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农村论文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农村论文

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农村论文,基层党组织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特别是加强农村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党始终能够充分发挥协调各方、总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意义十分重大。兰州市目前共有基层党组织7800多个,其中农村基层党组织有891个,包括90个乡镇党委、20个村党总支和781个村党支部。通过调查,我们认为绝大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都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大多数党员干部也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但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只有正视和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贯彻和落实。

一、问题梳理

近年来,兰州市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农村党员队伍建设,通过制订规划、健全制度、完善措施,深入开展“双培双带”等活动,使农村党员的政治理论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党员队伍结构逐步得到改善,党员教育管理进一步加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为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比较坚实的组织保证。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1.农村党支部自身建设不够完善。

党支部自身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发挥。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党支部在自身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一是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其他组织不健全,如集体经济组织、团支部、妇代会、民兵组织等,有的即使有也是形同虚设,一切事务均由党支部包揽,各自无法开展活动。二是村干部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特别是村组干部采取不脱产管理的办法,误工补助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的现实状态对比差距很大,工资待遇偏低,大部分干部认为自己“政治上没啥盼头,经济上没啥赚头”,普遍存在敬业意识淡薄,开创精神不强,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消极应付,混吃混喝的现象。三是村民主制度不健全,村民自治不完善。近几年来,村民民主参政意识在逐年增强,他们已不满足于那种“你说我听,你讲我干”的命令式工作方法,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相当多的村干部只顾照抄照搬上级文件批示,不注重村情民情而盲目执行导致村民反感抵制,使工作难以开展,还有一些村由于缺乏“公开”意识,在村务公开过程中,摆花架子,玩假数字,避重就轻,对村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或避而不谈,或报个模糊帐,致使村民产生怨声。四是村党支部领导能力和水平与形势不适应。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村党支部的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工作负荷越来越重,领导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已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村党支部的工作除了催款收费,搞计划生育,组织群众灌溉生产等日常性工作之外,在带领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增加收入上很难有所作为,即使个别村在带领全村经济发展上有思路、有行动,但在工作中又不善于将美好的愿望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仍然是“一厢情愿”的工作方式。还有个别村党支部在解决征地等原因造成的重大问题和纠纷上表现软弱无力,驾驭局势的能力较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强。

2.农村党员队伍素质偏低、结构不尽合理。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和总体素质制约着党支部战斗力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党员年龄偏大。在农村党员队伍中,党员年龄老化现象已比较严重。这部分党员由于年龄及精力等方面的原因,已经很难身体力行地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在个别党员干部中,存在着因循守旧,守着“老皇历”、“旧观念”、“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现象,这与党员年龄老化、特别是与“带头人”、“班长”的年龄老化有关,表现在缺乏思想观念上的创新和锐意进取精神,缺乏实践创新,也就是缺乏工作创新。

表1:安宁区农村党员年龄结构情况

┌──────┬─────┬─────┬─────┬─────┐

│年龄结构│

30岁

│ 31-45

│ 46-60

│ 60岁│

│人数比例│

以下

│岁│

岁 │ 以上│

├──────┼─────┼─────┼─────┼─────┤

│人数│72│

203│

292│

364│

├──────┼─────┼─────┼─────┼─────┤

百分比

7.73

21.8

│ 31.36

│ 39.09

└──────┴─────┴─────┴─────┴─────┘

表2:城关区农民党员年龄结构情况

┌──────┬─────┬─────┬────┬─────┐

│年龄结构│

35岁

31-55 │ 56-60 │ 60岁│

│人数比例│

以下

│岁│

│ 以上│

├──────┼─────┼─────┼────┼─────┤

│人数│

189│

425│

90

394│

├──────┼─────┼─────┼────┼─────┤

百分比

17.2

38.7

8.2 │

35.9

└──────┴─────┴─────┴────┴─────┘

二是党员文化程度偏低。从调查情况来看,兰州市农村党员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不大,而文盲、半文盲还占有一定比例。这样的学历和知识结构,这样的文化素质,严重影响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很难带领广大农村群众发家致富,很难在科技兴农方面作好文章,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想要立于不败之地也很难做到。低学历和文盲、半文盲的党员也意味着他们不可能很好地学习掌握先进的理论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实际具体的工作中也就难以取得实效,就难以起到“先进”、“模范”、“带头”作用。

