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中国伊斯兰教研究的思考_中国伊斯兰教论文

新世纪中国伊斯兰教研究的思考_中国伊斯兰教论文

对新世纪我国伊斯兰教研究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伊斯兰教论文,新世纪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对我国伊斯兰教的研究工作做一番考察和评估,进而对未来的研究加以推敲和考虑,实属必要。大家都知道,在我国,真正把伊斯兰教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和探讨,是近20年来的事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伊斯兰教研究之风不但不强劲,而且还面临许多禁区,以至于从资料的积累到成果的形成,从学科的建设到人才的培养,都与国内其他学科和国外同一领域形成相当大的反差。对此我国学术界和有关研究单位已有过认真的总结和良好的规划。特别是近10多年来,我国伊斯兰教学术研究工作在稳步前进中有较大的发展,各社会科学院的相关所、室及有关大专院校的研究人员、各级政府宗教工作部门的研究者、伊斯兰教界的研究人员以及关心这一事业的人们都在积极探索伊斯兰教的历史和伊斯兰教义的深层内涵、文化内涵、社会功能,以及伊斯兰教与社会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关系等,使其能够服务于我国的经济文化建设。从总体上说,上述三支研究队伍已经形成合力,并在研究工作中发挥了各自所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于加强,方法还有待于改进,队伍还有待于扩大。

二、当前我国伊斯兰教研究的规模和成就

2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给我国各方面的工作带来了生机和希望,它的召开不仅标志着我国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把我国的学术理论研究包括伊斯兰教研究带进了一个新的时期。在三中全会精神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全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集中力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国伊斯兰教研究的新时期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的。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昆明召开的全国宗教学研究规划会议,为我国的宗教研究领域拨开了一线蓝天,会议对近中期伊斯兰教研究工作作了大致的安排和规划,并决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同西北五省区有关部门共同组织,逐年召开伊斯兰教学术研讨会。当我们回顾这一段历史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西北五省区伊斯兰教学术研讨会(1980年银川会议为首次)的召开,开启了我国新时期伊斯兰教研究之新风。它扭转了长期以来我国伊斯兰研究滞后的局面,调动了各方面研究人员的积极性,使我国伊斯兰教研究的园地呈现出百花盛开的景象。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研讨会首先解决的是如何认识和对待伊斯兰教以及怎样研究伊斯兰教的问题(有些学者把它称为价值取向和方法论的问题)。连续召开了五次的西北五省区伊斯兰教学术研讨会,吸引了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面的专家和学者。大家在学术民主的新空气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尽管有些论点还不够解放,尽管有些研究方法还不够科学,但是人们终于盼来了学术界的解冻年代,人们终于可以把伊斯兰教研究摆在了学术论坛上。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在北京香山又召开了规模较大的全国宗教学学术研讨会。再经过以后各方面的学术研讨活动,人们的认识逐渐统一到实事求是的路线上来,大家在理论上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克服宗教研究领域内“左”的干扰和影响,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研究,认为宗教是人类试图说明和推动自然、社会和自身发展而做出的一种理论和实践的努力,是一种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遗产。伊斯兰教在其千余年的发展进程中,也和其他宗教一样,是在扬弃中生存和发展的,是在肯定和否定的规律中前进的。研究它的历史、教义、哲学、伦理道德和经济文化有利于认识它存在的合理性,发展的必然性,有利于对它在我国的传播载体——回族等十个少数民族历史与现状的了解和认识。在西北五省区研讨会和香山研讨会的启动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很快形成了一支包括世界宗教研究所、国家宗教局宗教研究中心、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宗教学会、中国中东学会,以及各省社科院、各大专院校和宗教团体的专家教授在内的研究队伍。他们是近20年来伊斯兰教研究工作的主力军,他们对我国伊斯兰教研究的贡献是卓著的。他们取得的较大成果,在理论、综述方面有金宜久先生主编的《伊斯兰教概论》和冯今源、秦惠彬二先生分别写的《中国的伊斯兰教》;在伊斯兰教历史方面有:金宜久主编的《伊斯兰教史》和李兴华先生等编著的《中国伊斯兰教史》,这几部著作都具有开拓性和现实意义。它们以科学的态度分析和研究了阿拉伯伊斯兰教的历史,分析和研究了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历程,把伊斯兰教的历史和文化客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把大量的历史资料集中在一起,为新时期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方便。说到中国伊斯兰教,在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一千余年后,写出一部史料翔实、充分,论述公正、客观,能够反映伊斯兰教在我国传播发展全貌的中国伊斯兰教史是时代的要求。虽然已经有不少学者在这方面进行过探索,但是我们需要的是一部反映现代思维,现代价值观,用当代视角研究的新的中国伊斯兰教史。《中国伊斯兰教史》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终于问世,这是我国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对伊斯兰教历史研究的一大贡献。在伊斯兰教派史方面:马通先生的《中国伊斯兰教教派门宦制度史略》一书很有史料和现实价值。这是我国穆斯林学者第一次研究教派门宦,并把我国伊斯兰教内部复杂的派系关系和门宦制度搞清、理顺的一部专著。王怀德先生译的《伊斯兰教派历史概要》和勉维霖先生写的《宁夏伊斯兰教派概要》两书为我们研究阿拉伯伊斯兰国家教派的历史和现状,为我们了解宁夏地区教派的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在伊斯兰文化方面有余振贵写的《中国历代政权与伊斯兰教》、杨怀中、余振贵二先生合写的《伊斯兰教与中国文化》和撒拉族青年学者马明良先生的《伊斯兰文化新论》。伊斯兰教法学是认识伊斯兰教的关键,伊斯兰教法体系之庞大,法学内容之广泛令初学者茫然。在这一领域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还较少,目前只有吴云贵先生写的《伊斯兰教法概略》和他译的《伊斯兰教法律史》填补了这一空白,我们希望伊斯兰教界的研究人员和阿拉伯语工作者编译介绍更多的教法学作品,以满足这方面研究的需要。伊斯兰教义学和伊斯兰哲学是一门纯粹宗教的学科,它研究的是伊斯兰教的教义、教理、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等。这方面,除了一些译作外,尚无专著,只有蔡德贵先生写的《阿拉伯哲学史》。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方面,继马坚先生翻译的《阿拉伯通史》后,学术界更加重视对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先后翻译出版了《历史上的阿拉伯人》、《中东史》、《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沙特阿拉伯》等书。最近纳忠教授编著的《阿拉伯通史》,是我国学者研究阿拉伯历史的第一部著作。此外,有关刊物还发表了大量有见地的学术论文,对不少难点、热点问题作了深入的阐述。在学科建设方面一些专家学者也做了大量工作,除了一些名著正在翻译外,一批工具书已相继问世,这有利于伊斯兰教研究的开展。这些书有《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伊斯兰教》、《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伊斯兰教词典》、《简明伊斯兰教词典》等。中国伊斯兰教协会还出版了数部伊斯兰教经典书籍,如阿文《古兰经》、《哲拉莱尼古兰经注》、《圣训珠玑》、《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等。总之,经过十数年的努力,目前我国伊斯兰教学科框架基本构成,学科的发展方向明确,发展前景令人乐观。

