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图书馆馆藏编目工作的拓展与改革_图书馆论文

21世纪图书馆馆藏编目工作的拓展与改革_图书馆论文

21世纪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扩展和变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世纪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末叶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就是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事实上,信息技术比以往任何发明和技术的渗透性都要大,它已构成了许多行业的新的运行和管理平台[1]。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图书馆各项业务的发展。作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部门——采编部,其工作内容和方式必将得到新的扩展和变革。

1 21世纪信息资源类型多样性决定了采编工作对象的多样性

由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出版形态、出版方式的巨大变化,文献信息载体已由单一的印刷型文献发展为印刷型、视听型、机读型、光盘型和网络型等多种文献信息资源并存的局面。肩负着收集、整理、传递知识信息职能的图书馆,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从利用自有的文献为用户提供服务,转变为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各种先进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服务。

1.1 增加电子出版物的采编

图书馆在满足本馆必需的传统文献采访工作的同时,逐步增加电子出版物的比例,是21世纪图书馆馆藏文献的重大变革。在现阶段,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和图书馆网络化建设的需要,应调整采购策略,对各类文献的入藏比例和经费支出比例进行调整,逐渐加大对电子出版物的收藏,这将为加快信息检索自动化、促进网络化建设进程和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奠定物质基础。

1.2 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

21世纪图书馆的工作中心将是基于Internet的信息组织和为用户提供网络信息导航。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用户需求结构的变化,加上信息量广、不易存储和检索、更新快的特点,对网络信息的组织显得尤为重要[2]。所以21世纪图书馆的采编目工作将拓宽到在动态的网络环境中,对纷繁的网络信息进行组织整序,发掘和整理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以便为用户提供服务。

1.3 跻身信息产业

图书馆应依靠自己的环境优势,依靠工作人员较强检索能力的专业优势和劳动成果,发展信息产业,开发二、三次文献,将文献开发和特色数据库建设结合起来,把特色馆藏文献数字化和实现资源共享结合起来,提高文献的利用率,生产适销对路的专题数据库CD-ROM,实现信息的增值。

值得一提的是,增加电子文献的入藏和网络资源的组织,不是对印刷型文献建设的否定,印刷型文献永远也不会被电子文献和网络信息取代,这是经过专家论证过的。所以图书馆采编工作对象扩展为印刷型文献、电子文献和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整序。

2 传统采编工作模式的变革

2.1 采购方式的变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网络书店迅速增加,到目前为止,网上书店已有100多家。网上采购将成为图书馆采购人员的主要工作方式。采购人员通过定期浏览各个图书供应商网站上所发布的相关信息,或者由图书供应商将最新出版信息以电子邮件的方式邮寄给采购人员。采购人员经过选择、查重之后,通过网络进行采购。仅我省去年一年就有6家图书馆与人天数字书店建立起了网上定购的业务联系。而位于上海浦东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早在1995年就采用了著名书商BLACKWELL的联机购书系统,有些读者急需的书几天内就能到馆[3]。当在书店或书市现场购书时,工作人员可利用笔记本电脑通过网络接通本馆的数据库进行查重后确定,这样既不会漏订,也不会重订,这种方式也是利用网络采购的方式之一。

2.2 编目形式的变革

作为图书馆的基础业务——编目工作,在形式、内容、设备等方面正逐步从传统的、手工的、封闭的独立操作向自动化、网络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图书馆的编目形式经历了手工编目到计算机编目,现在正逐步从一个个单机原始编目朝着联机联合编目的趋势发展。如我省高校与CALIS的联机编目工作在2002年将全面展开。进入21世纪,图书馆将彻底改变过去各馆独立原始编目的状态,使编目工作完全社会化、标准化。走合作化、整体化、社会化建设之路,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如美国著名图书馆家戈尔曼所说“我们已进入了合作的黄金时代,因为技术把各个图书馆联结起来了,经济迫使我们合作。”[4]因此,在网络环境下,联机联合编目形式才是未来最理想的编目模式。联机联合编目具有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物力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世界上最早提出和实施联机编目的是OCLC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目前,OCLC已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联机编目中心,成为各国的发展模式。目前,我国两大联机编目系统的建成:一个是以国家图书馆及成员馆为依托的“全国联合编目中心”,一个是以中国教育科研网为依托的CALIS联合编目系统,为在不久的将来在我国实现资源共享创造了条件,成为21世纪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已有150个图书馆成为国家图书馆联机编目的成员馆[5],124个高校馆成为CALIS的联机编目的成员馆[6],而且联机编目的队伍还在不断的发展和壮大。

