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城区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瑜伽运动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不同城区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瑜伽运动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不同城区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瑜伽运动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李圆圆,张万寿,陈丽,聂小燕

(淮南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 安徽 淮南 232000)

摘 要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不同城区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的管理者,瑜伽教练,以及会员分别进行调查,目前经营性健身俱乐部所开设的瑜伽课存在的共性问题表现为:经营者对瑜伽缺乏专业、系统的认识,定位模糊,课程设置杂乱,种类繁多却不具独特性;此外,因管理不善,教练和会员流失均较严重,现存的会员多处于初级阶段且水平参差不齐,加之教练教学缺乏科学性,致使学员受伤概率极大.就上述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进一步规范瑜伽运动协会、学术组织的发展;加大俱乐部的宣传力度,改善营销策略,就俱乐部的现状以及潜在的消费群体做一个精准定位,重视瑜伽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练的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

关键词 :健身俱乐部;瑜伽课程;开展现状.

瑜伽作为古老的健身术,从 19 世纪中后期就开始从印度慢慢传向其他西方国家,而到了上个世纪中后期,瑜伽运动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运动,其发展也进入到了鼎盛时期.

在国外,已有无数人把瑜伽身体锻炼和瑜伽冥想修炼方法作为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瑜伽已经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必修课程,另外,他们还设有专门的瑜伽学院,不仅仅用于正常的瑜伽教学,而且也用于研究;在国内,近年来,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各大城市也掀起了练习瑜伽的热潮.各大瑜伽健身俱乐部如雨后春笋,争相开设,但由于推广的时间尚短,很多理论知识和技术都还不完善,对于在经营性健身俱乐部开展瑜伽方面有很多经营上、管理上和认识上的不足.

“果然是因为火把!”等到喘息甫定,李离才解释道,“一行大师司徒先生凿出来的牡丹花,不仅好看,还是一个绝妙的机关。我们举着火把,由山外一圈一圈走下来,来到洞底,又举着火把观看花瓣,热气累积上升,沿着山洞环绕,就会触发机关,这个有一点像孔明灯。

本文则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了不同经济条件下的杭州,合肥,淮南三城区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瑜伽的开展现状,力图从管理者、瑜伽教练、瑜伽会员三个角度,深入分析影响健身俱乐部瑜伽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一定的对策.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杭州,合肥,淮南三城区的5所经营性健身俱乐部中的管理者、瑜伽教练及会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从习练者的年龄结构来看,20-40 岁年龄区间的练习者占 85%.可见,瑜伽健身市场主流人员为中青年人.另外,此阶段的会员职业多以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以及私企为主:其收入相对稳定,闲暇时间较多,对身材要求也高于其他年龄阶段,而对于40岁以上的习练者则普遍认为瑜伽运动强度已不适合自己,此数据反映出瑜伽在人们心中形成的不正确认识观.

2 结果与分析

2.1 管理方面

2.3.2 习练情况

对Julius使用单词内部与单词之间音素识别的影响。在对实验语料库开发集进行了大量实验之后,发现采用单词之间的音素识别是更好的选择。

为吸引会员,俱乐部现增设的瑜伽课程也越来越多,市场的繁杂,使得现在的瑜伽教练不断在技术上求进步,还需要在种类上翻新,传统的瑜伽课取而代之的有空中瑜伽,水上瑜伽,高温瑜珈,塑球瑜伽等等,但据统计,在最受会员欢迎的课程中,其中哈他瑜伽简单易行的特点,决定了这一课程仍然是最普遍的,而高温瑜伽,流瑜伽次之,此外,近两年舞韵瑜伽有上升的空间,因为其结合了优美的音乐及现代舞元素,而一些理疗瑜伽的课程开设也显得如火如荼,该课程在杭州唯瑜伽俱乐部中会员报名人数较多,这一方面表明会员瑜伽练习形式的日趋多元化,但另一方面也为瑜伽教练今后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2.2.2 教学情况

为了扩大经营项目,但又想节约成本,俱乐部的教练员以兼职教练为多,据调查,每所俱乐部的教练都有4-5名不等,其中只有1-2名为专职,其余均为兼职教练,且经常更换,这并不利于俱乐部的统一管理;而在会员的后期维护方面,这些综合性俱乐部所做工作也较少,调查发现1年以下和1-2年的初级会员占据了瑜伽俱乐部中80%的市场,而这部分人对瑜伽本身的了解程度就偏低,再加之短期的练习效果不明显,使得他们习练的积极性不高,流动性较大.

