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心理学,育人大妙招论文_侯卫静

小小心理学,育人大妙招论文_侯卫静

山东省平度市同和街道同和小学 266706

班级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班主任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能使我们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沟通效果更好;能使我们掌握管理的命脉,工作更有章法;能使我们清楚工作的界限,生活质量更高。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沟通效果更好

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让班主任牵挂甚至是头疼的学生,他们在纪律上或学习状态上总会给班主任找点岔子。他们在跟老师谈话时有的是服服帖帖,有的是油盐不进,有的是不屑一顾,甚至恶语顶撞,经常是谈话过后效果甚微:学生依然故我,班主任依然头疼。可以这样说,一个班主任能让好生、差生都喜欢和你说话,和你说心里话,那么这个班的班风基本不用操心了。但有一个不可抗拒的现实:每批高年级学生都是十二三岁,而且越来越时尚、越来越个性化,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却一年比一年老去,想沟通顺畅,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就是不二的法宝。班主任跟学生间的谈话至少有不对等性、防御性、试探性这三个特征。由于各种原因,在学生的心里甚至很多老师的潜意识中,班主任跟学生的谈话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不对等行为。表现为老师习惯性地把自己的权威投射到学生身上:希望学生老实回答,积极回应,学生没有权利提自己想提的问题,更不能反驳班主任不合理的讲话。

班主任能不留痕迹地让学生改掉毛病当然最好,如果非得指出毛病,能引导学生自己说出来是最能产生改正效果的。最近我跟一个美术很出色的学生谈话,周围的同学都反映她喜欢在自习课聊天。我先让她预测刚结束的美术比赛考得好吗?她说没问题。我问班上画画能达到她这个水平的同学有几个?她得意地说了几个人的名字,我问她认为她们几个人当中谁的综合实力最强?她说了一个女生的名字,我问:“她怎么比你厉害了?”她说:“人家的学习成绩比我好很多。”我说:“你那么善于观察,她又跟你同一个小组,你就没从她身上偷学到一些绝招?”她说:“人家比我勤奋,学习认真。”我说:“你也可以勤奋啊。”她说:“我静不下心,有时会讲话。”我问:“一般你会在什么时候讲话?”“讲多长时间?”“聊什么内容?”“你不聊天的时候一般在干什么?”这样的问题她都很容易回答,在我引导下,她发现上课聊天是有规律的,并且可以用某些学习的事情代替。像这样的学生我就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别人反映她上课喜欢说话。我相信一个学生懂得用什么事情代替聊天了,肯定比她知道“上课聊天是违反纪律”更管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与问题学生谈话的时候班主任应放下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问一些学生能回答的具体问题而不是情绪的问题,交流一下对这件事的想法和感受,这样往往用不着什么处罚和承诺,接下来他就会用行动表示他的诚意。在常规管理中,我们跟学生交流也可以少一些教育性,多一些亲和力。

二、掌握管理的命脉,工作更有章法

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人心远比事情重要。马斯洛的心理需要层次论打通了一切管理的命脉。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学校给了学生必要的吃饭、学习条件及安全保障。回到班级层面,班主任就需要从学生在班级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做文章,迅速凝聚人心。班主任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及其他多种形式开展诸如“读书对你意味着什么”、“同学,你该说声谢谢”、“打造受益终生的好习惯”、“培养高效的学习习惯”、“打造卓越的学习思维”等主题活动,使学生迅速明白自己现在在哪儿,要去哪里,怎样到达,则凝聚力和执行力瞬时体现。有了大的归属感,还需要对班级小团队进行组建和打磨。学生最害怕的不是学校的处分和班主任的震慑,学生最害怕没有哪个小团队肯接纳他。班主任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需要组建各种小组和协会,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和多元化的评价,肯定学生的价值,彰显学生的荣耀。除了设置“进步之星”、“学习之星”等常规奖项,班主任在班级灵活设置“班级小书虫”、“同学们心目中的好班干”、“同学们心目中的勤奋榜样”、“你最热心”等个性化的奖项,给每一个表现突出的学习小组的成员发一张印有他们名字的照片,这些个性化的奖项和个性化的奖品无疑能使更多的学生得到认可和激励。有些学生通过自己的天赋和努力经常可以获得表扬和奖赏,对于那些默默无闻的同学,多元化的评价和个性化的奖励也会让他们知道本学习小组取得了进步有他们的功劳。

三、清楚自己的工作界限,生活质量更高

一个卓有成效的班主任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但有些学生需要学校的惩戒,有些学生需要家庭的配合,有些学生需要社会的教育,有些学生需要专业心理医生的诊疗。因此,教育是有界限的。这个界限就是:教育者不要跟学生作斗争。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过上华丽光鲜的生活,我们的工作就是不断激发他们内心的这种向往美好生活的“善”去战胜制约他们成长的坏毛病和惰性。因此,我们的工作是助人成长,而不是替人成长;也正因如此,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斗争的对象,我们应该站在学生一边,与他一同战胜那些惰性和坏毛病。唯有这样学生才会把班主任当作亲密战友,唯有这样班主任才能心态平和,静待花开。明白了上面的道理,我们就会怀着一颗关怀之心去看待问题学生,抱着一种研究的心态去看待学生问题,我们就会自觉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

当我们的孩子读书的时候,我们也渴望孩子能遇上一个负责任甚至是优秀的班主任,那么就从我们开始吧,我们在家把孩子教育好了,到学校遇到优秀的老师他会更出色,遇到差的老师他也不至于变坏。怀着这样的心态对待别人的孩子,抱着心理学的利器,我们的教育才会跟生活融为一体,老师与学生都更幸福。

论文作者:侯卫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6月总第2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6

标签:;  ;  ;  ;  ;  ;  ;  ;  

小小心理学,育人大妙招论文_侯卫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