表3:安宁区农村党员学历构成情况

┌─────┬────┬─────┬────┬────┬────┐

│ 学历│ 大专 │

中专、 │ 初中 │ 小学 │ 文盲 │

│人数比例 │ 以上 │

高中

││││

├─────┼────┼─────┼────┼────┼────┤

人数

16

254│ 338

│ 290

33

├─────┼────┼─────┼────┼────┼────┤

│ 百分比 │ 1.71 │ 27.28

│ 36.3 │ 31.14 │ 3.54 │

└─────┴────┴─────┴────┴────┴────┘

表4:七里河区农村党员学历构成情况

┌──────┬────┬────┬────┬────┬─────┐

│ 学历 │ 大专 │ 中专、│ 初中 │ 小学 │ 文盲│

│人数比例│ 以上 │ 高中 │││ │

├──────┼────┼────┼────┼────┼─────┤

│人数│ 221

│ 683

│ 918

676 │

345│

├──────┼────┼────┼────┼────┼─────┤

百分比

│ 7.77 │ 24.02 │ 32.28 │ 23.77 │ 12.13

└──────┴────┴────┴────┴────┴─────┘

三是农村劳动力的快速流动影响着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离开本土外出打工经商的党员越来越多,村党支部不能及时地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教育培养,使村党支部周围失去了一个先进的群体,也使党支部的工作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撑,基础较为薄弱。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农村党员的流动性较大,分布较广,在他们中间,能主动和村党支部联系的仅占10%左右,其他的则不能按期交纳党费,不过组织生活,不向党组织汇报思想情况,这样就使党支部无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和管理。

3.部分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

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农民党员能够做到不参与赌博、不打架闹事,能够管好自己及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完成各种任务,在农民群众中发挥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也有极少数党员宗旨意识不强,理想信念动摇,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不能积极参加组织生活、按时交纳党费、承担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有些党员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意识不强,致富门道不多,个别人甚至还在贫困边缘;还有个别党员虽然自己富了,却不能帮助和带领群众致富;极个别党员的党性意识淡薄,甚至讲“交情”不讲党纪,讲“关系”不讲原则,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特别是个别村党支部成员存在不容忽视的差距和不足,一些村干部在领导本村经济发展上办法不多,能力不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得不深,执行得不够到位。部分村干部帮助、支持群众和党员脱贫致富的能力弱。个别村支部班子成员不团结,闹无原则纠纷,影响党支部整体作用的发挥。

二、成因分析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规则对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日益深刻。一是从农村党员思想状况看,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党员过低的收入和消费状况,使一些农村党员价值观的多元化不可避免。这是使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党员意识淡化的主要根源;同时,也是造成一些农村青年只想一门心思挣钱,政治上不求进步,思想上消极落后,入党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二是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来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由计划经济的领导组织生产转变为市场经济的示范服务引导,领导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欠发达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还没有完全适应这一变化,使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无法有效发挥。

2.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严重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党员的思想、构成、任务、作用以及行为特点等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但是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却一直未有多大变化,基本上沿用的还是几十年一贯制的传统教育管理模式。这是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时代性,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收效不大,问题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具体讲,有的党支部平时不组织党员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思想素质,不注意了解党员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也不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一些具体工作都等待年底党员冬训时突出抓,导致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缺乏连续性;有的党支部在党员管理中,只重视在村在家党员,而对个人实际困难多,人员分散不易联系的外出党员联系很少,导致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缺乏全面性;有的党支部党员教育工作缺乏推心置腹的思想交流,不开展真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方法简单、呆板,导致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有的党支部只注意抓党员思想行为上出现的突出问题,而对党员思想品质、人生信仰以及个人生活小节等方面不易掌握或够不上组织处理的问题,干脆放任不管,导致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缺乏及时性。