回到莱阳后,鲁花试图攻克这一难关,但一度以失败告终。这并没有阻挡这支团队攻坚克难的决心,他们把厂区下边建成地下室,让所有的油品恒温储存。

2.养猪扩群资金投入缺口大,贷款难,利息高。规模化畜牧业的发展依赖于资金与技术的集约投入,养殖户自有积累资金有限,需要向银行贷款。但是生猪养殖业贷款渠道较少,贷款实际操作困难大,门槛高,利率高,直接影响养猪扩大再生产。

2.1.3 对外经营

所调查的俱乐部除唯瑜伽,其它几所在瑜伽的市场定位、营销策略上均雷同,基本都是一些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为了增加健身中心影响力的毫无特色和优势的价值取向,致使他们盲目开设了各种瑜伽课程以吸引顾客,且过分夸大其功效,导致会员练习后产生落差感;此外,面对激烈的竞争,俱乐部在瑜伽课程种类上不断标新立异,增设新的瑜伽课程,比如塑身瑜伽、纤体瑜伽、经络瑜伽、理疗瑜伽等,用这些花哨的名称来作为吸引会员的招牌,实际上内容却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这种对外的模糊定位、不合理宣传,以及营销方式缺乏新意,致使消费市场打不开.

2.2 瑜伽教练方面

2.2.1 基本情况

将杭州、合肥及淮南三市的调查结果比较,发现各区域瑜伽开展现状总体相似,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出当前瑜伽发展的总体趋势,其存在的问题亦为现阶段瑜伽各区域面临的共同问题.

2.1.2 对内管理

本文选取了杭州、合肥、淮南等3个不同城市的5所经营性健身俱乐部,包括唯瑜伽,金仕堡,舒美堡,英派斯,大世界等,其规模300-1000 m2,都是集各种操化,器械为一体的综合性健身俱乐部,但因处于不同级别城市,各俱乐部本身实力的悬殊使得瑜伽课程的发展也显示出很大差异.其中以唯瑜伽,舒美堡,英派斯3所俱乐部的发展相对完善些,而另外两所俱乐部在环境、管理以及教练方面等存在的问题较多.经调查的几所健身俱乐部位居前三的问题均体现在:场馆环境嘈杂,场地不足;服务质量不高;课程内容单一等方面,以上是制约中小型综合性健身俱乐部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练员与会员的交流是帮助教练快速提高教学的一个重要渠道,与会员交流,除了沟通感情,会员的意见往往也是最为直接、有效的反馈方式.但实际了解发现,由于课时限制及会员到课较迟,瑜伽教练对会员身体了解甚少,课后受场地以及教练兼职等因素的影响,也没有充分时间为学员答疑解惑.

2.3 会员方面

2.3.1 基本情况

所调查的瑜伽运动群体当中,共选取了200名瑜伽会员,从调查结果来看,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总体而言,以女性为主,男性所占少数,不到20名,且主要分布在杭州,其次是合肥、淮南两地.这表明城市发展程度也会影响着会员对瑜伽运动的认知.当然,一些宣传推广人员总把瑜伽的柔性一面推广的淋漓尽致,瑜伽外在的形象总表现为一些不接地气的高难度动作,让人望而却步,这本身就有悖于瑜伽发展的初衷,难以吸引众多会员,更别提男性会员.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查阅了瑜伽在俱乐部中发展的研究文献,并对唯瑜伽、金仕堡、英派斯等5所俱乐部的瑜伽教练及会员展开调查,访谈了相关管理者,并进行了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与汇总整理.

