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战中精炼学生写作能力论文_黄明术

在实战中精炼学生写作能力论文_黄明术

黄明术 四川省中江县石龙乡中心学校 618100

语文,语文,既“语”且“文”,即能“说”会“写”。而这当中,“写”又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根基与直观映照,从一篇文章中,我们能看到作者的阅历、心态、性格与追求。在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中,我通过不断的总结、提升,凝练出八字箴言,即多看、多想、多写、多改,命名为“四多法”,用以锤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多看

和同行交流,经常听到感叹抱怨:现在的初中学生写作水平一代不如一代,除了一些网络用语和小说式的风花雪月,其它难有可取,文笔苦涩不堪,词语晦涩难懂,令得语文老师“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上作文课”。

其实,造成学生如此作文现状,很大程度的原因是由于学生的生活接触太少所致。因此,我要求学生平时“多看”:多看名家名作,多看天地万物。

名家名作,是一位学者心血的凝练,它折射着这位学者的文化素养与人生思考。虽然因为阅历不同、生活背景不同,读者不能也不应该全盘接受,但正如哲人所说,站在巨人的肩上总会看得更远。

生活当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感动、值得我们思索的东西。明代旅行家徐振之正因为行万里看万物,方才写出身后不朽的著名游记。我要求孩子们:当你背着书包上学的时候,看一看路边花草招摇的笑脸,或是垂头丧气的苦瓜脸;当你坐进教室的时候,看一看身边同学的音容笑貌,感受一下他今天的心情;当老师走进来的时候,看一看老师的穿着、发型;下课的时候,看一看大家玩的游戏,看一看风吹叶落……

二、多想

看,是为了积累。看得多,心中存储的词句、情景自然就多了起来,方才不会言之无物。但假如仅仅是看,那就成了走马观花。因此,我教学生的第二点就是“想”。

看到一篇优美文章的时候,要想一想为什么这篇文章会让自己喜欢、感动;想一想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怎样行文的;想一想假如自己写这篇文章,写到这里该怎样处理;想一想怎样仿照文章故事的发展来写几句话。

看到生活当中某样吸引你的事物,也要在心里想一句描写或形容的话。比如,当白天校园里人来人往的时候,树叶落地的情形是怎样呢?我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总结,一个学生答道:“白天树叶落地,飘飘荡荡的,很轻盈,没有声响。”我又指导学生在家里晚上夜深人静时去观察树叶落地的情形,学生返校后告诉我:“晚上树叶落地的声音很沉重,好像打在人的心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就这样,我指引着学生学会并习惯去观察身边的每一样事物,去思考身边的每一样事物,并且准确地表达出来,学生的语言积累在不知不觉中慢慢丰富完善。

三、多写

观察得差不多了,学生心里也积累了语言描绘的片段,这时候就该进入“写”的环节。在“写”这个方面,我一直要求学生谨记两点:

第一,带着明确、具体的目的去写,也就是常言说的“主题突出,内容具体”。

一篇作文或一段话要表达个什么主题,先明确出来,再围绕主题组织词句;坚决反对学生随心所欲发挥,写成“意识流”作品,更坚决反对学生写大话、套话。

第二,“我手写我心”。

这句话是由晚清诗人黄遵宪所倡导的“我手写我口”演化而来。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事,平淡无奇,但如果你是一个有发现之心、有恻隐之心、有感恩之心的人,总会从中发现让人感动之处,实在没有必要“为赋新词强说愁”。为了引导学生养成说真话、写真话的习惯,我向学生明确了:在周记练笔中所写的任何话,所自曝的任何错误,都不会受到惩罚。于是,在我所带的几届班级中,学生都是“开始观望,渐而试探,进而踊跃”,他们把自己心情的或喜或悲、对某老师某同学的或爱或恨、自己做过的错事糗事纷纷写到了周记本上。通过这个方法,不止能练习“写真话”,同时也能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便于引导开解。

四、多改

多多练笔固然是关键的一环,但每次练习之后,还应该进行认真的修改,这对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是有着很重要作用的。“改”,是我的写作训练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这个环节的顺利开展,我也准备了几样“法宝”,那就是我保存下来的本人中学时代的作文本、考场作文试卷,每一篇作文都满布修改的痕迹。每当教一个新班,向学生强调修改作文的重要性时,我就会把这些“法宝”取出来,分发给学生参观,让他们看看老师当年是怎样自觉地反复修改作文,让学生受到很大的触动,在接下来的写作教学当中事半功倍。

然后,我教学生把写过的自我感觉比较好的作文保存下来,从三个方面去反复修改:

第一,看主题与材料的吻合。

比如哪些材料对表现主题有用需要保留、哪些材料对表现主题无用可以删除、哪些地方对主题的表现不足需要增添材料等等。

第二,看文章的结构安排。

老话说“虎头、猪肚、豹尾”,其实就是关于详略安排的问题。比如:该详写的地方有没有表达细致?该略写的地方有没有拖泥带水?哪些地方必须作者交代清楚?哪些地方应该留给读者去思考?

第三,看遣词造句,这也是最需要耐心与恒心的一步。

我告诉学生,要把一篇作文在心里反复默读,或在无人处朗读,看看哪里的句子可以改得更顺畅,看看哪个词语可以改得更达意,看看哪个字词可以改得读起来更顺畅优美。当做到改无可改后,便放下过一段时间再看,往往又会有新的感悟。

论文作者:黄明术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4月总第16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5

标签:;  ;  ;  ;  ;  ;  ;  ;  

在实战中精炼学生写作能力论文_黄明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