3.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活动方式创新不够。

在一些村,党支部在领导方式、活动方式上不能完全适应新情况,因而不能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作为“班长”的支部书记,有些还凭老办法老经验办事,碰到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就束手无策,撂挑子的事情常常出现,致使乡镇每年都要调整班子;一些老党员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作风不深入,不扎实,摆不正个人、集体、国家三者的利益关系,办事不廉洁、不公道,在群众中没有威信;也有一些党员干部抱着“守摊子”的态度,在工作中既无压力,也无动力,只能是被动应付;有的虽然任劳任怨,跑的路多、出的力多,但因思想观念陈旧,开拓精神不足,加之集体经济薄弱,无钱办事,从而影响了凝聚力和号召力的发挥,致使一些党员对党的信心发生动摇,组织观念淡化,组织纪律松懈,对党的工作不关心、不热心、不积极、不认真。正是由于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不够强,因而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战斗力。个别村支部由于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而且与村委会关系不太协调,群众讲“两委会”是两张皮。这种状况的存在,致使村级工作难以开展,水利建设、修桥铺路等一些社会公益事业很难落实,失去了农村党支部的应有威信。

4.党员自身素质不高,党建活动的物质基础薄弱。

总体上看,农村党员的自身素质与新形势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一些农民党员不仅思想保守,而且一没技术,二不会经营,加之受资金、技术、信息等因素的制约,使得他们在科技示范、调整产业结构、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方面显得无能为力或力不从心,他们自己的经济收入、生活水平在村里都是靠后的,这样的党员在群众中没有号召力、影响力,更谈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据调查,兰州市城关区能够发挥带头致富作用的党员约50%左右,皋兰县有些乡镇还存在10%的贫困党员。另一方面,在一些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尽管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的工作很辛苦,甚至付出的精力更多,但工作起色不大,因为没有一定的集体经济作基础,党员活动没有阵地,干事没有吸引力,党支部也就没有凝聚力。在当前,农民群众迫切要求建立服务体系,解决一家一户办不到、办不好的事,而要办好这些事,必须有集体经济作为支柱。因此,在加强对党员教育管理的同时,必须把壮大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好,这样才能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各项活动正常、有效地开展。

三、对策探讨

党的十六大强调,全党要努力实现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目标:“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推进这个伟大工程,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以思想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只有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农村党支部的向心力。首先要认真抓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又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实践要求,更为鲜明、更为集中地揭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工作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我们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员,在农村党员中继续进行自觉实践“三个代表”,做合格共产党员的教育,引导党员进一步提高对贯彻“三个代表”,关键在坚持与时俱时、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的认识,从而带头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勤劳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带头促进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其次,进一步严格党内生活,规范党组织活动制度和程序,坚持和健全党的“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组织党员开展各种联系群众、教育群众的活动。要关心老年党员和离任老年村干部的生活,组织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发挥他们在进行传统教育、调解纠纷及“新家庭”建设中的作用。要加强对农村中流动党员的管理,发挥他们在搞活经济、传递信息、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三,要坚持教育和管理相结合,以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为目的。主要应当采取加强管理、分类实施的办法,要根据党员的自身特点、年龄状况、文化程度等类别分别对其进行教育管理。在教育内容和管理方式上,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对干部党员重点进行党性、法制、宗旨、廉政等方面的教育;对外出党员进行理想信念、组织纪律、无私奉献等方面的教育;对广大在家务农党员则要进行党员先进性教育,从而激发他们的光荣感和使命感,要求他们主要是在对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执行上,在学好科技知识、带领和帮助群众共同致富上,在遵纪守法、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等方面要发挥好作用,做好表率。

2.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和战斗力。

针对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状况,必须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从而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要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好农村支部发展党员工作。一是对那些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文化知识水平较高、致富能力较强、有奉献精神的农村优秀青年和优秀妇女要作为重点培养,继续做好组织共青团、妇联组织推优工作,扩大积极分子队伍。要通过集中辅导、电化教学、个别谈心、组织集体活动、压担子等形式,把更多的群众积极分子吸引到党组织周围,从而为增添党员队伍的新活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要注重培养吸收农村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身体力行,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大显身手的新的社会阶层中优秀分子入党,这样,不仅能够改变农村思想观念陈旧,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落后面貌,并且有利于促进广大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新的社会阶层人员,不仅城市有,广大农村也有。把新的社会阶层中具备条件的先进分子吸收到我们党内来,符合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有利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也要严格按照上级组织的要求,积极而稳妥地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3.以转变领导方式与方法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实效。