2.3 标引方式的变革

21世纪图书馆的标引方法将逐步实现自动标引。自动标引也称为机器标引,即使用机读分类表,通过语义分析和概念分析等手段,自动发现和标引各种文献包括网络信息。2001年,我国《中图法》电子版的研制成功,为实现图书馆传统文献标引的自动化和网络信息标引的自动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日本也进行了一个UDC-AUTCSX项目,其全称为“国际十进分类法数字自动组合系统”,目的是创建一个人机交互系统,按标引规则自动生成分类号。

目前国际上对自动标引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因特网资源的自动分类和标引。由瑞典伦德大学图书馆和丹麦国力技术图书馆合作进行的WAIS/万维网项目就是这一个自动分类的实验项目,WAIS是提供存取网络数据库的一个通用界面。此项目试图通过使用UDC词汇和符号系统来提供对WAIS数据库的统一检索主题。当UDC词汇与数据库中的词相匹配时,匹配词就被添加到关键词表中并链接到WAIS/UDC主题树中,达到自动标引。1996年,OCLC推出了NetFirst数据库,它采用自动收集、验证技术和传统的标引与制作文摘技术,从各种网络资源中选择并记录一批被判定有长远保留价值的信息。NetFirst数据库的收录范围包括万维网主页Gopher服务器、Listervs站点、电子论坛、电子期刊和图书馆目录等[7]。所以21世纪图书馆的编目工作无论是对各种载体文献的标引还是对网络信息的标引都将逐步实现自动化。

2.4 机构设置的变革

2l世纪图书馆要立于不败之地,在机构设置上,要吸取国外(OCLC)的先进做法,将有些部门合并重组。如将编目、采访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由于采访的数据可以被编目时引用。采访所建立的预订数据库可被编目著录时直接套录与编目工作联系密切,使采编合一成为现实。又如,由于各种文献的采购和编目的具体方法没有很大差异,无论中文图书、中文期刊、中文报纸、外文书刊、地图资料、光盘等等,都是要通过选、订、申报、购买、验收、分类、著录标引这样的一个流程[8],因此,如果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不但可将大量书刊光盘的加工工作合并起来,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减少开销,而且编目人员通过相互协作,可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业务水平。

3 21世纪图书馆对采编人员素质的要求

图书馆的发展和各项工作的扩展变革,单单依靠技术的提高是不够的,还得依靠人来创造和实现。因此21世纪图书馆采编工作扩展和变革的实现要依靠高素质的人才。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发展,决定了图书馆采编人员不仅能熟练掌握网络知识和联机编目的规则和标准,进行中文文献的编目,而且要掌握西文文献和其他载体形态的编目规则和技术。所以,图书馆学知识、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信息组织技术和外语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构成了21世纪采编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素质。

人员知识结构的合理搭配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建设是当前图书馆的当务之急。采编人员素质的提高,一靠馆内制定的继续教育制度,使工作人员原有的知识结构得到更新和提高;二靠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工作人员积极自觉地学习,三靠引进人才,优化我们的队伍,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图书馆资源建设的质量。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基础,它决定着整个图书馆被利用的程度。所以21世纪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好坏,决定了图书馆的发展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高低。

标签:;  ;  ;  ;  

21世纪图书馆馆藏编目工作的拓展与改革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