2.1.1 瑜伽场馆基本情况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病例数为90例。利用电脑数字表随机方式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内患者24~35岁,平均(29.37±2.54)岁;观察组内患者23~36岁,平均(29.55±2.26)岁;经对比组间患者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从会员习练瑜伽目的看,位居前三位的是减肥瘦身、减缓精神压力、增加健康三大目的,分别占82.5%、74.3%、65%.该现状首先反映了随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身形的高标准要求;而以减压为目的的锻炼,则反映了目前人们面临的各种生活、工作压力的繁重;通过对人们习练目的的调查发现,瑜伽发展的还不够成熟,没有以正确的理念深入人心,目前人们可能仍然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减肥锻炼这些表浅的层面上,而对于瑜伽向内求的一面了解并不深.

再从会员习练频次和年限来看,调查中发现年限在1年以下的会员占56.2%,1-2年的会员占24.8%,2年以上的会员则占很小比例.结果表明当前新会员仍占瑜伽俱乐部市场的主流,这主要基于俱乐部是大众消费,且习练环境、教练员因素也间接影响会员的流动性,而从习练频次看,每周1-3次不等,这种不定很可能与会员自身的随意性有关,因为对瑜伽认识不深,缺乏真正的练习动力;其次,缺乏规范、合理的习练计划,也可能会影响会员练习瑜伽的持久性和规律性.此外,在瑜伽中受伤的情况也普遍存在,团课让教练无暇顾及每个人的感受,且教练多以体式为主,具体精细的动作要领交代不细致,上述现状从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俱乐部模式下发展的瑜伽市场仍不够成熟.

3 不同城区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瑜伽运动开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瑜伽在我国一直缺乏权威机构的有效监管,加上过度的商业化炒作,导致瑜伽的培训费用门槛一直很高,因此短期培训成为其最佳选择.目前参加短期培训班的比重占到80%,而通过光盘和书刊学习的比例占 50%,自我练习仅占 30%,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大部分教练也已开始通过网络交流进行辅助学习.短期培训有其方便省时的优势,当然如果不注意总结,也容易形成知识碎片化,造成知识体系的不系统,可能后期还需参加更多的短期培训,如此教练所花费用可能比起收入都不算乐观,所调查的几所俱乐部,共有5名专职教练,10名兼职教练,其中专职教练均出自于像金仕堡和唯瑜伽这样的连锁店,其余均是兼职教练,大部分集中于1-2年,还有部分培训即上岗,授课经验明显不足.

3.1 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俱乐部在针对瑜伽课程开展方面的资金投入有限;各种设施不齐全,锻炼环境嘈杂;对外的不准确的定位,不合理宣传,以及营销方式缺乏新意,致使消费市场打不开;对内的管理制度缺乏规范.

3.2 瑜伽教练员方面存在问题

瑜伽教练的培训机构混乱,课程繁杂,价格高昂,缺乏有效的监管,教练专业技能有待提高,与会员的沟通较少,教练员“培训即上岗”的技术,导致授课经验的缺乏,对会员的有效保护和针对性指导不够;难以调动会员的学习兴趣,且兼职教练占相当大的比重,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3.3 习练者方面存在的问题

瑜伽在我国的宣传忽视了其本源文化,致使锻炼者对瑜伽的了解程度不深,未形成正确的瑜伽练习观;其次,健身俱乐部中的瑜伽会员流动性大,初级会员仍占据俱乐部市场的主流,瑜伽运动在健身俱乐部中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2.2.2 改进的粗粒度划分AP聚类 通过利用类内和类间距离来构造样本数据点之间的相似性,使得聚类算法能同时考虑到样本类内的紧密程度和样本类间的离散程度.假定有n个数据,这些数据点构成N×N的相似度矩阵S′,S′(i, j) 即为样本数据点i和j之间的相似度,根据公式(9)可得:

铆接质量问题主要是由铆接不到位、铆钉无环槽、垫圈漏装、铆枪铁砧磨损等原因造成,如图5所示。几种不合格的铆接过程中的力与位移曲线如图6所示。

4 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瑜伽运动的发展对策

4.1 精准定位,深入推广

健身俱乐部与专业的瑜伽会馆最大的区别就是俱乐部提供的是大众化需求,因此俱乐部应重新审视自己的受众群体,突出自身的差异化诉求,吸引潜在客户,建立其市场竞争地位.然而,动态的市场营销策略、活跃的市场价格都会影响瑜伽俱乐部的市场定位,因此,俱乐部经营者要反复考量市场,并客观分析自己的经济实力,能够提供的服务档次,才能做出正确的策略分析.且在宣传上,除采用传统的销售推广外,还可以组织一些大型的户外瑜伽公益课,让更多的人去体验瑜伽,从而走进瑜伽.与此同时,借助网络如微信等公众平台,这种关注,阅读,并分享然后让更多的人关注,不失为一种快速、便捷又经济的宣传渠道,可以将宣传最大化.

4.2 完善健身俱乐部的硬软件

硬件设施是健身俱乐部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会员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瑜伽场馆的习练环境、洗浴环境等等.安静,卫生,应该是最基本的保证;其次,应提供基本的瑜伽辅助器材等等.

ZHAN Qian, HUANG Ting, WANG Tie-gong, PENG Wen-jia, CHEN Lu-guang, SHAO Cheng-wei

其次,完善的软件管理能保证健身俱乐部各项事务的有效运行,其主要表现在:首先,瑜伽的课程设置体系应沿袭传统的瑜伽体系类别,勿做太多花样;其次,良好的服务也是成功的关键一步,管理者作为桥梁,应加强与瑜伽教练和会员的沟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再次,给会员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并对会员练习效果进行定期的反馈,也会激发他们锻炼的热情.

4.3 加强瑜伽师资队伍建设

瑜伽教练是健身俱乐部中瑜伽得以正常实施开展的重要角色.在瑜伽的发展道路上,应把师资队伍的建设作为重要手段.首先,应当组织瑜伽教练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其次,健身俱乐部还可以邀请一些知名瑜伽人士,一则提高俱乐部的声誉,再者还可以通过这种工作坊的形式不定期地对瑜伽教练的教学进行指导;最后,就是要合理地利用资源,目前高等体育院校新增设的休闲体育专业,是向俱乐部输送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要多鼓励健身俱乐部与高校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以壮大瑜伽师资队伍.

4.4 加强政府干预,规范瑜伽业管理

国家对运营机构的规范管理是保证我国商业性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如今纷繁冗杂的瑜伽市场最有效、最显著的控制手段.为了推广、普及瑜伽的发展,实现瑜伽健身的大众化,政府应当加强干预,制订合理的规章制度,以规范市场秩序,现如今全国瑜伽运动推广委员会的成立就是最好的例证,通过正规的培训,选拔了一批优秀的健身瑜伽教练员,规范了健身瑜伽教练的考核机制,并承办了一系列健身瑜伽公开赛,这一举措大大促进了瑜伽快速稳定发展,推动了全民健身的步伐.希望后期能多组织一些瑜伽赛事,促进不同地域甚至是与国外的瑜伽文化交流,并以此提高中国瑜伽健身行业的学术水平,夯实瑜伽的理论基础,从而规范瑜伽健身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张兴泉,张宏家,赵厚华.瑜伽的文化足迹[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5):126-128.

[2]毛娟.全析瑜伽演变历程一一创建瑜伽教育的思想基础[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387-389.

[3]贺慨.对北京健身俱乐部中开设瑜伽课的现状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24(14):56-57.

[4]崔秋萍.重庆市沙坪区健身房瑜伽运动的现状调查[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6,24(8):115-116.

[5]魏志英.娄底市及健身俱乐部瑜伽课程的构成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 :33-34.

[6]黄莹.瑜伽在健身俱乐部中的开展现状研究 [J].文学界(理论版),2010,17(08):55-56.

[7]汪蓉.武汉市城区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瑜伽开展现状及对策分析[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中图分类号 :G8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600(2019)03-0094-03

收稿日期 :2017-12-15;

修回日期: 2018-01-21

作者简介 :李圆圆(1986—),女,安徽淮南市人,淮南师范学院助教,主要从事休闲体育的研究.

[责任编辑:徐明忠]

标签:;  ;  ;  ;  

不同城区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瑜伽运动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