在新的形势下,农村中新经济组织的大量产生,农业人口的大量流动,各种企业组织的大量融人,都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作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就要从现实出发,坚持以改革的精神,研究这些新情况,解决这些新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调整好基层组织的设置,安排好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一是组织活动的内容要增强针对性。新形势下党员的最大愿望是发家致富,最大的因难是缺少致富的本领,最大的任务是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拓宽视野,更新观念,加强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党员致富、帮富能力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而且要与工作生产相结合。支部活动只有紧紧围绕本地的工作生产开展活动,才能有意义、有价值。二是活动的形式要体现时代性。随着党员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对参与政治生活和管理各项社会事务的愿望不断增强,这就要求必须把理论灌输与形象教育结合起来,把单向灌输与双向交流结合起来,把常规教育与电化教育结合起来,把学与做结合起来,把推行民主科学管理与组织活动结合起来,运用网络手段,建立网上支部、网上学校,开辟网上课堂,及时对党员宣传教育,辅之以定期交流研讨和严格的考核等措施,提高活动的效率和质量。三是活动的目的要讲求实效性。要充分考虑农村党员的差异性,根据党员所处的工作环境和岗位的不同开展活动。一般来讲,应以党小组活动为主,这样人员易集中,活动内容也更有针对性,效果好。可在保证活动质量的前提下,按照“三定三不定”的原则,即定标准、定内容、定活动次数,不定时间、地点和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活动,既能节约时间、人力和物力,又能保证活动的时效性。还可根据党员队伍中的先进、后进等不同层次以及新老党员等不同情况分类活动,有利于提高实效性。另外,可根据农村实际,在尽量不占用生产工作时间的前提下开展活动,做到既不影响中心工作,又可保证党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

4.以发展集体经济为基础,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实行村民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也对村党支部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实践证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定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有机地统一起来。要加强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的教育,村党支部要支持村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工作,村委会成员也要牢固树立党的观念,自觉接受党支部的领导。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都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同心协力把村里的事情办好,为村民服务好。尤其是面对市场经济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形势,如何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村党支部应当坚持领导不包办,把握方向不旁观;作为村委会则应坚持保障自治不违法,支持支部工作不拆台。要协调一致,与时俱进,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盘活集体资产存量,确保资产保值增值;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品和城镇转移等等。总之,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村而异,找准发展路子,明确发展方向,认准发展目标,整合各种资源和优势,带领广大群众真抓实干,这样就一定能够摆脱困境,实现农村经济的新发展,做到“有钱办事”,进而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全面建设。

5.以有效载体为依托,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形式。

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离不开载体。我们要在继承过去党建工作有效载体的同时,积极创设新载体,不断激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的内在动力,使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针对目前一些乡镇和部门机关干部认为现在是信息社会,不需要蹲点、下基层,养成长期坐办公室听汇报、看报表的不良倾向,可以考虑规定市、县直部门干部每人确定一个基层工作联系点,每月到点工作一次,每次时间不少于三天,以此指导面上的工作。乡镇机关干部则可实行“三三工作制”,即1/3的时间深入到村组和一线指导农村工作;1/3的时间在乡镇机关处理日常事务;1/3的时间走出去招商引资谋发展。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学会如何寻找有效的载体,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以较好地发挥,这是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方法。如何用经济建设这根红线将党组织建设的载体有机地串联起来,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上水平、上档次的内在要求。如:省委决定在全省农村实施“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能人不断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双培双带”工程,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载体。认真组织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对于加强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基层,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核心在于党组织和党员致富能手带领和帮助群众走向共同富裕之路,根本在于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当前要在农村建设一支能够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党员队伍,就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把现有的党员要理直气壮地培养成为致富带头人,另一方面把致富能人中的先进分子要理直气壮地培养成为党员,使二者形成合力,帮带广大农民群众加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只有这样,“双培双带”工程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培养与带领”的具体目标才能达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有一个新的突破、新的发展。

标签:;  ;  ;  ;  ;  ;  ;  ;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农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