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玉米栽培的适宜密度问题论文_唐瑛蒿,何晓明,胡伟民

试分析玉米栽培的适宜密度问题论文_唐瑛蒿,何晓明,胡伟民

湛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广东 湛江 524000

摘要: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农业发展的支撑。而玉米是我国种植最广泛的农作物之一,玉米栽培对我国农业生产中的扮演着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玉米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本文主要就我国玉米栽培过程中玉米种植的密度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广大玉米栽培技术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玉米栽培;适宜密度;玉米产量

引言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尽管近些年我国一直在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但是农业人口在我国总人口中比例仍然很高,因此,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必要条件[1]。另外,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计划生育政策的效果还需要时间,这就使得我国长期面临着粮食短缺的问题,每年都需要从外国大量进口粮食,发展农业也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短缺问题的本质要求。而玉米作为我国大量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通过玉米栽培技术的提高可以达到提升玉米产量的目的,对于提高我国的粮食储备,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玉米的栽培密度对于玉米生长的影响分析

1.1 玉米的栽培密度于玉米生长过程光合作用的影响

光合作用是指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光合色素通过光反应或暗反应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有机物被植物吸收的一系列代谢反应过,进行光合作用是植株生长必不可少的过程,是植物在生长发育的基本保障,玉米的栽培密度会对玉米的光照情况产生巨大影响,进而影响到玉米的光合作用,玉米的栽培密度过大,各玉米叶片之间出现大量的重叠,部分玉米叶片无法得到充足的光照,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而玉米的栽培密度过小,各玉米之间的间距较大,无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单位面积玉米产率较低,同样也不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因此,玉米的栽培密度对于玉米生长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于玉米生长过程中光合作用的影响[2]。

1.2玉米的栽培密度于玉米生长过程中植株抗逆性的影响

通常来讲,植物的抗逆性是指植物抵抗某些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气候或环境条件的特性,例如:抗旱、抗涝、抗寒、抗病虫害、抗倒伏等等,植物的抗逆性对于植物的成活率具有重要意义。玉米也是如此,抗逆性一般和植物的遗传因素紧密相连,而玉米的栽培密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玉米的抗逆性,特别是玉米的抗倒伏性和玉米的栽培密度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这是由于玉米栽培的密度增加,玉米的间距变小,形成一定的阻力,空气穿过玉米植株内部的过程中空气流速逐渐降低,内部的玉米植株受力较小,降低玉米倒伏率,同时,玉米的间距变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自支撑作用,避免玉米倒伏,所以,玉米栽培密度减小会造成玉米的倒伏概率增大,玉米栽培密度增大会造成玉米的倒伏概率减小。

2玉米栽培适宜密度的对于提升玉米产量的重要性

首先,玉米栽培适宜密度可以使玉米农作物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壤和阳光资源,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提高玉米种植产量。研究表明,一定的种植面积下,玉米植株的栽培数量和玉米植株生长高度情况按照正态曲线的分布,如此,当玉米的种植密度处于某个特定区间时,种植玉米作物的生长发育情况最好,当然,玉米作物的生长发育情况会受到区域环境和玉米粮种的影响,因此,研究玉米植株栽培密度和玉米生长发育情况的关系时,要注意控制变量,采用同样的玉米粮种,环境条件相似的区域进行玉米种植实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关于玉米的叶片面积和种植密度方面的研究也表明,在玉米植株生长至拔节阶段之后,玉米的叶片面积与栽培密度的关系也呈现出与玉米植株高度相同的规律,而玉米叶片正是玉米用于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分,玉米叶片良好的生长态势也进一步有利于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进而提高玉米种植产量[3]。

其次,玉米栽培适宜密度还有利于我国玉米生产水平的提高,从而提升玉米种植产量。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对于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研究就一直非常重视,特别是对于我国一些大型粮食产区主要农作物进行研究,例如:我国东北地区种植的农作物玉米、水稻、大豆等。对大多数农作物而言,其生产水平一般受到土壤肥力、施肥情况、光照强度、病虫害和杂草的处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此,提高玉米的生产水平实质上就是避免大面积玉米栽培过程中出现以上问题,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玉米种植产量。而采用玉米栽培适宜密度的种植方式,可以选择晚熟高秆的玉米品种在土壤肥力充足的位置中种植,早熟低秆的玉米品种在土壤肥力较低的位置中种植,有效提升玉米的生产水平,进而提高玉米种植的产量。

3我国现阶段玉米种植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各大地区逐渐都开始在玉米种植过程之中采用密植栽培技术,特别是作为我国主要的玉米产地之一的东北地区,密植栽培技术的应用尤为广泛,采用密植栽培技术,对玉米的群体结构进行科学调整,促进玉米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增加玉米植株叶片对于阳光的利用率的同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达到提高玉米种植的产量的目的。

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应用密植栽培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首先就是传统的玉米种植习惯与现代密植栽培技术不适应所造成的障碍,例如:传统上我国东北地区一般种植高秆大穗的玉米种子,对于一些优质玉米良种往往考虑不到长远的高产利益,而由于成本过高等原因而无法大面积种植,甚至会被放弃种植。其次就是关于玉米种植的管理还不够科学,关于玉米种植的施肥管理技术与虫害防治管理技术还未得到广泛普及,不利于玉米种植田间管理的高效进行。最后就是玉米品种和种植成本对应用密植栽培技术的制约,政府部门也缺乏推广密植栽培技术的具体手段。

4关于推广密植栽培技术达到玉米种植适宜密度的建议

首先,政府应该采用一定的手段在我国的大型玉米产区推广优良的玉米良种,例如:在东北地区推广耐密玉米品种和抗倒伏的玉米品种,避免玉米种植着只顾眼前利益而对我国农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其次,应当注意跟进玉米种植基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密植方式,例如:在东北适当的缩小行距或是增加种子密度,我国辽北地区的玉米种植就是很好的典范。最后,还要注意加强玉米种植的田间管理,做好杂草清除与病虫害防治工作,另外对于采用精细的播种模式种植玉米的过程还要注意防治玉米植株间出现以强欺弱,尽可能让每一株玉米都可以摄取足够的养分,与此同时考虑到玉米种植的土壤肥力,北方地区玉米种植要注意适当添加钾肥,提高大风天玉米的抗倒伏性。

结语

综上所述,玉米是我国广泛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从东北到海南都有种植,种植区域总体跨度和环境差异很大,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地域和环境的影响,因此,虽然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进行合理密植,采用适宜种植密度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作物的产量,但是在采用合理密植的过程中要统筹考虑玉米种植的各种具体条件和实际种植环境,确定玉米的种植密度,达到提高玉米产量的目的,避免一切,对于玉米种植产生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段美生,丁书英,张银生,高连珍,司长新.玉米新品种矮单268适宜栽培密度研究及示范推广[J].中国农技推广,2017,33(12):16-18.

[2]明玉森.关于玉米高产群体结构的探讨——玉米最高单产群体结构公式的发现[J].中国高新区,2017(09):142-143+145.

[3]林建新,陈山虎,卢和顶,廖长见.闽东高山反季节糯玉米栽培密度对主要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3):156-160.

论文作者:唐瑛蒿,何晓明,胡伟民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  ;  ;  ;  ;  ;  ;  ;  

试分析玉米栽培的适宜密度问题论文_唐瑛蒿,何晓明,胡伟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