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论文_黄超 刘晨 何毅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论文_黄超 刘晨 何毅

(西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上进行质量把控,一直以来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通过科学的研究结果,与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阐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概念,分析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和现存的一些问题,并寻找相应的对策技巧。希望以此来健全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系统,提升工程质量。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既能抵御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促进全国水资源分配的均衡,又能提高农作物产出、保护环境,是关系民生的大事。为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工程的建设者需要改进施工管理措施,从各方面出发找到最佳方案,确保工程的整个进度顺利。

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简述

(一)建设项目管理

保障一定条件下项目得到最好的结果,无论是质量、时间还是投入。即在建设项目的周期内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协调等。从项目建设管理上说,水利水电工程具有实践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普遍特点,同时根据国情差异也有个性化的地方[1]。

(二)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包括三个内容:首先是工作质量,主要表现为质量达到设计方案、技术规范和合同规定的标准,即为保证质量采取的作业技术和为达到上述标准采取的手段和措施。其次是功能和使用价值,水利水电工程的相关措施,必须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如质量不可控、影响因素过多、隐蔽性、局限性等等。最后是工程项目实体质量,这里说的主体是实体,质量是主体满足表层要求和深层需要的一种综合状态。工程建设者根据相关文件规定的质量目标,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与问题

(一)影响因素

第一,水利水电工程涉及了各个领域、多个学科的知识,如地质、气象、环境保护、园林涉及法律等相关知识。从法律上讲,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有《合同法》、《环境保护法》、《水利法》,还有城建、土地、气象、交通等多个领域的法律法规。这些都是建设者需要了解甚至掌握的;第二,施工要考虑的因素,就都是管理需要考虑的[2]。例如周围环境的保护,施工所在地的地形、气候、土质,以及当地的交通状况、经济情况等等,要以人为本,为当地居民创造便利而不是带来忧患;第三,我国当前的水电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系不够完整,缺乏统一的标准,这样对质量的控制与判断就要依靠建设者的主观经验,无疑给施工带来不小阻碍。

(二)现存的问题

第一,水利水电工程如果早期埋下隐患,后期很难提升质量。有些工程中标时,擅自降低了经费预算,这样施工单位难免捉襟见肘,容易出现分包、“隐性转包”。如果施工单位为节省费用偷工减料,势必造成安全事故;第二,施工单位的管理不到位。大多数公司管理层因专业性不够、技术水平低。施工方面的工程师不够,挂靠现象严重,质量保证体系不够完善,没有专业的班底无法有序组织,过程中甚至会犯低级错误;第三,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多、工程量大,这给建设管理增加了难度。很多工程成本既无力支撑先进的设备和团队进行施工,又无法降低成本的同时控制质量;第四,我国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监督还不到位,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复杂性,施工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容易暴露出分工不明确、相关人员素质不高、技术性不强的问题。监督机构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全面有效监督,也无法针对工程建设的各个部门分别开展调查监督,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现阶段社会进程的需求;第五,很多工程的质量检测没有到位,由于投入有限和质量监督管理机构自身的制约,以及一些水利部门没有完备的质量监督体系,整体的监督质量缺少说服力。甚至在缺乏设备与仪器的情况下,全靠个人的主观判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对策

(一)提升质量控制意识

尽管我国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关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但基层并没有积极实践下去,很多地方的水利水电工程仍然有很大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某些工作人员自身能力不够,也没有足够的质量控制意识,没有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多方考虑,导致设计方案不合理、达不到规定标准;二是某些施工单位以经济利益为唯一标准,施工时为利益偷工减料,容易出严重的问题;三是施工单位为了赶时间,对施工中的一些环节敷衍了事,转包也会导致资金流失,以至于质量难以控制。因此工作人员和施工单位要寻找自身原因,要有保护人民财产安全的责任心,提升质量控制意识。

(二)落实质量责任制

要确保在工程建设中,各个部门和全体人员必须分工明确、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将具体的工作落实下去,形成一个质量责任网络。管理和监督相结合,保证一旦发现问题,可立刻明确责任人,这样既能快速采取措施,又起到有效预防的作用。相关的领导要对工程质量重视起来,将工程质量管理落到实处,对质量责任制做好监督和把控。最终确保各项工作能够层层落实,各级工作人员都认真负责,共同完成整个施工任务。以往被忽略的信息管理部门尤其要负起责任,使得各项工作有可靠的数据支持,从而更好的提升工程质量。

(三)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首先,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健全程度事关重大,只有各部门职能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科学可行,才能更好的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其次,质量管理体系必须科学,要有过硬的法律规定和研究成果支持,结合水利水电工程自身各个特点逐个击破,提高管理体系的实施水平。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质量把控,力求有针对性的操作;最后,不光是在过程中要进行质量控制,对已经确定雏形的水利水电工程,要进行预先的把控。项目开始之前,有关部门应该对技术方案等材料进行严格把关,尤其要保证企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术达到要求,以及原材料、设备和物资投入等等。在此阶段尽量避免因为准备工作不到位带来的质量问题。而在施工过程中,要遵从“二级三检报验制”,第一级是从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到施工单位终检的三个检验过程,一个都不能省略,第二级是“三检”合格的标准之上,再填报申请单,交由工程指挥部检查,合格后由监理工程师进行最后一次检测。这样层层审核,避免了很多可能被忽视的问题隐藏下去。

(四)规范合同管理

在工程建设中,合同是约束施工单位的重要法律文件,也是对双方权益的保证。但很多施工单位只求中标,在合同里不积极保障自身的权益,导致业主会对施工过程提出诸多要求,这些非专业的意见可能导致施工成本增加,最后影响质量。因此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对合同进行规范化是必要的,制定统一的规范,对提升工程质量和避免恶性竞争都有帮助。水利水电工程的完成,需要项目建设参与方的共同付出,合同理所当然要考虑共同的利益,以达到共赢的局面。

四、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需要企业不断的学习先进知识,并在实践中摸索如何有效的实行。对于水利水电施工企业来说,提升项目施工质量控制意识,引进新兴的管理技术,完善施工管理体系,才能确保工程建设能科学、高效、可持续的发展下去。这样有助于企业良好形象的建立,更能为国家建设添一份力。

参考文献

[1]林楚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旬刊,2012(7):141-142.

[2]吴承波.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00072-00072.

作者简介:黄超(1992-),男,彝族,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在读本科 。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

刘晨(1995-),男,汉,新疆石河子市,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

何毅(1995-),男,汉,四川省南充市人,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

论文作者:黄超 刘晨 何毅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  ;  ;  ;  ;  ;  ;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论文_黄超 刘晨 何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