三、伊斯兰教研究的重要意义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当前它在世界政治舞台和国际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已为世人所知;在我国十个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中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可以这样说,研究伊斯兰教不仅有着重要的国际意义和战略意义,而且在国内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从现在国际社会较为热点的几个问题来看,中东和平进程的谈判,两伊问题,科索沃问题等都与阿拉伯和伊斯兰教的历史有着一定的联系,不少发展中国家又奉行伊斯兰教法,因此,研究和了解伊斯兰教很有必要。我们的研究工作要为中央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可靠的资料和最新的信息。我们要准确地把握伊斯兰世界的动态,观察伊斯兰世界的变化,预料伊斯兰世界的发展趋势。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全信息的社会,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再沿用以往的观点和方法看待世界。我们需要及时掌握国际最新资料,及时扑捉最新新闻热点,透过现象看事态的发展变化。最近几年来在人权问题上,在宗教问题上,在少数民族问题上,西方敌对势力始终在以各种借口和理由制造事端,挑起民族分离情绪,企图干涉我国内政。事实证明,西方反华势力一直把民族和宗教问题作为对我进行“分化”、“西化”的突破口和辅助手段。因此我们对他们提出的“中国威胁论”、“伊斯兰威胁论”的图谋,要有清醒的认识,不可掉以轻心。

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下,我国与各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友好交往愈加频繁,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以更高、更宽的视角观察与思考具有世界意义的伊斯兰教,研究伊斯兰教在当今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我国的发展战略,参与国际事务,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都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伊斯兰教在我国回族等十个少数民族的2000万人口中有着广泛的影响。由于历史的原因,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我国穆斯林多分散聚居于边疆地区,他们是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主力军。从某种意义上说,安排好边疆穆斯林的经济文化生活,尊重他们的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保护他们正常的宗教活动,对于边疆地区的安定团结,对于反对和抵制西方的分裂势力,对于我国的边疆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党和政府一直关心老少边穷的问题,为了促进和发展这些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央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并一再强调:“要善于具体地分析各个民族和各种宗教的具体不同情况,善于体察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区别和联系,并且正确地加以处理。”这也是党和政府对我们研究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和希望。在尊重各个穆斯林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的同时,研究他们的民族宗教心理状态,研究他们在历史上对祖国的贡献,宏扬他们优良的民族宗教传统,能够使少数民族地区团结安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我们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我们研究伊斯兰教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从理论上对现实问题作出回答,使“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更具有实际内容和实践意义。

