,内部结构合理,从而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企业机制。

2.思路。

实施“抓大放小、扶优并劣”战略,以国有资产存量的合理流动和增量的合理布局为基础,坚持大的、小的一起抓,重点抓大的;坚持优的、劣的一起抓,重点扶优的。真正把大的抓好抓实,发挥骨干作用;小的放开搞活,发挥促进作用。

实施“联合”。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和严峻现实来考虑,广泛推行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形成农垦整体“联合”优势,增强企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采取行政适度干预与企业自愿结合的办法,划转、合并和联合一批产品相同、结构相似、地域相近的企业,组成一批“联合舰队”。

实施“综合治理”。以转变观念、扫清思想障碍和注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把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同技术改造、开发名优产品相结合,同强化企业管理、转换经营机制相结合,同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建设相结合。

通过调整,全垦区形成一批销售收入上亿元,利税上千万元的骨干企业。

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任务与重点

1.调整企业经济结构,实现支柱产业合理布局。根据甘肃省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国家产业政策和优化国有资产分布结构、优化投资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的要求,充分利用农垦企业和所在区域内农产品、矿产品比较丰富集中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具有甘肃农垦特色的资源加工型工业,逐步形成农垦经济的支柱产业链条,促使啤酒原料、食品、医药、建材、化工等支柱产业的企业率先实施改组,向集约化经营方向迈进,创建、发展一批具有综合经济优势、有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

——啤酒原料加工工业。大麦芽加工能力,在现有年加工5万吨规模的基础上,主要经过扩建改造形成14万吨的年加工能力。颗粒酒花加工,1996年在黄羊镇形成2000吨生产能力,并在玉门镇上第二条生产线,累计形成4000吨生产能力。同时,注意啤酒生产市场需求变化,适时开发酒花浸膏加工。实现上述目标,啤酒原料加工工业年产值可达到3亿元以上,建成以饮马农场、黄花农场、下河清农场、张掖农场、八一农场、武威啤酒厂、黄羊河农场、黄羊镇为基地的啤酒原料生产加工基地。形成以这些骨干加工企业为依托、联合其农场和当地农村共同发展、规模经营的格局。

——食品工业。围绕以武威啤酒厂为核心的5万吨啤酒生产基地;以条山农场为核心的3000吨白酒生产基地;以张掖农场为核心的3000吨蕃茄酱、3000吨黄酒、1000吨白酒生产基地;以黄羊河农场为核心的2500吨干型高档葡萄酒生产基地等4个食品工业生产基地的建设,以延长产业链、形成产品系列开发、提高产品深加工能力为重点。实现上述目标后,食品饮料工业年产值可达2亿元。

——医药工业。重点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导,以化学合成药和生物碱制品为基础,形成规模生产能力,组建集科、工、贸为一体的企业集团。完成药物碱厂药物碱生产线工程,改造扩建以淀粉为主要原料的土霉素及其深加工产品土霉素盐酸盐生产线。医药工业年产值可达到1亿元。

——建材工业。到“九五”末,水泥年产达到40万吨,石膏制品达到1万吨。围绕八一水泥厂、饮马水泥厂、条山水泥厂、嘉峪关水泥厂,以形成甘肃省水泥工业龙头企业和甘肃省水泥基地为目标,联合生产,组建水泥生产企业集团,改组、壮大现有企业生产规模;加快发展瓷质花岗岩地砖、粉煤灰砌砖、纸面石膏板、高强石膏板、高强石膏粉等新型建材,改变初级产品结构,使建材工业年产值达到2亿元。

——化工工业。以元明粉、硫化碱、硫酸钾等化工系列产品的加工和开发为重点,形成规模优势;以资产为纽带,完成对亚盛盐业化工集团公司的整体改组,已组建的甘肃亚盛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范运作,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目标,使化工工业年产值达到1亿元。

——经过调整后的五大工业支柱,“九五”期间形成年产值9亿元的经济规模,实现支柱产业合理布局。

——2.调整区域经济布局,形成骨干企业群体。根据甘肃农垦经济的自然区域分布情况,划分为经济重心区(河西地区)、重点开发区(中部地区)和近期发展区(平凉地区)三大经济区。要以区内支柱产业、具有规模优势的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为依托,以形成优势互补、协作联合、延伸和辐射产业链为目标,重点围绕新兴产业发展、基础产业改造,培植起支柱作用的骨干企业群体。

——经济重心区。重点依托区内骨干企业,围绕亚盛无机化工基地建设,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围绕饮马农场、下河清农场、张掖农场、八一农场、武威啤酒厂、黄羊河农场和黄羊镇地区啤酒原料和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提高农产品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形成各企业之间分工协作、相互补充的经济格局,以实现主导产业、优势产品深度加工、系列开发、规模经营为目标,调整、改组其余中小企业;重点改组、创建以饮马啤酒原料股份有限公司、武威啤酒厂为核心、联合系统内其它加工企业的跨地区啤酒原料集团和以八一水泥厂为核心的跨地区建材企业集团。

酒泉垦区重点围绕饮马农工商集团(联合改组敦煌农场、小宛农场、官庄农场、酒泉农垦建筑公司等企业)、黄花农工商集团、亚盛化工集团(联合改组石棉矿)、祁连山药业集团、酒泉农工商集团(联合改组下河清农场、鱼儿红牧场、酒拖等企业)、嘉峪关农垦企业集团(联合改组嘉峪关水泥厂、化工总厂)6大集团的组建,通过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壮大具有扩展和竞争实力的骨干企业集团。

张掖垦区依托张掖农场,联合改组山丹农场、临泽农场、宝瓶河农场、张掖农垦公司组建张掖农工商集团。

金昌垦区依托八一农场,联合改组河西堡电焊条厂,组建八一农工商集团(或金昌农工商集团)。

武威垦区重点依托黄羊河农场、黄羊镇农垦中心、武威啤酒厂,组建黄羊河农工商集团、黄羊镇农工商集团(联合改组下河清农场、药物碱厂、天马公司等企业)、武威西凉啤酒集团(联合改组武威农垦公司、勤锋农场、武威水泵厂等企业)。

——重点开发区。重点围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商贸流通的拓宽,依托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区位优势,通过实施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以形成新型建筑材料系列、新材料系列产品开发能力,培植高新技术产品为目标,改组现有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酿造、轻纺等主导产业为契机,依托现有骨干企业、名牌产品,通过引资、引进技术,嫁接改造,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形成规模优势;以区内较为丰富的人才、技术优势,发展技术密集型加工项目,以高科技产品为龙头,创建科、工、贸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兰州地区重点以省农垦工业公司为依托,联合华纬公司、石英矿通过引资、嫁接、改造,扩充实力,迅速形成规模效益。农工商联合总公司立足于大商贸、大流通,按照优势互补、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原则,形成支撑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

白银垦区以条山农场为依托,组建条山农工商集团。

——近期发展区。重点依托陇东地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围绕水果、粮食及畜产品的开发,挖掘单项生产潜力(农产品、养殖等),实施“产业抓龙头、产品抓拳头”的产业带动战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加工工业体系,把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适应经济发展,在平凉农业总场的基础上,逐步组建平凉农工商集团。

通过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全系统形成14~16个企业集团,实现资产重组的目标,建立正常的优胜劣汰机制,充分发挥规模经济优势。

3.积极推进试点工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抓好条山、黄羊河两户农业部和省政府双重试点企业的基础上,完善各项宏观管理配套措施和政策,逐步在各企业集团中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以兼并、控股、收购、参股等为主要形式,实现对国有资产存量的调整、重组与优化,在集团实力得到迅速壮大的同时,发挥企业集团投资中心、技术中心、经营决策中心的综合功能,形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拉力。同时,农垦总公司的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地位,建立权责明确的农垦国有资产运营体系。

4.选择有效的改组方式,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中,主要采取以下几种主要形式:(1)优势企业兼并弱势企业(包括购买式兼并和承担债务式兼并);(2)合并、划转;(3)以产权为纽带,以产品、技术为龙头,组建企业集团;(4)以产权重组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相互参股、控股;(5)承包、租赁企业;(6)出售、拍卖企业;(7)吸引外来资金和技术,对现有企业进行嫁接改造;(8)退二进三(城区企业退出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收取级差地租效益);(9)企业分立;(10)严重亏损、资不抵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企业破产。这些形式可以从企业实际出发,灵活选择。通过调整,改变农垦系统国有资产大量散布于点多面广的一般小型企业的布局结构,减少因小型、分散、重复建设、达不到经济规模造成资源浪费的状况,使国有资产向优势企业集中。

三、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对策与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产权的流动与重组,是企业改革面临的新课题,与转机建制、企业效益、职工利益、经济发展等重大问题密切关联,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加强领导、科学决策、大胆实践。全系统上下要把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提高到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搞好农垦企业、发展农垦经济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强论证、慎重决策、稳定实施,确保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工作有计划、有领导、有组织地进行。

2.突出重点,用好政策。要紧紧围绕重点问题展开工作。在调整内容上,要以能形成经济规模和能产生带动作用的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大型企业集团的扩充壮大为重点;在调整形式上,要突出兼并与联合两个方面,使“抓大放小”战略具体化;在调整方法上,要以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为基础,发挥试点引路、典型推动的作用;在调整手段上,要突出按经济规模办事,总公司通过牵线搭桥、组织协调、规划实施,使之水到渠成,成熟一个调整一个,成熟一批调整一批,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同时,积极研究运用国家和省已出台的有关政策,向政策要思路、要方法、要效益。

3.统筹兼顾,配套实施。要把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工作放在农垦整体改革与发展的全局中综合考虑,实现三个结合,即:把调整与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相结合;把调整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相结合;把调整与加强企业管理相结合,使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更顺应形势、更符合市场、更适宜发展,从而整体推进甘肃农垦经济的发展。

标签:;  ;  ;  ;  ;  ;  ;  

甘肃农垦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对策研究_企业组织结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