四、对新世纪伊斯兰教研究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实事求是地说,在近百年的时间里我国伊斯兰教研究的进展是缓慢的。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是一个有着占世界总人口六分之一信奉者的宗教,它是对我国十个少数民族的思想信仰、生活方式、经济生活都产生了而且还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的宗教。任何一个历史学家都不可不注意伊斯兰教在当今世界和在我国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所占有的位置。在近20年的努力中,我们一直在思考怎样认识伊斯兰教和怎样研究伊斯兰教的问题,今天,尽管我国的伊斯兰教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我们还应对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使广大伊斯兰教研究工作者始终有的放矢地深化伊斯兰教的研究,把对伊斯兰教的研究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

(一)应当注意伊斯兰学科的理论深化问题

伊斯兰学是世界公认的一门宗教学科,它包括:伊斯兰教义学、伊斯兰哲学、伊斯兰伦理学、伊斯兰教法学、伊斯兰教派学和伊斯兰心理学、社会人文学、历史学、地理学等。拓展伊斯兰学的研究领域,使伊斯兰学理论更加具体,更加完备是我们的方向和任务。从目前我们的研究成果看,尽管研究的课题在不断的更新,但有的内容还有些雷同重复,甚至有牵强附会的成分。在深入学科理论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伊斯兰教的特点,重视伊斯兰教的教义、教法、伦理道德等宗教思想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所研究的问题进一步深化。

(二)应当注重伊斯兰教学科的不断拓展和研究方法问题

在伊斯兰学科的研究中我们应当摆脱传统的单一的研究方法,把伊斯兰教作为一门完整的学科全面地、系统地、多视角地加以研究,拓宽它的研究范围,还伊斯兰教学科完整的面目。我们要在已经开展的伊斯兰教历史学、宗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加强伊斯兰哲学,伊斯兰心理学,伊斯兰人类学,伊斯兰经济学,伊斯兰地理学以及与伊斯兰教有关的边缘学科的研究,使这一学科的研究视野更加开阔,研究内容更丰满。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从外延到内涵,从历史到现状,从国外到国内,多视角和多样化的研究方法。此外,有的学者提出的“描绘性研究”、“规范性研究”的方法,和人类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宗教家体验的研究方法在伊斯兰学研究中也是不可忽视的。

(三)应当注重和加强伊斯兰学科人才的培养和建设

在我国,伊斯兰教学科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加强学科人才的培养和建设至关重要,这是关系到该学科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我们提倡多视角、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希望更多的研究成果出现,以使伊斯兰教的研究更丰富、更具有实践性、客观性;减少主观性、盲目性,使之更科学,更实际,更接近于社会。因此伊斯兰教研究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在过去一些年的研究中,我们已经注意到:研究人员的开拓性、前瞻性是使学科深入和拓展的首要条件,我们应当倡导和教励学者们的攻坚精神;发扬和光大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克服在研究上的避重就轻,偏冷偏热的现象,让伊斯兰教的研究均衡发展。

(四)应当注重伊斯兰教学科的资料建设

伊斯兰教学科的资料建设是一个摆在研究部门和研究者面前的重要问题。我们注意到,这一学科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都与实际需要有一定的差距,这不能说与资料建设没有关系。近年来虽有李兴华、冯今源二先生编辑的《中国伊斯兰教史参考资料汇编》,但这类书还为数甚少。我们应组织力量翻译出版一批有代表性的著作和反映时代要求的资料性作品,这是一项深入开展伊斯兰教研究不可缺少的工程。正确合理地使用和掌握资料,是研究工作者的内功,也是全部研究工作的基础。我们希望各个研究机构都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资料建设,从而使伊斯兰教研究的基础更加扎实。

21世纪仍将是世界多级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高新技术和高科技产业的竞争更是聚焦点;国际政治关系也将呈现极为复杂的局面,预计在西方某些大国的策动下,有些国家的民族宗教问题还将是国际问题的热点和难点,也有可能是局部冲突的导火线。在我国,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发展教育,发展科技,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是强国之本。我国有正确的民族宗教政策,一定会处理好国内的民族宗教问题,因此,搞好民族、宗教理论和现状的研究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把伊斯兰教研究工作继续深入的开展下去,使我国的伊斯兰教研究更繁荣,更发展,以便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好务。

标签:;  ;  ;  

新世纪中国伊斯兰教研究的思考_中国伊斯兰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